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

  • 定价: ¥38
  • ISBN:9787547313671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页数:200页
  • 作者:(日)猿谷要|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猿谷要著的《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简明美国通史。按照年代顺序叙述美国独立、建国的历程,南北战争克服国家分裂危机的过程;西进运动对内陆边疆的开拓,科技革命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体制趋于成熟;压制印第安人和黑人,吸引海外移民,同时向外扩张形成帝国;20世纪初起进入大众消费社会,经历世界性经济恐慌,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战后,美国民众争取社会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对外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抗及走向衰落的趋势。

内容提要

  

    这部《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讲述18世纪以来美国独立建国和南北战争的经过,形成垄断体制与开拓西部边疆的始末,以及对外扩张形成帝国的历史;回顾20世纪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发展成超级大国的历程,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岁月;考察战前发源于美国、波及世界的经济恐慌,战后美国民众争取社会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斗争,思考当代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本书不仅勾勒了美国历史的关键脉络,启发读者正视“作为历史的现在”,还用小贴士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美国人和美式生活方式。为说明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还穿插介绍相关经典电影、图书文献、历史遗迹等,多角度探寻美国的特质。这些都使得本书不仅充满历史洞察和良史之识,且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
    著者猿谷要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本书由其积数十年史学研究和实地踏察经验而写成,见解独到,征引广博,叙述生动,对读者深入了解美国历史,理解美国作为移民社会兼收并蓄的特质,及其国家的兴衰发展极有帮助。

作者简介

    猿谷要(1923—2011),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著有《林肯》《马丁·路德·金及其时代》《纽约》《西部开拓史》《美国黑人解放史》《美利坚合众国与我们》及《遥远的美国:一个历史学家的回想》等30多部著作,合编《美国历史》(全四册)等。猿谷先生不仅著述众多,且曾多次游历美国各地,实地踏察史迹,记录旅行见闻,并以通俗明快的文章或电视节目向社会公众介绍传播美国史知识,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喜爱。

目录

序言  站在历史的入口处
  俯瞰《飘》中的小街
  对橄榄球的狂热劲儿
  民权运动的旧战场
  行走在切诺基人部落的土地上
  “查塔努加啾啾”
  接纳外国企业的一面
  《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算不算种族歧视?
  “水也醉人呢!”
第一章  新共和制国家的诞生(1789年之前)
  1.最早的美国人
    最早的亚裔移民
    与亚洲人的关系
    八个生活文化圈
    印第安后裔中的混血儿
  2.殖民地的生活环境
    征服者的“爪痕”
    在弗吉尼亚殖民成功
    神话和现实的差距
    纽约的诞生
    西欧人的崭新世界
    殖民地的人儿女成群
  3.独立革命的成果
    革命前夜
    独立战争
    “你们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品尝“初创之不易”的舞台
    只关注“那个人能干成什么”的国家
    小贴士1:玉米和烟叶
    小贴士2:本杰明·富兰克林
    小贴士3:与亚洲关系的大幕将启
第二章  国家分裂的危机(1789—1865)
  1.新国家的阴影
    400万人口的新国家
    与印第安部落的协调
    印第安人谋求与白人和平共处
    杰斐逊所恐惧的事
    第一位女战士
  2.北部、南部、西部的不同个性
    身份平等已成基本事实
    北部——纽约蜕变为大都市
    南部——为奴隶制度唱赞歌
    西部——“命定扩张”
  3.南北战争的前前后后
    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南方妇女的所思所想
    民主政体的实验
    所有的战争都是地狱
    小贴士4:反战运动中的林肯
    小贴士5:拼接式被褥
第三章  美利坚帝国初露头角(1865—1900)
  1.垄断资本趋于成熟
    铁路引领新时代
    第一个镀金时代
    总统选举中的秘密交易
  2.种族歧视的国度
    “奇妙的果实”
    无路可走的印第安原住民
    “新开拓地区”的消失
  3.迈步走向帝国
    蜂拥而至的新移民
    “对社会堕落的抵抗”
    征服海洋
    小贴士6:新英雄偶像—卡内基
    小贴士7:牛仔的天地
第四章  大众消费时代和大萧条(1900—1941)
  1.社会改革之途
    20世纪初的蹒跚
    民众的不满和愤怒,
    威尔逊的“大义名分”
  2.爵士时代的光芒,
    那些渎职和沉默的总统
    第二个镀金时代
    两起审判事件
    哈莱姆文艺复兴
  3.蔓延全国的经济大萧条
    排队只为得到一个小面包
    富兰克林·罗斯福夫妇
    走向珍珠港之路
  小贴士8:地下酒吧
  小贴士9:弗朗西斯和阿梅莉亚
第五章  20世纪中期的美国(1941—1960)
  1.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依旧神秘的珍珠港事件
    强制收容日本移民
    雅尔塔会晤和原子弹爆炸
  2.冷战和麦卡锡主义
    在欧洲大受欢迎的美国人
    “剿共”的歇斯底里症状
    对亚洲一无所知的“世界警察”
  3.美式生活
    流行世界的生活文化
    遭受迫害的卓别林
    “斯普特尼克”的冲击和“厨房辩论”
  小贴士10:玛丽莲·梦露
  小贴士11:音乐剧
第六章  为争取平等而斗争(1960—1973)
  1.黑人革命的烽火
    “爱你的敌人”
    南方也有善良之人
    “我有一个梦想”
  2.新改革政策的命运
    对肯尼迪总统的评价
    三部书带来的震荡
    总统遇刺的前前后后
  3.燃烧的60年代
    越南战争——主战派和反战派
    “黑人权力”运动的爆发
    大学学潮和青年学生
    其他少数族裔的斗争
  小贴士12:罗伯特·肯尼迪
  小贴士13:性解放
第七章  超级大国的未来(1973年以来)
  1.突如其来的阴霾
    1973年——转折之年
    越战后遗症
    温和懦弱的卡特
  2.美式生活的好与坏
    失常的国度
    里根——魔术师般的总统
    首次出现女副总统候选人
  3.在冷战的终点
    战争无益
    保守化潮流
    “Play Now, Pay Later”的国家
终章  站在历史的出口处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难以置信的大饥荒
  从超级大国走向普通大国
后记
美国史大事年表
译后记

前言

  

    站在历史的人口处
    历史时时在展现它的真容——在每条街上,每片大草原上,甚至每条奔腾的河流中。
    而且,只要你有心和它打招呼,历史必定会应声作答。
    有的时候它答得顺畅,似乎早在等着你发问;有的时候它欲言又止,像是打算守口如瓶——但不管怎样,最后它都会给你回应。
    它告诉你的,既有发生在300年前殖民地时期的故事,也有昨天才出现的新鲜事情;既有来自纽约摩天大楼的信息,也有来自新墨西哥州大漠荒野和密西西比河畔的声音。
    被这种对话的乐趣所吸引,我们夫妇俩至今已多次赴美旅行。我们通常都是自驾游,长至三个月,最短也有一个月。几次在美生活期间,我们也常常出门四处观光,所以真说不清在美国究竟走了多少地方。
    那一次,我因工作需要坐着飞机在各地穿梭来往,忙里偷闲,仅挤出八天时间租车兜风。但就是这八天时间,也足以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享受乐趣。我们的起点是美国南部新的中心城市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
    俯瞰《飘》中的小街
    仲夏的一个早晨,斯佳丽坐在卧室窗口,满肚子不高兴地望着大车和马车载着姑娘、士兵和作为陪伴的老妇,兴高采烈地驶出桃树街,去林子里采集树枝之类的装饰物,用于当天晚上筹款资助医院的义卖会。那条红土路在树荫下光影交错,阳光从枝丫交拱的大树上洒下来,无数的马蹄扬起一阵阵云雾般的红色尘土。
    我醒来后,睡眼蒙咙地俯瞰着窗外的景色,蓦然想起《飘》中的这一段文字,也就是斯佳丽从塔拉庄园迁往亚特兰大后的一个场景。
    我俯身所看到的,正是因这部小说而出名的“桃树街”。当然,如今是再也看不到来来往往的马车和奔赴南北战争战场的士兵的身影了,映入眼帘的,是人们早上匆匆驾着汽车上班的行列。
    但我仍觉得,住在这间能俯瞰这条小街的屋子里是幸运的。这是我多年的老朋友玛丽·林借给我们栖身的公寓房。她1969年病故的丈夫拉尔夫·麦吉尔是全美知名的记者。
    拉尔夫·麦吉尔虽身处思想保守的南部纵深地区,却早在美国民权运动开始之前就拿起笔,为给黑人争取人权而斗争。拉尔夫·麦吉尔被誉为“南方人的良心”,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论著获得了普利策奖。我是在1966年初次见到他的,那时他是《亚特兰大宪政报》的发行人兼主编。
    当时,他的原配夫人早已病逝,和他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容貌美丽的中年女性。她就是玛丽·林。没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这个消息连《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都作了报道。然而,让人同情的是,他俩一起生活的日子只有两年半。拉尔夫·麦吉尔在他70岁生日前夕,因突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
    总之,我们的交往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当年,我们夫妇俩待在亚特兰大的时候,每当玛丽·林外出旅行,我们就住进地处郊外的麦吉尔宅邸,去看护她家的狗。后来她把房子卖了,搬入了现在这处生活方便的公寓房。这幢建于1924年的房子虽然上了年纪,却拥有一个很大的前院,与“桃树街”仅一墙之隔。搁在日本,说起来就是一幢非常雅致的高级公寓。
    “你离开埃默里大学回日本后过了几年,我便成了埃默里大学的董事。这可是那所大学的首个女性董事哦,只是有点迟了!”
    玛丽·林语气快活地说着,然后便带着我们到处转悠。
    对橄榄球的狂热劲儿
    在她家住了三个晚上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八日之旅”。星期六一大早,我们留下一半行李,请玛丽·林带我们到地处闹市区的汽车租赁公司。
    “他们可是老年人,给打个九折吧!”
    她语气平静地说,可呆立在一旁的我们却不知说什么好。玛丽·林照理并不清楚我们的年龄,被称作老年人,应该还早了点吧!
    没想到那个年轻的黑人女孩一口答应,立马为我们办妥了手续。就这样,我们坐进了一辆小轿车,同玛丽·林分开了八天。
    一路向西。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当天的目的地——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由于事先已同亚拉巴马大学的校长秘书联系过,所以我们一到达就住进了大学招待所。用完午餐稍事休息后,校长秘书乔治就微笑着来看望我们了。
    ……
    “不,我从越南来,我妹妹在日本的横滨做工。”
    这个回答令我意外,看来这次是没猜准。我不由得想起在各地遇到的出租汽车司机。在明尼阿波利斯是个年轻的越南人,在安克雷奇是韩国人,而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则是头上裹着头巾的中年印度人。
    眼前这人似乎很高兴我和他说话,没有一点想走开的意思。我想起1960年代后半期越南战争打得最厉害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位素不相识的教授与志满搭话的事。
    “啊,真让人同情!”
    教授说着递给志满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首诗,开头就是“悲惨的越南人啊……”
    她被教授误认为越南人了。因为有过这样一件事,所以,每当遇到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搭话的越南人,心里就会涌起一种难合难分的感觉。
    在我们庞杂的旅行记忆中,这样的体验就像一颗小小的宝石熠熠闪光。
    离开法兰克福,我们驱车一路向南,走了整整一天。不愧为“波本威士忌之乡”,途中我们经过了好多家蒸馏酒厂,也曾有过到“Wild Turkey威士忌酒”生产地看一看的念头,但由于上次参观杰克·达尼尔蒸馏酒厂时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我们不再想去其他酒厂看看了。
    我们不停地朝南走,离大烟山国家公园越来越近了。不巧,这天是星期五,有很多人想到公园度周末,路上是长长的车流。美国东部几乎没有什么国家公园,有山有水又有峡谷的风景区便成了最好的度假胜地。
    20年前我曾开车走过这条路,当时道路两旁什么都没有,现在却开出了一长溜惹眼的土特产商店、汽车旅馆、餐厅。我们没能订上公园人口处加特林堡酒店的客房,于是选择在边上的皮格佛格酒店下榻。走进漂亮整洁的餐厅,想着要消去一天旅途疲惫,便鼓起劲儿招呼女招待:“来一瓶干白葡萄酒!”
    没想到女招待一下瞪大了眼睛。
    “您说什么?我们这里可是禁酒县啊。”
    啊,原来如此!美国南部地区确实还有几个县至今仍是禁酒的,却让我撞上了。要是事先知道,我就在车上带上几瓶波本威士忌,在酒店房间喝了酒后再去餐厅,多好呢。
    但这顿饭我们还是吃得很开心。翻过这座山,对面就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切诺基部落,现在已成了充满印第安人风情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从那儿再到亚特兰大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了。时隔八天,我们又将回到玛丽·林的家。这个星期天,她将邀请很多朋友聚会为我们接风。
    想到这些,我的心情顿时轻松起来。走出餐厅时,志满高兴地对女招待说:“谢谢!喝水也醉人呢!”
    女招待的眼睛忽地闪烁了一下,随即一仰身笑出了声。
    这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却让我们感觉与历史进行了频繁的对话。从遥远的过去,到眼下“现在进行时”的当代,历史处处呈现出它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启迪。

后记

  

    本书是日本著名美国史学者猿谷要(1923—2011)先生生前留下的众多有关美国历史研究著作中的一部。
    猿谷要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但他却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猿谷先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本科读的就是西洋史,毕业后又在校研究生院读研并取得博士学位。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猿谷先生不仅担任过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名誉教授,还应邀出任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埃默里大学等美国高校的客座研究员,在国际史学界颇有声誉。
    猿谷先生对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黑人史和少数族裔史研究用力甚勤,并著述颇丰,卓有建树。从1956年,也就是他获得博士学位这年出版第一部著作《美国发展小史》(三和书房,1956年),到他最后一部史学著作《美国黑人解放史》(二玄社,2009年),猿谷先生在持续五十多年的历史研究生涯中一共撰就并出版了30多部著作,其中还不包括十多部与他人合著和翻译的图书。
    猿谷先生从事历史研究比较偏重于实地调查研究。他生前多次携夫人在美国各地旅行,并将旅行见闻用轻快的文字记录下来,结集出版。《现代带篷马车:美国考察旅行》《美国南部之旅》《密西西比河之行》等都是他“行走美国大地”后写下的著作。
    也许是年轻时有过从军经历的缘故(他当过陆军航空兵),猿谷先生最早是带着“将美国视为交战敌对国”的观念涉足研究的,他觉得,“我们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却和它干了一仗”,多年的研究经历,却让他发出感慨: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是一部长命畅销书,原版虽初版于1991年,但至今至少已加印了35次(2018年),可见其在日本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译完此书后,译者有以下两点感想:
    一是著名历史学者致力于历史普及写作,殊为难得。猿谷先生虽然是一位资历深厚的历史学者,但他撰写的这部历史知识读物却绝少学究气。他笔调轻快、流畅,将自身多年的治史心得与在美国的亲身体验和由此引发的思考融入其中,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可谓是大学者写就的一部历史普及型读物。译者是最忠实的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会为作者睿智和深刻的见解折服,对其在叙述过程中透出的机智幽默发出会心一笑。
    二是中国国内较少见到由日本学者撰写的美国史读物,就此而言,此书的中译本就显得尤为可贵,因为它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让我们了解日本学者眼中的美国是怎样的。我想,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两国关系起伏不定之时,此书的翻译出版对中国读者更清楚地认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必定是大有裨益的。 是为译后记。 杜海清 2018年11月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