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两个人的成长

  • 定价: ¥49.8
  • ISBN:978753174291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方文艺
  • 页数:274页
  • 作者:王鸿鲲
  • 立即节省: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的人类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这一段成长的真实故事,相信所有做过父母或做过儿女(废话,谁没做过)的人都会引起共鸣。文笔轻松诙谐、朴实贴切、极其口语化,让人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体味抚育的艰辛与快乐、成长的坎坷与幸福、亲情的浓烈与伟大。捧腹不断,时而沉思。该书讲述故事的同时,时刻不忘讨论人生的真谛、教育的意义。抚养孩子是一场不存在单方面输赢的战争,如果你输了,孩子也会输,如果你赢了,孩子也会赢。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最最实用的育儿手册,最最动听的童年故事,最最搞笑的熊孩子日记。如果您依然觉得养儿育女需要回报的话,那么看完这本书,看法可能会有所改变。

作者简介

    王鸿鲲,山东淄博人,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坚持文学创作,于《淄博晚报》《鲁中晨报》等报刊发表《情人节礼物》《失约》等多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崇敬也是一种爱》《回头是爱》已与作家出版社签约数字版权。

目录

上卷  宠物时代——摸爬滚打,我哭你笑
  准妈妈的改变
  初生的小猴
  不白之冤
  宝贝回家了
  人生第一次创伤
  怕孩子长不高
  易受惊吓的宝宝
  同名的宝宝
  大脚丫的故事
  女儿的第一个玩伴
  宝宝长得像谁
  勤奋的宝宝,勤奋的妈妈
  孩子为什么要来
  宝贝给了我尊严
  打点滴好疼
  宝宝也会欺负妈妈
  是谁总让我伤痕累累
  总有一些意想不到
  宝宝的第一辆车
  爸爸需要继续努力
  人生第一个春节
  第一次回外祖母家
  人生第一个生日
  宝宝断奶了
  小家伙,来认认自己的家
  局面混乱的开端
  “倒桩夜”的故事
  猴子跟人学事
  那对男女哪儿去了
  “小扒手”的故事
  街舞小明星
  与雪糕擦肩而过
  四大名著最简版本
  宝贝,当心
  那些尴尬事
  公交车上的故事
  难忘的开裆裤时代
  一肚子坏水
  看你还敢不敢再骂人
  宝宝的大玩具
  难舍的布娃娃情结
  婴儿好比一台电脑
  该为孩子读点书
  老鼠不能吃大象
  床上的故事
  反复不停的解释
  这话说得有点早
  不该总吓唬小孩
  难忘那次的意外伤害
下卷  女儿的幼儿园——跌跌撞撞,一路前行
  在幼儿园,第一天的尴尬
  我们还是要回来
  骤然问的转变
  第一次远游
  宝贝,劳驾再吃一口
  爸爸也曾如此难堪
  卡布达情结
  小猪去哪儿了
  一起玩游戏的日子
  幼儿园门前的“关卡”
  幼儿园同学
  那夜惊心
  幼儿园不只是看孩子的
  宝宝爱读书
  宝宝的新座驾
  让我难忘的女人们
  尴尬的家长开放日
  备受难为的老师
  今天我执勤
  爸爸妈妈跟你玩
  丢孩子的故事
  我要学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楼下那帮狂徒
  幼儿园里的生日庆典
  我上电视啦
  “百姓春晚”
  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只有一种
  返还的信息费
  我们毕业了
  谁是第一责任人
后记

前言

  

    一个每门功课都不及格的学生想要迎头赶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在中学,老师会说已经晚了。甚至可能在小学五年级,老师都会同样说已经晚了。因为这些孩子的思想早已完全不受他们自己控制了。
    家长一直不停地跟孩子讲:“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
    他信了吗?不信。
    他想的是:“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照样开公司、当总裁。”
    他为什么不信?因为你跟他说得太晚。
    同样的话,我女儿就信。为什么?
    因为我跟她说得早。在她上幼儿园之前,这样的话我就已经跟她说过了。直到现在,她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的家长问老师:“这些孩子成绩都差不多,是不是到了中学才能看出不一样呢?”
    老师回答说:  “其实现在就已经能看出不一样了。”
    类似的问题如果去问幼儿园老师,他也会同样回答你:  “其实现在就已经能看出不一样了。”
    如果你想得到不一样的回答,只有去问产房的护士,她们才会告诉你,这些孩子都一样。
    一个孩子的素质教育,如果从上学才开始,说实话,有点晚了。素质不是品质,比如刻苦勤奋、目标远大,这些往往是决定一个人前程的关键。想要造就这样的素质,越早越容易。如此说来,早期教育可谓是教育的捷径。同一句话,你对一个3岁的孩子说一遍,他就信;但是对一个10岁的孩子说一百遍,恐怕他也不会相信,因为他首先考虑的是,如果听了你的,会不会占用他玩游戏的时间。所以,不太严格地说,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早在他上学之前的这段日子就已经注定了。
    这本书讲的就是——个普通孩子的学前故事。
    也许我是最适合写这样一本书的人,因为我极其普通——没有雄厚的财力和显赫的社会地位。我们家里遇到的事情,想必大多数家庭同样会遇到,因此,书中的这个孩子或许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孩子。
    我的孩子也极其普通,绝不像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说过,没见过。据说他们生性聪明、天赋异禀,上课能够好好听讲,还能提早完成作业;该玩电脑玩电脑,该打游戏打游戏;尊敬师长,品学兼优,门门功课考满分;甚至2岁识千字,3岁唱小九九,7岁上中学,12岁顺利考入清华。.  在我的孩子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在您的孩子身上也许同样会发生,只要您的孩子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不是教育家,教育家说的话,我很少相信。他们往往跟你举例说明,比如孩子有个坏毛病,狠心的父母有一天突然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然后孩子的毛病就彻底改掉了。他们还会干篇一律地这样说——从此之后他(她)再也不……了!看似很有说服力,事实并非如此。对一个孩子来讲,想要彻底改掉一个坏习惯,是一个异常艰难和反复的过程。别说一次深刻的教训,就是十次,能够奏效也是万分难得的。
    尽管没有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仍是一个我从未停止思索的问题。唯一值得欣慰的“成果”是,孩子很听话。不是因为她聪明,或者我聪明,而是一些话我跟她说得很早。您可能因此把她定义为一个乖孩子,呵呵,不瞒您说,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这小家伙就曾被园长怀疑有多动症,遭到婉言拒绝。我们没有走,留了下来。接下来老师看到的却是一个聪明、听话、好学的孩子。想昕一听这个曾经让老师大跌眼镜的小家伙的故事吗?一个个滑稽搞笑的桥段在等着您。
    这本书的阅读人群较为广泛。几乎所有抚养过孩子或没有抚养过孩子的人,都可以,也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家,那么就更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了,因为这里面给您提供了诸多翔实的第一手素材。
    那些过于年轻的人,如果你忘记了自己当年是如何长大的,也可以看看这本书,看看当初年轻的父母是多么滑稽,孩子们是多么可笑,老师们有多么哭笑不得,社会有多么拥挤。
    至于那些年长者,您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重温以往那些尴尬的、温馨的、执着的、无奈的、甜蜜的回忆,重新判断一下您的功与过、得与失,衡量一下您当初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还有那些半大不小的,你们勉强算是成熟,就差最后一道门槛没有迈过。当然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以便在你们的头脑里早早做好防御工作,给最后的决定——是否要跟自己的爱人建立家庭,是否要孩子作出参考!

后记

  

    我从小不是一个好学生,不记得得到过哪位老师的鼓励。做了好事,没人肯定;做了坏事,肯定挨批。所以,我的整个学生时代,过得都不怎么快乐。也正因为如此,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不够伟岸。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伴随我一生。正当教师这个职业地位被渐渐提高,人们对他们的污点评价也随之增多的时候,我对他们的看法却突然发生了逆转。这个转变恰恰就是从我女儿上幼儿园开始的。幼儿园的两位老师,是我女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随后她上了小学、中学,不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遇到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好老师。
    我上学的时候,不喜欢去学校,总觉得在校园外面才会更自由。我总幻想,晚上教室里没有人的时候,突然一颗炸弹从天上落下,把房子炸塌。然而我的女儿,每逢开学的前一天,一想到明天就要见到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就会激动得睡不着觉。
    她喜欢她的每一位老师,而几乎每一位老师也都喜欢她。老师们乐意跟孩子妈妈聊天,分析孩子的进步与缺憾。孩子们不是老鼠,老师也不是猫。他们在老师面前可以开怀大笑,还敢去办公室抢老师放在那里的水果。也可能您以为我跟老师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其实,她的那些老师大多我都没见过,家门朝哪儿更无从得知。
    我不止一次地听同事说,现在的老师是如何如何不负责任。在别人嘴里,几乎从没有听说过有关老师正面的消息。但是奇怪,他们所说的那样的人,我女儿居然从来也没有遇到过。不得不说,这小家伙比我幸运。我没有的,希望她能够有;我失去的,希望从她的身上能够补回来。
    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的确给予了她很多,但是她也给予了我很多。在我的耐心教育之下,她逐渐成长。不过,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成立。在她极其不耐心的教育之下,我也更加成熟。我告诉她的都是我所知道的,而她让我懂得的,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她的到来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让一个家庭的意义更加完整。她一口一个“爸爸”,让我有了更多的尊严,也为我增添了拼搏的勇气。更何况,她还给了我诸多的素材,让我写了这本书。在这里不想哕唆太多,只想再说一句:“我的孩子,从来不欠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