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街谈巷语(情血原谅)/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 定价: ¥58
  • ISBN:978752050911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页数:252页
  • 作者:程瞻庐|校注:袁元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程瞻庐的小说在当时广受好评,擅长以幽默的笔法、滑稽的叙事方式,描摹世态,扬善抑恶,对后世文艺作品也有较大影响。我们通过搜集民国原版资料,重新加以点校整理,最大限度还原作品原貌,既能实现文献整理的目标,又能填补市场空白。《街谈巷语》是程瞻庐的代表作品之一,自面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内容提要

  

    程瞻庐著的《街谈巷语(情血原谅)》为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之一,收录了《街谈巷语》《情血》《原谅》等三部小说。
    从文学的角度,程瞻庐的小说思路开阔,情节生动,可读性非常强,在“鸳鸯蝴蝶派”言情题材为主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在当时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在今天也依然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作者简介

    程瞻庐(1879-1943),名文梭,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江苏苏州人。民国著名小说家,其时号称“滑稽之雄”。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描摹世情,入木三三分。被周瘦鹃推崇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代表作有《唐祝文周四杰传》《新广陵潮》《茶寮小史》《黑暗天堂》等。

目录

街谈巷语
  自序
  第一回  出风头小姑娘吃苦
    喝汤脚老夫子垂涎
  第二回  乘航船邂逅老僧
    回乡里嘲弄酒鬼
  第三回  马桶脚边虚应故事
    牛屎弄里误抢新人
  第四回  女学校高唱戒羞歌
    小茶寮自赋催妆曲
  第五回  老虔婆肚皮挨饿
    养媳妇屁股揩油
  第六回  提议案老板谋利益
    挂灯谜小姐抱羞惭
  第七回  伶牙俐齿谈菩萨
    挨肩擦背轧神仙
  第八回  搠霉头西席中谗言
    听壁脚东家发脾气
  第九回  田箫九前倨后恭
    史伯通因祸得福
  第十回  贵客临门雪中送炭
    乡邻赠物锦上添花
  第十一回  酷相思阮囊羞涩
    空欢喜世态炎凉
  第十二回  大请客动地惊天
    小收场笑风骂雨
情血
  第一回  蹴球
  第二回  咏诗
  第三回  运动
  第四回  流眄
  第五回  失窃
  第六回  游学
  第七回  寄书
  第八回  赠物
  第九回  割臂
  第十回  吻腕
  第十一回  别美
  第十二回  省父
  第十三回  遭谗
  第十四回  遇青
  第十五回  诉愤
  第十六回  疗疾
  第十七回  露机
  第十八回  题血
原谅
  自序

前言

  

    “滑稽之雄”程瞻庐
    民国初年的文坛上,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象,一时间,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旨趣的作品层出不穷、洋洋大观。正统的文学史教材里,往往将旧派小说即章回体小说置于次之又次的地位,一笔带过而已,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这类小说的受众群体是相当广大的,其畅销程度远远超过了如今被奉为正朔的新文学。
    旧派小说被排挤,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时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旧派小说家大多依靠市场存身,为迎合世俗口味,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俗下品的情节,加之这一作家群体水平参差、良莠不齐,时日愈久,而“内容愈杂,流品愈下,仅就文字而言,到后来也是庸俗浅陋,没有早先的‘哀感顽艳’‘情文并茂’了。这也是旧派小说历史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预示着它的日趋没落,不能自拔”(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概说》);另一方面,“五四”新思潮挟风雷之势而起,要求以新的文学风貌来迎接新的文明,扬新必要抑旧,特别是旧风尚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拥趸,为着警醒世人,必须予旧派以猛烈的打击,矫枉的同时未免过正。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旧派小说家是自尊自重,并且要求进步的,他们借着章回体小说的壳子,同样创作出号召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作品。特别是以写世情世风、人间百态为主旨的社会小说,更是用或写实或讽喻的手法,活画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激烈冲突下的一幕幕社会悲喜剧。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就是程瞻庐。
    程瞻庐,名文棪,字观钦,又字瞻庐,号望云居士。苏州人。出生于1879年,即光绪五年,1943年因病去世,享寿六十四岁。如以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政府成立为界,其三十二岁之前身在晚清,之后三十二年身在民国,新旧两个时代刚好各占一半。关于程瞻庐的生平,于今所见资料甚稀,仅能从周瘦鹃、郑逸梅、严芙孙、赵苕狂等好友为其所作之小传或序言中窥见一二。程瞻庐生于光绪初年,其时仍以科举八股取士,程幼时即厌弃八股,喜读古文,旧学功底深厚。二十岁左右,程瞻庐考入官学。不久,清政府废除八股文,改考策论。比起僵化刻板的八股,策论更注重考生议论时政、建言献策的能力,程氏“每应书院试,辄前列”,“年二十四,人苏省高等学校,屡试第一,遂拔充该校中文学长”(赵苕狂《程瞻庐君传》),可见其与时俱进之能。毕业之后,曾执教于多所学校,兼课甚多。程瞻庐脾气随和,性格优容,国学功底深厚,又能为白话小说,加之他住在苏州十全街,因此大家赠他一个雅号日“十全老人”。“十全老人”诸般皆善,唯不堪案牍阅卷之劳形,“每周删改之中文课卷,叠案可尺许”。恰值此时,其小说作品刊行于世,广受好评。先有《孝女蔡蕙弹词》刊于《小说月报》,其后又作《茶寮小史》正续编,迅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说到《孝女蔡蕙弹词》,还有一则趣事。当年《小说月报》倡导新体弹词,程遂将《孝女蔡蕙弹词》寄去,主编恽铁樵粗读之后,便予以刊发,并寄去稿费。等到刊物出来,恽重读之后,“觉得情文并茂,大有箴风易俗的功用,认为前付的稿酬太菲薄了,于是亲写一信向瞻庐道歉,并补送稿酬数十元”(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此事传为佳话,亦可见程氏文笔在当时是很受赞赏的。赵苕狂为其所作小传中也曾提及:“恽铁樵君主任《小说月报》时,不轻赞许,独心折君所著之《孝女蔡蕙弹词》,谓为不朽之作。”有此谋生手段,程瞻庐遂弃教职,专职著文。应当说,程瞻庐为师还是很合格的,不然当其辞职之时,也不会有“校长挽留,诸生至有涕泣以尼其行者”之情状。此后他陆续在《红玫瑰》等杂志连载多部长篇小说,并发表短篇小说及小品随笔数百篇。值得一提的是,程瞻庐亦如张恨水、向恺然(平江不肖生)等一样,是被《红杂志》《红玫瑰》等刊物包下文章的。所谓包下文章,就是凡程瞻庐所写文章,均在该杂志发表,而杂志则为其提供丰厚的稿酬,足见当时程氏文章之风靡程度,以及杂志对程瞻庐的信任和推崇。须知包圆作品是有一定风险的,倘若作家不能保证质量,劣作频出,对于杂志的销量和声誉是有相当影响的。但是程瞻庐对得起这份信任,时人称其有“疾才”,不仅速度快、文笔佳,而且“字体端正,稿成,逐句加以朱圈,偶误,必细心挖补,故君稿非常清晰,终篇无涂改处也”(严芙孙《程瞻庐小传》),可见其创作态度。民国著名“补白大王”郑逸梅曾拟《花品》撰《稗品》,分别予四十八位小说家以二字考语,日“或证其著作,或言其为人”,如“娇婉”之于周瘦鹃、“侠烈”之于向恺然、“名贵”之于袁克文等,对程瞻庐则以“洁净”二字相赠。
    程瞻庐的写作风格,总体而言,为“幽默滑稽”四字,时人以“幽默笑匠”“滑稽之雄”号之。周瘦鹃曾为其《众醉独醒》作序曰:“吾友程子瞻庐,今之淳于、东方也。其所为文,多突梯滑稽之作,虽一极平凡事,而得君灵笔为之抒写,便觉诙谐人妙,读者每笑极至于泪泚,殆与卓别灵、罗克同其神话焉。”幽默与滑稽看似同义,其实是有差别的。有人曾这样解释:“所谓幽默,乃是内容大于形式;所谓滑稽,则是形式大于内容。”形式大于内容,一般是指以反常规的夸张的行为、语言、做事方式,令人们当即意识到故事和人物的荒诞可笑,瞬间爆发出笑.声;内容大于形式,则是将褒贬夹带于正常的叙事逻辑中,通过细节的描述对某一人物或现象进行戏谑或反讽,令人细品之后,心中了然,会心一笑,余味悠长。这两点,都要做到已属不易,都能做好更是难上加难,而程瞻庐恰好是其中的翘楚。
    例如程瞻庐有一套仿《镜花缘》风格的小说作品,包括《滑头国》《健忘国》《小器国》等,写的是兄弟三人外出游历,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滑头国”中无人不奸,无人不狡,店铺中挂了“童叟无欺”的牌匾,却是狠狠宰客,客人诘问之下,店家居然毫不讳言,并表示是客人读反了牌匾,其实是“欺无叟童”,无论老人儿童,一律欺之骗之。“健忘国”中人人记性极差,姓甚名谁、家乡何处、家中几口,等等等等,通通不记得,因此要将所有的信息记录下来,甚至包括妻子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乃至情夫是谁,都贴在身上,招摇过市,毫无顾忌。由于这几部作品规模较小,结构上虽不显其高明,其主旨也一目了然,在于讽刺当时社会见利忘义、不顾廉耻的种种怪现象,但其中情节的怪诞、语言的机变,足以令人捧腹。
    茶寮,是程瞻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程瞻庐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君得暇,啜茗于肆,闻茶博士之野谈,辄笔之于簿,君之细心又如此。”(严芙孙《程瞻庐小传》)颇有几分蒲松龄著《聊斋》的风范。茶寮酒肆是各色人等聚集之地,也是各类消息八卦的集散地。程瞻庐日常喜好到茶寮听书,并借机观风望俗,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作为素材,一一写入小说。他的《茶寮小史》开篇第一句就是:“小小一个茶寮,倒是人海的照妖镜、社会的写真箱。”书中借茶博士之口,将一众悭吝卑琐、有辱斯文的读书人刻画得穷形尽相。“提起那个老头儿,真恨得人牙痒痒的。他去年在这里喝了六十碗茶,临算账时,他只给我小洋四角。我说:‘差得甚远,每碗茶三十文,六十碗茶该钱一千八百文。’他把脸儿一沉,说道:‘我只喝你十六碗茶,哪里有六十碗茶?’我揭账簿给他看,他说:‘你把十六两字写颠倒了,却来硬要人家茶钱。’我与他理论,他竞摆出乡绅架子,把我狗血喷人般地一顿毒骂。……他昨天提起嗓子,喊算茶账,纯是装腔作势,叫作缺嘴咬蚤虱——有名无实。他把手插入袋内,假作摸钱钞的模样,直待人家全会了钞,他才把手伸出。要是人家不会钞,他便永远不会也不肯把手伸出,要他破费一文半文,比割他的头颅还要加倍痛苦。”程瞻庐脾气好,作文虽然尽多讽刺,但是语气并不峻切,而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令人莞尔,不忍弃掷。
    程瞻庐的另一代表作《唐祝文周四杰传》,以民间传说的“江南四大才子”为主角,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据说很多影视作品也是以此书为底本进行改编的。四大才子虽然在历史上各有坎坷,周文宾甚至是杜撰出的人物,但传说中他们各自的风流韵事显然更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程瞻庐的这部小说摒弃了以往话本中明显不合逻辑的粗鄙段落,用自己特有的“绘声绘形”“呼之欲出”的笔墨,将四大才子风流超逸又各具面貌的形象跃然纸上。唐伯虎的倜傥,祝枝山的老辣,文徵明的俊雅,周文宾的潇洒,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民国时期的《珊瑚》杂志曾刊登过一位读者的评论:“长篇小说,总不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程瞻庐的《唐祝文周四杰传》,却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的小说。……瞻庐的小说,原是长于滑稽,这部纯粹的喜剧的小说,当然是他的拿手。全书一百回,处处都充满着幽默的笑料。”
    程瞻庐的一生横跨清末与民国两个时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变迁。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在他身上作用得非常明显。他自幼接受的是旧文化教育,一方面恪守传统道德,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八股等糟粕对国家和知识分子的戕害,他的思想中有对变革的渴望和肯定。同时,晚清之后大力倡导的“西化”又令他恐慌并困惑,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各种蜂拥而起的新思潮、新现象令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旧知识分子不由自主地抗拒,因此他的思想是十分矛盾的。以女子解放这一思潮为例,程瞻庐不赞成“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说法,他认同男女都应该读书,都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但是他并不支持女子接受西式教育,甚至对出洋的男子也颇有微词。他的作品中时常有对没有文化的老妈子的讽刺,对阻止女子读书的腐儒的不满,但也常见对留洋归来“怪模怪样”的男女的讽刺。他认同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对于旧时姑表联姻等陋俗更是强烈不满,但同时又对过于自由浪漫的恋爱大加批判。他并不赞成妻子为去世的丈夫殉节,但又对真去殉节的女子啧啧赞叹。他鼓励女子放足,却又反对女子剪发……凡此种种,可见在那个特殊的过渡时期,从晚清走人民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
    总而言之,程瞻庐的小说在当时既有其进步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体现了知识分子面对外忧内患的忧虑和担当,也表现出旧文人的保守和怯懦。这是由时代决定的,并不只是他个人的原因。从文学的角度,他的小说思路开阔,情节生动,可读性非常强,在“鸳鸯蝴蝶派”言情题材为主的作品中别具一格,在当时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在今天也依然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