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军事战略、技术

孙子兵法解读辞典

  • 定价: ¥78
  • ISBN:978753265214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辞书
  • 页数:285页
  • 作者:何士明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何士明先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达数十年,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出版有《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论语解读辞典》等中国经典著作的解读赏析作品,为普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良多。
    《孙子兵法解读辞典》文字通俗晓畅,内容解读精当,博采众说,力图还原孙子原文原意,特别是解读注意结合现代事例,突破了以往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大多局限于古代军事战例的风气,令阅读体验有了新的提升。

内容提要

  

    何士明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孙子兵法解读辞典》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及提示四个部分,对《孙子兵法》进行了精到解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重视字词(包括虚词)的注释,详尽周全并力求其准确性;(二)采取直译的方法,通过原句、注释、译文三者对照阅读,读者能够在古文、古汉语知识、规律方面亦有所收获。(三)有难点及与今注家的解读有不同的地方,在“提示”列出并加以评点,以开阔读者的眼界,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本书字斟句酌,语言通俗明白,解读精当,具有一定的经典普及价值。

作者简介

    何士明,1937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进入上海市鞍山中学任教,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剧本创作。80年代初参与创办上海市医药学校,并正式调入该校至退休。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药文献长达40余年。出版有《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论语解读辞典》等作品。

目录

前言
凡例
第一篇 计
第二篇 作战
第三篇 谋攻
第四篇 形
第五篇 势
第六篇 虚实
第七篇 军争
第八篇 九变
第九篇 行军
第十篇 地形
第十一篇 九地
第十二篇 火攻
第十三篇 用间
附录一 孙子小传
附录二 吴王孙武问对
附录三 宋郑友贤《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原本辑录
附录四 古今中外名家评论孙子(兵法)辑录表
附录五 《孙子兵法》主要版本与注本一览表
后记

前言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传说始祖是舜。孙子避国乱赴吴国,隐居山中潜心着述,成《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尽观十三篇,并对孙子进行考核,于是“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吴王又用伍子胥、孙子计,“南服越人”(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伍子胥列传》)。吴国称霸一时,孙子出了大力,其兵法起了重要作用(孙子曾以三万兵力破楚二十万兵力)。
    孙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天才,《孙子兵法》是伟大的军事着作(我把它定义为“战争取胜系统工程”)。总观《孙子兵法》十三篇,从战前的庙堂计议决策到战争准备,从战争谋划到开战部署,从战争的原则、方法到开战后的战场应变处置,进行了论述,其中涉及到的战争、战役、战斗的战略、战术,以及与战争(取胜)有关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条件,进行了剖析,并一一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有四个主要思想贯穿于始终,即整体思维的战争论、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知彼知己的认识论。”(姜国柱、肖冬松编着《孙子兵法》导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唐太宗对其评价:“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明代军事学家茅元仪这样评价:“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武备志·兵诀评·孙子》)这两则评价是对《孙子兵法》最高也是最恰当的定评;实际情况也是,从战国开始流行《孙子兵法》,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战争史上,《孙子兵法》不断发出异彩,凡运用者胜、违背者败的战例,多得不可胜数。
    《孙子兵法》在诞生地——中国享有崇高地位,在世界上亦享受崇高地位。早在唐代就流入日本,在日本的历史上影响很大;15世纪传入朝鲜;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印度等国都有译本,都有学者进行研究。传入欧美国家虽然较晚(18世纪末传入法国、19世初及后传入英国等国,已被译成英、法、俄、德、西班牙、意大利等20多种文字),然而后来者居上,许多国家的学者甚至领导人对《孙子兵法》的热爱和崇敬比先传入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军事学家、汉学家托马斯·菲利普斯的英译本《孙子兵法》一上市,立即在欧美引起轰动,受到联会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赏和推荐,一版再版。菲利普斯在再版导言中称赞:“《孙子兵法》的每一页都闪烁着一个军事伟人的智慧结晶的光彩。文章具有中国文学的典型风格,格言警句比比皆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中几次提到《孙子兵法》,如:“2500年前,中国古代的战略家孙子写道:‘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他又说:‘兵贵胜,不贵久。’而美国人民所没有得到的东西就是胜利。”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孙子兵法》注本,当推三国时曹操的注本,版本有《魏武帝注孙子》、《曹注孙子》,并收入合刻本、多家集注本。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的注本既重视字词的释义(做到言简意赅),更重视在实战中的运用,深得孙子之大义,是《孙子兵法》注本中较为出色的一种,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和推崇。其后为《孙子兵法》作注者,还有校勘者,彼落此起,至清末民国以百数计。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十一家注孙子》(《十家注孙子》),主要版本为宋刻本。十一家: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嗥、王皙、梅尧臣、何氏和张预。《十家注孙子》何谓?宋郑友贤所着《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认为杜佑注为其所着《通典》中的固定内容,而不计入集注所引起的说法。《十一家注孙子》成为后来众多学者作注、校勘的底本。其间出现的宋郑友贤所着《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解读”本、“鉴赏”本,对于初学《孙子兵法》或对于先秦文言文不熟者,帮助很大。不过读者朋友需要注意的是,总的来看,自曹操以来,数以百计的学者的注本、校勘本,以及解读性质的本子,都只是一家之言,古典着作版本没有国家标准,得到大多数人承认的《孙子兵法》版本,就是好本子;公认为更接近于孙子原意的版本,就是上乘本子。
    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郭化若着《白话译解孙子兵法》,其书首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孙子兵法》之先河,标志着《孙子兵法》研究新时代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华书局领衔的一些注重于出版古典着作的出版社,出版《孙子兵法》多为历史版本的重版(或稍加整理校勘,或原样不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出现了古典名着出版热,《孙子兵法》出版亦不例外,几十上百种今人注释、译解、校勘的《孙子兵法》相继登场,成为新流行本。其中作者用功最深、资料最全、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当数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自问世后,凡有所着即以杨氏校理本为蓝本者甚多。读者朋友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多的《孙子兵法》新流行本,总的来看,它们也都只是一家之言。我除了购买杨氏校理本,还特地购买了七种《孙子兵法》新流行本,中华书局的五种,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二种。这七种书,就着者的教授、专家身份、就出版社的一流档次来看,完全有资格代表众多的《孙子兵法》新流行本。我发现七种书的内容,虽各具特色、长处,但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个硬伤:望文生义——因望文生义而与孙子原意不符。如:第一篇《计》结末“多算胜,少算不胜”,有人解读成“在战争尚未开始之前,就要进行周密的筹划。对战争双方各有利或不利的情况了解得越充分,就越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赢得胜利;计算不周,胜利的可能性就小”;有人译成“筹划周密、计划充分的,就能取得胜利;筹划疏漏、计划不充分的,就不能取得胜利”。前者没有说明胜利条件多者取胜;后者更明显没有提到胜利条件多者取胜。这样的解读和译文是不符合孙子原意的。筹划、计划,就采取军事行动而言,那是在后面篇章中的内容。本篇《计》的中心是:要用敌我双方的五个方面(五事)来衡量用兵打仗大事,要用敌我双方的七个方面(七计)的比较来考核用兵打仗大事,以求得可不可以用兵打仗的实情。最后一段是总结:庙算,即通过衡量“五事”、考核“七计”,得到的胜利条件多就能取胜,可以用兵打仗;得到的胜利条件少就不能取胜,不可以用兵打仗。今注家们的新流行本中,因望文生义而与孙子原意不符的,不是一处二处。至于字句解读、译文不确切而于孙子原意走了样的就更多了,下面举两个例子。
    第二篇《作战》第二段中的“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对“故兵闻拙速”,今注家多解读成:“故只听说用兵打仗宁可笨拙也要迅速获胜的道理”;“因此,用兵打仗只听说宁拙而求速胜的”;“所以用兵作战,只听说指挥虽然笨拙,但是要求速胜”。有人译成“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笨拙但求速胜的情况”;有人译成“所以军事上只听说过简单的速决”。这些雷同的解读和译文,大概意思:“用兵打仗笨拙,却要求速胜”,“指挥作战笨拙,却要求速胜”。这不是痴人说梦话吗?孙子指的“用兵打仗”的将帅、“指挥作战”的将领,应该是正常人,而不是痴人,知道自己笨拙,还要求速胜?“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是对称句:“(已)闻”对“未睹”,“拙劣”对“巧妙”,“很快失败(速败)”对“很快胜利(未赌……久)”,意谓在用兵上“拙劣的速败,巧妙的速胜”。上分句“速”解释“速胜”,与下文不对称了;再者上下分句,“拙劣——速胜”,“巧妙——速胜”,逻辑上讲不通。二句承接上文,“故”与“兵闻拙速”之间意思有跳跃,即:“所以要求尽快取得胜利,结束战争。如何做到呢?将帅应该听说过用兵打仗计谋筹划拙劣而速败,没见过用兵打仗计谋筹划巧妙而战争时间拖得长久的吧。”这种行文方法,是受汉语发展规律支配,并由先秦文言文(竹简上的文言文)的特点——精练、精练再精练,省字、省字再省字,以及遣词造句整齐性、对称性、和谐性、音乐性所造成。第五篇《势》第一段中的“三军之众……奇正是也”。“三军之众”,今注家多译成:“统率军队”;“三军士兵”;“凡是指挥三军”。有人解读成“全国军队之多”;有人解读成“统帅三军”。这些雷同的译文和解读是不确切的。“三军士兵”、“指挥三军”、“全国军队”、“统帅三军”,受敌必不败——由“五事”、“七计”总的条件占据优势决定,这是从整体、战略上说的。孙子说是“奇正是也”,这就犯了自相矛盾的低级错误——奇正,是从局部、战术上说的。但这么伟大杰出的军事家怎么会犯低级错误呢?只有三军中的一支军队(部队)受敌必不败,“奇正是也”,显示出上下分句极强的逻辑性。三军中的部分(一支军队、部队)用一个字来表达,除了这个“众”字,你还能找出其他更合适的字吗?今注家们的新流行本中,类似这样的解读和译文不确切的地方,不是二处三处。
    阅读了具有代表性的今注家的六种《孙子兵法》新流行本,了解了其不足,我就想为热爱古典名着、热爱《孙子兵法》的读者撰写一部《孙子兵法解读辞典》书稿,以帮助他们通过将原文、注释、译文三者对照起来进行阅读,读通读懂《孙子兵法》原文,并通过阅读每篇末以提示方式所作的解读、鉴赏,真正理解《孙子兵法》的理论与精髓。为此我做到:(一)重视字词(包括虚词)的注释,详尽周全并力求其准确性;(二)采取直译的方法(个别字句,直译无法表达原意,则用意译),使原文、注释、译文三者对照得起来,使一般读者一看就明白,真正能够读通读懂《孙子兵法》原文,进而在古文、古汉语知识、规律方面亦有所收获,以便在阅读其他文言文时有所帮助。采取直译的方法,为了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律,使译文阅读起来更通顺、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往往需要加上一些必要的字词甚至句子,加上的地方大多有加括号的,也有未加括号的。未加括号的,读者只要将原文、注释、译文三者仔细对照,很容易区别出来。(三)有难点及与今注家的解读有不同的地方,在“提示”中列出并加以评点,以开阔读者的眼界,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
    期待着读者朋友的批评和指正!
    何士明谨识

后记

  

    结合现代例子,是我撰写《孙子兵法解读辞典》的宗旨。浏览了近十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许多种解读《孙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未发现结合现代例子,我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上网查找,才知道民国时期曾有几位作者“用近代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进行阐发”,其中钱基博“用当时最新的世界战例(二战)来阐发孙子军事思想”,原来我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既然近十几年来许多种解读《孙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没有结合现代例子,而我结合了,也算是打破“沉闷”空气,有了“新意”吧!
    我为什么要结合现代例子呢?
    中国有专家提出:“《孙子兵法》是2 500年前冷兵器时代方阵作战的产物,它有许多内容不仅不适用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更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这种《孙子兵法》“过时论”观点使我吃惊!但是欧美国家却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孙子兵法》方兴未艾,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里根在内,都认为《孙子兵法》并没有过时。如在前言中提到的菲利普斯的英译本《孙子兵法》,他在再版序言中称:“《孙子兵法》是世界最古兵典,言简意赅,以阐述基本原则为主,其中许多内容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仍然适用,对指导战争的实施很有价值。”请看一个实例: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直接攻击对方指挥中枢甚至指挥者本人的“震慑”行动开始,结果成功了——“震慑”理论是曾任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厄尔曼博士参考《孙子兵法》创造的,厄尔曼说,他一直在思考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受此启发,他创造了著名的“震慑”战略(见商海燕、高润浩《近百年美国(孙子兵法)研究述评》,《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再看几个《孙子兵法》没有过时的观点。布热津斯基《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构想》中译本序言:“中国的地缘战略位置令人注意到孙子的另一段话。孙子在《九地》篇中说:‘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运用孙子的这段话,从更广的范围讨论美国的战略和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我认为那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约翰·柯林斯《大战略》:“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孙子)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布劳:“《孙子兵法》这一部书,可以说是世界史中研究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但是书里面所载的许多学理,确是非常适于现代应用。”(引自李浴日《孙子新研究》,世界兵学社1946年版)……这又使我吃惊。于是我得出结论:中国有专家提出《孙子兵法》“过时论”观点,乃是机械的、教条主义的;而欧美国家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孙子兵法》并没有过时,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乃是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 这就是我撰写《孙子兵法解读辞典》以结合现代例子为宗旨的缘由。 谨以后记飨读者! 何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