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

  • 定价: ¥39.8
  • ISBN:978754486030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接力
  • 页数:204页
  • 作者:沙拉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犹太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沙拉首度揭秘“狠心爱”教育理念的智慧源泉。
    回忆犹太父亲原汁原味的家教故事及教育智慧。
    用其一生传奇坎坷的经历验证童年教育,赋予孩子受用一生的内在力量。
    “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前两册图书畅销800,000册。
    央视《读书》栏目、鲁豫有约及30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作者沙拉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首次向广大读者揭秘犹太父亲的教养智慧,从童年时父亲的陪伴教育,到父亲离世后父亲的教诲如何影响了她的一生。
    犹太父亲老来得女,明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便对其采取“犹太式”智慧+狠心的教育方式,让出生在上海的沙拉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他带女儿去菜场买菜,教她受用一生的人生选择哲学;他通过院子里的毛毛虫,教女儿学会敬畏生命;他借一次停电的机会,给予孩子严肃的安全教育;他带女儿一起喝下午茶,告诉她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得更幸福……
    父亲离世后,沙拉遭遇了诸多坎坷,但在每个重要时刻,她总会想起父亲的教诲,让她在人生转折点化险为夷。代父寻根12年后,她毅然选择回归中国,坚定自己前行的脚步。
    父母始终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父爱是一种智慧,不在于陪伴时间长短,在于是否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沙拉用自己传奇的经历验证了这一点,希望广大父母都能掌握教育的要义,赋予孩子受用一生的内在力量。

媒体推荐

    父亲的教诲,陪伴着我走过一生。我父亲的话不多,他从来都没有骂过人,从来没有对我厉声过,但是只要他一开口,都是让我终生难忘并且受用无穷的守则。
    感谢父亲的智慧,以及书本的世界,是它们让我能承受人生路上的大起大落,让我成为一个完全有准备的人。
    ——沙拉
    作者沙拉的最大特点,就是她有跨文化的能力,是少有的“双文化人”。吟游诗人莱昂纳德·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她对裂缝有最乐观、最积极的解释,认为那就是上天给予她光及营养的通路。唯有让阳光照进来,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东
    在大众眼中,她是一位成功养育了三个成功孩子的母亲,但在我的眼中,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强大?这背后有一个智慧密码——父亲!在本书中,沙拉老师首次全面呈现自己更完整的生活经历,重点是父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传递给她的智慧。有幸听过沙拉分享父亲的故事,极富画面感,我们都会随她落泪。
    ——爱因斯坦学院院长  犹太教育专家  周颖

作者简介

    沙拉,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她出生在中国上海,也是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她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沙拉曾受到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拉宾对她说:犹太人爱子女,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如今,沙拉的传奇教子故事已经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目录

推荐序一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推荐序二  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奇女子
第一章  生命中最重要的支点——我的父亲
  成谜的父女身世
  战乱期中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往事不堪回首的缄默民族
第二章  生活中的教养课——父亲教我的选择哲学
  快乐买菜日的“选择哲学”
  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再漂亮也别去碰
  停电夜晚的严肃安全教育
  总统的礼貌不能不如一个农夫
  可以不学钢琴,但是不能不学做人
  和父亲一起喝下午茶,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要能做“豌豆公主”,也要能睡柴房
第三章  失去庇护的日子:父亲给予的坚韧让我直面风雨
  留在中国硕果仅存的犹太人
  离奇复杂的家庭关系:不求真相,只求自保
  身为铜厂女工,20年自食其力
  人生中最大的噩梦:我的养母
  浪漫少女的精神世界:在四大名著中感悟人生
  为逃离养母家而结婚,泉涌的母爱让我乐为母亲
  困境之中,才知谁是真朋友
第四章  代父寻根:带着三个孩子踏上以色列
  天哪,历史竟然如此惊人的重复
  拉宾接见“中国第一个移民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朝思暮想的国度,并非想象中的“伊甸园”
  不希望三个孩子坐同一架飞机
  由十里洋场来到偏远小城谢莫纳:落差太大的打击
  睡在纸板上的第一夜:由天黑期待天明
  直面战火,战争训练让我的孩子学会坚强
  三次死里逃生的震撼经历
  孩子们好像学不懂希伯来语?
  搞活家中GDP:春卷生意,带动开中餐厅的想法
  音响失窃,单枪匹马智闯阿拉伯区
  在以色列警察局做志愿者,协助以色列警方破案
  等待孩子当兵的空转岁月
第五章  铭记父亲的教导,坚定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留在以色列,还是回中国?
  重新爱上大上海:十里洋场、八方国际
  我对这世界,能做何贡献?
  在以色列的“沙拉妈妈”,在中国上海的眼科义工
  鞋盒里的卡片竟让我成为畅销书作家
  难忘的监狱演讲
  女承父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爱旅行,竟成为环游世界的老太太
  幸福不是一道证明题,而是一种满足感
附录  犹太父亲留给女儿的27条智慧金句
后记  两代人的回归梦

前言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沙拉是在舞台上,当晚,她是我们五一晚会邀请的嘉宾。她在台上朗诵自创的一首诗后,在座的所有人都非常感动。我是一个喜欢挖掘故事的人,认为能够打动大家的表演一定有真实的人生故事做支撑。
    沙拉是个有创作天分、能说善道,又特别爱表达的人。后来我们逐步加深认识,我发现她是一个思想很前卫的女性,她特别愿意认识不同的人,热情到可以说对他人没有什么防范意识,一见面就会跟你讲很多自己的故事。她特别善于学习,爱读书,我们那一代人都很熟悉的欧美文学作品、苏联文学作品,她都读得很熟,如《德伯家的苔丝》《静静的顿河》《飘》《战争与和平》……我们有共同的阅读习惯,都曾如饥似渴地去看改革开放后的很多文学名著,所以我们非常谈得来。
    她长着一副外国人相貌,一看就知道她是个混血儿,很多人因此会用特别的眼光去看她,而她似乎已经习惯了。事实上,她因自己的背景而自豪,总会立即告诉别人:“我是犹太人,我有一半犹太人的血统。但我也是中国人,我的家在中国。”在政治上,她热爱中国,忠于共产党;在生活上,她是“千面女郎”。不管面前的人来自商会、工会还是妇联,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商人还是出租车司机,她都能第一时间与他们搭上话。阅历丰富的她,懂得在不同的场合怎样说话得体。
    至于在非正式场合,她可能会展现她的另一面——一个“喷发”型的人。记忆中最好玩的一次就是,我们在以色列海法一家华人餐厅用餐,纪念中以友好城市的那帮朋友都是第一次见到她,她就非常热情地“喷发”了。她展示出自己的语言才能,从1数到10,用苏北话说,用宁波话说,用上海话说,用普通话说……她把英语、希伯来语、中国各地方言切换得如此自如,当下就迷倒了所有团员,大家都认为她的表演像脱口秀一样精彩。她也是个跳跃性的人物,所以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会看到她的许多面,这就是沙拉的独特之处。
    她的最大特点,就是她有跨文化的能力,是少有的“双文化人”。她会自然地在脑中切换思想与语言,就像用遥控器轻松切换电视频道一样。比如说,讲到以色列,她会非常严肃;但讲到中国,她就充满激情。这是特别的经历和血缘造成的。以她这样的年龄和经历,我非常期待她把自己的心得与经历跟大家分享,这会使很多人从中获益。
    她有风光与顺利的一面,肯定也有坎坷的一面,诚如吟游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她对裂痕有最乐观、最积极的解释,认为那就是上天给予她光及营养的通路。唯有让阳光照进来,才会有蓬勃的生机。祝贺沙拉新书上市,相信她独特、传奇的经历和故事能让广大读者从中获益。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其实,在创作《特别狠心特别爱》之前的2003年,我就动念想写这样一本书。但在纠结中断断续续地写作,直到今年,我才把这本书完成。动笔写父亲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一生,就等于是把犹太民族与难民的过往都翻出来。回顾我复杂辗转的一生,只有用千头万绪才能形容,愿上天继续赐我足够的勇气、耐心、时间以及严谨的陈述态度,助我把父亲的智慧以及我传奇的人生经历解读给关心我的读者们。
    在一个家庭中,母爱是一种智慧,父爱也是一种智慧。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修养、很有智慧的犹太老人,他可能觉得陪伴不了我太久,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就给了我许多生命教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支点。我父亲的话不多,不像有的父母会喋喋不休说着重复的话;他从来都没有骂过人,从来没有对我厉声过,但是只要他一开口,都是让我终生难忘并且受用无穷的守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他曾经在送给我的一个笔记本上写着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最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
    我们作为家长,最应该给孩子的东西是什么?其实不是物质,是家庭团体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家庭团体坚强自信的品格,是一家之长对孩子无怨无悔、富有成效的爱。
    感谢父亲的智慧及书本的世界,是这些让我能承受人生路上的大起大落。虽然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但直到今天,当我回顾我的前半生时,我还是感慨万千,我的人生竟会如此千回百转!我经历过“文革”,也曾经历过死里逃生,有过梦想,也经历过现实,小小的我承载了大时代洪流的波涛,我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我就像一个非自愿的乘客,上了自己不想上的车子。但人生就是这样,不管你手上拿到什么样的扑克牌,都要打出一手好牌。
    曾经,我认为上天不公。为什么让我生在这么复杂的家庭、这么变幻莫测的时代里?但我现在明白,若不是经历那些事情,我也不可能完成后面的历练。对我进行过深入了解的领导也曾对我说:“同样的人生,如果换成别人,可能不是疯掉,就是已经活不过来了。”我只能说:“为女则弱,为母则强!”我要学习低头的麦穗,以及向农夫脱帽致敬的林肯。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对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热忱与感激的上海犹太母亲,我希望能够用我微薄的力量对现状做出一点点改变。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如同一趟回顾之旅,尤其想起儿时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以及当年带着孩子寻根的血泪,有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心中非常痛苦,这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我的人生是一段起伏的历史,它无法跳跃。由上海到以色列,再回到上海,让我看到了中国精彩可期的未来。
    父亲从小教导我与人为善,用智慧生存,给予我很多生活的智慧,使我逐渐成为一个对未知生活有准备的人。在父亲离去后的日子里,我渐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接受。父亲的教养力量影响我至深,自始至终陪伴着我,所以我强烈地想要寻根,探寻犹太民族的智慧精华。 年至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今天,我清楚地看到,历史在每一个跨度都可能重演,古人说的“风水轮流转”果真是真理。我的一生,就是两代人的回归梦。父亲40岁时来到中国,我40岁时踏上去以色列的寻根之路,原来我的起点就是终点!就算是时局阻隔,移民境外的人最后心中不都是会升起“叶落归根”这个心愿吗?现在想去国外读书、想要移民的孩子很多,我们也要这样教育我们的子女,认祖归宗,他们才会是幸福的人,我们才是幸福的父母。 通过这本书,我也想让大家知道,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犹太后裔,为了代父寻根,回到了父亲的故土,但她过得并不尽如人意——在以色列的日子非常辛酸。德国有一条法律:凡是犹太人想去德国,就可以立即移民。我的选择是会去德国旅游,但不会选择移民去那里。家是心之所在,你可以决定你所在的地方,但你的心会决定哪儿才是你的家。我经历人生规划的板块大挪移——回归了我幼时“魂牵梦萦”的以色列,但最后才明白,我的家在中国,生活在上海,我的心与灵终于合一!我和上海共同经历了历史进程中的风雨与洪流,我就是中国上海的女儿。我陶醉在中国的文化里,要在母亲的怀抱里平静生活。我要拥抱我的祖国。 我也想告诉那些已经移民或正想要移民的中国人,不要以为外国是天堂,我们不缺衣服不缺食物时,更要懂得珍惜与感恩。不然,换个环境感受一下鲜为人知的移民生活,就会明白:外国的月亮再圆,也没有自己祖国的月亮美。不管你向往的是哪个国家,请记住:你的家在中国,无论你在哪里,你要到中国寻找你的根! 记住昨天,是为了过好明天。作为一个难民后裔,我深怀感恩之心。感谢虹口,感谢上海这片土地,感谢她曾收留过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感谢一切给过犹太人帮助、曾为他们的苦难而付出过怜悯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我的作品,不只是我的个人故事,它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人与犹太人患难扶持、恩情往来的见证。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加深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世代友谊。我愿成为中以友谊的一个小小的传播者及交流者。 感谢那些对家庭教育及犹太文化感兴趣的人,谢谢你们!因为你们来看这本书,才让我的时间及经历有了价值。这本书完成了我的心愿,我把父亲留给我的那些智慧及美德,把我对犹太家教的体验写了下来,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我即将70岁,这本书就当作是我送给自己70岁的生日礼物。在这本书出版后,我计划做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巡回演讲。习近平主席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志愿者。 每个人都会有人生不同的车次及方向,唯有智慧能引领每个人在冷暖世界中走向幸福!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