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三国十二帝

  • 定价: ¥42
  • ISBN:978756804696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页数:263页
  • 作者:张大可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基于史实,介绍曹操、刘备、孙权等十二帝的成长历程。
    三国史研究专家作者从历史角度专业点评那段是是非非的历史!
    作者张大可从专业角度描写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因此,也出现了十二帝,但这些皇帝结局都不同,曹操、刘备、孙权堪称帝中佼佼者,但也有刘禅等一类的无能之辈,《三国十二帝》详细地描写了这些皇帝的在位状态及其终的结局,这在写三国史的书稿中,并不多见。对人们了解三国的历史有参考作用。并且该书也不是讲说三国演进的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各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版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统一天下之志,当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成就了司马氏。

内容提要

  

    张大可著的《三国十二帝》重点不是讲说三国演进的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统一天下之志,但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归一成就了司马氏。因此话说三国,到了结局不免是一曲挽歌。书中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共介绍了十二位皇帝。有些历时很短或被杀,或被迫禅让。通过这十二帝,完整地勾勒出了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画面,直至被司马氏灭亡。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主要学术论著有《三国史》《司马迁评传》《史记全本新注》《〈史记〉文献研究》《中国文献学》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种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目录

第一章  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原因
  多因素的历史原因
  汉末人才三分
  三大战役改变历史走向
  五次荆州争夺,形成三分地理均势
  葛鲁外交显神威
  三国鼎立之谜
第二章  曹刘孙三家集团的兴起
  东汉末年的军阀大混战
  曹操崛起于乱世
  刘备转战北方
  孙氏兴起江东
第三章  魏武帝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修耕植以蓄军资
  南征张绣东平徐淮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横扫河北远征乌桓
  西并关陇统一北方
  曹操的智囊团
  曹操的功过是非
  曹操个人小档案
第四章  魏文帝曹丕
  争位太子
  受禅建魏
  兵临大江
  擅长文学
  曹丕个人小档案
第五章  魏明帝曹叡
  母亲受谴险失太子位
  三国对峙各方战略
  吴魏争淮南
  魏明帝果断应变,西守东攻
  一代明主英年早逝
  曹叡个人小档案
第六章  曹魏三少帝
  齐王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陈留王曹奂
  曹芳、曹髦、曹奂个人小档案
第七章  蜀先主刘备
  兵败长坂
  孙刘结盟
  东借荆州
  西取巴蜀
  南争江南
  北并汉中
  建立蜀汉
  夷陵败北
  白帝托孤  刘备的历史贡献
  刘备个人小档案
第八章  蜀汉后主刘禅
  嗣位皇帝
  父事诸葛
  内修政理
  和吴北伐
  大权旁落
  乐不思蜀
  刘禅个人小档案
第九章  吴大帝孙权
  亲贤贵士
  扶植部曲
  镇抚山越
  赤壁败曹
  江淮抗曹
  袭夺荆州
  灵活外交
  定都建业
  晚年昏聩
  孙权的历史地位
  孙权个人小档案
第十章  孙吴三嗣主
  会稽王孙亮
  景帝孙休
  末帝孙皓
  孙亮、孙休、孙皓个人小档案
附录一  三国十二帝帝系表
附录二  三国大事年表

前言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三国时期的军事,金戈铁马,气势壮阔;三国时期的经济,变革重大,承先启后;三国时期的外交,纵横捭阖,奇峰迭出;三国时期的人物,英雄辈出,业绩昭著。特别是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自宋元以来由于平话、戏剧、小说的传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由于三国鼎立,“人谋”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智慧谋略,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有人把三国谋略用于市场竞争,引入管理思维,获得成功,更增添了三国故事的活力。
    人们熟知三国历史,大多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演史小说,演史情节多有虚构,但它又不同于时下的一些戏说电视剧,任情所为。《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演说还是比较严肃的,它的虚构多为夸张,或张冠李戴,移甲作乙;或遥情想象,补充细节,很有分寸。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以及本书正说历史的关系,提出以下看法,以供参考。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演义》,为了顺口,流传中去了一个“志”字。《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功的演史小说。演史小说,目的是普及历史,要人们记住历史,敬畏历史,给人以借鉴,宣扬某种精神。演史小说的前身,多是宋元平话。宋代积贫积弱,外患严重,统治者醉生梦死。有识之士,以平话戏曲宣传历史知识,唤醒民众,居安思危。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有借鉴的实际意义。但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完整,往往有细节的虚构,并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以突出作者所要宣扬的精神。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曹操是权奸的化身,这几个人物虚构较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现在有人做了文本对照的计量分析,有63%言之有据。《三国演义》半文半白,许多段落在《三国志》中可以找到。诸葛亮等几个人物的细节虚构,占了《三国演义》虚构的一多半。如果进一步做分层次的计量分析,那《三国演义》就不是七实三虚,而是八实二虚,即80%以上的描写有史实根据。可以说细节虚,主线实;枝叶虚,主干实。因此,我们要极力避免两种偏向。一是研究《三国演义》,不能不重视历史,要研究历史,对照历史。如果不懂历史,又不肯下功夫,往往以“虚构”二字涵盖一切,可以说带有这种偏向的研究,就是在“虚构”中研究,所做的艺术分析,也自然是“虚构”的分析,使读者不得要领。反过来,另一种偏向,研究历史,正说历史。也不能不研究《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否则会把《三国演义》看成戏说历史。正说三国历史,就要处处批《三国演义》,同样是一个大错误。
    此外,对于《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情节的虚构,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以诸葛亮为例,他的出场是刘备三请诸葛亮。《三国志》记载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三国演义》竟用重笔描写,在第三十七回和三十八回两个回目中,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洋洋洒洒五六千字,许多情节都为虚构。特别是刘备后见诸葛亮,不仅“斋戒三日,熏沐更衣”而往,而且到了草堂,见诸葛亮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于是“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刘备立等达数小时之久。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刘备礼贤之诚,又烘托了诸葛亮的不凡,真是一箭双雕,生动地再现了君臣相遇,鱼水情深的场景。实际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如此,但这一改天换地的君臣相遇,如此这般才能见其不同凡响,使人深信不疑。由于“凡三往,乃见”这一大前提史实是真实的,其中的细节描写不过是遥情想象,这等虚构,不是子虚,而恰恰是补充了史实,因此,它不是虚构,而是艺术真实,补充了被史料省略了的实际上理应发生的事实,只是略显夸张而已。再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遥情想象。诸葛亮过江谈判,说服孙权抗曹,帮助刘备夺荆州,孙、刘双边平等同盟,这是何等大事,何等艰难的谈判!舌战群儒,既刻画了诸葛亮,同时也是补充了在实际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历史真实。再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大前提真实,细节虚构,这些地方就不能以文字的计量统计来判定真实。其他如神借东风、三气周瑜、抢占彝陵、智算华容道等为小说家的增饰,用以烘托诸葛亮的多智,这些地方是枝叶虚,主干实。《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写赵云七十岁,能连斩五将的战斗场面,纯属子虚,但在总体结构上,仍属枝叶,不是主干。这等虚构,只是热闹,也给赵云一个回光返照。这一回写的是诸葛亮第1次北伐,先胜后败,而赵云是全军而返。这里写赵云还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夸张先前的实有胜利用以冲淡失败的阴影。这些地方的虚构,是完全的小说情节,但罗贯中仍然要捕捉一些史影。
    小说家创作,因文生事,即按情节发展编造故事;历史学家创作,以文运事,即用文学之笔写实有之事,二者完全是两回事。但在操作中却有交叉,以及难点、盲点,掌握分寸就是大手笔。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兼有史笔与文笔之长,章学诚七实三虚的直感,可为定评。罗贯中以讲史为主,以警世为用,所以读《三国演义》,不带几分历史眼光,以戏说观之,则不得要领。同理,正说三国,如果以《三国演义》为靶子,以戏说眼光看演义,同样犯错误。
    我爱好三国史,做过一些研究,写了几本书,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人物新传》等。《三国史研究》1988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初版,2003年在华文出版社再版。这是一本论文集,评述了三国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与人物,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书的写作是华文出版社杜海泓同志提出的课题,建议我按照“正说历史帝王故事”的通俗形式,说一说三国十二帝,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三国历史、三国人物太有意思,许许多多层面、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非常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那是一个人们拼争的时代,许多人生哲理,与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所呈现的人生似曾相识,所以昨天的人生,可以为今天的人生提供借鉴和启迪。善读历史,就能感悟人生。我希望人们从三国人物中读出你的精彩人生。我的笔力有限,可能表达得不那么完美,读书也是一种创作,我的讲述权作抛砖引玉,诱发出读者你自己的创作吧!
    基于上述构想,所以本书三国十二帝,着重不是三国演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曹、孙、刘三家何以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由弱变强,取得胜利。因此,作为三国人物,当以三方创业之主为中心内容。曹操虽然只是做了周文王,他没有直接篡汉建立魏国,曹操称魏武帝是曹丕篡汉后追尊的,但曹操才是魏国的真正奠基人,所以本书把魏武帝曹操列入十二帝,此乃仿效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项羽、吕太后立本纪之例,重实录,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讲三国鼎立,舍去曹操,那是不可想象的。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异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壮志,但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归一成就了司马氏。话说三国,到了结局不免是一曲挽歌。《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说得妙极了,正可以借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歌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书2006年在华文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的关注。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刘灿荣社长引进本书在宝岛出版,笔者欣然表示同意,这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希望本书也能得到台湾大众的喜欢和批评。本书地图为南京三江学院许盘清提供,人物画像为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青年教师刘坚提供。本书纪年采用双重法,纪年用公元,用阿拉伯数字,月份仍依历史记载用汉字大写,表示中国农历纪年的月份,特此说明。历史已翻过十八年,现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亢博剑社长建议重版此书,由编辑吴素莲细读审阅,提高了本书质量。借本书出版之际,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