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

  • 定价: ¥68
  • ISBN:978754115182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文艺
  • 页数:424页
  • 作者:巴金//杨苡//黄裳...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是一部纪念文集,纪念对巴金影响巨大的两位兄长——李尧枚、李尧林,通过收录巴金本人、巴金家人,以及李健吾、杨苡、黄裳、黄宗江等巴金两位兄长生前知交好友的回忆文章,多角度、全方位地记述了巴金背后不应忘记的两位人物的生命历程,收入的几十幅照片,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对于研究巴金的创作生命、作品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内容提要

  

    李尧枚,巴金的大哥,《家》中觉新的原型,正是他最先将新报刊、新文化引入大家庭,又默默接过“承重孙”的人生,支撑一大家人的生活,包括两个弟弟在外乃至出国求学的费用。巴金说,大哥是爱他最深的人。
    李尧林,教育家、翻译家。巴金的三哥,和巴金一起离川求学。大哥走后,他舍弃理想,转而成为大家庭的下一个担当者。同时,作为天津南开中学的英文教员,他的学生日后不乏各领域的大家,包括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叶笃正,作家黄裳,剧作家黄宗江,比较文学家周珏良,出版家邢方群等,都对他感怀至老。巴金说,三哥是最关心他的人。
    两位哥哥是巴金背后两位不应忘却的默默无闻者
    “顺从者”肩住来自旧时代的命运重负,一定比新青年的反抗来得轻松吗?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收录巴金本人、巴金家人,以及李健吾、杨苡、黄裳、黄宗江等两位兄长生前知交好友的回忆文章,深度还原两位“无名者”的一生。

目录

大哥李尧枚
  李尧枚致巴金的信
    附:永恒的手足情
  呈献给一个人
  唤醒被遗忘的青春
  做大哥的人
  觉新与大哥
  怀念大哥
  我记忆中的大哥
  大哥其人其事
  终于理解父亲
  以爱待人  以诚待人0g
三哥李尧林
  李尧林致巴金的信
  纪念我的哥哥
  李林译《月球旅行》后记
  李林译《伊达》后记
  我的哥哥李尧林
  挽三哥
  十四行与其他诗选
  梦李林
  从梦中走出
  淡泊李林
  风尘
  李林先生纪念
  《莫洛博士岛》译后记
  先师李林和他弟弟巴金
  “人生不过是场梦”
  带来光和热的人
  一部旧书一片兄弟情
  毕生倾注  教学翻译
  追忆李尧林先生
  英语老师李尧林
  怀念李尧林老师
  悼念李尧林老师
  李老师单独辅导我学英语
  快乐王子颂
  深切怀念名师李尧林先生
  三爷叔
  生动的教学深刻的教育
  让学生们自由发展
  李尧林先生教我们唱英文歌
  怀念李尧林
  两本好书——《李林译文集》
  零忆集锦
附录
  巴金和他的哥哥们30g
  沉重的接力棒
  李尧林小传
  记巴金
  我心中的巴金
  巴金家族历史研究正误(增补)
编者后记

后记

  

    巴金先生说过他和两个哥哥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些。“两个哥哥对我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
    为了却巴金先生的这一心愿,巴金文学院于二〇〇三年九月印行了一本由李致先生选编的小册子《不应该被忘却的人——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入了二十余篇纪念文章,成为献给巴金先生百岁诞辰的礼物。
    李尧林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由李致先生选编《巴金的两个哥哥》,作为汪致正先生主编的纪念李尧林丛书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二〇〇五年五月正式出版。这本增收了十余篇文章的书与读者见面,时值巴金先生驾鹤西行。此书先后在报纸杂志上得到了四十余篇报道和评论,并被《中华读书报》选为当年最值得阅读的百本图书之一。
    二〇〇九年,华侨出版社出版《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入各类纪念文章共达四十余篇,增加了李尧枚和李尧林致巴金的信件和手迹,杨苡、叶笃正、黄宗英等十多篇诗文,有关巴金家族历史资料的材料,以及若干历史照片,并附录了前一版出版后的两篇评论文章。
    近十年来编者又发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怀念杂文和其他史料,黄裳先生等又写出了新的回忆文章,四川文艺出版社将之集大成,增补校订,定名为《棠棣之华》。书名出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里“常”意通“棠”,“棣”读音“弟”,“韡”读音“伟”,形容茂盛,用以赞美骨肉兄弟情。
    巴金先生希望他的两个哥哥能被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是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这本书正是展现了巴金先生两个哥哥的这种情操。谨此后记。
    李斧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