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宗教

重负与神恩(精)

  • 定价: ¥59
  • ISBN:978750809586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夏
  • 页数:233页
  •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的、绝非轻松的重负。
    在西方神秘主义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的思想占有独特的地位,既表达出西方神秘主义的诸种基本共性,亦表达出她自己独具的个性。
    《重负与神恩》中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内容提要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重负与神恩》是西蒙娜·薇依的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而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在薇依去世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

目录

中译本导言
法文版编者序言
重负与神恩
虚空与报答
接受虚空
超脱
填补虚空的想像
弃绝时间
无对象的欲望

失去创造
隐没
必然与服从
错觉
崇拜偶像


不幸
暴力
十字架
天秤与杠杆
不可能
矛盾
必然和善之间的距离
偶然
应爱的人不在场
涤罪的无神论
专注和意志
训练
知性与神恩
阅读
盖吉兹指环
宇宙的意义
中保

代数
社会字母
猛兽
以色列
社会的和谐
劳动的奥秘

前言

  

    信仰是精神的绝对创造,就是精神本身,就是绝对,上帝在我们之中创造了信仰。
    ——拉缪(Iagneau,1851—1894)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因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的、绝非轻松的重负。《重负与神恩》(和《思想录》一样)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C.Thibon,1903—?)在薇依身后从她大量手稿、言谈纪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一
    薇依(Simone Weil)1909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我们可将她的思想、著述经历分为四个阶段:
    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这个阶段深深刻印着她在亨利第四中学高师预备班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兰(Alain,1868—1951)的影响。薇依在1928年进入巴黎高师后,继续为阿兰写一些文章,比较重要的发表在《自由言论》(Libres propos)。受阿兰的启迪,薇依对古希腊思想、笛卡儿哲学、康德哲学等都有深入广泛的研究。薇依早期的一篇名为《美与善》的文章表现了她一些独特观点:薇依认为善是“为摆脱物进行的精神运动”,这种摆脱则成为感知美的条件。在高师学习期间,马克思主义与工团主义对薇依的影响也很大,她对社会问题、对劳苦工农及受压迫的底层人民的苦难有着天生的深切感受。
    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她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她在希特勒上台后发表长篇调查,深人分析德国形势。1934年,薇依完成题为《关于自由与压迫之原因的思考》的论文。论文第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薇依认为,马克思提出的革命目标是发展生产力,是人类解放自然而然地实现,而实际上,技术与劳动组织的进步既不能使生产不断增长,也不能削减人的力量。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压迫,薇依指出,在反压迫的斗争中,被压迫者的反抗若没有同时被粉碎,就只能导致压迫集团的更换和压迫形式的变化。论文的第三、第四部分,致力于对于自由的条件、对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人的思想获得解放的方法的研究。薇依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是冷静的,也是非常尖锐的。
    1934年到1940年,薇依开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出发思考她的时代问题:贫困、不平等、弱者所受的屈辱、专制权力与官僚制度对精神的摧残。为对世上的苦难有切实的体验,1935年她到阿尔斯通、雷诺等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这段经历使薇依体味到自己就是受苦大众中的一个,而基督教就是受苦人的宗教。正是出于对卑贱者的爱,薇依趋向基督教。她感到必须超越政治才能真正得以自救。1937年春,薇依在阿西兹(Assise)第一次跪在十字架下,感受到了上帝的恩惠。1938年在索莱斯姆修道院,她听到基督经受尘世的痛苦直至喊出:“上帝,你为何遗弃我?”从此,宗教在薇依的思想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她意识到宗教的文字不论是做礼拜用的还是《圣经》中的记载,都是为着认识与表达人世间的不幸,这也是唯一能称得上美的文字。
    ……
    薇依以基督论为支点,提倡“诸说混合”,极高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使她坚持她所理解的大公信仰的意义。她认为包含真理的思想存在于不同的宗教经典、文学与科学著作中,真理遵循不同的途径显示在人们的精神中。比如希腊几何学和诗歌、中国的道教、埃及的俄赛里斯教、印度佛经等,都融合了天主教所包含的真理。在印度、希腊、中国,历来就有实践沉思的传统,与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的沉思相似,是超自然的。而柏拉图与受难的圣约翰之间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关系。印度的《奥义书》和受难的圣约翰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中国的道家也很接近于基督教的神秘主义。这些思考从历史与信仰的神学意义的深层次上启示偏重秘修或灵魂、忽视信仰真理本质的文化传统,对坚持排除“异端”和狭隘信仰的倾向也是一种善意的批评。
    只有在帕斯卡尔和薇依这样很少的神秘主义者的论著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一种不是通过呼喊与冲动,而是通过源于自然的、与另一种实在相关的祈祷。应该说,薇依在这动荡不安的躁动人群中达到了这另一种实在,并且超越了摧毁人类至高价值的各种虚无主义和唯物主义。马多勒(J.Madaule)说:“能够改变一种生活的书是很少的。薇依的书就属于这类。在读了她的书之后,读者很难还保持读前的状况……”相信任何人——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她的思想的人——都不会对这本《重负与神恩》无动于衷。
    杜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