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千年维新(从周公到光绪)

  • 定价: ¥58
  • ISBN:978752070657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401页
  • 作者:铲史官
  • 立即节省:
  • 2019-02-01 第1版
  • 2019-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铲史官著的《千年维新(从周公到光绪)》是一部中国改革简史,讲述了历史上重大改革或变法的曲折故事及其中深藏的秘密。历史的水太深,铲史官就画出来给你看。
    千年维新——从周公到光绪,用现代语言与视角、二次元的萌趣方式,讲述从周朝到清末两千多年历史中,15位大改革家的变法之路和人生命运,揭示了商鞅变法、汉武盛世、孝文帝汉化、张居正改革等故事中隐藏的史实真相,以及背后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多面人性。
    呆萌的漫画,风趣的语言,靠谱的历史,深刻的人性,如此多的不和谐因素,却又如此和谐地统一到了一起。历史从未如此迷人,而又兼具营养。

内容提要

  

    铲史官著的《千年维新(从周公到光绪)》讲述了我们的祖先里,总有一些心怀天下而不甘命运摆布的人。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他们抛开个人得失,改革图新,为华夏寻找一条光明而有尊严的路。这部画出来的二次元改革人物史,能让你迅速了解那些“胆大包天”的改革人物:周公、周厉王、管仲、李悝、吴起、商鞅、晁错、汉武帝、王莽、曹操、孝文帝、唐太宗、王安石、张居正、光绪……从西周到近代,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演变,都伴随着重大的历史改革。每一次改革的幕后,都有一个重要的推手。他们的命运悲欢难料,他们的故事串接起一部生动的中国制度演变史。改革的水很深,他们逆流而行,无论成败,都值得关注与尊敬。读懂他们,就读懂了中国历史的逻辑。

目录

周公
  如何建立封建天下秩序
周厉王
  被严重污名化的改革“一哥”
管仲
  以商止战称霸春秋
李悝
  法家鼻祖开启的战国改革大戏
吴起
  当军事家转型为改革家
商鞅
  通任督二脉逆袭东方六国
晁错
  身陷漩涡、委屈至死的改革硬汉
汉武帝(上)
  打怪升级的集权之路
汉武帝(下)
  官营经济撑起汉武盛世
王莽
  一场儒家复古主义者的惨烈实验
曹操
  人才选拔制度怎样被后人玩坏
北魏孝文帝
  一场奠定隋唐基础的汉化大转型
唐太宗
  少花钱、多办事的政治精算师
王安石(上)
  理财高手如何挽救大宋经济
王安石(下)
  富国终未实现强兵
张居正
  挽救明朝的最后改革
光绪帝
  热血青年与他的激进变法
后记

前言

  

  

后记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了。
    四十年前,一位老人用他朴素的“黑猫白猫”论,摸着石头过河,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最终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相关的资料和报道已经汗牛充栋。可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改革?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变革与发展?
    这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让我很着迷。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为何不挖掘一下中国历史上改革家的故事呢?上下五千年,这样的改革瞬间还有很多,更不乏精彩的改革人物。他们的故事串接起来,不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吗?
    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帝王将相与王朝更替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叙述逻辑,然而从制度改革的角度来讲述历史演变的,并不多见,尤其缺乏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读本。现有的书籍多是直接讲述制度史,缺乏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穿针引线。那么,能否以改革人物为线索,用符合新媒体阅读习惯的简洁文字,配以铲史官擅长的二次元漫画,让读者快速了解千年维新的改革历史,并轻松理解历史背后的演变逻辑呢?
    从这个角度入手,我尝试梳理出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人物链条,欣喜地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改革推手。但是,制度是由条条款款构成的,任何一个细微条款的变化,其实都蕴含着错综复杂的背景,牵涉到各方的利益变迁。按照铲史官一贯的篇幅,通过刻画一个改革人物,用两三千字的文字和三十多张漫画来演绎复杂的制度变革,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像周厉王、吴起、晁错这样的人物,因为有焦点故事,改革的矛盾比较集中,叙述起来,顺藤摸瓜,相对简单,但更多的人物涉及一整套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比如周公、汉武帝、王莽、唐太宗、王安石等,难度就大大增加。单是叙述枯燥的制度,就已经占了很大篇幅,前因后果讲清楚都不容易,完全没有篇幅来讲人物和故事。可是,光阐述制度,不就做成一个漫画版的百度百科了吗?必须要讲究叙述逻辑,有画龙点睛式的分析。
    怎么串起这些制度改革的线索,铲史官团队绞尽脑汁,反复讨论。比如汉武帝,最终从他怎样抓权的角度入手,来讲述西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从他怎么找钱,来讲述经济制度的改革。而唐太宗,则聚焦到他的贞观之治为何伟大,以及制度设计怎样能让政府和社会高效运转。
    本书主笔胡难,热爱阅读古代典章制度的志、书,但对用漫画脚本讲述枯燥的制度变革,仍然感到很头疼,因为这比单纯描述人物事迹要困难得多。最令胡难犯难的是曹操这一期。选官制度从两汉察举制转变为魏晋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曹操沿用了东汉品评人物的旧形式,但选官精神却绝然不同,属于旧瓶装新酒;然而曹丕又用曹操的旧瓶,再装一次新酒;到司马氏上台,酒的味道又有了新变化,个中原委异常复杂,涉及的人物也很多。 为了使枯燥的制度生动起来,还必须凸显人物形象。为此,胡难选取了曹操这个人物,因为曹操是决定新旧制度变革的关键人物,后来的曹丕和司马懿把曹操的好制度给玩坏了。用人物来串接制度变革,便于读者理解,也与全书格调吻合。然而,漫画脚本打磨的过程十分痛苦,数易其稿,初稿重在概述制度,第二、三稿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润色,然后才能交付画手。 一篇文稿,从找线索到撰写修改、细节打磨,平均耗时一个月,还不算绘图时间。有些难度较大的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推倒重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复杂的改革。首先,史实不清,资料受限,《宋史》很乱,《神宗实录》前后被修改三次,可信度低。由于争议太大,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可以让夫妻反目、朋友圈分裂的话题,也是学界的著名大坑。我提前几个月,约了河南某高校经济贸易系主任王文剑老师来写。他正在积极推动所在学校的改革,对改革题材深有感触,对我也是诸多鼓励。于是我就顺势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稿子迟迟未交,每次催问,都说还在看资料、做笔记,整理线索。好不容易稿子出来了,我反复修改,动了大手术,直至面目全非。王老师对王安石动了情,写作时常常忍不住真情流露,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平衡拿捏,就像一个走钢丝的杂技演员。 王安石变法在铲史官公众号发布后,有读者评论,是读到的最客观的王安石文章。有一个读者评论说:“小时候上历史课,觉得王安石的点子都很棒,历史书上却不分析变法推行不下去的原因。以至于让我觉得,只要坚持变法,大宋就能长久。” 读到这样的评论,我的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感动和满足。铲史官不是研究型的学者,能力有限,这个系列还有诸多不足和遗憾之处。但是,能够客观、靠谱地做一点历史普及工作,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一些教科书上未能呈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最简单的愿望和目标。 铲史官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高度还原历史细节的趣味漫画。漫画师朱彦是个理科生,对他来说,画改革史真是一次很刺激的挑战。日常使用的插科打诨表情包式的漫画,已经不够用了,还需要把很抽象的制度具象化,变成简单易懂的图片展示给读者看。 比如在开篇《周公》中,便碰到了一个千古概念:井田制。虽然文字已经足够表达它的意思,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还是无法很直观地传达给读者。朱彦把它画成了一个被隔开的九块田地,画完一看,这不就是现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用的九宫格图片吗?每一张图片代表一块田地,中间的田地是公田,四周八块是私田。图片和图片之间的空白间隔,真的组成了一个“井”字!他瞬间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给这个制度取名“井田制”,也瞬间明白了汉字的奥义,可以传达千里之外上千年前的人与事。 而其后的诸如“封建制”、“管仲陷阱”、“郡县制”、“推恩令”、“均输法”、“保甲法”、“一条鞭法”,均画成了具体的图像。而这一串名词,不就构成了一部中华文明改革史吗?画完这个系列,朱彦说他对中国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记忆与感悟,理解了历史演变的逻辑。我不知道读者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起码铲史官团队,有了收获和成长。 这个系列陆续在公众号发布后,留言多且精彩,本书挂一漏万,精选了部分评论,以飨读者。曹操和光绪两期,因打算留在书中首发,故暂时没有留言。原计划的雍正一期,因为时间所限未能呈现,特此致歉,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感谢一路相伴的读者,你们的创意已成为铲史官内容特色的一部分,你们的鼓励是激发铲史官创作的力量源泉! 做完这个系列,回望几千年的改革历史,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改革背后,潜藏着多少险流暗礁,需要克服多大的不确定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失败的改革,比成功的改革要多得多。而我们何其幸运,生逢并目睹着这样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 谨以此书,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那些为华夏寻找光明而有尊严之路的改革先驱。 铲史官总策划  邓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