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诗词曲赋

宋词中的大宋

  • 定价: ¥49.8
  • ISBN:978751832856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石油工业
  • 页数:296页
  • 作者:侯磊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以宋词解读宋史的历史读本,以宋词为切入点,重在讲历史,看宋朝的兴衰荣辱,说宋时的风土人情,品宋人的喜怒哀乐。还原真实的大宋。
    全书讲述大宋的风雅、颠簸、繁华、风尚、文娱、美人、情怀,涵盖宋朝政治军事、风俗人情、唯美爱情方方面面,充分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和窥视欲。
    结构清晰,阅读轻松,从诗词开始讲述宋史事实以及大宋风舞。

内容提要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首具有代表性的宋词,以宋词的视角品读历史事件,探讨词背后的故事,多维度铺展宋代人文历史画卷,反映了整个宋朝的博大与风雅。
    书中的每一篇,不是普通的诗词赏析和内容介绍,而是一篇篇精致独到的文史随笔,讲述了宋代的方方面面:宋代的繁华与颠簸、城市与宫廷,日常生活、文娱生活、女性生活等细节,以及宋朝人的爱情故事、思维方式、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作者参考众多文学历史典籍,探索词文平仄里的大宋万千,用生动有趣的笔触构造出风雅如画的大宋王朝,让人读懂宋朝,品读宋朝文化的独特韵味,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作者简介

    侯磊,1983年生,青年作家、诗人、昆曲曲友。出身旧式家庭,中学时开始发表作品,曾做过编辑、教师、记者等,主攻小说创作,和文史、戏曲、民俗研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还阳》,笔记小说集《燕都怪谈》等,以及随笔集若干。作品发表于《诗刊》《芒种》《青年文学》等。在新浪网、凤凰网、大佳网、北京青年报等开设有文史专栏。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创造性写作专业。

目录

第一章  大宋风雅的半生
  01-灭掉南唐:李后主的春花秋月
  02-灭掉后蜀:只剩下花蕊夫人
  03-灭掉北汉:大宋一统江山
  04-澶渊之盟:清明上河图的序幕
  05-征讨西夏:文官也能带兵
  06-庆历新政:君子党的三进三出
  07-王安石变法:11世纪不洗脸的改革家
  08-权相蔡京:才子也会堕落
  09-“哥哥”宋江:带头大哥也招安
  10-保卫汴京:北宋的失策
  11-徽钦二帝:生不逢时的艺术帝王
  12-亡国之哀:遗民泪尽胡尘里
  13-岳飞抗金:笑谈渴饮匈奴血
  14-北宋灭亡:何日痛捣黄龙府
第二章  大宋颠簸的半生
  01-黄天荡退敌:差一点生擒四狼主
  02-岳飞之死:知音少,断弦有谁听?
  03-宋金绍兴议和:望那半壁江山
  04-秦桧专权:遗臭万年的奸相
  05-完颜亮侵宋:疯狂的金朝皇帝
  06-采石矶大捷:还是文官带兵
  07-大金的衰落:金章宗,宋徽宗的“转世”
  08-南宋讨金:反戈一击
  09-联蒙灭金:蒙古在悄悄崛起
  10-贾似道专权:蟋蟀宰相的玩乐人生
  11-襄阳保卫战:末日在悄悄逼近
  12-岳州之战:贞烈抵不过刀兵
  13-元军攻入临安:人间活地狱
  14-最后的崖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5-残阳晚照:怀念大宋
第三章  千载繁华是大宋
  01-金殿:宫廷中的奢华
  02-艮岳:大宋第一园林
  03-金明池:水战训练场
  04-汴京:东京梦华录
  05-临安:西湖歌舞不停休
  06-洛阳:牡丹依旧甲天下
  07-扬州:最忆二十四桥
  08-市场:从天而降的街市
  09-夜生活:男女老幼全逛街
  10-勾栏:瓦舍里的风流
第四章  大宋风尚志
  01-耕作:稻花香里说丰年
  02-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
  03-簟:红罗玉簟秋
  04-床·帐·香:优雅的家居用品
  05-扇子:小扇扑流萤
  06-美食:不厌烦琐的美味
  07-野味:持螯赏菊的风雅
  08-菜蔬:黄瓜成为家常菜
  09-豪饮:宋人的酒量
  10-露饮:名目繁多的喝法
  11-酒筵:酒筵歌席莫辞频
  12-劝酒:宋代文人的酒桌文化
  13-茶文化:李清照饮的寂寞茶
  14-龙凤团茶:皇室的茶香
  15-茶具:兔毫盏,小龙团
  16-饮汤:宋代的各式饮料
  17-缠足:畸形美学的兴起
  18-佛道:佛道合一的信仰
  19-医学:词人还会开药方
  20-元宵:上元灯节的情愫
  21-社日:年年社日停针线
  22-七夕:两情若是久长时
  23-中秋:千里共婵娟
  24-重阳:登高饮酒不思归
第五章  大宋文娱志
  01-弄花:大宋花香
  02-出游:钱塘江去观潮
  03-歌舞:我为轻歌曼舞狂
  04-咏物:角落里的静物
  05-咏史:往前是千年,往后还是千年
  06-蹴鞠:国足射手高俅
  07-相扑:肉搏不一定先吃成胖子
  08-斗蟋蟀:促织文化蔚为大观
  09-斗草:祖先时期的拔根儿
  10-下棋: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六章  宋人的心路历程
  01-仕途:幸亏重文轻武
  02-落榜:奉旨填词
  03-文字狱:政治家苏东坡的贬谪史
  04-唱和:千古五首《贺新郎》
  05-人生:从少年到中年
  06-人生:从中年到老年
  07-江湖:宋朝的江湖丛谈
  08-不避俗:宋人的宽广情怀
  09-旷达:苏东坡的境界
  10-无我:世上独无我一人
第七章  宋代的绝世美人
  01-婚姻:问世间情是何物
  02-爱妻:十年生死两茫茫
  03-爱妾:天涯何处无芳草
  04-名妓:皇家名妓李师师
  05-官妓:似被前身误
  06-歌女:落花人独立
  07-花容:远山眉黛长
  08-化妆:淡妆浓抹总相宜
  09-金钗:首饰是一种隐喻
  10-臂钏:《神雕侠侣》开篇词
  11-绝配:才子与佳人
  12-绝配:才子与表妹
  13-绝配:才子与宫女
  14-绝配:才子与丫鬟
  15-绝配:才子与虚构
  16-绝配:才子与尼姑
  17-绝配:才子与才郎
  18-绝配:才子与梅花
第八章  我的大宋楼阁
  0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0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0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记:大宋是一种风雅
再版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

  

  

后记

  

    大宋是一种风雅
    写完《唐诗中的大唐》,有些觉得不过瘾,干脆接着写《宋词中的大宋》,其实宋诗并没有衰退,也是成就极大,钱锺书先生特意做了《宋诗选注》。我们常常说先秦散文、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不是说每个时代只有这一种文学。《庄子》中的“庄周梦蝶”即可以看作小说,明清时期照样有赋体的文章。文学史不是进化论,不是一种文学替代另一种文学的历史。现在高校流行的文学史体例过于死板,往往搞得很多作品没读过,就先学会了怎样批判它。
    现在“粉宋”,或者说“宋粉”越来越多,人们都逐渐认识到,宋代即便到了末年,也不像过去说的那样贫弱。虽然有奸臣,有贪官,但总体上的制度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短暂的时期内,蒙古因为打通了欧亚,在军事科技上超过了南宋。南宋玩投石机暂时没有玩过元朝而已。而宋代具体怎么繁荣、怎么风雅,还是从那个时代的代表——词中去讲述吧。
    作为一个由天子和士大夫共建的国度,大宋本是大雅,词乃诗余,街头巷尾,有水井处,本是大俗,用大俗填写大雅。用最俗的字填出最雅的文化,填得世人都为之痴迷,这才是宋词的绝妙之处。
    世间最难寻觅的文字,是最不事雕琢的文字,表达最浓郁的情感,如晚明张岱,民国周作人、林语堂。晚年的周作人已经不是在做文章,而是闲扯淡,却扯得那么好,聊天胜过文章,冲淡平和,境界之作。宋词如此填法,恐怕是有经历的士大夫才能做到。他们的主业是治国安邦,带兵打仗,治经学是本分,作史书是承传,用诗来明志,用词当游戏。读书嘛,从玩入学,从俗入雅,最好。近世文化都以俗为美,以雅为耻。凡是追求高雅,一律斥之为装。其实风雅始从附庸开始,真正俗如宋词者,也是士大夫和下里巴人所共赏的。
    汤因比说他最喜欢生活在唐代的新疆北部,谢和耐却说他最喜欢生活在南宋的临安,除此以外找不到那么精致、那么舒服的市民生活。我上学时最喜欢《稼轩词》,现在却最爱欧阳修、姜白石,还有纳兰容若和《人间词》。人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好,自然是向往最为诗意的生活。近来西湖下了雪,真想去看看传说中的雪湖。若能在湖边找个亭子,一边喝着龙井(我本京人,最嗜茉莉花茶,喝龙井算从俗),一边翻上几页《花间集》,请友人吹上一曲昆腔,拍上段《寄子》,在肃杀宁静的冬日里,唱上两句“清秋路,黄叶飞”,欣赏一下山间衰草斜阳的美,那才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只怕这等如吟唱宋词般的诗意,是罕有人消受了。
    大唐留给我们的东西挺少的,大宋留得也不多。开封、洛阳都显得土气,找不到半点《东京梦华录》中的影子。幸好还有个江南,却也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寻幽静。此时再听张卫东先生吟诵的《虞美人》,更有一股苍凉之感。写《唐诗中的大唐》时,我开列了要感谢的名录,这里一并简要抄录:梁伯健、张卫东老师,出版、媒体界的朋友,王聪老师,当然还有夏女士,对于这本书她不仅是鼓励,更为我介绍了很多国外汉学家的著作,令我受益匪浅。 在用力写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疲惫不堪,去票房听八角鼓玩,正好赶上改编的李清照的《武陵春》,那一句“长日晚倦去梳头”令我如醉如痴。我想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寻找,大宋的风雅还是有的,至少也是残存着吧。 特别感谢碧珊老师为我校阅书稿并提出了建议,大大提高了书稿质量;另有钟瑞雪、林遥、彭敏、胡竹峰等师友对我帮助很大,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侯磊 2013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