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包公原来是这样(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

  • 定价: ¥39.8
  • ISBN:97875216001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法制
  • 页数:188页
  • 作者:李开周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包拯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曾当过知县、州官、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包拯为官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众,被人们称为“包青天”。李开周著的《包公原来是这样(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精选了包公一生中富有重大意义、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断案故事,体现了包公智慧过人、谋略超群的鲜明个性,以及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的高尚品德。

内容提要

  

    李开周著的《包公原来是这样(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不仅讲述了被艺术化的包公,还试着还原历史中的包公。在真真假假的故事和资料中,作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们展现了更立体、更真实的包公形象。包公其实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只做了一年半的开封府尹,更多的时间是在管财政;现实中的他也有徇私护短、刚愎自用的一面……阅读本书,我们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包公。

媒体推荐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宋】欧阳修
    拯为长吏,僚佐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然其所言若中于理,亦幡然从之。刚而不愎,此人所难也。
    ——【宋】司马光
    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
    ——【宋】朱熹
    若包拯者,真可谓执法之臣,故虽至今儿童妇女犹知称之,况当时乎!然其敦厚忠恕,又其立身行己之本,故虽执法而民不以为残也。人主得斯人而用之,则可以振纪纲,整风俗,其于治道非小补矣。
    ——【明】张居正

作者简介

    李开周,1980年生于河南开封,专栏作家,先后在各大电视台主讲宋朝文化,出版《武侠物理》《武侠化学》《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等二十余部专著,有作品入选台湾地区中学语文教材。

目录

序言  包青天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章  包青天很黑吗
  包青天很黑吗
  从白面书生到黑脸包公
  包公变黑有什么用
  额头上的月牙是怎么来的
  包公的黑出身
  包公有个好父亲
  嫂娘的故事
  猜猜包公是什么星座
第二章  他是清官,也是财神
  砚台的故事
  包公不买房
  清官的人情味
  清官的高收入
  他是清官,也是财神
  包公如何理财
  陈州放粮
第三章  传说中的断案如神
  包公审过哪些案件
  包公擅长引蛇出洞
  刑讯逼供和神判法
  包公徇私的一面
  包公护短的一面
  包公刚愎自用的一面
  三口铜铡是真的吗
  尚方宝剑是真的吗
  包公信神,但不怕鬼
  包公与间谍战
第四章  包公的朋友与后代
  八王爷赵德芳
  太师庞吉
  国舅赵国栋
  包公与状元
  包公的亲家
  包公也讲门当户对
  包公的后代子孙
第五章  真真假假包公墓
  河南有一座包公墓
  安徽也有一座包公墓
  合肥包公家族墓
  包公夫人墓为何被当成包公墓
  巩义包公墓可能是衣冠冢
附录一:包公世系图
附录二:包公年表
附录三:包公家族墓志铭
后记

前言

  

    包青天是怎样“产生”的
    2016年初冬,我到台湾地区做一档节目。节目开场前,陪两位主持人聊天,他们听说我来自河南开封,马上兴奋起来:“开封哦,我们知道,包青天在那里做过官!”然后一位主持人开始唱:
    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
    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是的,这是当年热播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由胡瓜演唱,节奏铿锵,旋律简单好唱。
    那档节目本来是讲宋朝茶道的,但是主持人对包青天这个话题更感兴趣,所以在直播完茶道之后,我们又临时录了一期包青天。
    包青天的知名度确实很高,不只在台湾地区,即使到了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和澳大利亚,随便问一个在当地居住多年的华人,对方未必知道宋朝,但是一般都知道包青天。
    做一个清官有多难
    包青天名叫包拯,宋朝人,宋朝最有名的清官,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清官当然受人欢迎。不管在什么时代,民众都反对贪官,支持清官。因为清官会为民众伸张正义,而贪官则从民众的腰包里掏钱。皇帝也喜欢清官,因为清官可以延长帝王统治的时间,而贪官闹得天怒人怨,会加快王朝灭亡的速度。
    宋朝有一位皇族出身的宰相赵鼎说过:“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司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洁和勤奋是对官员最基本的要求,人的才干有大有小,智商有高有低,有些人做一辈子官也建立不了丰功伟绩,但是起码能努力做一个清官吧?
    赵鼎出身名门,没有在底层官场摸爬滚打的经历,他不知道做清官有多难。在专制且腐败的帝制时代,做清官其实比做能吏还要艰难得多。
    就拿明清两朝来说吧,官员俸禄极其微薄,假如不贪污不受贿没有灰色收入,不但雇不起幕僚,而且养不起家小。海瑞是明朝的清官,临死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于成龙是清朝的清官,穿衣服要靠妻子亲自纺织。这样的清官活在世上,必须有特别坚强的毅力支撑着,必须有通情达理的家属支持着,否则抵挡不住同僚的嘲笑,抵挡不住亲朋的鄙视,抵挡不住家属的抱怨。
    宋朝厚待大臣,官员们领着中国历史上最优厚的俸禄,做清官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来自亲戚朋友的阻力依然很大。包拯去安徽合肥做过官,合肥是他的老家,亲朋故旧听说他来当官,蜂拥而至,这个求他办事,那个给他送礼,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有人仗着他的势力横行不法。包拯该怎么办?总不能把所有亲戚都抓起来吧?他只能杀鸡儆猴,抓了一个作恶最多的舅舅,将其当堂判了死刑。亲戚们一瞧,这家伙不好惹,六亲不认,于是收敛了许多。假如包公再多一点顾虑,不敢惩处他的舅舅,他就可能被逼得徇私舞弊、包庇人情,从此走上贪官的不归路。
    传统中国就是这样的人情社会,中国民众就是这样的双重标准。没错,民众反对贪官,但是为了谋取私利,会逼迫自己的熟人做贪官。一个人做了官,如果不能帮熟人谋私利,如果不能满足熟人的非法取索,他将自绝于“人民”。这些“人民”,指的是他的家族,他的同学师长,他曾经生活过并且将来还要在其中生活的关系网络。
    真假包青天都有意义
    这本小书写的是包青天,当然不是小说家和剧作家塑造出来的包青天,而是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我希望剔除小说家和剧作家在包拯身上过度涂抹的色彩,让大家看清楚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子。
    当我写这篇序言的时候,台湾地区的博客来网络书店发来一个采访提纲,其中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您的历史书写从饮食、财富到住宿,着眼于古代的生活史。但为什么要关心古人吃什么或怎么过年?或当时的房价是怎么回事?就算知道了又怎样?您认为重建古人生活对现代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是的,我沉迷于挖掘真实的古代生活,醉心于描述真实的古代人物。古人早已逝去,历史早已远去,无论我们看到的包青天是否真实,他似乎都与现代生活无关。那我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您为什么还要看这本书呢?
    其实历史并没有远去。今天的领土纷争、政治纠葛、文化冲突,无不牵扯历史;今天我们用的汉字、说的语言、使用的成语,无不牵扯历史;今天我们的风俗习惯、饮食偏好、国民素质,无不牵扯历史。我们每个人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未来历史的起点和过往历史的延续。无论我们想还是不想,历史都在这里。
    过去我们中国人总是太看重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确实有现实意义——我们多读历史,多了解一些古人的生活,至少在合上书的那一刹那,心胸会开阔一些,会觉得好像从久远的过去一直活到了今天,然后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可能就不会轻易发脾气:算了算了,包青天直到三十九岁才开始上班,他都不急,我急什么呢?
    当然,这是玩笑话。我认为历史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能使我们快乐,让我们获得美的体验。文学与艺术是一种美,真实的历史是另一种美。
    被艺术化的包青天在电视剧里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出现。那些故事不是历史,但是很有趣,而且很美。真的包青天就在这本小书里藏着,他即将走出来与您对话,这个对话过程一样很美。

后记

  

    以前有一档非常火爆的文化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学者或者大学讲师,在电视上给观众讲课。讲什么内容呢?主要是历史、诗词、古董、戏剧。比如,《史记》里的战争,《水浒传》里的法制,《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诸如此类,内容很丰富,视角很新颖,讲述很风趣,在国内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
    节目火了一段时间,慢慢冷下来了,因为总是那几张熟面孔站在台上讲,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这时候,节目组开始发掘比较新鲜的主讲人,并且碰巧遇到了我。一个编导对我说:“你是开封人,开封有个包青天,你就上我们节目试讲一下包青天的故事吧。”
    我兴奋极了,于是马上准备讲课材料。我把书店和图书馆里与包青天有关的书籍搬回家,开始一本一本地研读,然后又从《全宋笔记》中抄录相关的文献,做成一个便于查阅和比对的数据库。这番前期工作整整花了我两年时间。两年后,我胸有成竹地给编导打电话报喜,说自己终于有把握去讲包青天了,编导却遗憾地告诉我——他们节目组换了制片人,原定的包青天选题也交给了其他主讲人……
    这是一次不太愉快的经历,但我并不觉得吃了亏,因为多读几本书总是好的,多研究历史总是好的。如果不是那档节目的吸引力,我恐怕不会花那么多精力去研究包青天,进而也不会写出今天这本书。
    早在我着手研究包青天之前,就有好几位学者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卓有建树的贡献。我当时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大家看到的这本小书也同样汲取了前辈学者的许多研究成果。请允许我在这里对这些前辈学者表示感谢,他们分别是:合肥市文物处副研究员程如峰先生、开封市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李良学先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国宜先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孔繁敏先生,以及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鲁德才先生。
    我还要感谢为这本书提供插图的几位好友,如热心读者刘东伟先生、黎萍小姐、梁弘小姐。最后特别感谢开封府景区刘天增经理仗义相助,本书中将近三分之二的精美插图是通过他的协助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