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政治理论

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

  • 定价: ¥68
  • ISBN:978750868586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409页
  • 作者:(美)约翰·W.道尔...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约翰·W.道尔著的《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作者道尔通过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和美国官方富含种族主义的宣传,探讨了种族主义与战争的关系。作者运用官方文件、档案、歌曲、宣传口号、电影、漫画等资料多维度地解释了两国对自己以及对方“种族”意识的建立和应用。在种族主义的影响下,日美双方一方面蔑化对方,另一方面拔高自己,将自己的战争行为合理化,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日美帝国主义的虚伪,为读者提供一个从历史角度对种族主义与战争进行比较观察的机会。

内容提要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人看来,太平洋彼岸的岛国日本生活着一群“小男人”。这些人时而恭顺,时而好战,是原始人、幼童和疯子的综合体。
    相反,在日本看来美国才是威胁亚洲的魔鬼和野兽。日本作为神选之民,有责任带领亚洲其他国家抗击列强,吊民伐罪。
    种族主义一旦成为战争工具,其威力堪比任何枪炮,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精心设计的宣传策略下,种族偏见助长了暴行,暴行又煽动起更严重的种族仇恨。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种族主义并未消失,反而扎根于现代社会,伺机再次燃起战火。为了将人们从种族主义和战争的恶性循环中解放,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约翰·W.道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我们剖析并展现出了“二战”中日本和美国间的那一场“无情之战”。
    《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是由约翰·W.道尔著的。

媒体推荐

    战后一代需要阅读的一本书……优雅、翔实的细节,令人信服。
    ——埃德温·赖肖尔,前美国驻日本大使
    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一部美国和日本都急需的有力、动人、公正的历史著作。
    ——约翰·托兰,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日本帝国衰亡史》作者
    描述美国与日本之间战争十分重要,也是颇具原创性的著作之一。
    ——《纽约时报》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敌人
  第一章  种族战争的模式
  第二章  “认识你的敌人”
  第三章  战争仇恨和战争罪行
第二部分  西方人眼中的战争
  第四章  猿人及其他者
  第五章  小男人与超人
  第六章  原始人、小孩和疯子
  第七章  黄种人,红色人种和黑人
第三部分  日本人眼中的战争
  第八章  净化自我
  第九章  恶魔般的他者
  第十章  “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全球政策”
第四部分  结语
  第十一章  从战争到和平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

  

    大约在五年前,我正致力于撰写一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军事占领日本的专著,在草拟开篇章节时,曾顺便提到了发生在亚洲与太平洋战区曾如此明显的种族仇恨和残酷战斗。要知道,盟军军事占领日本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之一,是战败的日本人与盟军—主要是与美国人在一起如此友好地、建设性地合作。日本投降后,同盟国对日本进行了战争罪审判;数月以来,新闻记者与法官密切关注关于战争暴行的报告;日本社会的每一处角落几乎都受到了严格审查;然而,战争中的仇恨对象本身似乎在一夜之间自行消失了—而且消失得如此迅速,确切地说,战争仇恨现在已如此轻易地被忘记了。
    在这样一个持续经受了如此多暴力与种族仇恨的世界里,从强烈的仇恨到真正的合作—如此戏剧性的巨大转变令人振奋,但战争记忆的逐渐消失又让人感到矛盾。尽管所有阵营的民众可以将曾经如此可怕的冲突抛于身后值得庆幸,然而,忘记战争如何轻易地在日本与西方盟国之间发生且如此的异常猛烈与势不两立是危险的。如果我们不能持久地致力于纠正与再现历史记忆,那么,我们永远别指望理解在亚洲区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一般的国际冲突与种族间冲突的本质。退一步说,盟军军事占领日本,以及日本人和他们昔日的敌人之间战后修好的重要性,也只有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前的强烈的愤怒与肆无忌惮的暴力背景下才能获得理解。正是牢记这场战争深层的重要性,才促使我在那份有关盟军军事占领日本的稿子中提及了这些问题。
    然而,在不做任何详尽阐述的情况下随意提起种族仇恨,这似乎十分突然,以至于站不住脚,当我试图阐明这意味着什么时,这本书就由此诞生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可能是许多其他历史学家既非常熟悉又感到苦闷的。最初的简短评论被扩充至一段,接着又发展为一节,然后又成为单独的一章,最后以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形式出现。本书对这个小小的“展开阐述”到目前为止所涉及的某些领域进行了总结,与此同时,对盟军军事占领日本的研究则依然被搁置一旁。
    尽管这不是历史研究最有条理的路径,但它却是令人满意的—对自然涌现的问题,更多的是以问题而不是以论题的形式出现,并朝没有预料到的方向展开。为了理解种族主义如何影响亚洲地区的战争行为,需要越出历史学家通常凭借的正式文献和战争报告,充分利用诸如歌曲、电影、漫画以及各种各样的当时出版的流行书籍和学术著作。在有的学术圈,这些都不是受人尊敬的一手资料,并且毫无疑问,这些资料处理起来很难,但是,对于再现战争年间支撑男人、女人们的看法和行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无价资源。然而,最大的挑战并非是回忆起战争的原始情感,而是分辨洪水般的战争用语和图形图像的动态模式,以及通过论证刻板的经常是明目张胆的种族主义思想如何导致蹩脚的军事情报和战争部署、战时暴行以及对歼灭主义政策(exterminationist policies)的采用,将这样的抽象化方面还原回现实之中。此外,这还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对如何这么轻易地消除战争年代的蔑视与仇恨做出解释。
    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交战双方出现的被扭曲的观点与无节制的暴行,正如读者将发现的那样,太平洋战争也因此提供了一个从历史角度对种族主义与战争进行观察的绝佳机会。对一则简短评论的注释,最终引起了一项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在“白人”与“有色”民族冲突中对自我与他者看法的详尽研究,与此同时,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日本方面,显然大量的“种族”惯用语在更广阔的等级与专制思想的大背景下将会得到清楚的诠解。总而言之,在这场亚洲战争中,对种族与强权的思考不可分割、如影随形。正如结果所展现的那样,20世纪40年代日本与西方国家的冲突中,许多乍看起来显得独特的方面,相反,却都是人们熟知且以模式化方式表达的,关于种族仇恨如何给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不平等但又和谐的关系让路的解释,大体上也可以基于政治语言与形象的可塑性进行理解。
    为了在如此众多的方面追寻种族仇恨的意义,我已经欠下了许多人情债。在收集战争期间有关日本人对自我与他者看法的史料方面,Takako Kishima提供了宝贵的帮助,有关日本章节中的一些观点,其中最显著的是民间故事《桃太郎》(Momotarō)在战时的象征性使用,就是在与Takako Kishima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这部书稿的编者、我学生时代以来的朋友汤姆·英格哈特(Tom Engelharet),以其对书稿严厉的批评意见与极为慷慨的时间付出,证明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由于对汤姆·英格哈特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做出回应,本书几个主要的部分进行了完全修订,或者从头撰写。赫伯特·毕克斯(Herbert Bix)经常促使我重新思考日本历史,要我注意最近公之于世的二战时日本政府所做的机密研究,这成了第十章的基础。慷慨的Rinjirō Sodei,他让我复制他收藏的战时发行的杂志《漫画》(Manga)与《大阪小精灵》(Osaka Puck),我因此能探究战时日本的漫画世界。在从英文媒体与其他图书馆资源里查找相应资料这项耗费时间的困难工作中,我得到了Julie Bogle与Ken Munz的帮助。Yoko Yasuhara从华盛顿提供给了我需要的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