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自由的声音(大革命后的法国知识分子)(精)

  • 定价: ¥108
  • ISBN:9787549628100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文汇
  • 页数:757页
  • 作者:(法)米歇尔·维诺...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6-11 第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美第奇奖、龚古尔传记奖得主力作,法兰西学院罗兰·儒弗内尔奖获奖作品。法国史专家吕一民教授领衔翻译,称赞此书让人联想起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
    一部活生生的法国19世纪史,理解当今法兰西乃至全世界政治与文化的关键!
    60万字讲述法国的“光荣与梦想”,大历史与个体命运交相辉映的杰作!

内容提要

  

    大革命之后,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迎来的却是法国近现代ZUI动荡不安的世纪。在君主制与共和制轮番登场之际,知识分子选择发声,在议院中成立党派,成为大臣甚至是政府首脑。这些人中有明哲保身的赌徒贡斯当、戴着镣铐跳舞的基佐、预见民主弊端的托克维尔、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一度反对共和的“法兰西灵魂”雨果……许多人白天还在为政府效力,晚上就被迫流亡他乡。
    尽管政治立场相去甚远,但他们均共享对自由的热爱,而正是这份对自由的坚持使19世纪末的法国毫无疑问地成了欧洲最平等的社会。

媒体推荐

    19世纪,“知识分子”一词尚未诞生,但这并未妨碍那些男男女女的活动……《自由的声音》是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时代杰出文人的群像。这本书也如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米歇尔·维诺克是一位编年史作家,他的博学令人叹为观止。
    ——《观看》
    我们如今更喜欢嘲笑崇高,将自由视为理所当然,有时甚至喜欢挖苦19世纪的文学和政治,认为那些浮夸的言辞同当今的审美观格格不入。然而,我们这些忘恩负义的继承者尤其要感激它们留下的遗产—我们还需要自由原则来奠定未来,某种自由的激情也将继续引领我们。
    ——米歇尔·维诺克

作者简介

    米歇尔·维诺克(Michel Winock,1937- ),当今法国名列前茅的历史学家,以高产而作品高质见称。曾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思想史、法兰西共和国史、知识分子史。他的成名作是1970年与人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97年完成全面梳理与审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出版后颇为畅销并荣获法国图书大奖——美第奇奖。《美好年代》为其2002年的作品。

目录

译者序
导言
第一部分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第一章  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贡斯当与基佐
  第二章  一位不屈服的保皇分子
  第三章  邦雅曼·贡斯当与自由主义反对派
  第四章  人民的自由派:库里埃与贝朗瑞
  第五章  基佐与“空论派的长靠背椅”
  第六章  维克托·雨果:向左转的浪漫主义
  第七章  1830年革命
  第八章  上帝与自由
  第九章  圣西门的时代
  第十章  亨利·贝尔:法国领事
  第十一章  法伦斯泰尔的乌托邦
  第十二章  托克维尔在美洲
  第十三章  巴尔扎克创办《巴黎评论》
  第十四章  欧仁·苏揭开《巴黎的秘密》
  第十五章  “创造”了工人阶级的女子:弗洛拉·特里斯坦
  第十六章  “全身心投入政治的”乔治·桑
  第十七章  海因里希·海涅、卡尔·马克思:在巴黎的德国人
  第十八章  蒲鲁东致信“亲爱的马克思先生”
  第十九章  米什莱、基内与密茨凯维奇:在法兰西公学院喧哗
  第二十章  通过历史回归革命:拉马丁
  第二十一章  基佐的失败
第二部分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的终结
  第二十二章  1848年:人人出场
  第二十三章  维克多·雨果成为共和派
  第二十四章  奥古斯特·孔德的遗嘱
  第二十五章  官司缠身的福楼拜和波德莱尔
  第二十六章  路易·弗约:“基督的勇斗士”
  第二十七章  《悲惨世界》的冲击
  第二十八章  勒南引爆炸弹
  第二十九章  蒲鲁东的离别
  第三十章  皮埃尔·拉鲁斯出版《大词典》
  第三十一章  埃德加·基内:共和国与恐怖统治
  第三十二章  普雷沃-帕拉多尔归顺自由帝国
  第三十三章  《路灯》对拿破仑三世的致命抨击
第三部分  从普法战争到雨果逝世
  第三十三章  凶年:1870至1871
  第三十五章  泰纳与勒南反思法兰西
  第三十六章  路易丝·米歇尔成为传奇中人
  第三十七章  新闻宣告自由!
  第三十八章  左拉:不情愿的社会主义者
  第三十九章  衰颓的大环境
  第四十章  维克多·雨果:至高荣誉
译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注释

前言

  

    在当今社会,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彰显,“知识分子”亦成了一个在传媒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术语。虽然对知识分子这一社会群体的界定,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知识分子的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始终是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中,不少外国史学家亦纷纷涉足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知识分子曾在本国社会文化与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法国,在20世纪晚期社会文化史研究日趋升温与一度备受冷落的政治史重新焕发生机的大背景下,甚至诞生了一门逐渐成为当今法国史坛显学的史学新分支——知识分子史。
    在20世纪晚期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逐渐成为法国史坛显学的过程中,最有力的推动者当属两位先后执教于法国著名学府巴黎政治学院的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分别是曾任教于里尔第三大学、现任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和20世纪欧洲史研究中心主任的让一弗朗索瓦·西里奈利(Tean-Francois Sirinelli,1949-),以及曾长期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现已从该校退休的本书作者米歇尔·维诺克(Michel Winock,1937-)。
    1986年初,西里奈利在《20世纪》(Vingtieme Siecle)上发表长篇论文《偶然还是必然?一种正在建构中的史学:知识分子史》,引人瞩目地打出知识分子史的旗号,并初步阐释了这一史学新分支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与特征。两年后,他又在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史学家勒内·雷蒙(Rene Remond)主编的《为了一种政治史》(一译《捍卫政治史》)中,以《知识分子》一文继续阐发知识分子史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西里奈利在文中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史的研究领域由政治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交叉而成,因而在其研究过程中,有三种研究路径最值得倚重:其一是对知识分子发展历程的梳理,其二是对知识分子社交性(sociabilite)结构的考察,其三是从“代际”角度对知识分子进行审视。难能可贵的是,西里奈利不仅撰文倡导同道研究知识分子史,他本人也始终身体力行,佳作迭出。如1986年,他与另一位年富力强的史学家帕斯卡尔·奥里(Pascal Ory)联袂出版《法国知识分子:从德雷福斯事件至当代》。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并分别在1992、1996、2002、2004年多次再版。1988年,他在国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一代知识分子——两次大战之间的高等师范文科预备班和巴黎高师的学员》。该书出版后曾荣获法兰西学院奖并在90年代中期再版。1990年,他又出版《知识分子与法兰西激情:20世纪的声明和请愿书》。该书一问世,即引起法国文化界的广泛关注,报刊、电视等传媒更是争相介绍与评论。1995年,西里奈利又推出力作《20世纪的两位知识分子:萨特与阿隆》。由于该书生动描述并深刻分析了战后法国左翼知识分子领衔人物萨特与法国自由派知识分子旗手雷蒙·阿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人在战后“辉煌的三十年”(1945-1975)期间展开的“三十年战争”,出版后再次受到传媒与读者的广泛关注。凭借这些成果的影响与学术地位的大幅提高,西里奈利不仅得以从外省的大学来到巴黎名牌大学执掌教鞭,还担任了法国著名史学刊物《历史评论》(Revue historique)和法国历史科学委员会的负责人。
    如果说西里奈利是此一时期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勃兴的首功之臣,那么本书作者米歇尔·维诺克则堪称第二号功臣。维诺克的成名作是他在1970年33岁时与年龄相仿的让-皮埃尔·阿泽马(Jean-Pierre Azema)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该书在由他撰写的部分,尤其是涉及20世纪30年代的篇章中,就已经对两次大战之间的法国知识分子做了很有见地的分析。1975年,他在《<精神>杂志的政治史(1930-1950)》一书中对以埃马纽埃尔·穆尼埃为首、以《精神》杂志为阵地的知识分子群体,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该书后来被视为法国知识分子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1996年的最新版本已易名为“《精神》:城市中的知识分子[1930-1950]”)。此后,他不仅在多家著名杂志上撰文呼吁加强知识分子史的研究,还在其主编的法国著名史学杂志《历史》(L'Histoire)中频频发表涉及法国知识分子史的文章。1997年,维诺克又出版了全面梳理与审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的新作《法国知识分子的世纪》。该书出版后大受欢迎,颇为畅销,很快就荣获该年度法国图书大奖——美第奇奖。1999年,为便于广大读者购买阅读,该书又以袖珍本的形式修订再版。
    ……
    其三,作者力图让那些男作家与女作家在书中能够有血有肉地得到表现,而不是仅仅写一部干巴巴的思想史。为此,他颇注重描述这些作家的财产状况、生活方式、男女之情、个人抱负,甚至还有他们的虚荣、缺陷等等,并通过这一切使他们思想的产生与演变变得可以理解。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使主题实际上颇为沉重的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而且,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阅读此书不仅能了解到曾以为很熟悉的人物,如夏多布里昂、雨果、司汤达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了解许多知之甚少、甚至几乎闻所未闻、但实际上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中活跃一时的人物,如拉默内、比歇、弗约、特里斯坦等。
    最后要指出的是,虽然作者承认19世纪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紧张、矛盾有时甚至绝望的世纪”,但却强烈反对“法兰西行动”的思想大师莱昂·都德等人做出的“愚蠢的19世纪”的断言。他还在强调19世纪的思想成果依然是后人不可剥夺的遗产的同时,在本书的结尾部分语重心长地提醒广大读者:
    我们如今更喜欢嘲笑崇高,将自由视为理所当然,有时甚至喜欢挖苦19世纪的文学和政治,认为那些浮夸的言辞同当今的审美观和相对主义理论格格不入。浪漫主义、乌托邦主义和进步主义之类的词汇,只是为了嘲笑它们的天真,有时是为了嘲笑它们的宗教感情而被汇集在一起。然而,我们这些忘恩负义的继承者尤其要感激它们留下的遗产——我们还需要自由原则来奠定未来,某种自由的激情也将继续引领我们。
    毋庸讳言,这一提醒绝非仅仅对法国读者具有必要性,对中国读者亦同样有用。
    吕一民
    2005年5月于浙江大学

后记

  

    《自由的声音》是一部在法国既叫好又叫座的史学著作,能够在把这一佳作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过程中略尽绵薄之力,笔者深感荣幸。本书中文版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继收入该社的“西方文明进程译丛”“当代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在此,本人谨对担任“西方文明进程译丛”主编的高毅先生、陈丰女士当年的热情约稿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要再次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宇女士及其同事出色、高效的编辑工作。
    本书中文版首次推出后,得到不少学友、同行以及读者的肯定与抬爱。但由于当初交稿时间紧迫,加之译者学力不逮,译文尚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本人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对译文中的不足之处予以修订、完善。正因为如此,本人特别要感谢新经典文化股份公司在新从法国瑟伊出版社获得此书中文版版权之后,邀请我承担相关译事,使我得偿所愿,终于有机会再对译文好好推敲、修订。
    鉴于篇幅较大,本人当初在接受翻译这本大部头的任务后即转邀两位既懂法语,又熟悉法国历史文化的学友沈衡、顾杭先生参与。我们三人的分工如下:吕一民翻译书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的所有章节,沈衡翻译第二部分中的第22章、23章、24章和第三部分的所有章节,顾杭翻译第二部分中的第25到33章。本书的人名译名对照,由本人在浙江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的几位研究生协助下完成。作为本书的主译,本人负责全书统校,并分别修改、审定另两位译者的译稿。因此,本书的译责当主要由我承担。由于我们几位译者学识有限,加之本书篇幅甚大,涉及内容颇广,译文中定有若干有待进一步推敲和改进的地方,在此,敬祈专家与读者不吝赐教。
    此次修订工作,得到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法国公民权利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13BSS030)、浙江大学文科教师教学科研发展专项项目“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以及浙江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世界史学科)”的经费支持,并且也是这些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特此申明。
    吕一民
    2018年初春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