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阿拉伯奇想千年

  • 定价: ¥45
  • ISBN:978722412831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陕西人民
  • 页数:188页
  • 作者:郑慧慈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约旦、沙特、伊拉克、埃及……谜一般的国度,人类文明的摇篮。
    中国台湾学者亲历阿拉伯世界,以身处其间的真实生活,揭开伊斯兰文明发源地的神秘面纱,厘清误解与猜测。
    本书既不是旅人的异国猎奇,也并非旅游指南。是中国台湾学者郑慧慈记录她在阿拉伯多年求学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内容提要

  

    《阿拉伯奇想千年》作者郑慧慈三度在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求学与工作,以其视角解读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社会习俗,包括阿拉伯人的饮食礼仪、斋戒月种种禁忌、阿拉伯人的爱情观,以及迷人的市集文化等。所选作品包括《难民天堂——约旦》《约旦教育部的常客》《阿拉伯颜色魔法》《阿拉伯书房二三事》《面纱下的女权》《开罗市集》《戴头巾的女孩》《慷慨诗人巴巴亭》等。

作者简介

    郑慧慈,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King Saud University)阿拉伯语文学博士,现任中国台湾政治大学阿拉伯语文学系教授兼外国语文学院院长。
    曾三度前往约旦及沙特阿拉伯求学与工作,熟谙阿拉伯文化与历史。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巴拿马大学客座教授,为巴拿马大学首位外籍荣誉客座教授,也是公共管理学院首来自亚洲的客座教授。
    著有《解读阿拉伯:咖啡的故乡 文学的国度》、《阿拉伯奇想千年》、《阿拉伯文学史》、《伊拉克史:两河流域的荣与辱》、《阿拉伯语言学发展史》、《阿拉伯语双静符相连现象的古今阐释与批评》(阿拉伯文)、《Ami bn al-Tufayl诗集考证》(阿拉伯文)、《Amir bnal-Tufayl诗集考证》(阿拉伯文)、《伊斯兰历四世纪末以前al-Kitab阐释论著中al-Akhash al-Awsat与Sibawaih的理论歧异》(阿拉伯文)等,翻译有《简明阿拉伯语语法》、《一千零一夜》等作品。

目录

1 难民天堂——约旦
2 约旦教育部的常客
3 戴头巾的女孩
4 阿拉伯颜色魔法
5 丽娜母亲的“玛格露巴”
6 贝都因帐篷
7 死海呼唤
8 咖啡的秘密
9 斋月考验
10 橄榄树与爱情
11 阿拉伯书房二三事
12 利雅得西天
13 面纱下的女权
14 与大自然共舞
15 仁慈的宗教警察
16 加沙殉士
17 岩顶清真寺的震撼
18 艾卜顿的日子
19 开罗的市集
20 慷慨诗人巴巴亭
21 费瑟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
后记 走出沙漠

前言

  

    大学期间我全心探索阿拉伯语言和文化,它深似大海的内涵,让我感受到四年的学习微乎其微。毕业后,我毅然决然负笈约旦,追寻每一个年轻人都期待拥抱的梦。
    约旦是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古文明之地,境内处处是古迹,有两千多年前的纳巴泰王国的首都玫瑰城佩特拉和月亮谷、《圣经》及《古兰经》里的死海、耶稣受洗的约旦河、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辞世的尼波山、罗马人建设的杰拉什城……踏在这块土地上,思古幽情会油然而生,它仿佛对你诉说着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有战争与和平,有悲欢与离合,也有尊卑与荣辱,所有这些意义都会在你脑海闪过。回归现实时你会恍然大悟,数千年的意义只是你眼前的遗迹和大自然的景物。在约旦,你会藐视所有的地位和权势,你宁愿窝在沙漠帐篷里,和贝都因人吃一顿能温饱的曼萨弗(mansaf)羊肉抓饭。
    约旦人民慷慨、热情、淳朴,人人行事随性、大而化之,所到之处都充满人情味。我三度旅居约旦,朋友有难民区的邻居、沙漠里的贝都因人、算命师、纯真的女孩、学校的老师……我起伏的生活充满挑战,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我将它全数囊括在性灵的喜悦里。
    沙特阿拉伯是我的另一个牵念。对世人而言,它是谜一般的国度,人们不解其中的含藏,却未曾撼动它的世界地位。这是一个经济、政治、宗教实力雄厚,并兼有古文明的地方,蕴藏着许多伟人的故事与千年古迹,包括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先知时期的麦加克尔白天房,追溯到穆罕默德时期的麦地那先知清真寺、三千多年前的古城马达因·沙立贺,还有名称来自“祖母”一词的吉达城(穆斯林相信人类的母亲夏娃从天堂下放到人间时落脚在此,她的坟冢就在吉达市中心)。凡此种种,都令人迷恋不已。
    居住在沙特阿拉伯期间,我享受着当地经济进步的果实,包括免费的教育、医疗与优渥的环境,让我的心灵得到最好的滋养。在这本书中,我试图揭开伊斯兰文明发源地的面纱,描述它的人民、环境与思想价值,以及我身在其间的真实生活点滴,或许能厘清世人对它的猜测与误解。
    我对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情愫,不仅视它们为求知之地,更怀抱终身悬念的故乡之情。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向外延伸,无论北非、西北非、大叙利亚或是海湾各国,在这辽阔的阿拉伯国度里,我曾伫立在无垠沙漠的星空下,在沙丘的陵线上,遥望贝都因人为迷途旅人点燃的灯火;我曾顺着洗涤耶稣的约旦河水而下,漂浮在死海上,悠闲地欣赏对岸巴勒斯坦放下戒心的“石头孩子”;我曾踏过耶稣背负十字架前往受刑的蜿蜒小道,在哭墙缝里塞进满满的祈祷,然后在岩顶清真寺里,望着穆罕默德登霄的岩石,流下震撼的眼泪;我曾在马哈福兹酷爱的“费萨维咖啡店”里,品饮黄昏的阿拉伯咖啡;我曾在巴林的烈日下,浪漫地寻找生命之树……无论我驻足何处,都能嗅到亘古泥土的芳香。在这块土地上,我最珍贵的宝藏是伴随我人格与学识成长的挚友和恩师,无论我曾经历过何种欢乐或痛苦,每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我都妥善珍藏,有朝一日带着它们返回人类的故乡。

后记

  

    走出沙漠
    阿拉伯国家西起大西洋,东到波斯湾,横跨西亚、北非、西北非和东非,土地面积广达13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亿多人。这块土地上有人类文明摇篮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文明,无数文明古国在此兴衰,无数人类的智慧与发明成果在此完成,全人类的人文与科学发展都有它烙印的痕迹。它也是三个一神教的发源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圣城里的神话,至今还试图引领人类,迈向传说中的天堂乐土。
    经济上,这块土地的石油储量超过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五十五,控制人类大多数的能源,当代国际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重要问题围绕其间,主导着人类的兴盛与衰败、战争与和平。
    无论它对世界有多么大的贡献与影响,在我的阿拉伯记忆里,这辽阔地域其实门可罗雀,关怀它的驻足者往往仅剩疯狂如我的梦想家、边缘人和投机客,剩下的是淳朴的居民和极少数的激进迫害者。人人均倡言阿拉伯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之重要,其实甚少人真正望过它们一眼。
    我无法忘却,这块土地曾赐予我无限喜悦,满足我无穷的好奇心;它无垠的沙漠曾任我翱翔,壮丽的清真寺曾任我造访,浩瀚的思想曾任我采撷。我纵使已投注终身、殚精竭虑,在宇宙的时空中,竟比不上一粒红沙漠里悠闲的细沙永恒的价值。我唯一拥有的是一丝盼望,愿我笨拙的语言化成诗,触动施暴者的心;无论在小岛上或在沙漠里,让每个人都能望进别人的灵性里,不再残害生命的价值,被生命捆绑的价值无论落脚何处,都需要世人的体谅,它们没有卑微与尊贵之分。
    太平洋小岛上再见曾是“我”的女孩,我与她重逢仿如隔世,她用丝绸般纤细的玉指抚摩我眼角的皱褶,在沙漠烙印后的双颊之间穿梭。她像戴胜鸟般在我耳边呢喃,如风一般拂过,无声无息。光阴总是扮演永恒的别离,当我自以为已经成为沙的女孩,回到指南山下,却还是雨的孩子。
    我趴在潮湿的泥土上,亲吻蚯蚓的家,尽管这些抚慰都从指尖渗入我的血管,温暖心房,却仍庆幸自己曾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里,躲过多少故乡沧桑,纵使是空白的遗憾,却保留永久的赤子情怀,让我不致迷失在混沌里。我的生命从此分成两半,一半在小岛上,另一半被我深植在遥远的沙漠里。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说:“什么是记忆?是一栋房子,仅适合已逝的事物居住。”我记忆的房子,烟囱永远有冉冉上升的炊烟,无论是在蝎子栖居的沙漠陵线上,抑或在寒风横行的“铁匠洼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