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论辩术

  • 定价: ¥48
  • ISBN:978720911335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山东人民
  • 页数:326页
  • 作者:姜燕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洗脑与反洗脑——一部关于论辩的《孙子兵法》。
    《口才至胜》、《论辩至上》《我最想学的问答术》作者姜燕多年时间及探讨的凝聚,力图使阅读本书的每一位读者了解语言交流中的实战技巧,使人在现代社会社交、公关、谈判、集会中掌握出奇制胜的语言法宝。

内容提要

  

    如果说生活中的论辩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在。
    与人争辩,那么,波谲云诡的论辩场则给辩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论点的机会。
    论辩无须血战到底。但是,论辩需要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能对付穷追猛攻,亦能抵抗十面埋伏。
    除了真枪实弹的战场,唯论辩与用兵更为接近。因此本书以《孙子兵法》中的经典理论来做每章的导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亦真亦幻、亦正亦奇、亦实亦虚的论辩世界吧!

作者简介

    姜燕,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汉语口语美学”主讲人。致力于口语传播、口语美学、声音艺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论辩术》《问答术》《汉语口语美学》《即兴口语表达》《实用论辩艺术》《实用口才艺术》《面试语言经典方略》《播音主持训练与临场艺术》《申论写作》《我在韩国365日》等。

目录


第一章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论辩之源
  第一节  二律背反
    一、论辩的必要条件
    二、论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洗脑与反洗脑
    一、洗脑及洗脑的特征
    二、单一信息的心理控制
    三、论辩对反洗脑的作用
  第三节  经典论辩溯源
    一、古希腊的经典论辩
    二、古罗马的经典论辩
    三、美国的经典论辩
    四、中国的论辩溯源
  第四节  论辩三要素
    一、论辩主体
    二、论辩主题
    三、论辩载体
  感悟与训练
第二章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论辩之道
  第一节  保障论辩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求实原则
    三、逻辑原则
  第二节  用以取胜的次要原则
    一、利己主义原则
    二、立足现实原则
    三、怀疑一切原则
    四、穷追到底原则
    五、重点突破原则
  感悟与训练
第三章  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论辩之力
  第一节  多元分析
    一、多角度分析
    二、辩证分析
    三、逻辑分析
  第二节  多重表达
    一、理性口语与感性口语
    二、多重表达的组成
    三、多重表达的瞬间组织
  第三节  复式思维
    一、什么是复式思维
    二、避免思维定式
    三、思维跨度的加大
  第四节  对抗心理
    一、对抗心理的层级
    二、协调认知
    三、心理调动
  感悟与训练
第四章  胜可知,而不可为——论辩之备
  第一节  拆解辩题
    一、按辩题的表现形式分
    二、按辩题的基本逻辑性质分
    三、按辩题的内容分
  第二节  破题立论
    一、切分题目
    二、找切入点
    三、双向立论
  第三节  底线与战场
    一、底线和底线思维
    二、战场的划分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减轻论证难度
    二、减少理论抽象度
    三、确立攻击点
    四、保护软肋
  感悟与训练
第五章  因利而制权——论辩之略
  第一节  论辩基本策略
    一、唯物辩证法
    二、逻辑推理法
    三、公理分析法
    四、语言感染法
  第二节  短兵相接
    一、例证对抗
    二、引证对抗
    三、煽情对抗
    四、推导对抗
    五、归谬对抗
    六、引申对抗
  第三节  兵来将挡
    一、高攻击力质询
    二、推挡答问术
    三、不合作原则
  感悟与训练
第六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论辩之术
  第一节  立论术
    一、论点的重塑
    二、论据的建构
    三、论证的形式
  第二节  驳论术
    一、当头一棒
    二、釜底抽薪
    三、见招拆招
  第三节  应变术
    一、回避术
    二、救场术
    三、防守术
    四、模糊术
  第四节  控时术
    一、凤头术
    二、豹尾术
    三、猪肚术
    四、时间差战术
  第五节  配合术
    一、别解
    二、调整底线
    三、承认口误
    四、连续进攻
    五、乔丹法则
  感悟与训练
第七章  兵者,诡道也——论辩之诈
  第一节  硬币的正反面
    一、诡辩与智者
    二、诡辩与诸子百家
    三、诡辩的独特性
    四、诡辩的功用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诡辩
    一、偷换概念
    二、偷换论题
    三、断章取义
    四、虚假论据
    五、悖论命题
    六、循环论证
    七、以偏概全
    八、机械类比
    九、强加因果
    十、含糊其词
    十一、滥用权威
    十二、伪辩证法
  第三节  逆境操戈
    一、批判性思维
    二、反常态思维
    三、寻找矛盾之处
    四、关注概念变化
  第四节  反诡辩术
    一、直接揭露法
    二、概念注解法
    三、列举反例法
    四、兑现斥谬法
    五、以毒攻毒法
    六、澄清因果法
    七、回归语境法
    八、刨根问底法
  感悟与训练
第八章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论辩之忌
  第一节  对抗的语言禁忌
    一、对抗公众意识
    二、批评性姿势
    三、无价值补救
    四、完美依赖
    五、扯皮式论辩
    六、无接口应答
  第二节  逻辑的雷区
    一、困于类比
    二、盲目跟进
    三、防守依赖
    四、血战到底
  感悟与训练
第九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论辩之质
  第一节  辩手的段位
    一、段位划分
    二、辩手的位置
    三、适应论辩的气质
  第二节  四大个体辩风
    一、严谨固执之“石”
    二、灵活变通之“风”
    三、凶猛激烈之“火”
    四、以柔克刚之“水”
  第三节  评判的白纸典范
    一、消极中立
    二、负反馈均衡
    三、主持人法则
  感悟与训练
附录一  猿猴诉讼:关于《圣经》和进化论的论辩
附录二  辩护大师结案陈词及延续论辩

前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其中有一种叫作两重性。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德国逻辑学家、“集合论”的创立者弗雷格,“不完全定理”的提出者、逻辑学家哥德尔等都站在各自的角度支持了这种理论。这也恰恰是伟大的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看法,这位心流理论的提出者曾说,有创造力的人没有单一的风格,既可以是修士也可以是唐璜,唯一共通的地方就是复杂:同时拥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并在两者之间自如转换。
    富有创造力的人一定是个复合体而不是单一体,他们把各种可能性集于一身。
    人,都有内在矛盾,在矛盾中感到不适的是普通人,而能够在矛盾中自如转换的那些人,却将矛盾变成了创新的源泉。
    论辩,恰好与此吻合。
    一些人说,论辩,不就是耍嘴皮子嘛。
    另一些人说,论辩,不就是脑筋急转弯转得大了些嘛。
    还有一些人说,论辩观点那么绝对,辩手抽到的立场不一定是自己认可的,如何说服对方呢?
    ……
    太多人,需要仔细体会菲茨杰拉德和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名言。
    理解了论辩中的“道”,才能超然于论辩之外,欣赏到更多的风景。这种收获,远比论辩本身带给我们的收获多。论辩常常被定位为年轻人所钟情的艺术。因为论辩中的机敏、勇猛、激情、冲突与跌宕往往让人联想到青春时代所独有的东西,在选择和碰撞的过程中,人的语言会和思维一起变得成熟坚定、悠远而深邃。
    论辩是颇具现实性的,而论辩的人往往是些理想主义者。正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理想与梦的人,世界才能发展进步,人类才能不断前行。正如论辩本身充满对立与和谐,人也如此。很多人喜欢把论辩比作武功,把辩坛比作江湖,在刀来剑往的交锋中感受无限快意和自由。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从此传播。第二年,英国科学促进协会针对进化论展开了激烈论辩。35岁的年轻教授赫胥黎代表生病的达尔文出席。论辩现场,以雄辩著称的牛津大主教塞缪士·威尔勃福斯作为教会代表,说了那句论辩史上有名的话:“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因为照他的信仰,他本来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还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呢?”
    “人是由猿变的”这个学说中的“人”,并不指某个具体的人,“猿”也不指某个具体的猿。生物进化的质变是靠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和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完成的,“猿”本是集合概念。大主教从“人是由猿变的”这个前提得出“赫胥黎是猴子变的”这个结论,显然不符合逻辑。
    65年后的1925年7月,在美国田纳西州代登市的法庭上,一场酝酿已久的科学与宗教的大论辩又展开了,这就是有名的“猿猴诉讼”。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势的民主党领袖布莱思为首的“圣经派”宣称“将决斗至死”,被誉为“老狮子”的68岁的律师克莱伦斯·西华·丹诺在这场“美国最惊人的审判”中,赢得了法庭论辩的胜利。他针对《圣经》侃侃而谈,“如果有人在此生中发现什么东西可以为他们带来安慰、健康和快乐,我认为他们便应该拥有它,我对他们完全没有苛责。但《圣经》……主要是一本关于宗教和道德的书,而不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从来就不是,写的人从来就不想使它成为关于科学的书”。
    德国诗人海涅说:“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者都必须经过相似的辩驳。”他的话清楚地说明了论辩的基本特征。论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社会利益,论辩本身却是语言、学识和思维的高境界表现方式。虽说“交谈为上,论辩为下”,然而“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
    论辩是激情之战,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又是超越激情的,它的指向是人类的发展,它的目的是用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人们的想象与好奇,以期在交流、碰撞之后找到最优路径。这种激情之战是人类责任感的语言外现,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怀和忧虑,而高质量的、关注社会的论辩更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
    今天,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朋友圈,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和论辩权。论辩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给你权利让你坚守立场,就算被打得遍体鳞伤你也誓死捍卫底线不妥协,这时说出的话更能加深自我认同感。有时,这种感觉对我们来说是奢侈的。
    而论辩,就这么简单:
    你问,或者答。
    你攻,或者守。
    你立,或者驳。
    简单到你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应该感谢并把握生活赋予你的所有论辩机会。
    然而,论辩的人越多,论辩权越大,似乎真相反倒离我们越远,跟风的人越来越多,来回摇摆的人越来越多,而坚定的、不受外界左右的人越来越少。
    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人对论辩理解越多、越精深,反而越不与人辩。
    曾经,我们认为我们就是真理。
    一万年前,人们以为用敌人的头盖骨做酒杯是天经地义的。今天,我们不这么认为了。
    一千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今天,我们不这么认为了。
    一百年前,人们认为进化论是不成立的。今天,我们不这么认为了。
    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仅仅相信,而对对立面和批评的声音充耳不闻,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后人就会边喝茶边嘲笑我们的无知,如同我们回望千百年前的古人。
    马云说:“和15年前比,我们很大;但和15年后比,我们还是个婴儿。”我们嘲笑古人,是因为古人并不能超越自己所在的时空,他们认识不到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同。登月火箭的发明、核能的开发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是多维空间的探索等一再告诉我们:打破思维框架,在相对真理多元论的世界里,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
    驳不倒的东西,未必都要相信。“相信”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感情,而“接受”是一种科学态度,是一种理性。如果说生活中的论辩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在与人争辩,那么,波谲云诡的论辩场则给辩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论点的机会。
    论辩无须血战到底。但是,论辩需要一种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能对付穷追猛攻,亦能抵抗十面埋伏。
    除了真枪实弹的战场,唯论辩与用兵更为接近。因此本书以《孙子兵法》中的经典理论来做每章的导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亦真亦幻、亦正亦奇、亦实亦虚的论辩世界吧!
    姜燕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