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 文 学

天体运行论(全新插图版)

  • 定价: ¥68
  • ISBN:978722913772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379页
  • 作者:(波兰)尼古拉·哥...
  • 立即节省:
  • 2019-02-01 第2版
  • 2019-02-01 第6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尼古拉·哥白尼著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不但正确论述了地球绕地轴自转、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以及其他行星也绕太阳运转的事实,并描述了太阳、月球和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视运动。同时,他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归纳出托勒密学说与实际观测间的矛盾。并指出地球只是地球的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中心,它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的某一处,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地球在环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转;月球绕着地球转;人们看到的太阳运动、行星运动,都由地球运动引起。他科学地阐述了天体的运行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球中心学说”,也从根源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使科学从神学中摆脱出来,从而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内容提要

  

    尼古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颠覆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不仅使科学从神学中摆脱了出来,而且彻底更正了人类的宇宙观。
    《天体运行论》共六章:第一章,全面阐述宇宙的结构;第二章,提出与日心说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首创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演算方法;第三章,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地球的运动;第四章,描述了地球的绕轴运行和周年运行:第五章,论述了地球的卫星——月球:第六章,确立了计算五大行星黄纬和倾角的方法。
    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称为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大开辟性巨著。

作者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成年后的哥白尼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教士,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龙堡辞世,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目录

前言
自序
导读
第1章  
引言
  1.1  宇宙是球形的
  1.2  大地也是球形的
  1.3  大地和水构成了统一的球体
  1.4  天体在进行均匀的、永恒的和复合的圆周运动
  1.5  做圆周运动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什么位置
  1.6  宇宙究竟有多大
  1.7  为什么地球会被认为静居于宇宙中心
  1.8  驳以往不恰当的论证
  1.9  地球的运动与宇宙中心
  1.10  天球的顺序
  1.11  地球三重运动的顺序
  1.12  圆周的弦长
  1.13  平面三角形的角与边的论证
  1.14  球面三角形的论证
第2章  
引言
  2.1  圆周
  2.2  黄道倾角与回归线间的距离
  2.3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以及它们的偏离和计算
  2.4  黄道外天体的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数值的测定
  2.5  地平圈的交点
  2.6  正午日影的差异
  2.7  如何推算大昼长、日出间距和白昼之间的余差
  2.8  昼夜的时辰与划分
  2.9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和中天的度数
  2.10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2.11  表的使用
  2.12  地平圈两极与黄道形成的角与弧
  2.13  天体的运动
  2.14  恒星的位置与排列
第3章  
  3.1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3.2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3.3  关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假设
  3.4  振动和天平运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3.5  关于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3.6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3.7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大差值是多少
  3.8  行度间的个别差值表
  3.9  再议二分点的岁差
  3.10  黄赤交角的大变化
  3.11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3.12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3.13  太阳年的长度及非均匀性
  3.14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3.15  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论证
  3.16  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3.17  太阳的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
  3.18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3.19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3.20  拱点漂移对太阳造成了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3.21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3.22  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3.23  太阳的近点角及其位置
  3.24  关于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列表
  3.25  视太阳运动量的计算
  3.26  不断变化中的自然日
第4章  
引言
  4.1  早期的月球圆周假说
  4.2  月球圆周假说的缺陷
  4.3  换一种眼光看月球运动
  4.4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
  4.5  朔望时月球的种行差
  4.6  关于月球近地点均匀行度的验证
  4.7  月球黄经和近地点的历元
  4.8  月球的第二种差及其两个本轮的比值
  4.9  月球离开本轮高拱点时非均匀运动的余量变化
  4.10  如何利用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4.11  关于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
  4.12  如何计算月球行度
  4.13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4.14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4.15  视差仪
  4.16  月球的视差
  4.17  月地距离的测定及月地距离数值
  4.18  月球的直径及地影直径
  4.19  日月直径、轴线与地球的距离
  4.20  日月地的大小及其比较
  4.21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4.22  月球的可变化视直径和视差
  4.23  地球可变化的程度
  4.24  在地平经圈上的日月视差值表格
  4.25  太阳和月球视差
  4.26  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4.27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4.28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4.29  日月的真合与真冲
  4.30  区分在食时出现的日月合冲
  4.31  日月食的食分
  4.32  预测食延时间
第5章  
引言
  5.1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5.2  早期对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的认识
  5.3  地球引起的视非均匀性
  5.4  行星自身运动的视非均匀性
  5.5  土星的运动
  5.6  新观测到的土星的另外三次冲
  5.7  土星运动的分析
  5.8  土星位置的测定
  5.9  土星视差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5.10  木星的运动
  5.11  新观测到的木星的另外三次冲
  5.12  木星的匀速运动
  5.13  木星位置的测定
  5.14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测定
  5.15  火星
  5.16  新观测到的火星的另外三次冲
  5.17  火星的运动
  5.18  火星位置的测定
  5.19  火星轨道的大小
  5.20  金星
  5.21  地球与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5.22  金星的双重运动
  5.23  金星的位置
  5.24  金星的近点角
  5.25  水星
  5.26  水星的高、低拱点的位置
  5.27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5.28  为什么水星视位置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5.29  水星的平均行度
  5.30  新观测到的水星的运动
  5.31  水星的位置
  5.32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5.33  五大行星的行差表
  5.34  五大行星的黄经位置
  5.35  五大行星的运行
  5.36  测定逆行的时问、位置和弧段
第6章  
引言
  6.1  关于五大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6.2  五大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6.3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角
  6.4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黄纬值
  6.5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值
  6.6  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6.7  金星和水星的倾角值
  6.8  金星和水星的第二种黄纬值
  6.9  五大行星黄纬值的计算
附:天文学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