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文心(叶圣陶的三十二堂国文课)

  • 定价: ¥39.8
  • ISBN:978751451349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致公
  • 页数:280页
  • 作者:夏丏尊//叶圣陶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教育大家送给自己子女的成长礼物。夏丏尊、叶圣陶亲自执笔,集合毕生心血。
    《文心(叶圣陶的三十二堂国文课)》借民国中学生的故事启迪人生智慧,也让读者身临其境了解民国。全书原汁原味反映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动荡时局与人物境遇。书中提出了许多学习方法,如将各个学科和国文课联系起来,用文章主旨和材料的关系,来解析数学题目。用文学中的渲染衬托来解读绘画中背景的作用。此外,如何鉴赏诗词,如何作读书笔记,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方法。用民国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故事,给读者上了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工具书、文学史等的国文课。用平易近人的故事,将复杂琐细的语文知识娓娓道来。让国文知识扎根在生活之中,更容易理解、记忆与运用。

内容提要

  

    《文心(叶圣陶的三十二堂国文课)》是一部严谨而专业的“语文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民国语文学习的白话小说,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凭借丰富的任教经验和深厚的语文修养寓教于乐,用平易近人的故事,将枯燥的语文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穿插以社会时局下的人物经历,颇为生动感人。书中的先生知识渊博、教学有方,学生尊师重教、求知若渴,课后仍时时牵挂、互相关爱,体现的正是最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最为珍贵的忘年友谊。

目录

第一章  动笔说难也不难
  一、“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二、方块字
  三、题目与内容
  四、一封信
  五、小小的书柜
  六、知与情与意
  七、日记
  八、诗
第二章  细读更能知优劣
  九、《文章病院》
  十、印象
  十一、辞的认识
  十二、戏剧
  十三、触发
  十四、书声
  十五、读古书的小风波
  十六、现代的习字
第三章  开眼界左右逢源
  十七、语汇与语感
  十八、左右逢源
  十九、“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二十、小说与叙事文
  二一、语调
  二十二、两首《菩萨蛮》
  二十三、新体诗
  二十四、推敲
第四章  日日新读写相长
  二十五、读书笔记
  二十六、修辞一席话
  二十七、文章的组织
  二十八、关于文学史
  二十九、习作创作与应用
  三十、鉴赏座谈会
  三十一、风格的研究
  三十二、最后一课

前言

  

    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然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这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后来才知道那两部书并不怎样高明,可是当时确得了些好处。论读法的著作,却不曾见,便吃亏不少。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写的人都不肯写;流行的很少像样的,童蒙也就难得到实惠。
    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一关总算打破了。作法、读法的书多起来了,大家也看重起来了。自然真好的还是少,因为这些新书——尤其是论作法的——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旧的是饾饤琐屑,束缚性灵;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这当然也难收实效的。再说论到读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发展,容易使年轻人误解,以为只要晓得些作法就成,用不着多读别的书。这实在不是正路。
    丐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学也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但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得勤奋起来,彼此亲亲热热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件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丐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丐尊与刘薰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他们的新发展。
    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本书对于这三件都已见到;除读的一面引起学生实际的需要,还是暂无办法外(第一章,周枚叔论编中学国文教本之不易),其余都结实地分析,讨论,有了补救的路子(如第三章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第九章朱志青论文病,第十四章王先生论读文声调,每十七章论“语汇与语感”,第二十九章论“习作创作与应用”)。此外,本书中的议论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无畸新畸旧之嫌,最宜于年轻人。譬如第十四章论读文声调,第十六章论“现代的习字”,乍看仿佛复古,细想便知这两件事,实在是基本的训练,不当废而不讲。又如第十五章论无别择地迷恋古书之非,也是应有之论,以免学生钻入牛角尖里去。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丐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丐尊的令爱满姑娘,圣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识;满更是我亲眼看见长大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才配得上这件好礼物。我这篇序也就算两个小朋友的订婚纪念吧。
    朱自清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北平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