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英语教学

了不起的盖茨比(插图版英汉对照)/经典名著双语阅读

  • 定价: ¥39.8
  • ISBN:978756285676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
  • 页数:368页
  • 作者:(美)F.S.菲茨杰拉...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F.S.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并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

内容提要

  

    F.S.菲茨杰拉德著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介绍:主人公詹姆斯·卡兹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自幼梦想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步步高升,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他在一个军训营里任中尉时,爱上了南方的大家闺秀黛茜·费。可是当他戴着军功勋章在战争结束后从海外归来时,黛茜已嫁给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体格健壮、极为富有但举止粗鲁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沉醉于爱情梦幻中的盖茨比艰苦创业,由一个贫穷的军官奋斗成为百万富翁。他在长岛西端买下了一幢豪华别墅,与住在东端的布坎农夫妇隔海湾相望。他的府第每晚灯火通明,成群的宾客饮酒纵乐。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看到分别了五年的情人黛茜,当他们重逢时,盖茨比以为时光可以倒流,重温旧梦,但久而久之,他发现黛茜远不像他梦想的人,可是这种醒悟还没多久,黛茜开车碾死了丈夫的情妇,汤姆嫁祸于盖茨比,盖茨比终于被害,黛茜居然没来送葬:叙述者尼克由此看透了上层社会有钱人的冷酷残忍和居心险恶,离开纽约,回到了中西部的故乡。

目录

正文

后记

  

    弗朗西斯·司皋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最引人瞩目和最早赢得国际声誉的作家。在中国,他是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他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学界和外国文学爱好者当中更是名声遐迩,备受推崇。
    究其原因,首先他的功成名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无奈缀学,为了追求真爱闯入写作生涯,单凭自己年轻更事的经验而写成的第一部小说《天堂这一边》(This,Side of Paradise,1920)意外地轰动一时。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但已被公认为“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和“美国青年拥戴的国王”。遗憾的是,才思横溢的菲茨杰拉德为了应付妻子长期就医的开销疲于奔命,不得不多次把长篇小说的写作搁置一旁,花了不少心血写就来钱快的短篇小说。在他的影响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为了高薪去帮好莱坞修改电影剧本,结果,染上酗酒的习气,英年早逝。一生只留下四部长篇小说、一部未完稿的长篇、一本生后发表的书信散文集和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生动刻画了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太平盛世到“大萧条”艰难时期之间的社会繁荣、动荡和矛盾,详尽地记载了从纵情的享乐主义到颓废的虚无主义的快速变迁,尖锐地指出了当时迷惘的美国应该何去何从的难题。其次,他的作品在主题和艺术两方面终极了由西奥多·德莱塞和弗兰克·诺里斯统领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美国小说创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开启了转向现代主义小说的过度,推出了展现美国新世纪的人物、文化和生活的新颖小说艺术。
    一九八二年,前辈学者巫宁坤先生推出菲茨杰拉德代表作的中译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英语界备受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一阵轰动。当时正是“文革”浩劫过后不久,百废待兴,改革开放势如破竹。人们虽然踌躇满志,但是欣喜行乐之余却对自身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充满疑虑、迷惘和失落。与此同时,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急需转型,读者的需求日新月异,外国文学中的经典接踵而至,风靡一时。由此看来,菲茨杰拉德写作的历史背景和他小说中展现的时代风貌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他的作品为何能激起国内学者及读者的共鸣、并且赢得普遍的推崇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和菲茨杰拉德的渊源由来已久。他是我酷爱的美国作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与我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的学习、教学和科研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我选修的第一门美国文化/文学课程、我教的第一门美国文学课程、我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和第一本学术专著都和菲茨杰拉德有关。记得一九七八年在复旦外语系的研究生课上,初次听到美国外教提及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连串似曾见过、但一知半解的术语,如“盖茨比”,“爵士时代”(TheJazz Age)和“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激起我浓厚的兴趣。于是,借以自己“青年教师兼外教助理”的身份,我多次私下约谈外教,向他求索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我还多次在系资料室和校文科阅览室查找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和资料。遗憾的是所看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也许,当时他的作品和其他西方文学的藏书一样还未开禁,或许复旦图书馆里根本没有。不过,一九七九年秋季开始给本科生讲授“美国文学简史”一课之后,我每次都会重点介绍菲茨杰拉德,与学生们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和对他的肤浅却十分赏识的见解。 一九八一年秋季,我有幸经系里推荐参加了中美双方政府举办的第一期“中国美国文学高级师资培训班”。培训基地设在北大校园,为期一年,四位任课老师都是来自美国一流大学的文学教授。因为这是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之后中美之间最早的学术交流项目之一,况且美方也急于在中国推广美国文学,所以美方十分重视。除了向学员赠送数十本教学所用的原著和辞书之外,还定期从使馆送来影像资料。在那个年代,英语专业人士想见上一本留着封面的英美原著机会不多。突然间一下拥有这么多原版名著,还能在美国教授的指导下一一研读、分析、讨论,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在我获赠的原版名著里,我最钟爱的就是“美国文学史”课里必读的初版《诺顿美国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和“美国小说”课里必读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门课让我初次接触和精读了菲茨杰拉德的代表性的小说和短篇小说,帮我厘清了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特色,从而认识到他对美国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卓越贡献。一九八二年返回复旦之后,菲茨杰拉德自然成了我教“美国文学简史”一课时的重中之重;同时,我开始对其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一九八三年,我的第一篇有关美国文学的论文发表在“全国美国文学学会”主办的《美国文学丛刊》上,根据他的作品,以及他与编辑和其他作家的往来书信,阐述了他有关小说创作的独到见解。 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了我又一次细心品味这一杰作的机会。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时常回忆起自己以往初读原著、课堂讲解和为撰稿而考证细节的情景,重温作者精彩的文笔充满了享受。众所周知,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文学性和创意性极强,尤其是在叙事结构、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他的文笔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内涵深邃;虽然他喜好自立行文规矩或任性地遣词造句,但是依据特定的情节、场景和人物个性来读,又显得非常细腻精巧,贴切传神。翻译中,时常觉得对原文心领意会,可是为敲定完美的译文却一再冥思苦想,费尽心机。我知道,历来译者的取舍不同,风格各异。在我看来,忠实作品的原意和文风至关重要,不能随意为了译文的优美和流畅而诉诸于“演释”(paraphrasing)或“省略”(omitting),甚至“重写”(rewridng)。尽管无人能宣称自己的译文完全彻底地与原文相吻合,但是我竭力避免法国文学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特(RobeftEscarpit)所说的那种“创造性叛逆”(creadve仕eason),④力求在译文中尽可能地还原这一经典之作中的作者心声、时代印记、地域风貌和语言特色。 在此,我衷心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此书全文双语对照有助于读者提高精读英语文本、鉴赏文学大师创作艺术和推敲中英翻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