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大隋王朝(彩绘融媒版共4册)(精)

  • 定价: ¥398
  • ISBN:978701020047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193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曹策前著的《大隋王朝(彩绘融媒版共4册)(精)》讲述了大隋王朝,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隋文帝执掌朝政二十四年,不仅结束了华夏分裂割据长达400年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同时,他还对朝政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隋文帝的儿子杨广继承了父亲的帝位,更是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帝王。他不惜民力,骄奢暴虐,然而,亦是一位胸怀大志、颇具远见的政治家。他亲率精兵直抵西宁,横扫了士谷浑,随即穿越冰封的祁连山大斗拔谷,降服了西域各部落国,把华厦的疆域拓展到了青海和新疆;他修造了起自北京、直达杭州的长达四千里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连接成了一张四通八达的水网;他还进一步完善了父亲创建的科举制和《开皇律》,使它们连同隋文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的政体,一直影响和沿用到日后的唐宋元明清整个封建王朝。

内容提要

  

    曹策前著的《大隋王朝(彩绘融媒版共4册)(精)》以《隋书》《资治通鉴》等大量历史文献史料为素材,再现了一个封建王朝从立国到兴盛,并迅即衰亡的令人唏嘘的历史场景。小说以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两代帝王的生平与修治为主干,展示了两位帝王一前一后,治国为政的作风与理念、得失与兴衰。小说可谓是那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百科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宗教、文化、艺术以及不同地域的民情风俗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那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展现于读者面前的人物画卷,则更是色彩斑斓:上至帝王将相、部落可汗、皇后王妃、大德高僧;下迄太监宫女、御厨御医、道士僧尼、命相术士、马贼匪盗……各色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曹策前,1941年6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警笛》和《中国故事》杂志主编,编审。作家。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过长篇小说《梦断危城》《滴血的天竺葵》,中篇小说集《龟山疑案》等。另有长篇小说《寻觅挹江人》《雾迷神农架》《罂粟谷》等,连载于《解放日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等二十余家报刊。

目录

楔子
第一回  出家门餐风露宿睹民情  入古寺断壁残垣遇故知
第二回  智仙师情真意切剖韬晦  少年徒风华笑闹话神功
第三回  初入仕春风得意遇危机  乍进宫幽径莫测落陷阱
第四回  太后突显威仪虎口夺人  李顺急中生智神箭救主
第五回  内外交困武帝微服私访  狭路相逢宰相拔剑泄愤
第六回  进店发飚李顺敲山震虎  出门问路乐子叩首认恩
第七回  夹壁木箱揭开惊天大案  刺史仪同共唱双簧小曲
第八回  洞穿隐秘皇上胆颤心惊  踏破风流太子皮开肉绽
第九回  鼓乐喧天喜兮?悲兮?  觥筹交错福耶?祸耶?
第十回  施巧计魑魅魍魉一网尽  伏洪魔农林渔牧共欣荣
第十一回  太子娶亲朝廷赞声一片  鬼魅翻案京师流言四起
第十二回  宾朋楼彰显市廛兴衰史  百宝箱见证郑家污浊心
第十三回  登坝顶一目了然释疑云  顺民意除暴安良尽欢喜
第十四回  太子移情别恋又入洞房  宰相处心积虑再安眼线
第十五回  荒郊野岭二徒偶遇恩师  黑灯瞎火一众误落陷阱
第十六回  “武当刀客”金蝉脱壳  “绿林豪杰”堕入爱河
第十七回  设巧计一代权臣得报应  更年号北周朝廷展新颜
第十八回  教孩儿练功习艺用心苦  思前程韬光养晦待来时
第十九回  李顺扬鞭飞袭生擒马贼  若水驾鹤西去往见文殊
第二十回  平北齐杨坚应召立新功  征突厥武帝染疾授遗诏
第二十一回  太子初登帝位即开杀戒  命妇横遭强夺封后犹悲
第二十二回  长孙晟三粒金弹震敌胆  俏公主四顾无亲学射术
第二十三回  硕儒商改《刑经圣制》  天帝回迁《熹平石经》
第二十四回  进谗言小侍卫惨遭屠戮  析要害大后丞死里逃生
第二十五回  宣帝余怒未息母女遭殃  丞相深感自危欲出避祸
第二十六回  道会苑演射术精彩纷呈  赵王府说家事别具用心
第二十七回  筵席间赵王激愤透杀机  密室里二公冥思难解疑
第二十八回  玉麒麟砸破了惊天秘密  铁弹子击打出君臣情谊
第二十九回  长孙晟乔迁新居辞下人  李德林纵论机缘献上策
第三十回  宣帝腾云驾鹤命归西天  杨坚如愿以偿仍回相府
第三十一回  赵王府随国公死里逃生  弘圣宫大丞相当庭受辱
第三十二回  反反反四处点火燃烈焰  病病病一路示弱待良机
第三十三回  兵营内奸细潜入谋策反  危急中监军飞降稳人心
第三十四回  武陟武德杀得昏天地暗  古渡瓜洲尽显血雨腥风
第三十五回  小皇帝出其不意要王权  大丞相紧锣密鼓谋皇位
第三十六回  千年古都顷刻即成废墟  一代名帅转瞬溘然长逝
第三十七回  奉天承运杨坚美梦成真  心似止水李顺分道扬镳
第三十八回  刘防当街卖酒居心不良  季才深宫析梦力主迁都
第三十九回  阴宅闻哭圣上心绪难安  大驾巡幸文帝耀武扬威
第四十回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龙首山下谋划宏伟新都
第四十一回  南陈错估形势二路进犯  塞北认准时机三军压境
第四十二回  梁士彦利令智昏做痴梦  隋文帝干净利落除祸根
第四十三回  史万岁急急忙忙投罗网  长孙晟风风火火救友人
第四十四回  长孙嘱好友勿吃眼前亏  万岁充戍卒即遭当头棒
第四十五回  两千士卒迎强敌建奇功  一纸诏书展皇恩慰忠魂
第四十六回  牙帐中长孙巧使离间计  石屋里戍卒道出大实情
第四十七回  文帝妙论敲定大隋刑律  公主怨怼惨遭灭顶祸灾
第四十八回  入敌境万岁生擒草上飞  回兵营魔头力促鸳鸯配
第四十九回  患难人温馨甜蜜建家庭  敦煌卒殚精竭虑造兵营
第五十回  军营演兵魔头光宗耀祖  沙场杀敌戍卒大显神威
第五十一回  登城楼君临天下现王气  除弊制革故鼎新顺民情
第五十二回  阿波无奈遣使投靠大隋  摄图翻脸出击势成寡人
第五十三回  隋文帝微服私访察民情  梁刺史要言不烦呈己见
第五十四回  苏威重组班底修改新律  杨素以身试法网开一面
第五十五回  云姑娘欢天喜地入东宫  太子妃清心寡欲发急病
第五十六回  历艰辛治国法典终修成  庆满月东宫喜宴不欢散
第五十七回  晋王设家宴招待二父皇  杨素迎访客点破一迷津
第五十八回  可汗病魔缠身心劳日拙  御医千里问诊起死回生
第五十九回  沙钵略旧仇未报添新恨  隋文帝不计前嫌送恩典
第六十回  再巡岐州细询政情民生  重游古寺一了平生夙愿
第六十一回  晏荣施暴旧制骤然瓦解  杨素受命灭陈序幕拉开
第六十二回  隋文帝外弛内紧图霸业  陈后主醉生梦死愈沉沦
第六十三回  杨广设巧局引姐入彀中  丽华心不甘低眉自认命
第六十四回  以诗会友道衡小心上路  用歌传情昏君大唱衰音
第六十五回  沙钵略一代枭雄终谢幕  处罗侯欲图奋起遭强压
第六十六回  大兴宫皇上下诏委大任  黄河边晋王用计拨疑云
第六十七回  文帝一等又等终令进军  杨素一攻再攻频传捷报
第六十八回  周罗喉用计支走五牙舰  清河公出招合围武昌城
第六十九回  误再误坐失良机仍不觉  盼又盼千呼万唤始下令
第七十回  贺若弼求胜心切反受阻  韩擒虎兵不血刃先入城
第七十一回  青溪边无可奈何花落去  庆宴中谈笑风生起纷争
第七十二回  明大义冼夫人高风亮节  入豪门陈公主寝食难安
第七十三回  可贺敦屏风题诗遭不测  长孙晟力不从心难解围
第七十四回  饿殍卧雪扯出弥天大谎  长孙追逃再演一箭双雕
第七十五回  文帝念旧沛公困境逢生  杨素解约陈氏破镜重圆
第七十六回  来护儿急中生智破贼军  史万岁迷途施计脱困境
第七十七回  冼夫人一片忠心识大义  隋文帝三箭连发治江南
第七十八回  迎大师高僧智顗持陈见  怀异心晋王杨广揽旧臣
第七十九回  得意忘形苏威平步落马  息武兴文杨广暗自增兵
第八十回  设赌局杨约受贿出奇谋  遭大旱文帝封禅了心愿
第八十一回  仁寿宫落成数罪遭追责  左仆射支招一好遮百丑
第八十二回  仁寿宫皇后杨素始结盟  晋王府杨广张衡造命案
第八十三回  四王羽翼皆丰恣意滋事  太子事业有成乐极生悲
第八十四回  严冬里观凶象无事生非  除夕夜摆盛宴不欢而散
第八十五回  武侯一招不慎越抹越黑  元胄意外得宠愈说愈亲
第八十六回  姐弟骨肉情深重温童趣  父子心有灵犀共商国是
第八十七回  虞庆则心怀忐忑踏征途  赵什柱乔装打扮探空城
第八十八回  李贤自缢留书勿伤小民  司马进言恳求法不责众
第八十九回  憨太子虎落平阳遭臣戏  贼宦官跌入陷阱作奸佞
第九十回  武侯将平叛乱肃贪扶民  隋文帝信谗言卸磨杀驴
第九十一回  虞庆则遭诛杀疑中透疑  长孙晟入王府案里有案
第九十二回  秦王病入膏肓死不瞑目  长孙身陷漩涡激流勇退
第九十三回  总管府苏威由衷夸江南  楼船上杨广恣意说愿景
第九十四回  隋文帝晨练乘兴入榴园  尉迟女被幸无意取名分
第九十五回  尉迟女惨遭打杀激圣怒  独孤后将功折罪悦龙颜
第九十六回  听涛轩促膝交谈忧国是  仁寿宫禁卫森严隐奸佞
第九十七回  隋文帝震怒亲审两奸细  独孤后伤心方识白眼狼
第九十八回  枣园觥筹交错弹唱频传  宝殿空寂寞落怒从心起
第九十九回  独孤后病情反复惊无险  高仆射言语不当埋祸根
第一○○回  仆射当长史忍受窝囊气  晋王会宣华灌注孝顺汤
第一○一回  征高句丽屋漏偏逢连夜雨  觅敌情一招不慎满盘输
第一○二回  众将士染时疫铩羽而归  左仆射蒙冤屈代人受过
第一○三回  高仆射获罪朝廷折梁柱  长孙晟暗访书房吐实情
第一○四回  晋王建寺一了恩师夙愿  郭衍修渠根除洪州水患
第一○五回  皇后雪上加霜旧病复发  文帝春风得意喜添新欢
第一○六回  龚御医说病情奇谈怪论  隋文帝解心结花言巧语
第一○七回  太子直来直去怒揭真相  晋王假仁假义欲盖弥彰
第一○八回  长孙临危受命荣立新功  染干惨遭洗劫浴火重生
第一○九回  万岁重披战袍不负众望  杨素东宫传旨投石问路
第一一○回  杨素作俑元雯直谏遭诛  袁充进言文帝一锤定音
第一一一回  阴险晋王梦想果然成真  一代名将寿终不得正寝
第一一二回  文帝着眼未来欲更年号  太子重温往事再言志向
第一一三回  瑞雪兆吉祥迎来仁寿年  科考起风波重归北周路
第一一四回  太子左躲右闪险遭暗算  独孤花言巧语轻取益州
第一一五回  杨秀犯错太子落井下石  文帝下诏蜀王遂成庶人
第一一六回  独孤后油干灯息终谢世  杨仆射巧言令色造墓园
第一一七回  素造陵死人无数遭揭露  帝有恙御医问诊出症候
第一一八回  出意外太子磨刀防不测  惹众怒仆射无奈入冷宫
第一一九回  文帝罹患顽症自知不治  太子奉诏侍疾坐等继位
第一二○回  太子无礼转瞬骤起风云  文帝宴驾死因扑朔迷离
第一二一回  新帝试问路亲织同心结  御厨愁无料巧觅好食材
第一二二回  荣华不甘寂寞投怀送抱  汉王识破伪诏起兵造反
第一二三回  汉王败无可奈何花落去  杨素胜荣华富贵集一身
第一二四回  杨谅造反一场闹剧收场  皇上登高二京宏图展现
第一二五回  皇上大兴土木方兴未艾  臣下投其所好庶民遭殃
第一二六回  皇上东进南下遍地开花  宣华左躲右闪难逃宿命
第一二七回  道衡捐弃前嫌盛赞新政  郎中解说往事陡起疑云
第一二八回  登临浮景公主心花怒放  巡游江都皇上衣锦还乡
第一二九回  智璪朝皇上欣然题寺名  道长媚天公发怒不作美
第一三○回  放荡形骸皇上纵情声色  卸磨杀驴老臣一命呜呼
第一三一回  皇上诏令长孙用人不疑  世基之于道衡惺惺相惜
第一三二回  皇上信口开河命造行殿  大监技高胆大点头承诺
第一三三回  长孙出使突厥知会可汗  皇上巡幸塞北邂逅冤家
第一三四回  杨暕处心积虑难圆好梦  道衡一厢情愿埋下祸根
第一三五回  皇上欲治西域心中无底  裴矩晋献图籍一目了然
第一三六回  君肃摇唇鼓舌劝降突厥  裴矩老谋深算杀灭吐浑
第一三七回  裴蕴雕虫小技得道升天  杨暕逞强好胜自酿苦果
第一三八回  皇上故技重施纵横捭阖  公主沉疴突起生死未卜
第一三九回  公主溘然长逝落叶归根  皇上传扬佛法着眼未来
第一四○回  西域客访东都大开眼界  陈棱军出远海初试锋芒
第一四一回  来护儿享殊荣感恩戴德  牛尚书巡灾情忧国怜民
第一四二回  征高句丽御驾亲临涨士气  战辽水老将当先遇不测
第一四三回  来护儿顺风顺水遭败绩  于仲文忽虚忽实中奸计
第一四四回  皇上不服输再赌无底气  稗官献妙策组建骁果军
第一四五回  沈光身手不凡一战扬名  信使情报惊天二征脆败
第一四六回  杨玄感横空出世夺黎阳  樊子盖运筹帷幄守东都
第一四七回  玄感英雄气短功败垂成  李密老谋深算金蝉脱壳
第一四八回  搏命出击元帅功亏一篑  班师回朝皇上胜之不武
第一四九回  术士解析图谶李氏逢凶  侍卫谎说鸾乌皇上称吉
第一五○回  皇上巡幸突厥身陷囹圄  少年驰援雁门急中生智
第一五一回  皇上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苏威倚老卖老作茧自缚
第一五二回  李渊冲犯图谶托病消灾  文静指点江山蓄势待发
第一五三回  声色俱厉皇上再下江都  歌谣又起裴蕴指点迷津
第一五四回  李密跃然现身气盖四方  须陀临危受命威风八面
第一五五回  打荥阳须陀首败丧黄泉  攻东都李密再围蹈覆辙
第一五六回  路见檄文世民不再等待  巧设陷阱李渊终于奋起
第一五七回  出发前李渊力解后顾忧  起兵后世民不走回头路
第一五八回  李密深陷魔咒久攻不取  唐公突起异军先声夺人
第一五九回  大厦将倾内史力主迁都  春寒料峭皇上留下绝响
第一六○回  众叛亲离杨广叶落江都  蓄精养锐李渊睥睨天下
尾声

前言

  

    《大隋王朝》出版后,口碑和发行状况还不错,出版社就有了将它作为长线书发行的打算。在此期间,出版者和作者都搜集到了一些读者意见,出版方就要求作者对书略做修改,然后再版。这对作者来说,当然是件大好事。作者因而进一步提出,如果再版,能否出个插图本?这一想法,得到出版社的支持。
    作者于是从珠海到武汉,拜访了老画家方隆昌先生。方老和书作者一样,都年逾七旬,退休多年,却未赋闲。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刚完成了二月河先生的全套清宫小说四百多幅插画的创作。能请到方老为本书插图,是实实在在地使《大隋王朝》蓬荜增辉了!
    此前,作者原本打算只对全书作些局部修改,以订正读者提出的某些错漏。但在动笔之前,却又踌躇起来,经过一番犹豫,决定还是从头至尾再过一遍。
    作者于2010年10月10日动笔。首先,说明一下,这并非预先择定的一个什么日子,而是我在武汉工作的大女儿回来度假,她于9日离家,屋子里清静后,我10日动笔,开启了一次几乎没有什么停歇的长达数年的写作。
    第一卷初稿刚刚落笔,从第二日起,我就回过头来对第一卷进行第一次修改。第一卷第一次修改完,思绪自然而然就转入到第二卷开始的情节上。等到八九个月后,拉完了第二卷的初稿,又开始回头再对第一卷进行第二次修改,改完第一卷,再对第二卷进行第一次修改。第二卷改毕,这样,第三卷的开篇便又有了头绪。如此循环往复,时至今日,这部书的前三卷已作过五次修改,第四卷则改过六次。
    为什么要这样一改再改呢?原因很多。
    首先是,这部书很长,是一个极其浩繁的巨大工程。作者要理清纷纭复杂的头绪,要调整庞大的结构,统一各卷行文风格,纠正和弥补错漏等等,都须反复调整和修改。再者,这么大一部稿子的架子搭起来后,其间须完善、须雕琢的细部真是多得不胜枚举。这次对一些地方进行了修饰,下次又会发现另一些地方仍不够完善,还得改。
    其次是,年岁不饶人,写作时,一不留神就会出现丢三落四事。作者开始动笔写这部书时,已六十有九,每日上午8时左右坐到电脑台前,刚开始的两小时头脑清醒,效率较高,其后就有点腾云驾雾了。午饭后,休息约一小时,再上电脑台,精神较饱满的时段就只有一小时左右。在精力不济的状况下写出或改出的东西,自然要打折扣。作者每日工作六七小时,效率较差时段就占一半以上,要使较弱的部分得到弥补,必经多次修改。
    三是,作者并非历史学者,却在写一部一个朝代兴亡的小说,其间要了解的史料及相关知识的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作者动笔前,有针对性地先读了三年多书,感觉似乎有了一点底气。但真到下笔,就立刻觉得以前所掌握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因而在把握一些人物或描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常感捉襟见肘。所以,一直还是边查资料,边想故事,边写作的。有时写到后面,在阅读一些资料时,觉得对前面写过的某些内容又有新发现、新想法,因此,还要回头对前面部分再行修改。不过好在,我所使用的电脑,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百宝箱,要找什么资料,几乎应有尽有,有求必应,真是既解困又解渴!
    举个例子说一说,隋文帝在开皇年间制定了一部《开皇律》,这部典籍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它的基本架构和核心内容一直沿用到了清朝,贯穿隋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然而,这部法典是怎样产生的呢?是隋文帝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所至吗?当然不是。作者在阅读史料中了解到,隋文帝杨坚作为北周将领参与灭齐及打击突厥入侵后,于北周末年被召回朝廷担任了大丞相,此时,他才了解到北周制定的《刑经圣制》是一部近乎荒唐的严刑峻法。这部法典不仅使百姓动辄得咎,为一点小事就有可能被判死罪,同时还使满朝文武都感到人人自危,比如,在大臣的奏折中,只要出现一处笔误,就要受到几十大板的责罚。这种法律,何谈治国安邦?大丞相于是组织一干人对该法进行修改,不料竞触怒了昏君周宣帝,并差点为此而丧命。所以,当杨坚登基做了皇帝,即下诏组织朝廷精英制定立国大法。《开皇律》颁布实施一年,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又再次对该法进行了修订。所以,《开皇律》的产生过程,本来就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满着传奇色彩。但是,据此就匆匆下笔还不行,作为作者,还必须对隋以前的北周、北齐的法律,乃至对整个中国法制史的变迁都要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比较从容地把《开皇律》的产生始末娓娓道来,从而达到塑造隋文帝这个一代英主形象的目的。而这,则都是作者在不断挖掘史料和多次修改的过程中,才一步步得以深化和丰满起来的。
    再如,当下如果提到科举制、八股文之类,没有不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的。但是,隋文帝如果地下有知,他可要跟你急。为什么?科举制就是由他开创的。隋以前,北周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的举荐官员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从各州推荐到中央的士大夫和官僚子弟,经有关机构考核,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三等。比如说,上等当中,就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此类推,共分九品,然后,再按品级高低录用为各级官员。此外,将军们打了胜仗,本人不仅可以升官晋爵,朝廷还会褒奖其子为官。由此可见,当年隋文帝提出的不分贫富出身,唯才是用的科举制,打破了过往的官官相袭的为官制度,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如此,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对国家政体、府兵制度、税制等等,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系列改革,因此,作者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历史,在不断学习中,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并一改再改,才能使一个勇于打破传统束缚,勇于革故鼎新的杰出帝王形象跃然纸上。
    四是,《大隋王朝》这部书着重写了两个皇帝:一个是隋文帝杨坚,另一个是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前三卷的主要人物是隋文帝,第四卷的主人公是隋炀帝。相对而言,隋文帝较易把握,因为历代史家对他的评说几乎众口一词。而众所周知,隋炀帝却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他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要贬他,有的野史绘声绘色一本又一本将其描绘戍一个一无是处的荒淫无耻的暴君;但如要赞他呢?这位帝王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学识、眼界都高过他的父亲隋文帝,并确确实实干出过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比如说,中国的河流因地势的原因都是由西向东流的,隋炀帝别出心裁,上起北京,下到杭州,自北而南修建了一条长达四千余里的大运河;再如,他御驾亲征直达西宁剿灭了吐谷浑,又亲自率军横穿终年结冰的祁连山大斗拔谷,抵达甘肃张掖,使二十七国首领来朝,不仅重开了丝绸之路,并在新疆、青海设置郡、县,等等。功过反差这么大的一个人物,如何抽丝剥茧塑造出一个令读者信服的隋炀帝来呢?难度很大。
    别的都不说了,《大隋王朝》共分四卷,事先为隋炀帝安排好的篇幅只一卷,因为他毕竟是个亡国之君,且从小说的总体架构看,正好符合起、承、转、合的写作规律。但对作者而言,史料的取舍,隋炀帝功过是非的评说如何做到恰如其分,就成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作者对第四卷前后共修改过六次,比前三卷多改一次。
    五是,作者常感笔力不够,写作中往往力不从心,须经反复修改,方能使故事与人物逐渐活起来。
    举个例子说一说,第十九回中,有一首信天游歌词,作者改了多次仍不满意,就请一位曾经写诗的朋友来改,他改得字正腔圆、文辞优美,比自己原先写的好多了,此事便告一段。等到2014年,作者写完全书,并修改过二次后,再从头对第一卷进行第三次修改时,改到第十九回,望着那首原本认可的信天游,又蹙起了眉头。因为单独看去,那首信天游歌词确乎不错,而问题在于它不能融入到故事人物和小说情节的氛围中去,是游移在作品之外的,所以,不得不再行修改。作者写的是智仙师傅一男一女两位弟子,他俩都是因战乱、饥荒被遗弃并被智仙收养的孤儿,亦是一对恋人,女的患了不治之症,自知来日无多,却想去五台山对文殊菩萨作最后膜拜。男的为其驾车以了女友心愿,当他们乘坐的马车在黄土塬子上行至渭水河畔,驾车男子情不自禁地唱出:“哥是天上一片云朵朵/妹是溪涧一簇浪花花……哥哥妹妹心相随/风风雨雨走天涯……”时,作者才终于觉得找到感觉了。仅为这首歌词,作者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修改不下数十遍。
    书中写了一个角色人物,御医龚维之。他对大隋的历史进程,自然起不到丝毫作用,却是那个朝代的见证者,朝内每临一些重大事件,往往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最先出现在书的第一卷的北周宫廷中,见证了隋文帝的篡权登基,最后亦与隋文帝一同死于第三卷末段的仁寿宫的大宝殿里,但直到第四卷,还有两个地方提到这位御医。所以,他几乎是个贯穿全书的不同寻常的小人物、小角色。
    第三卷写到年近花甲的隋文帝在仁寿宫中偶遇一位貌美宫女,并临幸了她。在此之前,隋文帝可算天下绝无仅有的模范帝王丈夫,他的三宫六院一直是虚设着的,身边女人仅独孤伽罗皇后一人。但生性嫉妒的独孤皇后却容不得皇上的外遇,一怒之下,指使下人将那名宫女活活打死。隋文帝先是愤怒出走仁寿宫,被大臣劝回后,则成日寡言少语、闷闷不乐。这么一来,叉使皇后着了慌,为了修复与皇上的关系,她不得不违心地为皇上娶了一位相貌更美、气质更佳的陈嫔御。文帝的欲望得到满足,恢复了常态,但心高气傲的皇后身心却受摧残,突然病倒。在御医龚维之的精心调理下,皇后的病情日渐好转。未料,皇上竞于宫中再获新欢,从而使皇后雪上加霜病情急转直下,竞至昏厥。此时,又在御医的紧急施救下,使皇后暂时缓过气来。但御医深知,要医好皇后的心灵创伤,仅靠用药是远远不够的,他于是破天荒地来到皇上处置政务的中华殿拜见了皇上,并对皇上说出一番似医非医的医嘱。皇上听话听音,感到御医的话,分明是在指斥自己,冒犯了帝王的至尊,十分恼火,却又不便发作,因御医说得入情入理。于是,皇上只好屈尊遵循医嘱去后宫安抚病中皇后。也真是,病卧中的皇后听到皇上驾到,怨气顿消大半,病也立见好转……
    作者处理上述一些情节,首先感到的是,御医履行职责,对皇上说的那番话,很难写。因为说话的人是那个朝代的顶级郎中,他说的话,医理也好,哲理也好,都要符合他御医的身份。再就是,听话的是皇上,他分明感到御医出言不逊,竟敢对自己的私生活进行干涉,是大逆不道,欲怒而最终未怒……他当时的那种神态以及由怒转向内疚的心理活动,亦要写得丝丝入扣才行。再就是,皇上不得不遵医嘱去安抚皇后,皇后暂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病情有所好转,却又深感无奈的复杂心情……总之,上述一连串话语和细节都要尽量处置到位,才能帮助今日读者身临其境地了解那个社会,并感受到在那种制度下,包括帝、后、御医在内的人的生存状态……
    《大隋王朝》写一个朝代的兴衰,题材重大,情节纷纭复杂,难解之处和难于把握的人、事多多,都须作者在不断探索与修改中得以化解,不再一一举例赘述了。
    十年辛苦,确实有点不太寻常。光说每日坐到电脑台前的六七小时,不仅伤神,还要耗费体力。为此,作者一反懒散常态,不管春夏秋冬,几乎每日都要泡在游泳池里,不间断地慢游40到50分钟,以此,撑过十年劳作。
    但,回头一想,花十年工夫,心无旁骛地只做一件自己喜做的事,这同样也不容易呵!
    作者出生于1941年,试想,在那烽火连天的整个40年代里,任何一个中国人,能置身度外,安坐书斋,去写一部与国家命运毫无关系的历史小说吗?到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运动不断,有人要写一部关于帝王将相的书,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2001年,作者退休后,有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退休金,更为难得的是,可任由一个退休老头徜徉于遥远的朝代,去探究那时候的人与事,并使其跃然于现代的电脑中,并印刷在纸上,装订成册,与广大读者分享……这对作者来说,十年艰辛,已化作了无尽的欢愉,是一弥足珍贵的享受!
    最后,衷心感谢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先生、责编张文勇编审和于璐、孙逸、申吕编辑等,他们为作者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修改和再版机会。在再版过程中,还有王锋、孙兴民、赵新、柯琳芳、邓文华、罗浩、刘芷涵等参与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工作,在此也一并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曹策前
    2017年2月18日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