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日本的神话(岩波新书精选)(精)

  • 定价: ¥39
  • ISBN:978751333127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188页
  • 作者:(日)阪下圭八|译...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20-09-25 第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阪下圭八著的《日本的神话(岩波新书精选)(精)》包罗万象、通俗易懂的日本神话入门。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用直白浅近的现代语言系统介绍日本神话的精华。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同为多神教,希腊诸神浪漫多情,印度神话长于思辨,而日本神话短小精悍,质朴、热闹而又诡奇,写两性关系直白露骨,讲英雄事迹不问对错,山川湖海都具人格,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内容提要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阪下圭八著的《日本的神话(岩波新书精选)(精)》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目录

致中国读者
代前言  初始之世
第一章  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婚姻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
  兄妹通婚
  生国、生神
  火神的诞生与伊邪那美之死
  黄泉国与“复活
  火葬以前的世界
第二章  须佐之男和天照
  至高神从眼睛里诞生
  须佐之男让人印象深刻的出场
  “须佐之男”之名的含义
  光辉的统治神
  须佐之男的“胜之势
  天照的本来面目
  天照当然是女神
  斩杀怪物八岐大蛇
  佩耳修斯一安德罗墨达型神话
第三章  小神作国——大国主和少名毗古那的故事
  大国主的别名
  因幡白兔
  末子成功与动物报恩
  少名毗古那登场
  地形、地名的起源神话
  谷灵、酒神、医神
  佛足迹歌、大黑天
第四章  八千矛神之歌
  八千矛神的求爱剧
  露骨、滑稽、哄笑
  尽收鸟语、模仿鸟姿
  正妻的嫉妒
  “神语”与大尝祭
第五章  天孙降临神话
  天降胎儿之谜
  死与复活的仪式
  瑞穗国君主
  海幸山幸的故事
  为何降临日向
第六章  初代君主的神话——神武天皇
  神倭伊波礼毗古
  神武为什么迂回熊野
  八咫乌的故事
  飨宴之歌——久米歌
第七章  蛇神大物主——三轮山神话
  神婚传说
  蛇体之神大物主
第八章  沙本毗古和沙本毗卖的故事
  人世间的爱情故事
  兄与妹的纽带
第九章  引国神话——《风土记》的世界
  另一个国土创造神话
  大地、大海、共同体
第十章  悲剧皇子倭建
  征讨之旅
  东征——命运的自觉
  地名“吾妻”(めずま)的起源
  足柄之别
  勇者的末日
  为皇子们镇魂
第十一章  交换鱼和名的故事
  斯芬克斯之谜
  用口语来设谜
  神功皇后的“征韩”传说
  《古事记》的神话世界
第十二章  大和三山的传说——争夺妻子的故事
  争夺妻子的故事
  三山歌的背景
  神话与历史之间
后序  稗田阿礼和太安万侣
附录
  译注
  写在岩波新书新赤版第100O部出版之际

前言

  

    初始之世
    神话是什么?
    所谓神话,就是以众神为主人公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最感亲切的文学形式就是小说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神话不同,众神多多少少都具有一些超能力,而且他们所处的空间本身就是一个与日常生活维度不同的世界。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神话”。这说明从前充满威严的事物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力量,已不堪回首了。无论东方西方,人们都这么说。由此看来,神话曾经一度广泛地支配着人们的心灵。
    在过去的某段时期,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以神话这种故事形式来讲述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起源、来历、缘由。说句大而无当的话,即使是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应该也还有不少从未用本国语言创作出小说的国家;但是可以说,几乎不存在没有神话传承的国家。从这个意义层面上看,神话是人类共通的重要文化之一。
    在过去的某段时期——大体上说就是人类的一只脚刚刚跨进文明入口的时候——那时的社会形态是属于文明阶段,还是属于前文明阶段呢?这一般是通过文字的使用来加以区分的。将文字作为传播、表达语言的手段而普及的社会就已经达到了文明状态,所以我们把熟练使用文字的人叫作文明人。当然,如果社会过于开化,那么神话就无从谈起了。
    有人说:“朱庇特不能生存在有避雷针的时代。”意思是说,罗马神话中的雷神朱庇特在避雷针所显示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就只好退出舞台了。这意味着神话是前文字时代的产物。也就是说,所谓神话,与其说是通过文字,倒不如说是通过声音来讲述的——与民间故事、传说等同样,属于广义上的口传文学;与其说它是文字的文化,倒不如说是声音的文化。
    世界与人类之始
    从前的人们在这些神话中所叙述的内容多种多样,但简而言之,就是在说“事物的开始”,就是在说世界和人类的起源。试举一例,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神话《旧约全书·创世记》云: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这的确是“头一日”,是世界之始。人、世界、宇宙究竟是从何时,又是怎样开始的呢?各个民族的神话都试图回到世界和自身的原点来加以叙述。
    那么日本的神话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看看《古事记》的开头部分。
    天地初发之时于高天原有神成,名天之御中主神,次高御产巢日神,次神产巢日神。此三柱神者,皆为独身神而隐身也。
    这是天地开始分开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没有天地之别,世界还处于原始混沌的状态。
    所谓“高天原”,是一个即使对众神来说也特别神圣的“天神”所在之处,与天空略有不同。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特别的世界,是作为日本的“神圣之物”的源头而被设定在天空某处的。这个世界在天地初发之时就已经存在了,这与希腊神话相同。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神圣之所奥林匹斯从一开始就是一处不言自明的存在。
    在“高天原”,首先出现的神是天之御中主神等三柱神——在日本神话中数神时的量词是“柱”(はしら)。天之御中主神,正如其名所示,是高天原中心的神。高御产巢日神和神产巢日神表现了所谓“巢日”(むすひ)的生成力。以上三神在理念上是地位最高的神,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神话的主角。天之御中主神在以后的故事中再没有被提及,“巢日”二神也不是特别活跃,只能算配角。
    一神教与多神教
    顺带一提,同样是神,在“一神教”和“多神教”中的叙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所引的《旧约全书·创世记》属于前者,神只有一个,作为绝对的存在被表现出来。因为是唯一,所以没有与其他神相区别的固有名字。作为绝对的权威者,神说“要有光”,于是就产生了光。于是天地万物都由神创造出来。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犹太教等都是这样的一神教。
    像日本神话、希腊神话这样,有各种各样的神相继产生的神话属于“多神教”。《古事记》《万叶集》等书说有“八百万神”。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么多数量的神,所谓八百万只是一种修饰而已。细细数来,也不过数百位神出现在后面的故事里。
    “八百万神”在故事当中的表现当然有轻重之别。有特别受尊重的神,相反,也有被鄙视的神,千姿百态。但即使是地位高贵的神,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也不一定就富有魅力。甚至可以说两相错位的情况更多。
    比如说,后文将会提到的日本神话中的最高神——天照大御神,以及与之对立、后被流放的须佐之男命,两相比较,在后者须佐之男命所释放的独特魅力面前,前者天照大御神虽然地位高贵,却是一个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的存在。
    从将神话作为信仰的对象来加以尊崇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是,本书不是从教义和信仰方面来解释神话,而是将其作为独特的语言艺术,亦即作为与文学相关联的故事来加以解读的。关键是看众神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否能散发出生动的魅力。
    日本神话的传播
    说到日本神话,首先必须提及的是《古事记》。《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书籍,讲述了大和朝廷、天皇家族的祖先神们在遥远的过去是如何创造国土,其子孙又是如何统治国土的。众神的故事占据了该书大部分的内容。
    在与这部《古事记》大体相同的时代(8世纪),作为国家的正史,《日本书纪》被编纂成书;各国的《风土记》作为地方的乡土志、《万叶集》作为日本最早的歌集也被编纂出来。这些书籍多多少少都包含有当时的神话传承,它们和《古事记》一道构成日本神话的广阔世界。另外,将这些书籍加以区分,将重复内容较多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作为一组,可以称作“记纪”,因而其神话叫作记纪神话、宫廷神话;而《风土记》《万叶集》中的神话则叫作土著神话、地方神话。
    本书试图以解读《古事记》的形式讲述日本神话中最有意思的部分,侧耳谛听蕴含其中的、来自古代的信息。总之,日本人把“神话”留给了后世,而我们则不能撇开《古事记》的时代——8世纪来进行思考。面对现代人类,神话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希望大家阅读本书,以作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后记

  

    稗田阿礼和太安万侣
    茶林里的墓志
    1979年1月,奈良市东郊的此濑町茶林里,发掘出一些遗骨和铜板墓志。墓志上刻着“太朝臣安万侣”的名字,同时还有其死亡日期“癸亥年(养老七年,即723年)七月六日”。在跨越1200年之后,《古事记》编撰者的墓地突然在现代复活了。
    《古事记》是怎么问世的呢?这摆脱不了前面提到的太安万侣和另一人稗田阿礼的名字。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古事记》的《序》,了解一下这部最早的书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编撰完成的。
    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很担心在各氏族间流传的《帝纪》(天皇家的谱系、事迹、故事)、《本辞》(众神的故事)中含有与真实相悖的、虚假的内容,于是他下决心削伪定实,使其流传后世。当时有一舍人,名叫稗田阿礼,天皇亲自命令她诵习《帝纪》和《本辞》。但是世事变迁,始终未能完成。711年(和铜四年),元明天皇命太朝臣安万侣“撰录”稗田阿礼诵习的《旧辞》(前记的古传承)。于是在和铜五年,太朝臣安万侣献上了三卷本的《古事记》。
    天宇受卖的子孙
    稗田阿礼,何许人也?她出现在平安前期的史料中:“稗田阿礼,天宇受卖命子孙。”其他史料显示,“稗田”是代代为宫廷提供“猿女”的氏族。可以认为,稗田阿礼也是作为“猿女”服侍在天皇身边的。《序》载,稗田阿礼为舍人,年龄二十八。“为人聪明”。“匕把})”(舍人)是“上殿”的意思,所以在天子身边的人被称作舍人。
    再说天宇受卖,就是在天石窟踏足起舞,引起众神狂笑的女神。从中可以再一次看到稗田阿礼的作用。所谓猿女,就是“戏谑之女”的意思,是表演滑稽行为(俳优)的女性丑角。她也是具备“讲说”这种技能的艺人。她用抑扬顿挫、或长或短的日语来诵读可谓是《古事记》台本的《旧辞》——这就是前文所说“诵习”的内容。
    太朝臣安万侣的工作就是根据稗田阿礼的讲说,用汉字这种外来文字将这些内容再现出来。用汉字书写日语的做法虽然从很早以前就已开始了,但都只涉及片断性的片言只语,用汉字书写像《古事记》这样完整的一卷书籍应该说还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业。
    正如《序》中提到的,安万侣为编撰《古事记》发挥了许多创意,下了很大的功夫。而在当时,他这样做的首要条件便是能够自由自在地书写汉语、汉字。汉文的《序》本身就说明其汉语的熟练程度了。这也证明他是当时顶级的知识分子,甚至已经晋升为高级官僚。但是这样的人物参与《古事记》的编撰工作似乎还有其他原因。
    声音文化与文字文化的相遇 在平安时代,从太安万侣算起,到第五代太自然麻吕的时候,这个叫作太(大)的氏族已经成为一个专事传播歌舞和神乐的家族,主要从事宴席上的舞乐。这样的家族传统可以上溯到七八世纪,在那里能够看到其与猿女稗田阿礼的接点。正是在这个由舞乐、俳优、猿女构成的环状结构当中,《古事记》的“诵习”和“撰录”首次得以具体实施。 和铜四年(711)九月,女皇元明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完成已经中断的事业。一般推测,当时安万侣是53岁到58岁。仅仅四个多月之后,在第二年的正月二十八日,他就上奏完成了《古事记》。这可谓令人惊异的速度,应该被看作其撰录者太安万侣卓越的写作能力的产物吗?然而其诵习者稗田阿礼虽然已经是六十岁上下的年纪,却也应该仍旧保持着不曾衰退的“聪明”和出类拔萃的讲说能力。那么,到底应该归功于前者还是后者呢? 我觉得,无论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两个人物,古代日本的文字文化和声音文化相遇了,于是《古事记》横空出世。那回荡于其中的、来自古代的声音,在今天,仍旧不断给现代人带来日新月异的刺激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