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让岩石告诉我们(精)/阿来散文集

  • 定价: ¥46
  • ISBN:9787569500950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师大
  • 页数:255页
  • 作者:阿来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给想象以现实感,让未来穿越时空而来,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记录在石头里的故事,中国科幻杂志第一掌门人阿来首部科学散文集。
    《让岩石告诉我们》不仅让我们仰望星空,也让我们俯视大地、内窥自己。作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科学成果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从生活到思想到精神的影响做了深刻阐述,而这些见解在今天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内容提要

  

    《让岩石告诉我们》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先生的一系列以科普、科幻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集,包括《寻找外星家园》《美丽的陨落》《一千年的文明》《走进科幻》《数字化时代》等三十二篇。从中可了解20世纪末21世纪初科学界的发展轨迹,也可与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有较为深刻、全面的理解。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作家,茅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近年来连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和社长,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向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机村史诗》(六部曲)和《格萨尔王》《瞻对》《云中记》,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草木的理想国》,等等。
    200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凭《机村史诗》六部曲(原用书名《空山》)获得“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8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云中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目录

不要让科学疯狂
走进科幻
叩问外星生命
数字化时代
穿越时空的视线
机器人:虚构与现实
长生不老的梦想
寻找外星家园
大雨中那唯一的涓滴
关于生命的伟大发现
能量的故事
一千年的文明
消失的古大陆:亚特兰蒂斯
捕捉遥远星光
美丽的陨落
让岩石告诉我们(上)
让岩石告诉我们(下)
美国归来活观感
分享喜悦
新世纪的关键词
给想象以现实感
直面死亡
“界外”寄语
幻想中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梦想?
有趣的比照
关于村上春树
一个传统题材开掘的成功范例
从科幻杂志成长起来的科幻大师
回味伟大发现
火星,以及科幻的硬与软
基因时代
好小说与好看的小说

前言

  

    这本书里收集的都是我1997到2005年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的旧文章。
    这是它们第一次集合起来,以一本书的形式面世。
    当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进入《科幻世界》杂志工作。那时,对科学,我是十足的门外汉;对科幻,甚至于一切类型文学也都是门外汉。我有持续兴趣的文学,是有关人、人世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学。那时,如果某种文学类型仅限于类型,而没有上升到某种人类命运的普遍性,我不会对之发生兴趣。但进入《科幻世界》杂志做编辑工作,使我必须为了胜任工作而学习。学习科学,阅读类型文学中的科幻文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写出真正的科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它既与最前沿的科学思想或想象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对人性的洞察、对人类未来的展望有关。按一个美国科幻文学研究者的说法:“科幻小说唤起人们关注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革所做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所谓的科幻小说不过是把情景设计为某种异度空间,并在其间设定了一些互动角色的游戏之作。
    所以,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幻杂志,我想应该在塑造真正的中国科幻小说方面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就是主张科幻小说更靠近基于科学的想象,更靠近人类的探索精神,这样一些想法都或明或暗地包含在当时我为自己主持的杂志所写的那些文章中。无论这些文章,是对某一领域科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或者是科幻小说对这一领域科学人文思想所做出的回应;又或者,是对某一部具体作品的评价,都无不渗透了这样的想法。
    这些文章,也可视为我为了胜任《科幻世界》的工作,从头开始,学习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大量阅读科幻这种类型文学的一些读书笔记。也就是说,它们也是我人生某一阶段中学习过程的一份真实记录。因为出生在特殊的地域和特别的年代,我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完备的教育。除了为做一个乡村教师而受过一些专业训练外,以后我所从事的工作,包括我一直在从事的文学写作,都是在进入以后,才开始学习。学习之后,才感到自己面临着怎样巨大的知识空白,然后,再来努力填补这些空白。所以,我的工作经历,其实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教育的经历。
    在《科幻世界》杂志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这段经历,用去了我人生中的十年时间。现在,我离开这个岗位也几近十年的时间。这些文章也日渐成为一些记忆碎片,沉没于时间深处。我自己也无意将其打捞出来,时时翻看。人生短暂,与其时时回首,沉溺往事,不如一路向前,去往未知的世界,点燃知识的灯火,照亮黑暗,让自己看见,让自己发现。这也是科学与科幻给我的最重要的教益。
    这本书的集结,我得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是他们从连我自己都没有保存的旧杂志上,搜罗到这些旧文章,重新录入、编校、排版,出版社领导又亲自来成都,把这些重新集结的旧文,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我面前。谢谢他们所做的细致工作,谢谢他们耐心说服我同意出版这些旧文,同时,还敦促我写下这些文字,说说这本书的缘起,作为序言放在前面。
    人一旦陷入回忆,就会有多话的危险。我既不想多话,更不想总是陷于某种回忆而给自己某种虚假的成就感。所以,就说这些,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