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风云小岗

  • 定价: ¥66
  • ISBN:978754617707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黄山书社
  • 页数:267页
  • 作者:温跃渊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温跃渊著的《风云小岗》是一部动态追踪反映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数十年演进历程的报告文学集。从1981年初最早全景扫描凤阳农村改革的纪实作品《凤凰展翅》,到几乎同时推出的描写小岗人冒死按下红手印的中篇报告文学《风雨小岗村》;从上世纪90年代围绕“大包干”红手印真假之辨深入采访的《小岗纪事》和《小岗新事》,到表现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感人事迹的《小岗的“新村官”》;从刻画一个个小岗功臣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的《小岗十二家》,到展示几任总书记心系农村发展、亲临小岗考察的《总书记来咱小岗村》等等,这些写于不同时期、从不同方面描写小岗村的篇什,不仅生动呈现了改革第一村的形成与发展、困顿与振兴,更彰显了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对一方改革热土的长期坚守和深情眷顾。

内容提要

  

    温跃渊著的《风云小岗》以深沉的情感、凝重的笔触讲述小岗村近四十年来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书中不仅记述采访部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的经过,赞颂好村官沈浩其人其事,热情讴歌各级领导对小岗跋涉前行的坚定支持,还展现了小岗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对未来小岗的期望。书稿展示了小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人们凝心聚力,敢于创新,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

    温跃渊,安徽肥东人,中国作协会员、安徽省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曾任安徽《文艺作品》《时代文化报》总编辑、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报告文学《托起太阳的人》《小岗风云录》《人民村宫沈浩》(合作)《沈浩故事》《功业千秋》(合作)《扶贫教授何家庆》、散文集《文坛半世纪》《故土难舍》《怀念沈浩》、长篇小说《春风秋雨》、小说集《临河小镇》等二十余部。

目录

序一/周本立
序二/钱念孙
总书记来咱小岗村
  习近平在小岗
  胡锦涛在小岗
2018小岗报告
  新时代新气象
    ——2018小岗报告
  第一书记李锦柱
小岗十二家
  严峻的严俊昌
  老友严宏昌
  大胡子严立学
  副村长关友江
  红手印诞生在严立华家
  慈眉善目的严立坤
    没有板门的“暴发户”严金昌
    运输大户严学昌
    美昌的美事与憾事
    富裕昌盛的严付昌
    严国品的得意之作
    关友申和他的儿子
历史的记忆
  小岗的“新村官
  凤凰展翅
  风雨小岗村
    ——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纪事
    小岗新事
    小岗纪事
后记/温跃渊

前言

  

    周本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报告文学作家温跃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着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也验证了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者如何有成就的断言。
    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的“生死状”上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起,跃渊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一场农村风暴的来临。于是,他率先踏上了这块红土地,向世人展示了它孕育着无限生机的面貌。难能可贵的是,在嗣后的37年中,无论是农村改革高歌猛进之时,还是小岗发展遇到暂时困难之际:无论是大地骄阳似火的炎夏,还是冰封雪锁的隆冬季节,他都义无反顾地一次又一次往访小岗、看望“大包干”的带头人和乡亲。这37年的小岗日记,就是他行踪的真实记录和心路历程;一部《小岗风云录》和一部《沈浩故事》,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跃渊捧出了《风云小岗》《沈浩与小岗》《见证小岗》等3部小岗系列作品,是他深入小岗37年生活而给他的回报。
    37年来,他来到小岗的人民群众之中,不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也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收集写作素材,而是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不仅“身入”,更是“心入”“情入”。到小岗村,他常常不住招待所,而是直入老乡家里,坐下来就聊,端起茶碗就饮。不仅18位“大包干”带头人他稔熟如亲,而且~村老少、男男女女,各有什么特点、什么长处,他都烂熟于胸。小岗村人也从不把他当外人,有好事最先向他报喜,有难处也总爱和他诉说。他经常把心和大家搁在一处,说长道短,无遮无隔。对乡亲们的难事,他则尽其所能地排难解忧。该系列别开生面的3部作品,与其说是他悉心采访的成果,不如说是他虚心学习的结晶。
    跃渊不仅具有文艺家的特质,而且恪守共产党员的本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热衷写小岗村?”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共产党的一个党员,因此要做共产党的工具。”写小岗,写改革开放,写创造新生活的英雄形象;替人民书写,替人民抒怀,替人民抒情,他认为是党员作家的神圣责任,是自己的天职。抱着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他的写作是那样的自觉,那样的刻苦,那样的甘之如饴!为了人物细节的真实,他可以星夜赶往小岗,不知疲倦地找多人采访。为了完成自定的写作任务,寒冬之夜,他在地上铺上报纸,放上沙发垫,烫好脚,伸进放在桌肚的被子里,苦思冥索地开夜车;夏天的晚上,则将一张凉席放在水泥地板上彻夜苦战。沈浩同志逝世后,全国各地的文艺、新闻、电影、戏剧单位的编剧、记者等纷至沓来,宣传沈浩先进事迹,要求跃渊介绍情况,带领采访。跃渊不厌其烦地充当了义务宣讲员和不在编的顾问。他把这看作沈浩精神的延续和再现,乐此不疲。
    追踪小岗和小岗人物37年,这是怎样的坚持和坚守啊?跃渊用他的生动实践诠释了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这就是从热爱人民、表现人民、服务人民到反映时代、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写出时代新史诗:这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心心相印,“对人民,要爱得真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就是既要做心悦诚服的时代歌者,又要经常用时代最强音校正自己的音标、扩展自己的音域;这就是要多创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的文艺作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大厦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2018年3月6日合肥

后记

  

    温跃渊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黄山书社的编辑同志很有远见卓识,于2016年就约了我的这部关于小岗的报告文学集。作为写小岗的一个“专业户”,作为小岗的一个荣誉村民,今年我原本打算捧出4部关于小岗的著作:除去这部《风云小岗》外,长春出版社的朋友也于前年就约了我记小岗的35年日记《见证小岗》。还有我这10年中写的一些关于沈浩的散文,加之沈浩的生前好友张秀华拍摄了一些沈浩未发表的照片,拟出一部关于沈浩的散文专著《沈浩与小岗》。再有就是一家出版社约了《小岗十八家》。对这部书,我起初还是很有兴味的。写写当年按手印的18位“大包干”带头人,写写他们40年的酸甜苦辣,写写我与他们几十年的交集。我对此信心满满。不料年初在小岗遭遇了凤阳近几十年不遇的大雪。1954年安徽史上最大的暴雪给我这个贫困的少年以重创。当时父亲早逝,家徒四壁,我无棉被、棉衣、棉鞋,在雪地里赤脚走到合肥,冻得落下了严重的“慢支”。此后几十年中,一遇受凉即发作。年初及春节期间的一场大病,拖累了老伴及孩子。我不能为了写作累病再来拖累他们了。于是《小岗十八家》只得停笔。但是这里有个遗憾。小岗18家还健在的头十位“大包干”带头人,我与滁州作家贾鸿彬都已一一再度采访了,有的还写了长文。这本《风云小岗》中,收集了我10年前所写的“小岗十二家”,每人当时只写了两三千字。那么我现在写了好几位的万字长文,则不好收入“小岗十二家”中了。这样会厚此薄彼,显得不一碗水端平了。
    感谢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周本立先生,在病榻上为我写了序一;感谢钱念孙先生,在百忙中写了序二,他以理论家独特的理论视觉,阐释我对改革的深情与坚守。感谢黄山书社的张向奎主任,数年间为了此书的出版,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与我磋商一些琐碎而又具体的细节。感谢老友徐航,面对相濡以沫56年的老伴何永馨的突然离世,强忍悲痛之情,认真地为本书进行了最后的审校。还要感谢合肥艺杭传媒的朋友们,对此书精心排版和设计。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作者
    201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