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民间文学

鳌拜巴图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 定价: ¥98
  • ISBN:978720615280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吉林人民
  • 页数:50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鳌拜有“满洲第一巴图鲁(即英雄)”的美称,是顺治、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之一。该说部主要讲述鳌拜青年时期,如何积极投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反明斗争,为建立大清王朝英雄杀敌,浴血奋战的英雄斗争史。
    谷长春主编,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的《鳌拜巴图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读来耐人寻味,更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进了古代,参加了这场空前盛大的战役,不得不让后人对英雄产生敬佩之情,也让世世代代了解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得来不易。鳌拜也让后人提起会闻风丧胆,只是事物都是两方面的,看到他的奸诈狡猾但也是有胆有谋的将军。

内容提要

  

    鳌拜是顺治、康熙皇帝的辅助大臣之一,也是重要内阁大臣,素有“满洲第一巴图鲁(即英雄)”的美称。谷长春主编,富育光讲述,王慧新整理的《鳌拜巴图鲁/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主要讲述鳌拜在青年时期,如何积极投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反明斗争,为建立大清王朝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故事。

目录

《鳌拜巴图鲁》传承概述
引子
第一章  卫齐受命
第二章  佛祖护佑
第三章  草原拜师
第四章  三英授计
第五章  动荡辽东
第六章  高山学艺
第七章  祖氏佳婿
第八章  一代枭雄
后记

前言

  

    《鳌拜巴图鲁》传承概述
    富育光
    满族著名传统说部《鳌拜巴图鲁》,在中国北方满族等诸民族中已流传百余年。它最初的流传故事,多被称为《痴虎传》《白鳌传》,又叫《白虎记》《白虎传奇》,也就是《鳌拜巴图鲁》或《鳌拜传》。这些称谓大约成书于雍、乾、嘉时代,生动地揭示了清开国初期一段鲜为人知的女真后金创业史,讲述了以主人公鳌拜为中心的一群在当年清史中颇有盛誉的满、蒙、汉、僧等英雄业绩,智勇多谋、风云跌宕,富有传奇色彩和脍炙人口的艺术魅力,为后世喜闻乐道。
    满族著名传统说部《鳌拜巴图鲁》的产生和流传有着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据调查,《鳌拜巴图鲁》最早源自清康熙朝初年在民间普遍皆知的《智擒鳌拜》的动人故事,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泱泱巨篇的满族说部《鳌拜巴图鲁》。大家知道,鳌拜从小便跟随其父卫齐玛法,大半生辅佐努尔哈赤父子,在清初太祖、太宗、世祖三朝,为大清国定鼎中原联络八方,传递秘书,血拼疆场,功勋卓著,是大清开国初期最早享誉“巴图鲁”赐号的勋臣之一。顺治元年,考诸臣功绩,鳌拜忠勤勤力,晋一等公。世祖亲政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十八年,受顾命辅佐八岁的康熙帝玄烨继位,列辅政四大臣之一。鳌拜因骄纵自恃,满朝惧慑。康熙八年,玄烨亲政,首先便巧使身边护卫,以“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之由列大罪三十,智擒武功盖世的鳌拜。玄烨念其效力年久,不忍加诛,终死于禁所。
    鳌拜威名一世,到头来落得家破人亡,震慑了朝野。于是,社会上便生成《智擒鳌拜》的有趣故事,这个故事不胫而走。对年轻有为的小皇帝的盛赞,对居功抗上的老臣鳌拜的蔑视,一时成为世人街谈巷议、人人乐道的话题。这便是《鳌拜巴图鲁》满族说部最初产生之源。可是,英名盖世的鳌拜,素有“大天雕”的美誉,在大清立国中的贡献与影响甚大,确确实实不易被泯灭或遗忘。故事当然亦不会就此完结。俗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鳌拜想当年风流倜傥,到如今折戟沉沙,是一个颇富戏剧性和传奇式的人物。凡事总有两极发展,鳌拜因此倍加引起更多世人对他的关注与同情,声名大振。短短的《智擒鳌拜》故事,反而成为民间口碑的最好酵母。鳌拜本人的历史,清史仅仅记载其父卫齐名讳和他投身八旗充任巴雅喇壮达之事,文字寥寥。鳌拜乃出身于大将费英东望族,再加之鳌拜生前友好襄助,在康乾以后诸朝满族中,他的事迹仍被日益丰富起来。
    满族说部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向来以能够最生动揭示某些英雄人物的坎坷命运和神秘历程而著称于世。满族传统说部《鳌拜巴图鲁》的传世,恰好说明了这一特点。说部开篇便深情地述说,努尔哈赤建州部初兴时一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创业史。为了自身的强大与发展,努尔哈赤和费英东设计分化和结交蒙古上层头领,争取一致反明。鳌拜之父卫齐玛法受命,潜身投靠蒙古科尔沁部,以智慧的口舌和忠诚的献身,赢得明安贝勒的信任,成为知己和智囊,把身边义女赐嫁卫齐为妻。鳌拜兄弟便这样降生在蒙古大草原,身穿蒙古袍,腰系吉祥带,胯下小走马,全书由此展开了鳌拜波澜壮阔的迷人故事,听众们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入说部旋涡之中。满族说部,最大限度地迎合了民众对鳌拜的追求心理,将鳌拜这个人物从小儿蒙医巫闾山歪脖妈妈护佑、拜圣僧学艺、与“辽东一只虎”祖大寿家族的姻缘、只身勇夺觉华岛、皮岛大败毛文龙、率八旗兵直捣大明京师德胜门、清太宗皇太极赐名“鳌拜”等传奇经历汇聚成书,传播于世。鳌拜本人一生豁达开朗,从小因其父长时间生活在蒙疆地区,为努尔哈赤刺探军情,联络部众,鳌拜的几个兄弟都生长在沙漠的蒙古包之中,像大半个蒙古人。鳌拜平生又好结交天下豪杰,社交广泛,后来回到皇太极身边,才有鳌拜这个名字。所有这些鳌拜的身世和坎坷经历,在大清国好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人们所知,直到鳌拜被康熙制伏死于狱中,这位大英雄的前世生平才一宗宗地被人们传述出来。
    满族说部《鳌拜巴图鲁》得以广泛传播,与清代皇室对鳌拜的重视也有密切关系。康熙圣祖玄烨,既有叱咤风云、威武不屈的性格和精神,又有远见卓识、奖惩分明的秉赋。他虽然疾恶如仇,但对祖先勋业建树有卓越功劳的人,从来褒贬有加,对人对事富有深厚的情感。特别是他非常崇敬和孝顺圣母孝庄皇太后,恭听训诲,太皇太后喜欢回忆往事,多次在公公、宫妃、答应中,讲述鳌拜身中利箭如刺猬、杀敌如虎护太宗,深情犹在,给康熙帝留下烙印。据萨布素将军回忆,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东巡吉林,接见吉林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时,为抵御北方罗刹的凶悍南侵,激励八旗将士秣马厉兵,抵御外侮,忆起大清立国之艰辛,当思早年赴汤蹈火、慷慨无畏之猛虎卫士巴图鲁,言中竟提到了鳌拜此人:“虽有忤逆,皇太后常念其勇耳。”又据萨布素将军回忆,康熙帝还一往情深地说:“朕宠爱者英雄也。为我大清社稷视死如归之人,皆朕最崇仰之巴图鲁。罗刹犯边嚣嚣,盼有霍去病驰骋疆场。常思有鳌拜挺身而出,朕至今系念耳。”康熙帝既处置了鳌拜,又是他最早在众臣中屡屡提及鳌拜。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由从孙苏赫袭。雍正朝赐祭葬,复一等公世袭。乾隆四十五年改“袭一等男”爵,子孙承袭。康熙朝以及后来雍正、乾隆历朝对鳌拜的重视,都对满族说部《鳌拜巴图鲁》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鳌拜子孙不辱祖德,对鳌拜的弘扬也起到了圆融作用。自康熙五十二年颁旨复鳌拜巴图鲁声誉,皇恩浩荡,确是鳌拜子孙重睹天光的福音。被籍没、沉寂了四十余年的瓜尔佳氏原望族,重新召集残散族众,鳌拜从孙苏赫率众匍匐涕泪,叩谢宫阙,然后徐行郊野,拜天祭祖立庙,重塑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鳌拜尊像,僧道齐来诵经,阖族焚香盛祭九日方收。苏赫勤奋忠厚,素有壮志,叩访街邻官宦,废寝忘食,为撰书族史,乃至咳血亦不知歇息。鳌拜家族为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每逢祭祖或鳌拜忌日,都要焚香敬酒,日积月累,留下众多鳌拜的轶文轶事。此外,通晓大清国史的文武重臣,有不少人非常敬慕鳌拜家族,喜讲鳌拜,尚有一些吟咏鳌拜的诗文传世。
    说来,满族说部《鳌拜巴图鲁》能够留传下来,应该感谢吉林一批满族文化有心人。1983年夏,笔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贾芝先生身边进修归来,遵照他与诸先生的指导和要求,投入东北地区满族古文化遗存的系统调查。我们首先便从本省乌拉街满族镇人手,在该镇聂司马、旧街、韩屯、北兰等满族聚居村屯,与满族诸姓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月余,结交了傅忠周、关忠煜、关柏荣、关世英、罗汝中等许多知心好友。满族著名说部《鳌拜巴图鲁》《松水凤楼传》等,就是通过结识他们而得以了解并熟悉的。据满族著名人士罗汝中先生介绍,《鳌拜巴图鲁》是他青年时代从两位热心人口中学来的。罗汝中每讲此事都特别兴奋。说来真是幸运,一位是他的本家族萨满太爷,绰号“罗秀才”,在伪满时期就是当地出了名的文化人,有一手好书法并擅写满文字,知多见广,空闲时经常给族人宣讲家族里发生的陈年轶闻古趣,其中就有鳌拜巴图鲁的沉浮遗恨。罗汝中的阿玛是个故事迷,为鳌拜的坎坷叹息而不岔,听后常常亲口学说给罗汝中,久而久之,罗汝中深受其染。罗汝中,满族老姓罗关哈喇,镶红旗,追溯满族罗关氏部族血缘,系源于瓜尔佳哈喇望族中古氏族部落中的一支,在部族争战离合中,归服并糅人了罗佳氏小部落的零星人口。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两支部落渐生血族通婚,最终新生成为庞大的罗关哈喇部落,但满洲罗关哈喇与瓜尔佳哈喇仍有根深蒂固的原始血缘联系。鉴于此,在家族婚姻禁忌中,满洲罗关氏家族与瓜尔佳氏家族双方严禁通婚。从清代中期至今,满洲罗关氏家族与瓜尔佳氏望族仍交往密切,重要的寿诞与祭礼常有亲密的聚会。故此,对于满洲瓜尔佳氏家族所涌现的鳌拜巴图鲁故事,也为满族罗关氏后裔所时刻系念,自然而然地在传颂着许多慷慨激昂的佳话。青年时代的罗汝中就是一位富有血气的求知者,不仅爱讲鳌拜巴图鲁的故事,而且希望能探求更多的鳌拜轶闻,有志成为另一个“罗秀才”。凡事皆属机缘,他出于民族情结,特别是对鳌拜巴图鲁的由衷敬仰和崇拜,他结识了吉林江城一位“遗老’’刘福来先生,他可是很有名气的大家。刘福来人称“刘铁嘴”,早在光绪、宣统年间,在京师天桥下坎一个书肆里说书卖口艺,最拿手的段子就有《鳌拜巴图鲁》。民国年间讲到天津卫,后来又来到沈阳,最后在江城吉林扎了根。他最大的嗜好是抽大烟,一贫如洗,死时连个棺材都没混上。他死后,江城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惋惜。大家以为,从此再也听不到《鳌拜传》了。其实,不必担心。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北兰村的罗汝中,成为传承人。罗汝中的老家是沈阳,伪满的时候,他跟随家父到了吉林。他的阿玛在牛马行附近一家卖马具的店铺里当账房先生,没事的时候,就教他识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罗汝中的爸爸故去,罗汝中就到了吉林郊区永吉县的北兰村,并在那里娶了媳妇。罗汝中追求进步,乐于助人,是农民中的骨干,。很快加人了中国共产党。20世纪70年代,罗汝中当时虽然已尼六十九岁了,但很擅长做群众工作,每到歇工时,就常给生产队的老少爷们讲上一段评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大伙儿都很爱听,有时还把他的拿手好戏《鳌拜传》讲上几段。罗汝中怎么会讲《鳌拜传》呢?原来罗汝中在幼年的时候常听他的妈妈讲娘家人传下来的《鳌拜传》。罗汝中妈妈的娘家人指的就是罗氏女,也就是刘铁嘴的三夫人。罗汝中是个有心人,他非常聪明,记忆力又好,什么事又都爱刨根问底。就这样,他今天问几句,明天问几句,把整个《鳌拜传》都记下了。
    罗汝中凡事用心,又访问到刘铁嘴在蛟河的一位弟子唐福顺,外号“唐大胖子”,俩人交情甚厚。罗汝中又将唐福顺的好段子学到一些,使《鳌拜传》的内容丰满了许多。我曾为了解《鳌拜传》满族说部传承与故事细节,赶到蛟河镇探访福顺老人。福顺满头白发,肺气肿病使他的身体很消瘦。据老人回忆,当年在吉林江城和师父在一起的时候,见到刘铁嘴师父还有不少文字材料,多是他最后的心爱妻子罗氏女誊抄的,其中包括一些书和记账的账簿,都散失殆尽。唐福顺先生于1983年冬去世。
    笔者在乌拉街满族镇调查中发现,当地满族人家的民俗传统也与黑龙江省爱辉、宁安、依兰及吉林省珲春聚居区满族的很相似,素喜族中讲述故事。笔者发现在满族中,有《百花公主和巴拉铁头》《德英断案》《松水凤楼传》等长篇故事的流传。关于《鳌拜传》的传讲,在旧街的许明达、燕德林、赵文金,北兰的罗汝中、罗治忠、关士英等,都能谈叙成章,互有千秋。罗汝中和许明达都是共产党员、生产队长,他们把说部一度看成“封建糟粕,三十来年不过问不敢说”,大部分早都遗忘了。关士英,农民,中学文化,是北兰当地著名文化传承人,擅讲书,口才好,又是闻名的满族秧歌手,每年他的秧歌走遍全镇,颇受好评。该家族谱书就记载其家族最早为满洲瓜尔佳镶黄旗,后分拨正红旗。但他们始终认为与鳌拜巴图鲁同宗,总为鳌拜打抱不平,也特别喜欢讲《鳌拜巴图鲁》。1984年7月初至7月23日,在乌拉街满族镇关晓颜镇长的鼎力帮助下,笔者在北兰村大队安排和组织了民间故事会,许明达、燕德林、关士英、罗治忠都参加了此次活动。会上,首先请罗汝中老先生边回忆边述说重要环节,燕德林、关士英、罗治忠众位故事家补充。本说部便是在罗汝中讲述的基础上,关士英、罗治忠等人对其进行丰富,从而记录下来。1988年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年会上,笔者讲述过此次收获。在汪玢玲等诸先生的鼓励下,笔者将早年讲给王慧新之父王万桐先生一家的《鳌拜巴图鲁》的故事内容和存留的笔记本,进行了认真的汇总和整理。2003年在吉林省文化厅满族说部编委会的积极重视下,由王慧新精心整理成书。在此更令笔者怀念已故的罗汝中、关士英、罗治忠、燕德林等诸位师友——满族说部的忠实哺育者和传承人,是他们火热的激情激励着笔者。《鳌拜巴图鲁》的问世,实现了他们的夙愿,笔者坚信他们会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
    2011年10月1日

后记

  

    当我翻阅经过数年间笔耕不辍的劳碌,终于完成《鳌拜巴图鲁》书稿的时候,觉得一桩重大的担子终于卸下来了,全身感到无比轻松,心情激动得很。真是时光荏苒,想起我刚接触《鳌拜巴图鲁》这部书稿的时候,我还很小。我富叔富育光先生经常到我家做客,我父亲过去走的地方挺多,很喜欢听一些历史故事,他老人家也愿意收集这方面的轶闻趣事。富叔在与我父母闲聊时,便把他知道的一些满族的英雄史和民俗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姐妹也经常缠着富叔让他给我们讲故事。近几年,我陆续整理并出版了《恩切布库》《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这两年,我又在富叔的指导下,开始整理《鳌拜巴图鲁》。鳌拜这个人物非常有特点,性格鲜明,生活所经历的环境又极端复杂,不同于一般的满族英雄人物。他虽然出身于满族镶黄旗,但他从小儿却生长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草原,许多蒙古王爷、格格、看牛羊的普通王宫的奴才们,都曾扶持和接济过这个满族孩子,说他的血液中有大半是蒙古人的性格和血统,是绝不为过的。他又在著名的明朝将领后归附清朝的祖大寿身边成长锤炼,又曾到过锦州医巫间山,拜祷过“歪脖妈妈”。所以,在他身上既有满洲人的历史文化痕迹,又有汉文化的深厚传统,既崇信满族固有的萨满教,又虔诚地崇仰佛教。在他身上附和着中华民族的多层文化,确实是一位盖世无双的大英雄。所有这些,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们姐妹很喜爱这位人物。多少年来,我从孩童时代到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发展的盛世,我已经完全进入不惑之年,我始终对鳌拜这位大英雄情有独钟、敬崇有加。多少年来,我就下决心要把富叔讲述的《鳌拜巴图鲁》整理成书。历经两年的时光,我多年以来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了。欣逢吉林省文化厅成立满族说部编委会,我有机会将一些书目公诸于世。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整理中难免有缺点和遗误,敬请赐教。
    整理者
    201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