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清教徒肖像--论清教徒典范牧者与教牧经典

  • 定价: ¥45
  • ISBN:978754265466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页数:270页
  • 作者:(美)J.I.巴刻|译...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清教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抱残守缺、消极压抑之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提到“清教徒”,或许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群已经成为历史过往的人和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关系?清教徒不就是一群傲慢刻板的偏执狂吗?针对这种比较普遍的对清教主义和清教徒的偏见和忽略,作者巴刻聚焦于几位历史上最为卓越的清教徒伟人的生命见证和他们所传讲的信息,旨在帮助读者清晰地看到清教主义对基督教信仰的深刻洞见,以此重启清教徒的智慧宝藏,再现那荣耀福音中的真理、恩典与人生意义。

内容提要

  

    J.I.巴刻是清教徒研究的最重要权威之一。这本书是巴刻为九位清教徒伟人所画的“肖像”,由一组介绍他们生平和思想的评传构成。书中结合亨利·斯库格尔、斯蒂芬·查诺克、约翰·班扬、约翰·欧文、约翰·弗拉维尔、托马斯·波士顿、威廉·帕金斯、理查德·巴克斯特等清教徒牧者的生命见证和著作,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清教徒神学的丰富以及灵性的深度。

媒体推荐

    本书是巴刻的又一佳作。他在书中深入介绍了几位重要清教徒思想家及其著作,并为今日牧者呈上了一份清教徒宣言。这是巴刻老先生奉上的“陈年老酒”。在一个喜欢心灵鸡汤的时代,巴刻在此提供的是坚固教会和滋养灵魂的“干粮”。
    ——卡尔·楚门(Carl R. Trueman),格罗夫城市学院教授
    巴刻有种当下教会中无人可比的恩赐——让清教徒“复活”并歌唱,这本传记式评述就是明证。实际上,巴刻属于那种最有魅力、最具说服力和最具大公精神的清教徒。当年轻牧者问我学什么可以坚固灵命时,我总是对他们说,“与巴刻一同阅读清教徒著作!”对所有基督徒而言,这都是个好的建议。
    ——蒂莫西·乔治(Timothy George),桑福德大学比森神学院院长

作者简介

    J.I.巴刻(J.I.Packer,1926-),当代著名福音派神学家,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加拿大维真学院系统神学教授。著有《认识神》《重寻圣洁》《清教徒肖像》《软弱之道》等四十余部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仍在发光的清教徒牧者
第二部分  七位清教徒牧者肖像
  第一章  亨利·斯库格尔:
  《人灵魂中的上帝生命》
  第二章  斯蒂芬·查诺克:
  《被钉十架的基督》
  第三章  约翰·班扬:
  《奔走天路》
  第四章  马太·亨利:
  《敬虔生活的喜乐》
  第五章  约翰·欧文:
  《治死罪》
  第六章  约翰·弗拉维尔:
  《保守你心》
  第七章  (上)托马斯·波士顿:
  《得人如得鱼的艺术》
  第七章  (中)托马斯·波士顿:
  《人生必经的崎岖挫折》
  第七章  (下)托马斯·波士顿:
  《悔改得生》
第三部分  两位清教徒楷模
  第八章  威廉·帕金斯:清教徒先驱
  第九章  理查德·巴克斯特:
  全面的事工开拓者
后记:清教徒牧者的道路

前言

  

    时不时有人会请教我:如何成为一名作家。梦想着出书的人以为我曾经与他们一样想当作家,而且找到了某种神奇的套路把书写出来。但我想,我的回答会让他们失望,因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我成为作家是出于神意的偶然)。我能帮助他们的,最多是解释我实际辛苦写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那么我学到了什么呢?不过是三条规则而已。第一,有些值得说的话(或值得呈现的内容——若是写小说、传记或历史著作)。第二,了解你的目标读者,即你写作的对象,并且不断地问自己:这人对你刚写下的文字会作何反应?第三,在你思想和写作主题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句子简短易懂,栩栩如生。这些是写作的沟通技巧,世上没有什么神奇套路,可以使你精通此道;只有不断自我批评并付出辛劳,方可做到这一点。
    我开始出书的过程说明了这一点。回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英国,福音派信仰正受到新教自由派领袖的攻击。他们将福音派信仰称为基要主义(英国福音派人士决不会用这个词自表身份),他们批评它,说它缺乏学术水准,说它褊狭,因此在教会内外影Ⅱ向恶劣。我曾经被邀请在一次主题为“狭隘思想抑或狭窄道路?”  (Narrow Mirld or Narrow Way?)的会议上发言,回击这种批判。会后不久,会议组织者寄来我的发言记录,请我将它变成一篇六干字的小册子发表。但是我希望让自己对圣经权威的声明足够有说服力,并且把批评者也纳入目标读者之列,在他们面前提出论据,清楚指出他们的错误,因此就需要长得多的篇幅。最终出版的是一篇六万字的论文,出版社给它定名为《基要主义与神的道》(“Fundamentalism”and the Word of God)。这个书名使我的-写作看似在回应当时一本流行的批评性著作《基要主义与神的教会》(Fundamentalism and the Church of God)。这本书销量很大,我想这是该书主题使然,而且目前仍在印行。从那时开始,许多出版社一直请我为他们写书。
    回溯1958年《基要主义与神的道》出版以来我的作品,我发现可以分为四类。它们论述的是我作为基督徒、牧师和神学教师生涯中主要关注的内容。对于每一方面,我会稍加阐述。
    1.圣经的权威。圣经正典都是上帝的默示;当每一条圣经教导按其自然含义来理解,当所有圣经教导合成了文献所要求的连贯整体的时候,圣经教导就是从上帝而来的真理,由上帝赐下,为了塑造我们的信仰,引导我们的生活;许多世纪前圣经作者奉上帝的名向他们同时代人所说的话,上帝每一刻都在向我们说。在现代之前,教会一致接受这些信念。小时候我并不相信这些,但在我1944年归信后不久,上帝就使我对这一点确信无疑。从那日直到如今,我一直努力捍卫和宣告圣经的权威。我把这一点看作是一切纯正神学、一切忠心讲道、一切真基督徒的信念与生活、一切真敬拜,以及信徒一切确据和盼望的基础性原则。加尔文以下这番话。对此问题的本质作了经典陈述:
    那些内心被圣灵教导的人都真正地倚靠圣经,而圣经则是自我印证的……我们应当确信圣经的教导,而这确信是借着圣灵的印证而得的……我们确信(就好像我们直接仰望上帝自己的威严那样)人的传教事工传给我们的话语也完全是从上帝口中出来的……在此我所说的是每一位信徒内心的经验,虽然我的言语无法贴切地描述。  (《基督教要义》I:7:5)
    除了《基要主义与神的道》,我写的《神已经说话》(GodHas Spoken)、《恩典与能力》(Grace and Power)、《字里藏珍》(God's Words)这几本书,以及许多文章和小册子,都在努力确立这一立场:正统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教导上帝笔之于书的话语,上帝的话语将关于基督的全备真理呈现在我们眼前。
    4.要理问答和要理问答教育。要理问答是使人作主门徒的一个层面,不管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新教(更正教)人士忽视这种教育已逾一个世纪。结果就是,今天整体会众的信仰教育严重不足,令人悲叹。诚然,近年来查经小组在各间教会蓬勃兴起,但这与要理问答教育是两回事,它们并没有同样的教育果效。所谓要理问答,即对教会成员和慕道友就教会所领受的圣经信仰进行系统的教导,这是基督教最初几个世纪各地通行的做法。这一传统在改教家和清教徒的年代再次被恢复,那时许多优秀的要理问答得以印行发表。今天我们需要重拾这种做法——我心怀感恩地留意到,人们好像已经开始做这事。我在侍奉初期认识到这种需要,因此写了几本书。我盼望这些书能够成为恢复要理问答教育所使用的资料。它们包括《在基督里长进》(Growing in Christ,本书是对使徒信经、主祷文、十诫和洗礼之约的基本诠释)、《基督徒须知》(/Want to be a Christian,这是前本书的一个早期版本)、《认识神》(Knowing God)、《认识基督教信仰》(Knowing Christianity)、《简明神学》  (Concise Theology)、《虔敬的奥秘》(Taking GOd Seriously)。另外还有与盖里·帕雷特(Gary Parrett)合著的《立定根基》  (Grounded in the Gospel,一本研究要理问答原则和步骤的书)。最近我也有幸和一些人一起为北美圣公会联会(the Anglican Communion in North America)撰写一份全面的新版要理问答,其标题为《做个基督徒》(To Be a Christian)。只要一息尚存,我会继续为此大声疾呼:在所有教会重新开展针对每一个会友(不分老少)的要理问答教育。
    巴  刻
    写于2015年3月

后记

  

    我们不时会听到少数人发出这样的真话:在世界各处,上帝的教会将伴随着一代信徒的离世而走向绝迹。然而,大多数信徒对于这样的警告极其漠然。事实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要证明这种判断也并非难事。如果牧师不再将他们的精力用在教导真理、传讲福音和引人得救上;如果为人父母的基督徒不再努力同孩子分享他们的信仰,而信徒们也不再与自己周围的人分享福音;如果以福音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被人们抛弃;如果圣经和属灵著作被人们束之高阁;如果基督徒只安于按照世界的定义去做这个世界的好人;那么,你认为教会还能存续多久呢?能延续到下一代人成长起来吗?对此我表示怀疑。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正踏上这条走向消亡之路吗?对我而言,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该如何来扭转这种趋势呢?在我看来,今日教会所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重新拥抱清教徒教牧侍奉的理念。若不做这样的努力,基督教的衰落将在所难免。
    我这样说,特别指向我所谓的“传统西方”(OId west),即自宗教改革时代以来在西欧、北美、澳大拉西亚与南非的主要新教群体(路德宗、圣公会、长老会和浸信会)。今天,在非洲中部和亚洲,信徒也逐渐通过对圣经的查考而领会到清教徒教牧理念的宝贵,并在种种敌对与尖锐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教)逼迫之下,开始积极地推动此理念的实现。然而,与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的西方社会进入了一种后基督教、世俗化、物质主义、盲目自大、价值缺失的时代。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圣经信息已成为众人嗤之以鼻的笑谈,教会不断被边缘化和成为少数人的聚集。有太多的教牧人员认识到,教会的事工已全面地进入守势,因此自己所做的不过是尽力来维持机构运转。如果能更进一步的话,充其量也就是尽力让会众心情愉悦罢了。如果有教牧人员发现自己达不到这样的目标,那么等待他的就将是筹款不利,教堂关门,会众分散,他们自己也将被迫离开牧职,另谋生计。还有一些继续工作于教会讲台并坐等退休的人,他们所求的不过是能获得一份养老金,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然而,与此同时,西方教会的整体状况却惨不忍睹,且随着会众趋向老龄化而人数越来越少,教会愈发趋于穷途末路之境地。
    可以说,今日的牧者,这个教会属灵领袖的群体,大部分已迷失了方向,而一旦领袖们迷失了方向,普通会众就会失去盼望。因此,在这里,我要强调清教徒教牧理念。这理念根植于新约圣经的启示,反映着基督教永恒的信仰核心,是今日教会奋兴、人心苏醒的基础。若离开了这样的根基,教会必将步入日渐衰弱、最终绝迹的命运。下面,我将继续阐明这样的观点,以此作为本书的结束。
    约翰·欧文与理查德·巴克斯特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如当时英格兰教会的组织治理方式,以及有关上帝恩典教义的描述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对教牧服侍的认识上,他们二人却几乎完全一致。对他们而言,教牧圣职的呼召意味着牧者必须始终如一地活出完全专注于主的信仰委身。这种委身要求牧者尽心尽意地去爱并服侍那位圣洁、恩慈并掌管一切的至高上帝。与此同时,它也要求作为上帝施恩管道的牧者,要去就近、帮助那些穷乏之人。牧者需要看到自己被上帝分别为圣的身份。上帝呼召他们,专门是为着传讲圣经的真理,教导众人认识基督,并本着那默示于圣经的圣道去劝慰人,引导罪人悔改,在主里牧养并看顾他们,为他们祷告,将属灵的智慧带给他们。与此同时,牧者还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们敬虔的榜样,并带领他们一生颂赞上帝,忠诚爱主,活在基督的纯全、谦卑、成熟与喜乐之中。此外,牧者还要面对自身处境中所遭遇的特定挑战,为着持守并彰显纯全的真理,为主去打那美好的仗。在后记开篇时我曾提问:今日的牧者如果不具备上述的品质,无法效法清教徒牧者典范,教会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在本书的结尾,我愿将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