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格瓦拉格瓦拉

  • 定价: ¥58
  • ISBN:978751266697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团结
  • 页数:323页
  • 作者:陶竦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切·格瓦拉(Che Guevara):生活在20世纪的堂吉诃德,卡斯特罗的革命伙伴。1928年,他出生于阿根廷一个贵族家庭,天生哮喘病,却从不屈服。自幼在家接受教育,后进入阿根廷最好的学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漫游拉丁美洲,并存途经危地马拉时萌生革命情愫,逐步走上对抗专制强权的革命之路。与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一起参加游击战,推翻了古巴的独裁统治。革命胜利后出任占巴陆军副总司令、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并代表古巴出访苏联、中国等多个同家。后因与卡斯特罗在治国上存在分歧,离开古巴投身刚果(金)游击战争,后转战玻利维亚继续从事游击活动,1967年被玻利维亚陆军杀害。
    死后的切·格瓦拉被神化,其本身成为珲想主义的化身,风靡全球。
    陶竦著的《格瓦拉格瓦拉》对《完美的人》作了很大篇幅的修订,甚至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解读也作出修正,

内容提要

  

    切·格瓦拉被誉为20世纪的堂吉诃德,在历史上他不仅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更是人们心中理想主义的化身。《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陶竦著的《格瓦拉格瓦拉》定位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三个角度再现了切·格瓦拉非凡的一生。书稿分别从四个阶段介绍了切·格瓦拉,分别为:在阿根廷的幼年时光,青春期的情爱生活,旅行革命之路、从英雄到文化符号的演变。本书稿是在《完美的人:切·格瓦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文笔扎实、史料翔实。

作者简介

    陶竦,上海奉贤人,生于七零年代。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供职于政府部门。天性好奇多涉猎,不求甚解无所成。早年命题作文数篇,不足为世人道哉。近年沉迷殷商王事,兼及近现代真伪迷离。偶尔形诸文字,不求有补于事,但求排遣光阴而已。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阿根廷岁月
  一、痛 苦
  二、哮 喘
  三、母 亲
  四、微 风
第二章 上路吧
  一、4500公里:寻根之旅
  二、探索之旅
  三、战士之旅
  四、目标古巴
第三章 情种
  一、女神
  二、相知无言
  三、在爱与欲之间
第四章 从军医到少校司令
  一、“格拉玛”号
  二、枪
  三、少校司令
第五章 完美的混战
  一、第四纵队
  二、摧枯拉朽
  三、举世无双的切?格瓦拉
第六章 领导古巴
  一、铁腕
  二、挑战风车
  三、加勒比旋风
  四、游击大师
第七章 三巨头
  一、猪湾战役
  二、导弹危机
  三、裂 痕
  四、神秘离去
第八章 幻灭
  一、刚果河畔
  二、布拉格的摇滚
第九章 血色星空
  一、基 地
  二、玻利维亚日记
第十章 从英雄到符号
  一、死亡之美
  二、他的事业
  三、安息
  四、从偶像到符号

前言

  

    人类未来之命运,取决于其过去与当下的信念与作为。
    播善恶之种,收苦乐之果。这在佛界叫作结缘。人类当下的一切俱是结缘。
    结善缘的过程艰苦而缓慢,绝难立竿见影;结恶缘的过程同样艰苦而缓慢,恶果兑现却往往急速而暴戾。人类史上多少辉煌文明就这样毁于一旦。
    当下的作为如何确保善缘的累积和恶缘的消弭?恐怕要从过去求解。这便是历史的价值。人类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千奇百怪,历史上皆有不同形式的发生;人类当下遭遇的一切难题,历史上皆有隐喻的答案存在。这便是历史研究的价值。
    真正的历史研究,绝不是为当下的一切恶行提供强词夺理的阐释。历史是一面明镜,为人类照彻当下的真实。因而,历史是无情的。但从更高的层次看,历史又是善意的。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阿根廷裔古巴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历史赠予当下人类的一面明镜。通过这面镜子,崇高与卑下、勇毅与怯懦、正义与邪恶,无不立现。有意思的是,这位明镜式的人物本身绝非萨特所谓的“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他是不完美的,因而是真实的。但如果将真实当作完美的标准,则他又确是完美的。
    切·格瓦拉是席卷世界的红色风暴中的一位超级偶像。他之所以能跨越信仰、意识形态、种族、文化等鸿沟,在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中间赢得普遍而恒久的崇拜,乃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过滤机能,滤尽一切世俗杂念,纯一地秉持着理想与善愿:他纯粹地善良,一生耿耿于世间的不公:他纯粹地行走,从不停歇疲惫的步伐;他纯粹地战斗,困顿牺牲决不退缩……他纯粹地帅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俊朗的政治英雄。面对邪恶与不公。他永远金刚怒目;面对苍生,他绽放迷人的微笑。
    崇拜者喜欢将切·格瓦拉比作耶稣基督。虽然年少轻狂的格瓦拉曾经草率地谈论过耶稣基督,但他与耶稣基督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他们一生的努力,都不是在为自身结小的善缘,而是为人类结大的善缘;结缘的方式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耶稣的原型与格瓦拉一样,是热血的凡人青年,但最终都定格为永恒。
    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
    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仍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依然胸怀理想。
    2002年,《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一书的出版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荣誉。今天,团结出版社再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解读切.格瓦拉,同时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基于近年来格瓦拉史料的日见丰赡,以及本人知识结构的相应调整,本书对《完美的人》作了很大篇幅的修订,甚至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解读也作出修正,因而完全可以视作一部全新的切.格瓦拉传。
    将自己的精神产品比喻为怀胎十月的孩子稍嫌老套了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或许可以比拟为将本就眉清目秀的孩子精心打扮一番,送上“六一”节的舞台,希望有更多的人给予她注视,为她鼓掌,像我一样地喜爱她。这算是另一重的结缘吧!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