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民间文学

袁珂讲中国神异故事(精)

  • 定价: ¥58
  • ISBN:978754591508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鹭江
  • 页数:228页
  • 作者:袁珂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当代神话学大师、前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先生,穷毕生之学养,专为国人写作的神话入门;打破中西神话优劣之差的谬见,以一己之力构筑中国神话体系。
    精选36个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带你一窥民族神话的起源和异变!从中体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刚健、战天斗地的勇武、舍己为人的博大……
    《袁珂讲中国神异故事(精)》带你领略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夸父逐日,从后裔射日到眉间尺,从鲧禹治水到杜宇化鸟……
    中国神话典故被大量化用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中,本书可以带你感悟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灵感之源,提升古典文学修养。
    装帧采用裸脊锁线精装,摊开阅读更方便阅读。

内容提要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对世界的浪漫想象,中华民族先祖也曾留下过壮美丰富的神话宝藏,后因种种原因散失四处。面对近代以来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希腊者对中国神话的偏见和误解,当代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穷尽毕生精力,从浩瀚的古文献资料中,通过细致深入的整理和研究,构建出中国神话系统轮廓。
    《袁珂讲中国神异故事(精)》是袁珂先生晚年的心血之作,作者秉持其广义神话学观念,广泛考察神话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历程,从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传说故事,用简练平实的语言将“叙故事”和“讲原委”相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此书在更全面和广阔的视野下,走进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感受中国神话所独有的自强不息、博达坚韧的精神传统和积极浪漫主义气质,一窥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白蛇传的中国神话传说概貌。

媒体推荐

    聊驱蚊蚋搜神话,不料专家出后贤。
    ——茅盾
    他(袁珂)是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他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所作出的艰苦工作和杰出贡献已被当今汉学界的专家们所公认。
    ——剑桥大学汉学家白安尼(Anne M.Birrell)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研究汉民族古代神话的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传说》(简明版)《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二十余部著作及八百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多数著作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意、韩、捷克、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其作品还在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目录

序说
一 开天辟地
二 兄妹结婚
三 创造发明
四 填海追日
五 黄炎战争
六 蚕马
七 盘瓠
八 射日奔月
九 舜象斗争
十 鲧禹治水
十一 神女峰
十二 远国异人
十三 龙伯钓鳌
十四 牛郎织女
十五 穆王西游
十六 老子出关
十七 孔子绝粮
十八 公冶长
十九 眉问尺
二十 杜宇化鸟
二十一 李冰斗蛟
二十二 田章上天
二十三 哪咤闹海
二十四 陷湖传说
二十五 德庆龙母
二十六 董永和七仙女
二十七 沉香救母
二十八 张道陵七试赵升
二十九 白螺天女
三十 张大帝与张龙公
三十一 鲁班造桥
三十二 钟馗捉鬼
三十三 柳毅传书
三十四 陈鸾凤
三十五 和合二仙与刘海戏蟾
三十六 白蛇传

前言

  

    一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它自己远古的动人的神话。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更不例外。中国的神话,不但丰富,而且美丽。可惜先前的人们没有注意去保存,使它们散失了不少。剩下来的一些零星片段,东鳞西爪地散见在若干古书里,也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篡改和歪曲。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丰美。
    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原始人类起初是蒙昧无知的,由于长时期的劳动,“两手教导头脑”(高尔基语),使头脑逐渐变得聪明起来的时候,才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变幻、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里大火的燃烧……产生了巨大的惊奇的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它们都是有灵魂的东西,称之为神。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有了一些解释自然现象的极简单的神话,大约可以举来作为这类神话的说明。例如《山海经》所记的“各有两首”的□□(即虹虹);《左传》所记的高辛氏两个“不相能”的儿子所化的参、商二星,它们东出西没,永不相见;《淮南子》所记的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原始人类并不满足于仅仅对自然现象作解释,随之而来的,便是征服自然的神话。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原始人类长时期被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做斗争的困难所逼迫着,在他们的想象中,就有了控制自然和压倒自然的威力的欲望。要达到这种目的,离开劳动还是不行的。因此,他们一再用激情的调子,唱出了劳动和劳动英雄的颂歌。他们歌颂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盘古,抟泥土造人和熬炼五色石子补天的女娲,和旱灾做斗争因而射落天上九个太阳的羿,治理洪水的鲧和禹,教导人民种庄稼的后稷……这些征服自然、改善人类生活的劳动英雄,是神,具有超人的神通和本领,然而他们同时又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他们是生活在人群当中,忠心耿耿地为人群服务的。
    神上了天并且在天上愈升愈高,这乃是阶级社会形成以后的事。古代劳动者创造了可以作为劳动模范的诸神,原不过为了鼓舞自己劳动的热情,后来阶级产生了,统治阶级便把这些劳动英雄认作自己的祖宗,抬到九重高天去,用以威吓和欺骗劳动人民,使他们安于做奴隶,于是部分神话就变质成为迷信。
    但迷信也还是束缚不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的。尽管神被奴隶主抬得一天比一天高,群众中却滋生着一种反抗神的意愿。这意愿的具体表现就是:天才的人民又创造了反抗神的神。在中国神话里,这类的神很多,有射太阳(他们都是天帝的儿子)的羿,偷窃息壤来平治洪水的鲧和禹,和上帝争神座的刑天,以及后来传说的斧劈桃山的二郎神杨戬、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等。像这样一些英雄神话,正反映了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有的神话虽然主题表现的仍是征服自然(例如羿和鲧、禹的神话),但因为是在阶级社会里才最后完成的,无形中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高尔基说:“神话的创造在自己的基础上乃是现实主义的。”(《苏联的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长时期遭受严酷封建统治的中国社会,也随时在产生着新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题,往往带着浓厚的反封建的色彩。至于它们的内容,则经常是描写少年男女为了爱情的自由和幸福向封建势力做坚强不屈的斗争:因为这不但容易激动人们的心弦,实在也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于是在神话里我们就可以看见牛郎织女如何反抗威严的天帝,善良的白蛇如何反抗妖僧法海……他们在正义的斗争中,都具有哪怕是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决心。也有好些神话,直接描写到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和统治者正面的对抗,如《眉间尺》里的眉间尺和“道逢客”,用了他们的头颅去与楚王奋战;《望娘滩》里的那个穷苦的孩子,被逼吞下了宝珠,变成了蛟龙,想要兴起洪水去淹灭仇人的家园……这些都充分地反映了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残酷和人民还击统治者的英勇。
    ……
    除此而外,还有暂时无法精确分类的,只好列入“其他”类中,像“田章上天”“陷湖传说”“德庆龙母”“白螺天女”“鲁班造桥”“钟馗捉鬼”“陈鸾风”等都是。神话本来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变的,尤其是零星记载、交错出于诸书的中国神话更是这样,绝不能因为某些神话暂时不能精确分类而忽视它们的存在。只好存其旧观,以后再慢慢研究应该怎样妥善分类。
    三
    我研究和整理中国神话四十多年,如今经过两三个月的努力,终于编写出一部可以见到中国神话大概面貌的神话故事书来,供青少年(当然也包括未失童心的中老年)阅读,这在我仿佛是完成了某种任务,心里感到十分欣悦。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白蛇传》的“白蛇出世”,这就是我替一般读者设想的广义神话所包括的时间跨度,我想这样的跨度大约可以被接受,否则人们会以为过于广阔无边了。过去只是在理论上谈论这个问题,现在则从内容实质上,将它们编写为通俗神话故事,对人们就广义神话概念的理解,自然会更有好处的。广义神话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也无奥义,只不过是要求大家开拓视野,用发展的眼光更全面地考察、研究中国神话罢了。这样一来,自然会因此而破除一些陈旧的观念,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凡此种种,自不必赘言。
    由于篇幅所限,原打算单纯编写故事就算了的,后来和编辑部同志商议,大家认为为了加深读者对神话的理解,还须将“说原委、叙故事”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才好,因此又适当增添了“说原委”这一部分。这样一来,“叙故事”这一部分就受到一些影响,不能铺展开去叙写,只好采取浓缩的办法。其结果虽然增加了若干难度,却也获得了一些舍糟粕、取精华的效益。以“白蛇传”一节为例,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白蛇传》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全文一万八九千字,还没有包括后来戏曲、鼓词、唱本及民间传说中所描述的白蛇缘起、端午节雄黄酒、盗仙草、水漫金山、蟹和尚等重要情节。我在此节的编写中,除主要仍依据冯梦龙文而外,还把上述几个重要的情节都补充、加入了进去,但篇幅却只得冯文的三分之一,即六千二百字光景,可见是狠狠下了浓缩的功夫。但因此不免也有略嫌板滞、不够生动的地方,实在无法可想,不能两全其美。其他如“柳毅传书”一节,也有类似的情况,增加了一些内容,白话叙写的故事却和原来文言故事的字数大致相等,浓则浓矣,可惜还没有完全传达出原来文字的神采。只有“沉香救母”一节,因系用旧文删改,没有受到多少限制,放得开手,似乎比较神完气足一些。至于“钟馗捉鬼”和“和合二仙与刘海戏蟾”两节,则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说原委、叙故事”二者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构成篇章,似乎也还不拘一格,别开生面,给本书添加了点新鲜的色彩。其余的我就不再多说,任凭读者去随心体会,给予批评好了。
    注:本序言原系袁珂先生1991年为《中国文化集粹丛书》所写,此次出版经袁思成先生审订稍作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