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江边人家(精)

  • 定价: ¥68
  • ISBN:9787561572603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厦门大学
  • 页数:311页
  • 作者:章荣朝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章荣朝著的长篇小说《江边人家》聚焦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民众,展示他们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揭示“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完全一致的,人民与祖国是命运共同体”。
    建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萍英评价此书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佳作,小说散发着浓郁的建德味道,留存了建德记忆,这既是弘扬正能量、传播德文化的佳作,也是讲好建德老故事、激励建德新发展的佳作。

内容提要

  

    章荣朝著的长篇小说《江边人家》是家人的故事,也是家国的历史,浅尝似茶,素朴而清香;细品如酒,清冽而有后劲,沉淀着一代人的光阴和记忆。书中讲述了江边上下游两户人家,在战争、洪灾、动乱中,夫妻、母子、兄弟失散,家庭毁灭重组,亲情旧断新结。导致四十年间,子觅父、妻寻夫、兄妹婚、兄弟斗,以及借尸逃生、死而未亡等凄凉、悲惨、奇特之事,接连发生。直到改革开放,一切归正,“人间正道是沧桑”。人应有家,家要有人,两家人合成一家人。这一家人经受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说明一个道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简介

    章荣朝,杭州市建德人,1939年7月生于新安江畔白沙村。1960年7月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在杭州建筑学校教书。1962年7月,为分担国家困难回乡务农。1965年7月起又在家乡教书,先后当过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教过小学、中学、中专、大专。
    1999年7月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建德分校(建德教师进修学校)退休。2002年至2016年,参与建德市关工委宣讲团公益事业。
    2007年1月,出版散文集《情定白沙桥》。
    一生中,只住一个地方:家乡本土;
    只做一件事情:教书育人;
    只有一个爱好:看书写作。

目录

楔子  杀猪过年亲人归
上篇  四十年光阴似箭
  一 新安江里涨大水
  二 这个孩子是水生
  三 水生病愈认干爹
  四 国军溃败乱抓人
  五 阿标翻身当干部
  六 卖粮吃草便秘生
  七 千里寻夫到南昌
  八 水生打工遇林吉
  九 故人西去众人送
  十 水生放炮出事故
  十一 水生母亲只有妈
  十二 兄弟并家人丁旺
  十三 兄杀弟媳当何罪
  十四 兄妹完婚如祖愿
  十五 水珍产后病痊愈
  十六 三月将尽快插秧
  十七 异地贩卖小商品
  十八 水生创办家具厂
  十九 阿标纵火被判刑
  二十 望夫归期未有期
下篇  四十天岁月如歌
  一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 生父养父是同窗
  三 永耕上坟祭双亲
  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 你我劫后还在世
  六 他竟也是未亡人
  七 永耕还愿上慈岩
  八 元宵补办新婚礼
  九 水生探监叫大哥
  十 水生任重而道远
后记

前言

  

    1
    章荣朝先生的《江边人家》是家人的故事,也是家国的历史,浅尝似茶,素朴而清香,细品如酒,清冽而有后劲,沉淀着一代人的光阴和记忆。在三日两夜手不释卷的持续阅读中,我不止一次地听到T.S.艾略特刻在《磐石》的诗句:
    我们在生活中失去的生命在哪里?
    我们在认识中失去的智慧在哪里?
    我们在传播中失去的知识在哪里?
    这质感浓厚的借喻和象征,这带着浓烈绵实的拷问,似乎从一开始就浸透在滔滔江水中。作者以家为芯子,以孝、贤、勤、善等美德构成其内核,不屈于命运,不困于细琐,意志坚定、轮廓分明地直抵中国式家庭(族)的特性同征,以及它带给人们的羁绊和痛苦、温暖和希冀。小说字里行间,魂灵深处,缓缓流淌出来的宁谧、善良、信任和美,使我想到,我们的文学在“家”的日常表达上,用了许多冒险的方式,立了目不暇接的路牌,实质却并没有建树什么,反而有所失去。
    家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情感,哀怨,情仇,怒怼,欢愉,兴欣,是流水的浪花,一石击起千层浪,一叶孤帆风中行。空穴不会来风,说到底,人在江边,水在江里。这江也是疆,是国的意思,是天地的意思。
    2
    书中人物关系复杂,新安江畔,羊、汪两个家庭,两代人,随着时代变迁,展开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作者用一种相当经济的方式和相对平和的叙述,处理了宏大的命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如水乳交融。情节设计有传奇色彩,但即便是围绕奇人奇事,个中情景却是普通寻常,描写亦细致入微。尾声,客居台湾四十年的汪家富回到大陆,发现前妻伴侣竟是原以为早已作古的弟弟阿标(家贵),作者用一种平静的激情写道:
    家富两眼发呆,板着脸孔,表情十分难看。阿标也把咧开的嘴收拢了,他眼看前方,放慢脚步,止步不走了。家富脸色由红白转灰黑,最后铁青,他向-前一步,抡起右手,运足全身力气,一个巴掌打在阿标脸上,一声不响,走出大门,急匆匆地大步向街上走去……阿标蹲在地上,双手包住脸孔,把头埋在膝盖之间,不说痛,不骂人,一声不吭。永耕叫阿芳,她眼睛一张,无助无语,像是无知觉的人。他又叫阿标,阿标一动不动,像缩身的刺猬。
    弟弟年轻时替兄从军,国民党军官的年轻太太勾搭不成,反目构陷,为活命他被迫杀死军官,千里逃亡,隐姓埋名,苟且偷命。这个人物性情的变异,与身世相连,也沐着时势变迁的风雨。人物要贴着生活写,弟弟是贴得好的,既有个性又有象征性。
    3
    同讨厌的阿标相比,他的侄子、主人公羊水生则自始至终展现出惹人喜爱的个性。国人素奉“百善孝为先”,没什么比孝顺更为要紧的。羊水生由养父羊永耕在洪水中救起,养母秋凤视如己出,拉扯长大,年幼时,他以手指为便秘的奶奶通便;即使成分不好,被有仇隙的仇林吉公报私仇,也不肯弃姓他投。较于避难贫农乳母家的长子水坤,水生的坚持超越了孝道。
    随着情节推进,仇林吉(汪有强)的母亲认出羊水生是她失散多年的幼子,仇人原是亲兄弟。血缘关系却不足以化解仇雠,心胸狭隘的兄长害怕弟弟的身份影响自己的美好前程,变本加厉,落并下石构陷于前,强奸害死弟媳于后,终于锒铛入狱。狱中的他,远离时代旋涡,卸下欲望包袱,丢开是非颜面,回归真我,人性本善,潜心忏悔,用时间和真诚,赢得了弟弟的宽恕。
    宽恕,比孝顺更为人道。在宽恕面前,他精明于商场的聪慧,不欺暗室的正直,带领全村办厂致富,敢担当,肯实干。凡此种种,作者以一种爱护有加的方式,呵护着这样一个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罕见的完美人格,让羊家淳朴厚重、磊落堂正的家风,在他身上得以一一具象。
    文学,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时代里,正在经历一场何去何从的选择和考量。《江边人家》不宫斗,不穿越,不鬼怪,不机心,只是素朴地回忆、讲述,素朴得近乎笨拙,却有浓郁的乡音乡情,家事国情。如今,我们多的是艳美,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美若天宫。但小草青青、灌木丛丛才是大地的色彩,素而朴,朴而真,真而美。
    二○一八年二月十九日

后记

  

    二○○九年,我在建德市关工委宣讲团,撰写了一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宣讲稿。到一些学校宣讲后,发觉多数青少年听宣讲共和国历史,不如听长征、抗战故事感兴趣。当时我想,我国解放初到改革开放那几十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孕育期,如同母亲临产前的阵痛,作为子女们是不可不知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少年对是非经过不知情,而“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中老年过来人也已逐渐淡忘。为了让下一代认知祖国母亲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让上代人还记得起那些不该忘记的岁月,作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副团长,我想以写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来展现国家特定时期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生存状况。这是本人写作的初衷。
    既定初心,依心而行。搜集本人听见所闻所忆所感,经过排列组合,生成了拙作的原始素材。二○一○年初秋的一天,建德市作协原主席、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金波,约我到新安江边一家船上茶馆喝茶。他向我讲了准备写一部有关蒋介石替身的小说,还把故事从头至尾向我讲了一遍。我听了觉得很好,叫他早点写出来。同时,我也花了二十来分钟把初步构思好的本拙作故事说给他听,他觉得情节离奇却有意义,催我赶快动手写。
    一年后的一天,金波给我一份打印稿,叫我看完后参加文联讨论会,原来他的小说初稿完成了。讨论会上金波还介绍了我构思的小说题材。文联、作协的领导鼓励我赶快写出来。可是我只在脑子里酝酿,说要写却总不动手。因为我在关工委,每过一段时间要写一篇可讲个把小时近万把字的宣讲稿,成天关注媒体的新闻时事,难以静下心来写小说。二○一二年五月,金波的长篇小说《红飘带》出版了,我手捧新书为他高兴。谁料不久,他竞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在惊愕悲叹之时,想起他生前多次叫我快写的嘱咐,泪湿双眸。我惊觉时不我待,可正在此时,社区叫我参加村志写作。写宣讲稿又加上写村志,终于又把写小说搁下了。
    二○一七年元旦,我因小恙住院,出院后,年迈体衰,就从关工委的工作彻底抽身出来了。此时,村志写作我所承担的任务也已经完成,这才可以静下心来写作了。
    虽然腹稿酝酿已较成熟,可要想写成时间跨度四十年、出现人物十多个的长篇故事,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为了能得到专家老师的指教,我把“内容提要”“目录”“人物介绍”“故事梗概”写好,打印起来,呈送文联作协等有关专家过目。此时幸运地得到誉满全球的当代著名作家、谍战小说创始人麦家老师的辛勤指导。麦家老师看了我呈送的材料后,认为这个题材值得写,并建议确定了题目。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写作,初稿草草完成了。
    由于本人误以为这个故事要写完整,没有一定的篇幅字数会显得单薄,所以行文过程中,将早已酝酿好的内容,不分主次尽往细处写,因此初稿冗长啰嗦。麦家老师看了后,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还亲自修正“楔子”作示范。我认真学习了他的意见和修改示范稿后,围绕主题中心,删掉两章,增加两章,对文中过细的人物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不必要的介绍交代、无关痛痒的评论抒情等作了删减,十一月底完成了修改稿。 由于我眼睛有严重白内障,看电脑久了两眼昏花,复视重影,看不清标点符号,所以虽经修改,错处还很多。麦家老师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拙作细心地批览、纠错、句逗、润色,直至送交出版社,最后还写了序。 麦家老师对拙作的精心指导,令人感动万分,我不禁诚惶诚恐。因为一个耄耋老人的“滥竽”之作,竞深得如许大名人的关爱,让我忝列师门,不佞觍颜之至,不知如何感谢是好。 另外,建德党史办原主任、省作协委员洪淳生,曾在同往福建旅游期间,听我讲了本拙作故事,鼓励我写并与我商议书名。建德市文联秘书长、作协主席过承祺多次垂问本书写作,提出修改意见。还有在写作出版过程中,我的亲友、学生以及编印工作人员等,热情帮助打字、修改、传稿等,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水平,拙作中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章荣朝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于新安江白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