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祖父的园子(精)/大家小书

  • 定价: ¥42
  • ISBN:978756826559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 页数:234页
  • 作者:萧红
  • 立即节省:
  • 2019-02-01 第1版
  • 2019-0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祖父的园子(精)/大家小书》编选了一些萧红代表作品,希望读者们能够从阅读当中,看到更多的那些开放在记忆当中的明丽花朵,聆听到更悠长的关于故乡的凄婉歌谣。

内容提要

  

    萧红著的《祖父的园子(精)/大家小书》选录了四十二篇代表作品,如《祖父的园子》《蹲在洋车上》《火烧云》《赶鸭子》等。其中,有她记忆中的故乡呼兰河的故事,有温馨的祖孙情谊,有小城中的各色人物,还有呼兰河的景色等;也有萧红长大后在外漂泊的学习、工作经历,有欢乐,也有泪水。除此之外,还有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一代大家的日常生活与趣事。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蹲在洋车上
初冬
我之读世界语
失眠之夜
花狗
九一八致弟弟书
严冬
呼兰河小城
大泥坑
瘟猪肉
女疯子
卖麻花的
卖豆腐的
火烧云
自然的结果
祖父的园子
玫瑰花
记忆的第一个冬天
兰哥
缸帽子
我竟聪明了
学诗
最喜欢的诗
赶鸭子
尾声
祖父死了的时候
感情的碎片
先生的美学
到先生家做客
先生的喜好和厌恶
先生的工作
踢鬼的故事
卧室
其他的地方
先生病了
许先生
先生的病情
海婴
病要好起来了
先生休息了
鲁迅先生记

前言

  

    记忆当中的明丽歌谣
    在所有的现代作家当中,萧红是最擅长在记忆里面写文章的作家,也是最擅长在寂寞当中写文章的作家。也正是因为在记忆当中,在寂寞当中,所以她的故乡才那样明丽和光艳。
    在萧红的记忆当中,有着一个可爱的远在黑龙江省呼兰河畔的故乡。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是似乎这个家庭也在没落当中。即使从她的作品当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她和她的父母并不亲近。而她的祖母似乎比较严厉,她的祖父也常常被骂。然后幼小的萧红就会拉着祖父的手说:“我们后园里去吧。”而这个后园子却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有樱桃树、玫瑰花、倭瓜藤蔓、大黄瓜,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在这里,她会用水瓢把水洒落到空中,然后告诉慈爱的祖父“下雨啦”,会偷偷把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于是草帽也就开花了。
    然而,“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从此之后,萧红就开始了她的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涯。她去过哈尔滨,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又因着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憧憬,辗转来到了上海,见到了心中最为仰慕的鲁迅先生。萧红在上海的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年,但是也只有在鲁迅先生的客厅当中,她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以及影响至深的鼓励和支持。鲁迅先生给萧红的《生死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篇序言:“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萧红一举立足于文坛,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先生就是她的第二个祖父,鲁迅先生的客厅就是她的第二个后园子。
    这些回忆,促使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写《呼兰河传》的时候,萧红已经在香港,这是鲁迅先生逝世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的事了。再不久之后,1942年1月,萧红病逝,年仅31岁。另一位文学大家——茅盾,不久之后也到了香港,他没有去浅水湾萧红的墓地,但是为《呼兰河传》写下了序言:“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两位文学大家,分别给萧红的两部重要作品写序,这是何等的重视和荣耀!尽管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
    ……
    萧红的很多文章,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等,被列入现在的中小学教科书。本书则编选了更多的萧红代表作品,希望青少年读者们能够从阅读当中,看到更多的那些开放在记忆当中的明丽花朵,聆听到更悠长的关于故乡的凄婉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