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

  • 定价: ¥48
  • ISBN:978755943015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76页
  • 作者:潦寒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为潦寒的小说集。讲述一个村庄里的64个人的64个故事,建构出独立、熟悉而陌生的乡村世界。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中,网络文明的冲击下,新一代农民的无所、局促不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体命运,情感、焦虑、困惑的温情的写作。

内容提要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精)》为作家潦寒新近短篇小说集,集中讲述一个村庄里的64个人的64个故事。以客观犀利的语言完成了多幅人物速写,在现实与荒诞之间,建构出独立、熟悉而陌生的村庄。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中以及网络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无处可去、局促不安。

作者简介

    潦寒,作家、学者。1977年出生于栗门张。著有《文化营销》,散文集《故乡在纸上》《反抗者》,长篇小说《封口——中国营销界的罪与罚》《歇斯底里》,短篇小说集《一个村庄的64个人》等。
    因文风厚重凝练,受海外华人热捧。《故乡在纸上》《歇斯底里》由美国驱动出版社引入出版;长篇小说《疯长的荒诞》连载于美国《华人周末》;《海华都市报》为其开设个人专栏“天下故乡”。

目录

自序:好小说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一  乾
  傲
  活着
  歧视
  正能量
  普通人
  事不成
  民间智慧
  恶人,恶人
二  坤
  夜
  瓦解
  爷们
  开荤腥
  家教
  打抱不平
  “逼良为娼”
  上面来了两个记者
三  艮
  弑母
  致命
  拼死
  口造业
  饶舌
  无赖
  压床
  盖棺定论
四  离
  贼
  大师
  刁民
  老百姓
  凌迟
  多活二十年
  生如鸿毛,死如泰山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五  兑
  疯子
  尊严
  掌权
  冲突
  大义灭亲
  秋后算账
  偷鸡蚀把米
  枪口朝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  震
  狠
  风口
  烧高香
  大人物
  高人
  上访,上访
  是官刁死民
  为人民服务
  当家做主
七  坎
  命
  信主
  学佛
  平信徒
  奇人屁三
  张半仙
  神秘的祭祀
八  巽
  文化人
  死磕
  脸面
  妥协
  羞辱
  马失前蹄
  狗日的事实

前言

  

    好小说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我们村子后有一条漯河至上蔡的公路,简称“漯上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漯上路上跑的车辆不多。每逢秋收,农民将地里打下来的玉米摊在公路上晒,占一半道,另一半走车。
    漯上路是双车道,市级公路。小汽车走起来绰绰有余,大卡车会经常因躲行人、双车交会等轧着农民晒的玉米。开始,有的人觉得路本来是走车的,不好意思地将玉米往里拢一拢,给车让道。然而,有的人觉得大卡车轧自己的玉米了,讨人嫌,就将抓钩、铁锹,甚至是铁耙子放在玉米边上警示司机,别轧着玉米了。那时,司机正是“吃香”的职业,大卡车拉的多是煤、水泥、钢材等。大卡车司机虽然很辛苦,但挣钱容易,出手也阔绰,甚至有些公路出现了专门为司机提供色情服务的路边饭店。“十个司机九个坏,一个不坏是‘柴坏,(方言:残废)”俗语的流行,让很多人打起司机的主意。
    漯上路晒玉米的农民怎么打司机的主意呢?“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我们村的狗剩故意将木制的农具放在公路晒的玉米上,大卡车高,木制的铣与玉米的颜色又很相近,司机很不在意地就蹭着玉米边开过去了。“站住!”前面专门有人等着呢。有人拎着铁铣往路中间一站,司机走不了。司机下车,狗剩拿着被轧坏的农具过来和司机讨说法。这种事遇到一起是意外事件,二起是偶然事件,三起五起后司机就知道是讹诈了。那时候人们没有手机,也没有110。司机们被几个人围住后根本就说不清楚。“好汉不吃眼前亏。”司机们明白这个道理,掏钱走人,算是“花钱消灾”!
    虽然年纪小,第一次我也围观,看到司机一脸的愤懑还觉得不可思议,轧坏赔偿,天经地义。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狗剩的木铣能天天被大卡车轧坏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咦!狗剩这个苞谷(玉米)季节被轧坏十几把木铣,挣了几百块!”议论中有讽刺的、羡慕的、嘲笑的,甚至是不屑的。但,这并不妨碍“爷们间的情感”。大卡车上有时司机不是一个人,两三个人下来和狗剩理论时,附近晒玉米的人就立即站出来给狗剩帮腔——不论是非,只讲立场。
    语言落后于行为。没有“碰瓷”这个词时,这种行为已经屡见不鲜了,更重要的是,我在书本上学的“纯朴、正直、勤劳、善良”的农民,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个样子,尤其是明明知道狗剩的“表演”滑稽可笑得不值一驳时,帮腔的人不是义正词严地指出来,而是文过饰非地强词夺理,甚至还能表现出来受到极大委屈的义愤填膺……
    现实中充满各式各样的谎言,用什么样的形式将深埋在谎言中的“真实”剥离出来,与现实保持一种文明的距离,从而使自己以超然独立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甚至是洞察现实呢?无论是“想当一个好人,结果成了帮凶”以《我们》为题,用诗的形式高度概括,还是以“文学就是回忆,而未来只有在回忆中才能变得更加清晰”真实记录的《故乡在纸上》一书的一版再版,都无法呈现出和我朝夕相处许多年“憨厚、善良与纯朴”的乡亲们复杂、自私、虚伪、猥琐,甚至是荒诞乖张的一面。
    “小说是有关人性最透彻深刻的思想,对于人性各形最精妙的描写,最生动丰富的机智幽默,通过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传达。”读到简·奥斯汀的这句话,我豁然开朗:二百多年前,英国的小说家简·奥斯汀就能通过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以独幕剧的方式写出令世人瞩目的《傲慢与偏见》。而我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无数的非常了解的父老乡亲与形形色色的说不透讲不清的现实,以及真实生活中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呈现出来的问题!倘若我把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当作创作的素材,又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小说以故事的方式表达。这样,既能让我笔下的人物的真实而不为人知的一面现身,又不会伤害到我与家乡的那份感情。
    如果我们把生活视为不完美的,小说的价值不仅限于对这种不完美的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的审视,喜怒哀乐的描述,还有对思想传统的洞察,伦理观念的反思,乃至对人性的剖析与群体思维的解构。如同本书中的64个人:有我认识的人,有我了解的人。有听来的故事,有眼见的故事;有几个人的故事捏在一起的,有一个人的经历以不同的侧面打磨成几个故事的。
    说到底:故事仅是小说的外衣,精神的真实呈现才是小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