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百科全书类书

湍动的宇宙(精)/科学思维书架

  • 定价: ¥68
  • ISBN:978731319896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页数:271页
  • 作者:(美)保罗·库尔茨...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保罗·库尔茨著的《湍动的宇宙(精)》是“科学思维书架”丛书之一。受到科学智慧的启发,作者概述了自己独有的行星伦理。融合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他提出一种基本的伦理准则,称之为人文主义的新实践哲学。强调生物圈、人类事务和物质宇宙本身的戏剧性特征,全书结构就像歌剧性场景,有序幕、幕间剧、九幕以及盛大结尾。引证新行星文明的出现,他提出行星伦理的发展基于人类价值,自由的科学探究从教条中解放,人类的潜能、勇气和决心来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挑战。

内容提要

  

    保罗·库尔茨著的《湍动的宇宙(精)》系“科学思维书架”之一,构建了一种基于科学智慧的全球伦理图景。通过将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融合起来,作者阐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伦理准则,也就是生活中的善与智慧,这是受科学智慧激发的实用的道德选择。这种新的伦理文明是基于普遍人权的全球伦理、不受教条约束的自由科学探索、对人类潜能充满期待的态度,以及面对我们时代的艰巨挑战所拥有的勇气和决心。正是基于这种全球伦理,人类可以创造性地通过努力找到生存的意义,并对浩瀚的宇宙、自然和人类未来充满敬畏。

媒体推荐

    在“新无神论”兴起并盛行之前,保罗·库尔茨是世俗人文主义的代言人,他的作品构成了对生命的意义和如何过一种正面的、有价值的生活的积极思考。我们很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对人类愿景的高度创造性总结,充满了远见和智慧。
    ——史蒂芬·平克
    一场富有感染力的对生活中善与智慧的强烈呼吁,一种基于同情和科学知识的实用主义道德体系……库尔茨满怀活力和信心地为我们展示了基于实在和同情的伦理文明愿景……这部他最后的作品将会让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出版商周刊》

目录

序曲
夜空沉思
新人文主义
本作品的歌剧脚本
第一幕  元自然
科学的兴起
自然的一般特征
哲学反思
第二幕  生物圈中的偶然和随机
生存与繁殖
内稳态与免疫系统
亚马孙雨林:丰饶与浪费
灭绝
第三幕  适应和进化
自然选择
人类进化
性与爱
回顾与展望
间奏曲
逃到外太空
第四幕  物理宇宙
“只不过”
原子假说
物理主义还原论
死亡之地——天文学
地球是怎样起源的?
太阳系是如何出现的?
轨道迁移
太阳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银河系的猜测
第五幕  涌现的活跃
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
偶然性的定义
事物性质和关系
第六幕  个别实体及其历史
个体化
历史性
传记
间接证据的使用
第七幕  人类事务中的偶然和冲突
协同进化:生物的与文化的
文明的兴起与湮灭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文明的湮灭
20世纪的战争
法兰西帝国的没落
戴高乐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阿尔及利亚战争
国家间的冲突美国后记
没有神会拯救我们。我们必须拯救自己!
第八幕  随机宇宙中的道德选择
灵感和智慧
伦理选择
“如果……”
选择自由
“我本可以采取不同行动”
道德困境
回应
结论
第九幕  宇宙的秩序与和谐
结合
人权
民主革命
新的跨国机构
对位
反对位
一种肯定态度:善良意志
何为我们的伦理命令?
同感的人
对位:解决个人悲剧
终曲
伦理文化:回顾
人类简史
人类存在的意义:快乐!
尊崇自然
索引
译后记

前言

  

    科学思维,开启智慧的钥匙
    信息社会、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收器,自媒体无处不在。这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话语权的分散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是权威话语权的缺失,甚至谣言满天飞,真假难辨,敢说大话假话的人到处忽悠人,骗钱发财;迷信与伪科学搭上科学的便车;主流价值观难以树立,文化冲突日益加剧。
    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换句话说,这个时代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最大风险又是什么?显然,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有知识没有智慧,知识是干枯的”,智慧就意味着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因此,只有达到学、知(思)、行的统一和结合,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体现素质的内涵,也才是具备科学思维的表现。
    科学思维的本质是理论和证据的协调。从科学理论的演化角度讲,科学思维有两个阶段。一是研究阶段,即设计实验并检验理论;二是推论阶段,即将所得到的结果解释为支持或拒绝理论的证据,并在必要时考虑备选解释。科学思维的内涵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统一。科学精神可以概括为科技共同体在追求真理、逼近真理的科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气质,包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科学方法则是科学探索中所使用的理性思维方法,包括实验、观察、逻辑、归纳、演绎、统计分析、社会调查、评估和判断等。
    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思维作为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方面,我们可以自觉地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等错误;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运用辩证方法,去反对形而上学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全面动态地把握世界。
    科学思维促进各门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模式,科学思维能够使我们判断事实是否与理论相符合,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自然科学各门类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推动。
    科学思维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基础,也是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核。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正确的思维,科学思维就像融合剂,不同民族和信仰的人们可以在科学知识的世界中和谐共存;科学思维是精确的、可以检验的,有普遍的适用性,所以,它能使我们了解假设和推论、臆断和证明之间的区别,能帮助我们增强辨别能力;科学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思维定势”: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被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所左右。
    科学思维可以让我们正确对待未知,避免陷入无端的惶恐。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自己难以理解的世界上,就如同将动物转移到陌生的环境里动物会惊恐一样,人类也会因经常性的惊慌失措而苦恼。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仍然充满未知。面对未知的情况,如果缺乏科学知识就会被所谓的神秘现象困扰,进而导致杞人忧天,传谣信谣,引发群体性恐慌。面对未知,如果我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就可以运用简单的方法加以评估和判断,就可以正确应对,避免恐慌。
    科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为一时的假象所迷惑。在实际工作中,尽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确保每项工作都取得成功,但毫无疑问,科学思维一定比其他思维方法更可靠,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尤其在某些现象较为复杂、谬误来源极多的学科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与科学思维相伴随的科学方法,可以使我们正确地预测未来,把握方向,因而可以减少盲目性,减少对未知的恐惧。
    现实社会中,很多求助于神灵的民众,正是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而对未知产生恐惧,于是转向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殊不知,正如《国际歌》中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者历来用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唤醒民众,才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社会,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正确理论的指导作用、科学思维的认识功能、科学方法的解决问题功能,以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克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科学思维不仅是科学研究和探索中的正确思维方法,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法宝,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样,如果科普只是传播一些科技知识,就很难完全体现科普的价值,也无法实现科普的社会责任。知识本身是中性的,所以科普在传播知识时就必须具有价值导向,尤其是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科普要为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服务,这种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科学文化,而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无疑是科学文化的内核,也是创新文化的精髓。在当代创新创业大环境下,科普不仅要提高知识,更要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空气、肥沃的土壤、干净的水源,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断进步。但在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希望放弃人类理性和自由,回到前现代社会存在的神秘传说中去。科普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自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科学启蒙还需要继续,人类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承担起责任。
    总之,从知识的生产和发展过程看,知识的获取和运用需要正确的方法,知识的表达需要思想的指导,知识转化为行为更需要精神力量的驱使。正因为如此,我们说知识是用来转化为智慧的,是需要运用和使用的,不能转化为智慧和力量的知识是干枯的,是没有生命力的。鉴于此,“科学思维书架”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探索科学普及新路径,以提升人们识别、运用和转化知识的能力,真正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参与科学决策的能力。本丛书旨在告诉大家,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和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形成的科学原理、方法、技术手段和精神理念,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错讹的;告诉大家,哪些是路,哪些是坑,至少到目前为止,前人已经探明的路,后人不需要另走弯路,跳一次深坑,这也是“科学思维书架,,的本意,尽管可能还难当重任,但如能作为后贤前行的垫脚石和铺路砖,那么本丛书的目的便已经达到。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郑念

后记

  

    保罗·库尔茨出版过多部关于世俗人文主义的著作,他的作品批判宗教对人的约束,并反思人类在不断发展的文明中的地位。我国学者已经翻译了《21世纪的人道主义》《保卫世俗人道主义》等多部作品,本书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除了发表大量著述之外,他还创立了普罗米修斯出版社、科学和人类价值研究所、科学探索中心、世俗人文主义理事会和科学调查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在本书中,库尔茨将自然科学的进展和成就引入到对宇宙和人的终极哲学思考中,力图构建一种基于科学智慧的全球伦理图景。通过将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融合起来,他阐述了一种伦理基本原则,即以善行和智慧进行生活,这是将源自古希腊的善、快乐等理念与自由科学探索结合起来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选择。这种新的全球伦理,是一种不受宗教教条约束、基于普遍人权的、源自人类同情和同感、自由的科学探索。在这个未来愿景中,库尔茨对人类的潜能充满期待,认为人类只要摆脱宗教教条的约束,认清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具备了面对时代挑战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就可以创造新的文明,从而创造性地通过努力找到生存的意义,并对浩瀚的宇宙、自然和人类未来充满敬畏之情。
    本书的结构按照歌剧的情节排列,包括序曲、间奏曲、一至九幕和终曲,内容宏大壮丽,从生物圈的进化,到宇宙的起源和改变,再到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展现了作者对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哲学反思。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生物圈、人类事务和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相类似的戏剧性特征,特别强调了偶然性的作用,列举了物理宇宙、生物圈和人类文明发展中各种偶然事件所导致的决定性结果。作者指出,自然界的演进发展常常最终是偶然性起到作用,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在不经意间被一个个偶然所改变。但无论如何,人类文明最终肯定是要回到人本身,终曲中作者再次回到了对人类社会伦理的终极思考,提出人类要过一种积极乐观的伦理生活。
    本书序曲、第一幕至第六幕、第九幕、终曲由王丽慧翻译,第七幕、第八幕由张羽翻译。全书由孙小淳教授审校。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译者在翻译中查阅检索各类相关资料力求准确,但由于水平所限,误解原作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