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陈诚传

  • 定价: ¥68
  • ISBN:97875034973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页数:294页
  • 作者:刘波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民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既风云激荡、曲折多变,又充满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孕育了很多影响深远、独占风骚的历史人物。陈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刘波著的《陈诚传》实事求是地记述这样一位寓多种社会矛盾和时代特点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对于我们真实地了解这一段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和历史,将会有所启发。

内容提要

  

    从耕读之家的顽皮小童,到南征北战踏上漫漫征程,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从大陆狼狈败退到在台湾的惨淡经营,纵观陈诚一生,爱国、忠蒋是其最贴切的写照。刘波著的《陈诚传》以真实史料为依据,力图以生动、翔实的语言记述陈诚极富传奇的一生,以飨读者。作品史料真实确凿,文笔细腻生动。

作者简介

    刘波,男,汉族,1981年出生,湖北潜江人,工学硕士。曾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国民党一级上将花名册》《国民党二级上将花名册》《悲情中条山》《滇西大反攻》《缅北大反攻》等著作十余部。

目录

第一章  作诗铭志,岂怯以貌取人
第二章  东征北伐,挥炮屡立奇功
第三章  军中沉浮,倚蒋大展拳脚
第四章  另起炉灶,“土木”渐成栋梁
第五章  愚忠领袖,矢志“围剿”红军
第六章  同仇敌忾,抗战可歌可泣
第七章  内战先锋,豪言终成笑柄
第八章  败退台岛,宠臣遗憾谢幕
参考文献

前言

  

    民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既风云激荡、曲折多变,又充满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孕育了很多影响深远、独占风骚的历史人物。陈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陈诚(1898年-1965年),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民国史上位居显要的风云人物,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等职。
    陈诚自1918年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学习开始,戎马一生,在近半个世纪的炮火生涯中,职务从排长、连长……直到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军衔从少尉、中尉、少校……直到陆军一级上将,从军事指挥官、地方行政长官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最高决策层,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主宰台湾政局的第二号人物。
    陈诚相貌不出众,个头矮小,却凭借出色的才能和特殊的功绩,做到了位极人臣的高位,一生为政清廉,识贤任能,得到了蒋介石的宠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有“小委员长”之称。
    陈诚的一生跌宕起伏,沉浮变幻。
    在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于为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和消灭北洋军阀势力的北伐战争,在诸多战争中,以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在军界崭露头角。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陈诚军事集团是蒋介石的主要支柱之一,陈诚以功劳绩、谋略和战功,以其对蒋氏王朝的忠心,成为蒋氏统治集团中权势显赫的核心人物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陈诚在正面战场上,曾参加和指挥了驰名中外的“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之后,又以远征军司令长官要职联合英美盟军谋划对日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
    同时,陈诚军事集团又是蒋介石反共的骨干军事力量,他忠实地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江西指挥过第三、第四、第五次对工农红军的“围剿”,曾以前两次损兵折将的惨败、受处分和第五次“围剿”报捷奏功、胜负参半的记录载于史册。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在东北战场指挥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交锋,铩羽而归,受到朝野指责,不得不引咎辞职。在蒋介石退居台湾的初期,陈诚以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铁腕人物身份治理台湾,为蒋氏保留了一块安身立足之地;他主持土改、整顿金融、恢复和发展台湾的生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促进台湾的经济“起飞”做出了奠基立业的贡献,台湾人民亲切地送给他“陈诚伯”的称号。他又主持谋划了多种图谋“光复”“反攻大陆”的方案,并为阻挡大陆进取台湾在军事上做了诸多努力。但是,在他生命的最终时刻,他又终于丢弃历史的恩怨,不再重弹“反攻”论调。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因而受到人们尊重,正如周恩来在陈诚逝世后对他的评价“陈辞修是爱国的人”。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实事求是地记述这样一位寓多种社会矛盾和时代特点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对于我们真实地了解这一段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和历史,将会有所启发。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引用和借鉴了学术界的许多研究成果,除在参考书目中列举之外,尚有不少未提及者,在此谨致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