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

  • 定价: ¥55
  • ISBN:97875143761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现代
  • 页数:352页
  • 作者:编者:李鸿谷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李鸿谷主编的《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是一本传记。本书是当代四十名各个行业的精英翘楚的集体传记。涉及企业、创新、社会科学、思想、科技、艺术、文化、体育、文学几大版块,既是这些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创造者的人生记录,又是关于这个时代发展印迹的口述史料,折射出时代变迁中,中国发展的光荣历程与伟大成就。

内容提要

  

    李鸿谷主编的《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中读文丛》是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翘楚、行业领袖人物、国家高层智囊的集体传记,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了他们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并以此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重塑,以及时代变局下,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
    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大时代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而他们也以自己的勇气和创造力,引领和改变着这个时代。作为站在中国各个行业最顶端的人,在本书中,他们也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而且是最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与相关资讯,有助于广大读者准确把握行业的脉搏和走向,理性看待中国社会的真实状貌,探索未来的发展与转型之路。

目录

序言一  创造者:光荣与道路
序言二  我们创造的历史,我们的中国梦
第一章  企业:破冰
  宗庆后:娃哈哈是从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
  曹德旺:我在美国做玻璃
  刘永好:民营企业有“希望”
  张瑞敏:“不划算”的自创品牌
  陈东升:中国拍卖25年
  梁建章:中国人出游的互联网故事
第二章  创新:中国式
  俞敏洪:中国的开放和留学潮
  王坚:创新最难的是常识
  王小川:从“计算机神童”到“AI领路人”
  李斌:移动互联在重构人们的生活
第三章  社会科学:兴起
  资中筠:中美“破冰”与改革开放
  林毅夫:带着“真经”走向世界
  张维迎:价格,市场的力量
  温铁军:“三农问题”在中国
  朱苏力:送法下乡40年
  王铭铭:在黑非洲古城思考中国人类学未来
  李银河:40年,中国人经历了两性观念的剧烈变化
第四章  思想:无疆
  汪晖:在90年代反思现代性
  陈来:“文化热”中,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
  刘小枫:面向当下的古典政治哲学求索
第五章  科技:起飞
  张智:我见证了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
  王贻芳:国内中微子研究从无到领跑门
  潘建伟:和量子“纠缠”的人生
  王晓东:做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
第六章  艺术:曲折向前
  谭盾_:从乡音到世界音乐的舞台
  徐冰:我为什么会做出“英文方块字”
  张晓刚:记忆只是一个过程
  张永和:重建平常建筑
  刘香成:我见证了80年代初中国人肢体语言的变化
第七章  文化:那一束光
  张艺谋:时代影响我们,我们不是天才
  孟京辉:“先锋”,多好听的一个词
  张亚东:流行音乐是一种情绪
第八章  体育:不止于体育
  李宁:巅峰与低谷,不忘初心
  熊倪:中国跳水队也是“梦之队”
  苏炳添:我必须追上去
  邹市明:拳拳相扣
第九章  文学:重返本源
  陈平原:黄金80年代中诞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
  韩少功:放下写作的那些年
  迟子建:当你与世界的痛苦感同身受
  陆建德:中同学者的“优先权”

前言

  

    序言一  创造者:光荣与道路
    主笔  谢九
    18世纪末,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访华,希望清政府开放天津、宁波等几个近海城市发展中英贸易,以及在北京和伦敦互设使馆。乾隆皇帝在给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表示:“天朝……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总而言之,就是我大清什么也不缺,没兴趣和你们做买卖。以清朝当时的国力来看,乾隆确有骄傲的资本。按后世经济学家的推算,当时清朝的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大概1/3。这是什么概念呢?今天的美国占全球GDP的比重大概是1/4,也就是说,仅从经济总量来看,当时清朝在全球的地位比今天的美国还高。而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成为西方的第一大帝国,而且已经将中国的邻国印度纳入殖民版图,但从经济总量来看,乾隆时期的清朝国力大概是当时英国的7倍,也超过了当时的整个欧洲。
    不过,乾隆盛世的巅峰,其实已经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余晖。仅仅几十年之后,在工业革命滋养下成长的西方列强,很快就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的大门,外强中干的清朝不可挽回地走向衰败。到1911年清朝灭亡时,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从巅峰时期的l/3下降至不到9%。不过,封建帝制的落幕,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好运。民国以来,战火连连加之国民党的统治无能,使得中国经济实力继续萎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下降到只有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经济终于止住了持续萎缩的势头。虽然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但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催动下,中国经济还是开始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从1952年到1978年,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两倍,如果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来看,这大概是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难得的一段经济增长期。到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大概回升到5%。
    苏联的经济模式虽然短期内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也很快显现出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仅知识界对这种模式提出了批评,毛泽东本人也对此有深刻反思,认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重点讨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等。
    以此为开端,中国在1958年开始了第一次经济改革,改革的主要重点是向各级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但由于向地方政府放权并不等同于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放权,并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的本质,加之“大跃进”也几乎同时拉开了序幕,中国的第一次经济改革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重新回归计划经济。
    毛泽东逝世两年之后,中国再次开启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尝试。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由此启航。
    现在来看,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无数惊人的成就,但是重回历史现场,改革开放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改革开放并没有现成的蓝本可作参照,加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意识形态之争,改革开放在很长时间里仍是摸着石头过河。
    ……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就可以算得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实现1.2万美元,就算进入了高收入国家之列。我国人均GDP在2010年超过4000美元,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7年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也开始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残酷考验。
    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经济来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十字路N,过去40年的高速积累,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几乎已经是触手可及。但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又处于风险重重的时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距离民族复兴之路越来越远。
    回首过去的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次尝试,国企放权让利的改革就以失败告终,20世纪80年代末的通货膨胀压力,90年代初的中央财政危机,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职工下岗潮,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幸运的是,一切困难都没有阻止中国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成功穿越无数的惊涛骇浪,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未来3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即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过去40年只多不少。对外,中国已经成长为藏不住的大象,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对内,在经过了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过去不合理的发展模式积累下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可以利用的红利也越来越少。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后阶段,如何避免功亏一篑,还需要这一代中国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将改革开放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资料】
    1.(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2.(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