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 1973-第四五次中东战争与以色列和平之路)/以色列风云系列

  • 定价: ¥45
  • ISBN:978754048166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艺
  • 页数:391页
  • 作者:(美)赫尔曼·沃克...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赫尔曼·沃克著的《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1973-第四五次中东战争与以色列和平之路)/以色列风云系列》一本书看懂以色列建国史:
    1、以色列的“外交求援”及美国的“空运执行”。
    2、霹雳行动(恩德培行动)源起。
    3、核反应堆轰炸事件。
    4、埃及总统达特对以色列的首次访问。
    5、“戴维营和约”背后的重大意义。
    6、“赎罪日战争”的神奇逆转。
    作者遍访欧、亚、非大陆数十个国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过很多经历过这些战争的人,已丰富的文字和对战争的深刻见解呈现以色列国家的战争史和建国史。

内容提要

  


    如果把以色列的生存奋争当作一场戏剧,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可以算这场戏剧的浓缩版:在最神圣的日子里,以色列在南北两条战线上遭到突袭。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进攻给予了令人生畏的支持,以色列在兵力、武器与对方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最后取得了令人罐目结舌的胜利,成功突破了阿拉伯国家的包围圈,由此走上了与埃及签署和平协议的道路。
    在赫尔曼·沃克著的《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 1973-第四五次中东战争与以色列和平之路)/以色列风云系列》中,赫尔曼沃克对“赎罪日战争”前后阿以不断升级的矛盾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重点表现了战略战术的抗衡与较量,以及以色列国各权力中心的激烈角逐与外交纠葛,真实再现了以色列当时旦夕倾覆的危险局面,同时为认识和解决当今中东地区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本书既是一部浓缩的以色列生存奋争史,也是一部令人感佩的卫国战士奋争史。

目录

第二十二章  黑豹
  外交求援
  民众传闻
  成功突围
  再访美国
第二十三章  基辛格
  再相会
  难啃的骨头
  家宴
  “要战争!”打!
第二十四章  十字路口
  艰难抉择
  机上偶遇
  巴黎会面
  胶着
第二十五章  所有会飞的
  “女王”的决定
  拖延策略
  空运执行
  兹夫回国
第二十六章  问题百出的桥
  最好的一天
  耶尔归来
  滚轴桥的问题
  进攻计划
第二十七章  渡河
  桥的报复
  “鳄鱼”难到别无选择
  准备渡河
  空运典礼
第二十八章  沙龙解职
  大胆冒险
  渡河泄密
  措手不及
  拍摄任务
第二十九章  荣耀再见
  “汉尼拔”
  “血液”
第三十章  桥到了
  状况百出
  笑到最后
  伤亡惨重
第三十一章  果尔达与基辛格
  基辛格到访
  短暂的停火
  一百零一千米谈判
  强弩之末
第三十二章  娜哈玛与艾米莉
  爱人们的会面
  建议空运  哭墙之游
第三十三章  破败的柳条枝
  多夫的葬礼
  堂吉诃德的未来
  送别
  破败的柳条枝
第三部  和平
  第三十四章  阿莫斯与弗莱格夫人
    婚礼重逢
    古林考夫参加婚礼
    诺亚的婚礼
    偷情
  第三十五章  我们——无信仰者
    精彩演讲
    “饼干”摔下来了
    各奔幸福
  第三十六章  夏娜与堂吉诃德
    舍瓦·李维斯的生意
    墨尔本相见
    重回以色列国防军
    看望阿里耶
    终成眷属
  第三十七章  挑战
    恩德培事件
    蜜月结束
    霹雳行动
    筹钱营救
    着陆演习
  第三十八章  多夫为什么而死
    约尼·内塔尼亚胡
    解救人质
    庆祝胜利
  第三十九章  和平缔造者
    访前舆论
    谁的荣耀?
    达佛娜订婚
    民众的反应
  第四十章  摩西
    远赴华盛顿
    曾经爱过
    达扬的立场
    坎宁安的备忘录
    “大捐赠家之夜”
    阿莫斯的十字关口
  第四十一章  世界末日
    土伦受挫?反击!
    守寡的达佛娜
    丹尼的质疑
    基布兹里的飞行员演讲
    为以色列再争取十年    多夫跟我一起飞
后记:他要做王
历史注解

后记

  

    他要做王
    一九八二年四月,这是以色列所有军队撤离西奈,落实《戴维营协议》的最后期限。
    以色列最终是否会一点借口不找地直接走人,媒体及许多政府,包括美国政府,都是持很大怀疑态度的。什么,他们花费了巨额资金建设的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公路、机场、军营,以及地下指挥基地,现在就把它们留下?那些已开发的油田使得他们的能源实现了独立,并平衡了他们的国家预算,他们现在就放弃?至关重要的沙姆沙伊赫海军基地、优良的艾其昂空军基地、美丽的海滨城镇亚密特,他们都要丢下?埃及曾经尝试用武力夺回这些无价的设施都没有成功,而他们现在要乖乖地拱手送给埃及?只管拭目以待吧。
    以色列人的确有很多让人惊奇意外的地方,就像他们在“六日战争”、在恩德培、在核反应堆轰炸事件中让世界惊奇那样,现在他们又一次让世界惊奇,他们降下了旗子,从这些不可替代资产的最后一部分上悄然离去。倒不是说离开让人很高兴,哪怕是私人搬家那天也是闷闷不乐的,更何况一个国家呢。
    沙姆沙伊赫的拆除工作已经结束。每一件有军事用途的东西都移除了,不能移除的也都炸毁了,只剩下那座徒有四壁的大楼依然矗立在那儿。基地司令诺亚·巴拉克正在最后环望他瓦砾遍地的办公室,这时他父亲走进来了。“哎,我和海军司令一起下来的。为防你感受糟糕,给你带来了这个。还记得吗?”
    他递给诺亚一只相框,相片上是一个瘦瘦的少年上尉,穿着短裤,头戴钢盔,正在海边一座屋顶上升以色列国旗。
    诺亚点点头。他的胡子已经有些许灰白,也远远谈不上瘦了。他恼恨地说:“我记得的不只是这个,爸爸。我还记得一九五七年我们把这个基地还给埃及人的时候,你带我来这里。第一次,那是。”
    “或许还能记起你老早那时说过的话?”
    “我?”诺亚换成孩子般尖厉的声音说,“‘爸爸,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还回去?我们打赢了啊!’然后你说,”诺亚换上沉重的低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和平。’”
    “好记性。你当时还说:‘我们一定要把它夺回来,我一定会把它夺回来的。’”巴拉克指指相框,“你遵守了你的诺言。”
    诺亚穿上他白色的军装,戴上帽子:“是的,现在我们又要走了,为了和平这样做。也许这一次会奏效吧。”
    当蓝白色的旗帜缓慢降下,绿军装的士兵站在操场上,穿整洁白军装的海军女兵站在码头上,共同唱起《希望之歌》,泪水顺着女兵的面颊落下。兹夫·巴拉克也努力想要唱,却发不出一点儿声音来。六艘达布尔(Dahur)巡逻艇排成一列离开码头。当国歌结束时,它们汽笛悲鸣,围成一个紧密的圆,一圈圈地转。
    在艾其昂空军基地,埃及官兵在等待接管,他们与操场保持着一段谨慎的距离。丹尼·卢里亚从拉马特·戴维基地赶过来参加仪式,但现在他真希望自己没来。拆毁的机库和炸掉的设施这些景象就够糟糕的了,更让他难受的是,自从多夫牺牲后,他还从没见过他父亲如此愁苦低落。然而本尼·卢里亚硬扛着降完旗,又和飞行员地勤兵们一起排队唱国歌。仪式结束后,一位埃及将军走上前来,他个子高出许多,蓄着浓重的胡子,穿一身华美的军礼服,与卢里亚低语了几句,双方互敬军礼。随后本尼·卢里亚朝他儿子走来,抓住他的胳膊,低语道:“‘我们的神耶和华啊,你是有福的,宇宙的统治者,是真正的审判者。’”这是碰上凶讯时的祈恩祷告,常在死亡时刻说。 “阿门。我们回吧,爸爸。”他儿子说。 “阿门!”本尼的嗓音变得洪亮有力,“回‘应许之地’。” 地中海旁边的亚密特,摩西·达扬的幽魂在拆毁的废墟上方游荡徘徊。亚密特完全不是个军事基地,只是一处海滩,地址刚好跨入西奈边界线里,在“六日战争”后被建设成为一个农业城镇。按达扬当时的话说:“在这块土地上创建uvdot(现实)。”几个那样的“现实”已经沿着边界线在西奈境内连成了一条狭长地区。在最后,他们几乎把“戴维营和谈”谈崩,因为萨达特坚持要西奈地区的每一英寸土地,以作为实现和平的回应。就这样,达扬在悲怅中改变并同意将那些uvdot连根拔起,包括兴旺繁荣的亚密特、他至高无上的“现实”。贝京在批准之前,就曾给阿里克·沙龙这个强硬人中最强硬的人打过电话,说他批准放弃亚密特。现在达扬走了,“连根拔起”要靠另一个人了,除了阿里克·沙龙还能有谁? 沙龙现在已不是军人,而是一位文官部长了。在四月初那会儿,他对国防部计划处处长堂吉诃德说:“堂吉诃德,我不得不疏散亚密特并推平它。我们不能在西奈留下个城镇让埃及人搬进去,那是在自找麻烦。我们也不能留下一处废墟让恐怖分子们躲藏在里面。我们不可能把每根木料、每块砖头都带走,我们要埋掉。这让人非常难受,但这个地方必须要夷平。” “我能理解。” 沙龙继续以刺耳的音调说:“接下来还有镇民们。他们现在的待遇是不公平的。我们当年劝说他们来亚密特,来这里创造生活,而现在他们又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学校等一切东西。有的钉子户不会安静离开的,会有抗议者或妇女们躺到推土机前面等等事情。跟以往那些‘诱人’的工作一样,我已经接下了它。我需要一名副职,你愿意来吗?” …… 现在的效果更加华美惊人!顺着整个城墙根部,烟花连续不断地喷射而出,形成一道红色的瀑布,同时,激光栩栩如生地绘制出一只白色的和平鸽,口衔一枝绿色的橄榄枝,沿着墙体展翅飞动。城墙顶部,燃烧的绚丽烟花构造出大卫星、十字架和新月形图案。烟花到了高潮阶段,上面的天空、下面的山谷皆被照亮,四名老战友跟着马克思·罗伊站起来。 他要做王, 万王之王! 万主之主!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这就是泰迪,还有他的‘和睦相处’。相当有问题的品位。”卢里亚低沉愤恨地说。他指的是耶路撒冷市市长泰迪。 “泰迪相信会和睦相处的。”巴拉克说。 “即便是有巴勒斯坦暴动?”帕斯特纳克沉闷地问。 “即便是有巴勒斯坦暴动。越多攻击,我们就越多成功。”堂吉诃德说。 “就这样了?这就完了?”李·布鲁姆问。 “没完,最后还要演奏《希望之歌》。”帕斯特纳克说。 “哦,当然,《希望之歌》。”李·布鲁姆说。 堂吉诃德说:“四十年了,重要的是之前我们离开了将近两千年呢。现在我们回来了,锡安山就在我们眼前,属于我们了。我把它称为罕见事件,马克思,可以吧?” “绝对罕见,是的。” 帕斯特纳克说:“这样想想。大约一百年前,几个疯狂的俄国犹太人梦想着有一个犹太国。而现在这个犹太国正在收留数量达几十万的俄国犹太人。你们会不把这样的事称作罕见?” “罕见事件中的罕见事件。”马克思·罗伊一边喝酒一边说,他喜欢在这样的盛会时开怀畅饮。 管弦乐队此刻奏起了《希望之歌》。下面剧场里响起高亢嘹亮的合唱声,罗伊家里所有的宾客一起加入(声音听起来来自四面八方各个地方),唱起这首借鉴了东欧民俗:爵乐的小调旋律,唱起了这首哀伤与鼓舞并存的犹太国国歌。李·布鲁姆也操着荒疏了的希伯来语跟其他人一起唱: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歌曲结尾处拖曳出一段长长的小号音,大片的礼花在空中绽放。“独立日结束了。”巴拉克说着,走出去上了屋顶。 尽管又老又弱,但马克思·罗伊仍然站得笔直,像他刚才在唱国歌时那样。堂吉诃德想,如果这个人长上一脸络腮胡,再戴上一顶褪色的黑帽子,他可能会被当成是埃兹拉赫的。“好啦,大号角已经吹响了。”马克思两眼闪烁着光亮,吟诵迈蒙尼德的诗句:“尽管弥赛亚迟延……” 最后一团花火爆出一片炫美灿烂的蓝白光焰,与点点繁星相映生辉。堂吉诃德念完了诗句:“……我依旧会日日等候他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