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失踪者

  • 定价: ¥68
  • ISBN:97875194446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光明日报
  • 页数:402页
  • 作者:张润兰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张润兰著的《失踪者》是一部影视文学剧本,收录了《拾荒者》《扫大街的女人》《的哥遇险记》《圆梦者》《复仇者》《失踪者》《跟踪》《红包》《家有珍藏》,书后附有评论《大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高度与道德力量》《小草的奋争与博弈》《一瓢清澈甘甜的井水》《底层的穿透性与现实力量》等。

内容提要

  

    张润兰著的《失踪者》大多是反映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的,如捡破烂的(《拾荒者》)、扫大街的(《扫大街的女人》)、开出租的(《的哥遇险记》)、当兵的(《失踪者》)、摆小摊的(《家有珍藏》)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感人的,尽管都经过了艺术的拔高,但让人仍感到真实可信——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其中《拾荒者》刊于《中国作家·影视》2016年第五期,《扫大街的女人》已被河北电影制片厂、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张家口多彩人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拍成电影(改名为《爱的红围巾》)。

作者简介

    张润兰,河北省怀安县人。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长城文艺》主编。曾从事教育、人大、检察、宣传等工作。
    喜爱影视文学剧本创作,近年来已创作出九部电影文学剧本(三部微电影),其中《拾荒者》刊载于《中国作家·影视》2016年第五期,《扫大街的女人》已被河北电影制片厂、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张家口多彩人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拍成电影(改名为《爱的红围巾》)。还将塞汉先生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雪绒花》改编成影视小说《谜案》(待出版)。

目录

序言:沃土·真情·大丽花
拾荒者
扫大街的女人
的哥遇险记
圆梦者
复仇者
失踪者
跟踪
红包
家有珍藏
评论
大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高度与道德力量
小草的奋争与博弈
一瓢清澈甘甜的井水
底层的穿透性与现实力量
北国丘壑里的一抹亮色
纸上烽烟烈  笔下风雨浓
一曲人性的颂歌
寻找社会底层小人物的闪光点
后记:我是如何走上剧本写作之路的

前言

  

    沃土·真情·大丽花
    宋国兴
    收到润兰女士的电影文学剧本集《失踪者》文稿后,仅粗略地一翻,脑海里便瞬时闪出几个老词: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待细细读完,便有了一道几何题终被公理所证的欣慰,不禁抚案自叹:果然!
    认识润兰女士虽已多年,但真正认识她却始于今天——读完了这部电影文学剧本集文稿——本已熟识的她,在我的眼中一下变得全新起来,全新的如同刚认识一般。
    其实再仔细一想,她的“全新”也并不诧异,因为无论生活还是事业中的她,都是一直在闯、一直在创,于高中求高,于极中求极。
    她出生在一个有着十来个兄弟姐妹的贫穷农家,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啃噬掉她的志向。凭着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她把学业读成了一条逐级而上的石阶——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城市,以致走上了市文联副主席的岗位。她的这条人生之路是人所共知的,但她走的另一条路却鲜为人知——文学创作。
    我之所以知道她走文学创作之路,是缘于一次她请我修改她根据塞汉先生的电视剧本《雪绒花》所改写的影视小说《谜案》,她的文笔让我感到震惊,由此才知道,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已多年了,只不过她所写的作品大都没公开发表过。用她的话说,作品还不成熟,只是练笔之作。不久,我从她的一次命题之作中,进一步领略了她的文笔之妙。我和导演曹峰共同策划了《中国梦·百姓故事》系列电影,其中一部,是根据一名环卫工人的先进事迹创作一部反映环卫工人生活的电影。思之再三,我把这部剧的创作交给了润兰女士。一个月后,名之为《扫大街的女人》的剧本交稿了,其文笔之精妙、构思之精巧都令我赞叹不已。第二年,这部剧就被作为《中国梦·百姓故事》的首部搬上银幕(改名为《爱的红围巾》)。
    我知道她后来还在创作,也知道她有这个能力,但短短的两年间就创作出八九部电影文学剧本(都是高质量的,其中《拾荒者》还被中国权威刊物《中国作家·影视》刊载),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故而才有前面的感叹。
    润兰女士的这部电影文学剧本集《失踪者》,大多是反映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的,如捡破烂的(《拾荒者》)、扫大街的(《扫大街的女人》)、开出租的(《的哥遇险记》)、当兵的(《失踪者》)、摆小摊的(《家有珍藏》)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感人的,尽管都经过了艺术的拔高,但让人仍感到真实可信——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润兰女士虽然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但她不可能遍尝人生,之所以能塑造出那么多活灵活现的、职业各类的底层人物,除了她的社会阅历之外,更主要的是源于她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据我所知,她闲暇之时,常和底层接触,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难处,并力所能及地给以帮助。孟子日:“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润兰女士尊重这些底层人,像对待亲人般的对待他们,这些底层人自然也就拿她当朋友、当知己,对她无话不说。这就使她在无意中获取和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当她把自己置身于底层生活以致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时,实际上就已经到了可呼之欲出、信手拈来的地步了,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只是奋笔疾书的事。
    柳青、赵树理、路遥等成功的文学巨擘们,无一不是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功夫其实都是在“诗外”,这种功夫是别人不可分享也不可剥夺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润兰女士所塑造的人物为什么都那么人性化了。《拾荒者》中的李天地,为找到被拐卖孩子的亲生父母,不惜沦为捡破烂的。《扫大街的女人》中的秦仲丽,因被她揭发的彪子入了狱,她化名承担起照顾彪子病母的责任,以致自己女儿的病都无钱医治。《圆梦者》中的地委副专员魏民,因在位时的富民愿望未能实现,离休后不惜拖着病体深入农村竭力去圆梦,最终造福百姓。《失踪者》中的罗飞,在战斗中严重毁容,为了恋人的幸福,他悄然“失踪”,并在恋人一家遇到困难与危险时,屡屡暗中相助。等等。
    常说生活是沃土,只有植根于沃土中,才能长出艳丽的花卉。然而,要想植根于沃土是需要真情的,情愈真,扎根沃土才能愈深。假如只是怀着浮躁的心态,浮光掠影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那是绝难有丰硕回报的。
    大丽花是张家口市花,早在80年代就已走出国门,在异国他域一展姿容。我觉着,润兰女士的剧作,就是一朵朵盛开在塞外大地的大丽花,艳丽多姿,芬芳醉人。我相信,凡是看到润兰女士电影文学剧作的人,都会像喜爱大丽花一样喜爱她的作品。
    读罢这部电影文学剧本集《失踪者》文稿,写下这些感怀,聊作庆贺。
    是为序。
    (宋国兴:原铁道部影视中心编导,策划、撰稿、编导《天路》《缉毒云南》《铁龙腾天下》《京铁风》等数十部电视专题片。)

后记

  

    我是如何走上剧本写作之路的
    上中学时,我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并将励志的、优美的、富于哲理的词句摘抄在小本上,时时欣赏。也曾试着写过一些小东西(多是散文、诗歌之类,也涉猎过独幕剧),但自觉不像样子,怕别人笑话.从不敢示于他人。
    工作后,特别是成家之后,因忙于工作和家事,书读的少之甚少,写作的欲望也渐渐淡了。2005年,组织上调我到市文联工作,后来孩子也成家立业了.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轻了许多,时间相对也宽裕了许多。时任文联主席的黄建平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每年好好读十本书,加强文学修养,将会受用无穷。”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在之后的几年中,我有选择的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由此,对文学的兴趣又逐渐浓了起来。期间,虽然也写过一些东西,但依然不自信,除了几篇小散文见诸报刊之外,多数东西还是捂着盖着,怕出丑不敢出手。
    后来之所以大着胆子走上写作之路,是源于一次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张家口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在这个会上,一些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谈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所取得的成果。他们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追梦精神,令工作在文联且担任着《长城文艺》主编的我感到汗颜。我坐不住了,决心打消种种顾虑,大胆地进行创作。
    我有一个朋友,他从捡破烂儿发展成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的老板,是个典型的励志者,而且他还经常做好事善事。我早有围绕他写点儿什么的想法。有了明确的创作意图后,便以他为原型,创作出中篇小说《拾荒者》,并寄给省作协副主席、文学大家胡学文,请他指教。他认为小说对话偏多,建议把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我曾读过塞汉先生和温广福先生的剧本以及梁挺爱老师提供的一些如何写作影视剧本的书籍。我也感到小说确实对话不少。于是我又尝试着将小说《拾荒者》改写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朋友们看后基本上都给予了肯定。这一下使我信心大增,并决定走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之路。随后,我订购了《中国作家·影视》,认真研读影视创作技法和影视创作理论,还购买了播放器和大量的影视光盘进行观摩,以此来提高对剧本创作的驾驭能力。在此基础上,又尝试着写了《跟踪》《红包》《家有珍藏》等微电影剧本进行练笔。
    把我从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的道路上又往前大大推进一步的是宋国兴先生。宋国兴先生是铁道部影视中心著名编导。一次,他从北京专程来找我,说了要以我市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中国梦·百姓故事》系列电影一事,想让我根据环卫工人田润兰的演讲稿,创作一部反映环卫工人艰辛工作的电影剧本,而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我自知能力有限,不敢承担这个重任,但在宋国兴先生的一再鼓励下,又出于好面子,且潜意识中也不想失去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便答应了。可当我进行构思时,问题来了。首先是人物形象。如果把主人公仅仅塑造成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的人,不但人物个性体现不出来,也不具典型意义。其次是故事情节。如果只是罗列事迹,不但结构上散乱、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立意也不深刻。这两个难题如同两堵墙挡在我面前,有种陷入绝境的感觉,迟迟动不了笔。苦思冥想中突然想起一次聚餐时一个朋友说的一件事儿:有个工人夜间发现有人偷厂子的东西,便大喊抓贼,当人们听到喊声跑来时,他才发现偷东西的人原来是平时很要好的师兄弟。这时他又想帮师兄弟逃掉,但已经来不及了。师兄弟被判了刑,这个人感到很自责,便经常去照顾师兄弟多病的老娘,师兄弟出狱后却一直不肯原谅他。这件很有人情味的事儿豁然打开了我的思路:围绕人性去塑造人物、构思情节。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真实,我又多次早早起床到街上去观察环卫工人的工作,并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接下来便是夜以继日的写作,初稿《扫大街的女人》完成后,我就像大病了一场,真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觉。其后,我又征求塞汉、张新政、刘勇、梁挺爱、冯海燕等人士的意见,在他们的指点下又几易其稿。我把剧本发到宋国兴先生的邮箱之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令我没想到的是,宋国兴先生第二天就给了回复,对剧本给予充分肯定。说是“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充满人情味的典型人物;编织了一个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真实可信的精彩故事。”不久,宋国兴先生又给我发来信息,说剧本已被导演看中,有望年底前投入拍摄。 在创作《扫大街的女人》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感悟,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其一,压力是创作的有力推手。宋国兴先生也说过,这个剧本是在他“狠命敲诈勒索之下硬逼出来的。”说实话,在这个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有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既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的信誉感又使我不能这样做。可以说,这个剧本是压力压出来的。其二,真情实感是创作的灵魂。剧本的情节可以虚构,情感却是万万不能虚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僵尸。演员只有全身心地进入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同理,编剧也只有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才能塑造出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真实感人的人物。其三,剧本创作需要丰厚的生活积淀。剧本创作说白了就是以剧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而故事(无论是哪一类)又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作为编剧必须要善于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构思故事情节时才会思如泉涌,甚至还会产生灵感,闪现许多你并非刻意储备在脑海中的、完全属于偶发性的故事情节。 这三个感悟,不但使我的创作境界得到了升华,而且也大大增强了创作的自信心。这时,国家权威刊物《中国作家·影视》把我的电影文学剧本《拾荒者》也刊载了,这更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随后,根据我的生活阅历和平时的积累,又接连创作出《的哥遇险记》《失踪者》《复仇者》和《圆梦者》四部电影文学剧本。 我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往往还都是命运多舛者。之所以把这类人物作为创作主角,原因有三:一是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对底层人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二是由于我多年生活于社会底层,对他们情感上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触得更深更细更真一些。三是想通过挖掘底层人物的高尚道德来影响他人,使社会的整体道德有所提升。 勇气虽生,信心亦立。但毕竟学识浅薄,故依然惶惶。今后,唯有加倍努力,以弥补之。 在我创作的过程中,胡学文、宋国兴、塞汉、卢永庆、张新政、刘勇、邓幼明、白薇、温广福等名家学者以及我的恩师郭翠芬、李本德都给过我很大帮助,有的提出修改建议,有的还亲自动笔给以修改。还要感谢同事冯海燕、韩剑梅、梁挺爱、闫金莲、崔志凌、吴俊红等给予我的帮助、支持与鼓励。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人的指导和帮助,我的创作之路也不会走得如此顺利。在成书之际,对这些良师益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是刚刚走上创作之路的新手,能力和经验都很有限,收入在这个集子里的几个电影剧本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过这些剧本的朋友们不吝赐教,本人不胜感激。 张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