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哲学总论

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Ⅰ)/西方系列/思想文化史书系

  • 定价: ¥70
  • ISBN:978701019600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392页
  • 作者:强以华//唐东哲
  • 立即节省:
  • 2018-11-01 第1版
  • 2018-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形而上学是一个曾对西方哲学、文化和社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学科,它从最深层的根源上影响着西方的哲学、文化和社会,并使西方的哲学、文化和社会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特征。探讨、归纳和分析形而上学产生、发展乃至逐步衰落的历史和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的现状,并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望西方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的未来。强以华、唐东哲著的《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Ⅰ)》是《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第一卷,在探讨了何谓形而上学以及形而上学内部学派区分的基础上,基于突出主要哲学家并围绕主要哲学家兼顾其他哲学家的原则,主要围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的形而上学系统地探讨了形而上学在西方古代社会的发源、确立和发展。本卷以描述为基础,以分析为核心,这就是说,以哲学家的著作为蓝本,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描述古代形而上学的发展历程,并在这一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古代形而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努力发现西方古代形而上学思想的本来面貌和深层本质。

内容提要

  

    《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Ⅰ)》是《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第一卷。作者强以华、唐东哲在探讨了何谓形而上学以及形而上学内部学派区分的基础上,基于突出主要哲学家并围绕主要哲学家兼顾其他哲学家的原则,重点围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的形而上学系统地探讨了形而上学在西方古代社会的发源、确立和发展。本卷写作中,侧重以描述为基础,以分析为核心,即以哲学家的著作为蓝本,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描述古代形而上学的发展历程,并在这一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古代形而上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努力发现西方古代形而上学思想的本来面貌和深层本质。

目录

导言  形而上学及其命运
    一、何谓形而上学?
    二、形而上学的命运
    三、本卷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篇  理念论:形而上学的发源
  第一章  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基础
    一、柏拉图其人其事
    二、自然哲学的理论渊源
    三、苏格拉底的理论资源
    四、柏拉图理念论的诞生
  第二章  柏拉图哲学的理念论
    一、理念:世界的真正根源
    二、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
    三、离合:模仿说与分有说
    四、作为普遍性的理念
    五、理念论存在论的影响
  第三章  柏拉图哲学的认识论
    一、真理的认识
    二、光照与善照
    三、知识的系统
    四、辩证的方法
    五、灵魂回忆说
    六、柏拉图认识论的影响
    七、洞穴的比喻
  第四章  理念论:形而上学的发源
    一、辩证科学:形而上学的发源
    二、以真为核心的真与善的统一
    三、以理性为正宗的哲学与文学的对立
    四、柏拉图晚年的自我批判
第二篇  存在论:形而上学的确立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思想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其人其事
    二、世界四种原因的探讨
    三、理念论的批判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存在论
    一、四种原因学说
    二、潜能现实学说
    三、一般实体学说
    四、第一实体学说
    五、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影响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一、亚里士多德认识论的基础
    二、统一:灵魂与躯体的关系
    三、认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四、实践: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五、亚里士多德认识论的影响
  第四章  形而上学的确立
    一、第一哲学及其学科地位
    二、形而上学的第一科学性质
    三、形式因就是目的因
    四、逻辑科学与理性本质
    五、形而上学的内在分歧
第三篇  上帝论:形而上学的发展
  第一章  托马斯上帝论的思想基础
    一、托马斯其人其事
    二、托马斯所面临的问题
    三、托马斯形而上学思想的诞生
  第二章  托马斯的上帝论
    一、上帝存在的证明
    二、上帝的本质与属性
    三、上帝创造万物
  第三章  托马斯的认识论
    一、人的认识能力
    二、以上帝为核心的两种知识体系
    三、托马斯形而上学思想的总结
  第四章  形而上学的发展
    一、形而上学的上帝对象
    二、以上帝为对象的真与善的统一
    三、理性和信仰的争执与统一
    四、走向近代形而上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