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白崇禧传

  • 定价: ¥58
  • ISBN:978753173808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方文艺
  • 页数:448页
  • 作者:程思远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2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程思远所著的《白崇禧传》从白崇禧在广西童年家世起,至晚年在台湾抑郁辞世,记叙了这位国民党一代名将一生的经历。讲述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两广事变”、抗日战争与国共和谈等风云大事,透过蒋白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国民党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记录了国民党从发展、分裂到落败的历程。本书还对白崇禧的功过是非作了客观的描述。

内容提要

  

    白崇禧,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位军事奇才。
    北伐完成,抗战胜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劳在内。
    他在乱世之中施展雄才,被日本人称为“战神”。
    如何评价其人其事,并为之立传?
    《白崇禧传》的作者程思远,桂系核心人物,曾担任白崇禧的秘书,纵横捭阖于国民党上层。
    作为历史见证者还原民国“小诸葛”的戎马一生,
    作为历史当事人讲述真实可信、客观公允的中国百年风云。
    不评个人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为您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

作者简介

    程思远(1908-2005),广西宾阳人。政治活动家。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政治学博士。曾担任国民党中常委。青年时代投笔从戎。逐步成为桂系的核心人物。他先后担任李宗仁、白崇禧的秘书。捭阖纵横于蒋介石、李宗仁之间,参与筹划了反蒋、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逼蒋下野、与共产党和谈等重大历史事件。改革开放以后,程老先生担当多个重要职务,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

目录

第一章  出生环境及青少年时代
  一、出众的穆斯林后裔
  二、参加北伐学生军
  三、在陆荣廷部队见习
  四、百色禁烟起兵变
  五、赴粤疗伤改别字
第二章  联合李、黄,统一广西
  一、两广局势的变化
  二、白崇禧谒孙大元帅请缨讨沈
  三、先打陆荣廷,后打沈鸿英
  四、奉送俘虏兵,“小诸葛”气走龙志舟
第三章  当北伐军的参谋长
  一、梧州会谈后,赴穗商两广统一问题
  二、劝唐生智参加革命行列
  三、对白崇禧出任参谋长的商磋
  四、先鄂后赣的北伐战争
第四章  进军上海的前前后后
  一、白崇禧攻浙沪前夕的军事形势
  二、被委任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
  三、挥兵入浙江,势如破竹
  四、兵不血刃,进军上海
  五、“四一二”清党,帮了蒋介石大忙
  六、“清党”事件从酝酿到行动
  七、肃清江北之役
第五章  蒋介石下野
  一、蒋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
  二、促成蒋介石下野的外因和内因
  三、掌沪军政大权,指挥龙潭战役
  四、汪、蒋联手,反对李、白
  五、白崇禧赴武汉执行征湘任务
第六章  平定两湖和打入北京
  一、李济深被逐,汪精卫出国
  二、“第二次北伐”
  三、领兵入北京的华南第一人
  四、裁兵不如实边
  五、“联胡打桂”与“倒桂反蒋”
第七章  蒋桂战争的悲剧
  一、胡宗铎妄兴“湘案”,授蒋可乘之机
  二、蒋介石施计,李济深到汤山“休养”
  三、助白崇禧脱险,廖磊被撤职
  四、武汉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
第八章  白崇禧再起后所受的挫折
  一、桂张军合力攻粤失败
  二、放弃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倾巢北上
  三、白崇禧取代黄绍竑,程思远加入秘密组织
第九章  宁粤的分裂与合作
  一、解除杨腾辉兵权,黄绍竑赴宁投蒋
  二、白崇禧莅港,拉汪精卫赴穗组府
  三、陈铭枢的计划和两广的对策
  四、广州四全大会的风暴及结局
  五、两广在胡汉民掩护下仍与南京对立
第十章  “小诸葛”在宁粤对峙和两广事变中的作用
  一、白崇禧在红军长征中与蒋介石的冷战
  二、白崇禧对红军长征的应变计划
  三、叶琪之死使联川计划受重大打击
  四、“两广事变”的肇因与蒋桂妥协的内幕
第十一章  指挥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的大战
  一、蒋介石争取白崇禧入京
  二、桂军在沪战中伤亡惨重
  三、白崇禧不主张坚守南京
  四、逮捕韩复榘与台儿庄大战
  五、白崇禧向蒋介石推介《论持久战》精神
第十二章  桂林行营主任
  一、倡办游击干部训练班
  二、柳州会议宣布白崇禧被降级
  三、白崇禧伙同何应钦炮制“皖南事变”
第十三章  桂林失守,颇受讥评
  一、酝酿第二次反共高潮
  二、毛泽东认为对白崇禧不可视同一律
  三、前方将士奋战,白家寿宴铺张
  四、我军一溃千里,桂林难逃厄运
第十四章  抗战胜利以后
  一、蒋介石在受降问题上的错误决定
  二、白崇禧反对蒋介石的整编计划
  三、击溃林彪部队,乘胜欲捣佳木斯
  四、有职无权的国防部长
  五、猛力批评“官邸作战会报”的指挥办法
  六、魏德迈来华调查国民党失败原因
  七、宋子文谋求两广经济合作
  八、与刘邓大军形成对峙局面
第十五章  外放华中“剿总”的内幕
  一、白崇禧不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二、李宗仁参选是美国中途换马的体现
  三、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由来
  四、李宗仁在国大打败了蒋介石
  五、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
  六、华中“剿总”成立,白崇禧建议不受重视
第十六章  拒蒋调兵与逼蒋求和
  一、白崇禧拒绝指挥中原大军
  二、对徐州会战冷眼旁观
  三、白崇禧两电蒋介石,促恢复国共和谈
  四、黄绍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
第十七章  蒋介石第三次引退前后
  一、蒋介石在下野前的布置
  二、下野文告出了问题
  三、向美国人承认李宗仁的基本弱点
  四、美方对何应钦不存好感
  五、大局已定,主张蒋、李“摊牌”
  六、蒋介石始终难舍权力
第十八章  蒋介石破坏白崇禧的守粤计划
  一、促李宗仁赴粤主持中枢
  二、财政无着,何应钦辞去行政院长职务
  三、守粤只能靠白崇禧的三个军
  四、蒋介石一再反对白崇禧出掌国防
第十九章  白崇禧部队在广西全军覆没
  一、赴渝调处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关系
  二、李宗仁赴美就医,白崇禧应邀到渝解释
  三、白崇禧精锐大部被歼,余部退入越南
第二十章  在台北度过不愉快的晚年
  一、去台北给蒋介石劝进
  二、孤单寂寞的生涯开始了
  三、老年丧妻,晚景惨烈
  四、口述“回忆录”不是实事求是之作
  五、参与蒋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国的阴谋行动
  六、白崇禧的死因是一个谜
后记
附录:白崇禧生平大事年表

前言

  

    白崇禧,字健生,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
    一九二四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大本营开始着手统一两广,将其作为国民革命根据地。白崇禧帮助李宗仁讨沈(鸿英)驱陆(荣廷),将广西置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及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兴,白崇禧一跃而为蒋介石的参谋长,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所至有功。
    “七七”事变既起,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蒋介石函电交驰,促白崇禧去南京共赴国难。以后“蒋传”论述及此,谓“李宗仁受命统率南京以北的军队,白崇禧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他们对国家都有很大的贡献”。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抗战初期,白崇禧与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合作得很好,如李宗仁的五战区设立一个动员委员会,由白恂周之请,荐钱俊瑞、范长江去担任该会的领导;又如台儿庄大战爆发后,白崇禧奉派去徐州赞勷李宗仁指挥作战,当时白崇禧特接纳周恩来的建议,在战术上采用阵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紧密结合的方针,从而取得台儿庄血战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白崇禧对这部战略巨著深为赞赏,将其基本精神摘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经蒋介石同意,将此两语由军事委员会令发全军,作为对日作战的指导方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通过白崇禧建议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汤恩伯、叶剑英主持其事,由此可见白崇禧对游击战的重视。
    抗战胜利,毛泽东来渝商谈和平。《桂园大事记》这样写着:“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在桂园接见白崇禧。经过‘皖南事变’,表明毛氏不咎既往,并对白崇禧寄予期望。后笔者承周恩来面告,白崇禧是中共争取的三个国民党人之一,但白氏也如其他两位一样,没有转到人民阵营中来。”
    白崇、禧对战后接收问题,曾向蒋介石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主张先接收,后受降;反对军队整编及改组军事机构。以一九二八年小汤山裁兵会议的教训,可资参考。但蒋介石不接纳,以白崇禧为首任“国防部长”,而任陈诚为参谋总长,置白氏于有职无权的地位。蒋介石以官邸会报方式指挥作战,白崇禧认为这是对共军作战失利的主因。
    一九四八年春,李宗仁在第一届国民大会竞选“副总统”中得胜,蒋介石将白崇禧从“国防部长”外调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白氏要求统一指挥中原大军,并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攻势防御方针,蒋害怕桂系势力坐大,不予理睬。及辽沈战役惨败,何应钦派郭汝瑰飞北平谒蒋。无论如何要白崇禧统一指挥中原军事。白崇禧初答应而后峻拒,因刘峙、杜聿明把“徐总”主力像一字形摆在陇海线上,没有纵深配备,要想重新部署兵力已时不我与了。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下旬,白崇禧看到徐淮战役已近尾声,先后发出“亥敬”“亥全”两电,向蒋介石提出建议,要求重开国共和谈,蒋怀疑白崇禧以实力威胁他下野,误会甚深。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常委到黄埔路官邸餐叙,提出“个人的进退绝不萦怀”的元旦文告征询意见。谷正纲、张道藩等痛哭流涕,声言蒋介石不能以下野来要求和平。蒋氏即席怒斥道:“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言毕愤而离开,其对白崇禧不谅之情,人所共知。
    及李宗仁代政,以和谈号召内外,但因形格势禁,卒不接纳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宁府局处广州,粤中政要及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白吉尔力主白崇禧主力守粤,而蒋介石迟迟不允所请,以致坐失时机。其后李宗仁失意赴美,白崇禧则辗转从海南入台。从蒋经国所发表的《负重致远》一书来细加分析,就可知道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很不好过,结果他死得不明不白,时人惜之!
    《白崇禧传》不评论白氏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氏曾在北伐、抗战时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分裂到衰败的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而知新,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希望本书之出版能对读者加深认识中国近现代史,有所裨益。

后记

  

    写白崇禧,颇非易事,因为在海峡两岸,他都是引起争论的人物。
    对国民党来说,他当过两次蒋介石的参谋长。北伐完成,抗战胜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劳在内。但蒋经国手著的《负重致远》,对白崇禧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逼蒋求和,颇多谴责。所以后来白崇禧到台湾以后,就过着一种非常不愉快的晚年生活。
    对中共来说,在抗战初期,白崇禧采取了中间立场,中共党内文件称桂军为“友军”,其后白崇禧从中间转向反共,但中共对他仍寄予厚望。他是中共致力争取国民党三个军政要人之一,可惜他最终跑到台湾去了。
    笔者个人认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不要看他一时一事,而要看他全部历史与全部工作。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均不足取。所以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反映白崇禧的毕生经历,对人论事,作者从不轻下判断,而宁愿请读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作结论。
    在本书中,白氏有两大特点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他一贯注重中国边疆问题,甘乃光曾誉他与拉铁摩尔为中国两大边疆专家。在蒋介石以裁兵肇内战巨祸之前,白崇禧曾力主以殖边(开发边疆)来替代裁兵,惜未为蒋介石所采纳,否则国民党的历史当是另一写法。
    其次是白氏指挥军事,一贯主张攻势作战。北伐中赣北与桐庐之战,都为显明例证。一九四八年夏,如果蒋介石接纳白氏所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指导方针,则国民党或能拖得较长一些。杜聿明对我说过,国民党将领只求对蒋介石个人效忠,而白崇禧则讲求战略战术。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
    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