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精)

  • 定价: ¥98
  • ISBN:9787508697536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586页
  • 作者:(澳)彼得·麦克菲...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部社会变革启示录,故事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古往今来一代代思想家、政治家、智识读者从法国大革命中读到了变化时代的应对之道。《自由与毁灭》提供了一个更新、更好读的大革命通史,在深入思想讨论之前,先了解一下历史吧!
    宏观历史和个人故事书写的有机结合。书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大革命的进程,也会从罗伯斯庇尔、路易十六的王室家人、乡下的教士、逃离巴黎的贵族女画家、奥尔良纺织女工口中得知革命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事业的冲击。
    2019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230周年,《自由与毁灭》是应运而生一本新通史。《自由与毁灭》不再关注革命中的阶级斗争、革命的正义性;它转而关注今天热议的问题,平等、权利、国际关系、社会改革与不满、环境生态……法国大革命永不过时。
    随书附赠36张法国大革命人物精美笔记卡,包括了罗伯斯庇尔、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马拉、拿破仑等革命风云人物,并标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派别。另有历史地图和24页说明性彩插。

内容提要

  

    这是“现代世界的黎明”。人类在最近的几个世纪里,经历了猛烈而持续的社会变迁。1789一1799年间的法国大革命,正是这场两百年历史地震的震源。它给一代代渴望变革的人们吹响了行动的号角,而且释放出波及全世界的解放与毁灭之力。
    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多重政治一社会危机中爆发,也释放了积蓄多年的底层力量与不满。旧制度、旧文化,在一阵如同旋风闪电般的改革中土崩瓦解。大革命没有一贯的领导者,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国民公会、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专政、督政府………每次变局,都是一次攸关生死的权力洗牌和原则之争,一批批革命参与者命丧断头台,直到铁腕领袖拿破仑掌政。这本书用生动的历史讲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全历程的动荡起落。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也用新的清晰度呈现这场革命,从生封档案中打捞出鲜活的历史记忆,把个人故事与政治大势编织在一起。所谓“革命”,法国的城市、农村、战场、海外殖民地都在发生什么?不同阶层的法国人又如何造应套革,顺应变革?10年间,著名画家雅克一路易·大卫为许许多多革命者画了肖像。政局变换,这些革命者有的成了“烈士”,有的成为“叛徒”,也有的发动政变,成了新贵。巴黎女工匠被利娜·莱品,参加过喜气洋详的革命庆典,领导过支持女权的示威,而在平常日子里她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配给面包。黑白混血儿亚历山大·伸马原本注定一生为奴,大革命敞开的机会之门让他能够成为高级军官,与拿破仑并肩作战。……变革降临在所有人身上。
    我们依然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中。它塑造了人类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法律、权利乃至人之存在的认识。两百余年来,不断有人宣布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完结了”;但又不所有人民要再次探寻法国理想的实现之途,或许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思考变革,就必然要思考法国大革命。《自由与吸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在沿袭前人的史学传统和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新世纪的变革浪潮、全球化、生态意识等责景下写就的。这本书“将成为今后数年关于法画大革命的一份标准讲述”。

媒体推荐

    彼得·麦克菲这部法国大革命通史,谋篇布局立意高远,别具一格;内容表述张弛有度,充满新意;文字叙说鲜活生动,雅俗共赏。而我印象深刻并深以为然的是:这部引人入胜的皇皇巨著在探究200多年前爆发的这场改变欧洲乃至世界的革命时,不仅充彻现实关怀,而且凸显全球视野。
    ——吕一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部出自法国大革命的世界知名学者之手的综合之作。
    ——谭旋(Timothy Tackett),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路易十六出逃记》作者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品有很多,虽然佳作甚繁,但是没有一部像本书一样新近而通俗的。这是值得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们庆祝的事。
    ——《图书馆杂志》
    麦克菲用高超的技巧清晰讲述了现代史上这个极为复杂的事件……这本书将成为今后许多年里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标准讲述。
    ——《出版人周刊》
    《自由与毁灭》的出版是法国大革命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任何对法国大革命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现代史杂志》
    清晰易读,不管是正文,还是极为丰富的参考文献,都将对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学者大有助益。
    ——《跨学科历史研究杂志》

作者简介

    彼得·麦克菲(Peter McPhee)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荣休教授,法国大革命研究的前沿学者,曾任墨尔本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和墨尔本大学总督学。从巴黎、波尔多、马赛的各大档案馆,到流传着历史记忆的法国小村,麦克菲在研究生涯中曾走遍了法国的每个角落。著作包括《罗伯斯庇尔:革命的一生》《亲历法国大革命,1789—1799》《农村的政治生活:法国乡村的政治变迁,1846—1852》等等。《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麦克菲总结学术生涯的一部通史著作。
    我们曾问过麦克菲先生:为什么您一个澳大利亚人会以法国革命为学术志业?
    他回答说:与法国的距离感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我们不会像英国人或美国人那样在革命的立场上站队,更喜欢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另外,法国人也是大洋洲的发现者和殖民者,大革命也波及了大洋洲。

目录

中译本序
导 言
第一章  拼凑起来的权力和特权:18世纪80年代的法国
第二章  知识界的骚动
第三章  处置不当的危机,1785—1788年
第四章  人民革命,1789年
第五章  改造国家,1789—1790年
第六章  革命的凯歌,1790年
第七章  基督之家的解体:宗教分裂与国王出逃,1790—1791年
第八章  恐惧和愤怒,1791—1792年,以及二次革命
第九章  处在十字路口的共和派,1792—1793年
第十章  自由还是灭亡:动乱时期的抉择,1793年
第十一章  “恐怖直到和平为止”,1793 年7月至10月
第十二章  拯救美德共和国,1793年10月至1794年4月
第十三章  恐怖、胜利和倒台,1794年4 月至7 月
第十四章  解决纷争:热月政变,1794—1795年
第十五章  社会中有资本的人,1795—1797年
第十六章  伟大国家与其敌人,1797—1799年
第十七章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大事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前言

  

    我非常有幸能为中国读者写下这份序言。我在这本书中想要强调两点。第一点,与很多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家一样,我写这本书受到了19世纪政治家、理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的启发。他的家庭生活遭到大革命的重创,尽管如此,他还是承认了大革命的伟大之处,写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这部经典著作。由于他患上肺结核而早逝,这部著作并未完成。1831年,年仅26岁的托克维尔曾经到“新世界”游历,出版了早期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论美国的民主》(2卷本,1835年,1840年)。
    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是中央权力的连续性,从路易十四(1638—1715)到1799年通过军事政变夺权的拿破仑·波拿巴,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一以贯之。尽管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国民公会试图通过民主和地方机构来使决策去集权化,1792年革命战争的需要促使革命家们再一次将权力集中。在托克维尔看来,大革命最根本的变化在于摧毁了“封建主义”的机构,这些机构既包括由贵族主导的传统团体也包括全国各地封建制、领主制的残余。大革命试图用基于人民主权和自由的新体制来取代古老的封建制度。但是法国与美国不同的是,美国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之上,法国人民仍然依赖中央权威。
    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起源于教士、贵族和第三等级这三个传统的等级之间日益扩大的分裂。上层贵族主宰了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会在内,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越来越不履行他们的义务(法国谚语有云“位高则任重”)。大多数贵族对于1789年前必要的财政和社会改革根深蒂固的敌视源于两个长期因素。首先,正如托克维尔总结的那样,君主制国家决策的压力由于治理和保护殖民帝国的支出而进一步加剧,进而损害了贵族特权。其次,贵族面临着比他们人数更多、更富有、更具批判精神的资产阶级的挑战,农民对于贵族的财产、等级和社会地位也越来越感到不满。
    法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在18世纪80年代处于危机之中。王权及其贵族精英的合法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来自社会的批评空前尖锐和深刻。领主体制及其繁多的特权日益成为一种收入来源而不是社会秩序的支柱。托克维尔认为,到了18世纪80年代,领主几乎很少出现在社区之中,农民交纳的封建租税与从领主那里获得的贫困救济、保护和帮助已经不再对等。尽管托克维尔出身贵族,他明白贵族制度已经“失效了”,因为理论上贵族特权的合法性已经不再合理了。一个日益富有的、人数众多的中间阶级(资产阶级)开始追求自身利益,而且在托克维尔看来,这个阶级中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个人,深受启蒙运动抽象概念的影响。到了18世纪80年代,阶级分化已经完成,产生了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对立在《论美国的民主》的结论中,他对整个西半球的根本性变化充满了信心,但也担心这些变化导致的结果:
    我们时代的国家无法阻止人类的境况走向平等,但是平等的原则究竟带给我们的是自由还是奴役,文明还是野蛮,繁荣还是痛苦,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20年后,他在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在结论中写到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带给法国人的是奴役、野蛮和痛苦,但是这个悲观的结论来源于他个人从1848年开始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敌视。
    很少有人在提及托克维尔的卓越思想时将他的个人经历考虑在内,人们经常将他描述成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但是他一直处在国家动荡和痛苦的旋涡之中。他于1805年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诺曼贵族家族,他的祖先曾经参加过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和对英格兰的征服。他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等级深受大革命的创伤。他的父亲埃尔韦是托克维尔伯爵,曾经担任路易十六卫队的军官,他的母亲路易丝·玛德莱娜·勒佩勒捷·德罗桑博是法国著名政治家沃邦和拉穆瓦尼翁的亲戚。他们在1793年结婚。第二年差点被送上断头台。路易丝的祖父拉穆瓦尼翁(路易十六的首相和最终判决的辩护律师)和双亲都被判死刑,她的大姐和姐夫也同样丧命。
    虽然托克维尔的家族在大革命中遭遇悲惨,但在七月王朝(1830—1848)和第二共和国(1848—1851)时期,托克维尔本人试图将有限的选举和立宪君主制融入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他曾经担任议会代表和部长,在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于1851年依靠军队夺权后,他放弃了从政。他从此以后全身心投入《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写作中。他的杰作深受他1848年后两次短暂的从政经历的影响:他对1848年6月的内战感到恐惧,随后被路易·拿破仑的政变排斥出政坛之外。因此,他认为1789年后革命变化的暴力打碎了传统的社会秩序,他所处的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阶级分化和冲突。托克维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自己家族的命运之上思考他所处的时代变迁。
    我想强调的第二点是我在这本书中试图阐释法国大革命的特殊途径。在全球化的21世纪,我们更加重视法国大革命的全球意义及其国际影响。历史学家曾经认为法国大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动乱,但是现在我们不仅意识到了大西洋和北美在法国大革命起源上的意义,还进一步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在西欧之外的影响,尤其是在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地中海地区。革命战争的确是“第一次总体战”。与所有大革命一样—英国、美国、俄国和中国的革命—法国大革命在内战和外国干预中诞生。但是这些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代价都是数不清的生命。
    而与所有大革命一样,这同样是一场全国范围的革命,革命的成果不仅体现在首都之中,还体现在拥有97%的全法国人口的乡村和城镇之中。各地对于革命的态度来源于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各地的人民无论欢迎还是反对变革,都不能拒绝变革。与托克维尔和几乎所有之前的大革命研究不同是,我不仅试图将大革命置于全国和国际的背景下来理解,还试图将其置于每个社区的每个家庭之中来理解。革命给人们的经历各不相同,却影响了所有人。革命对于日常生活的冲击远比托克维尔的描述更加复杂和深刻。例如,我在书中强调了继承法的改革和临时废除砍伐树木与开垦荒地禁令的影响。
    现当代的每一次大革命—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20世纪的中国革命—都具有其独特性,它们都是特殊的社会、历史和危机的产物。但是所有的大革命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迁,也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国内和国际冲突。所有的大革命对于每个亲历者来说都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剧变。我试图在这本书中抓住的就是法国人鲜活而厚重的经历。

后记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一1799》一书是彼得·麦克菲教授多年研究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结晶,这是一部对希望了解法国大革命的普通读者和对法国大革命有一定了解的专业读者都非常友好的书。在成为法国史专业的博士生之前,我也和很多历史爱好者一样,对法国大革命这样严肃的话题和大部头的著作都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每当读到历史人物的故事时就会产生继续读下去的动力,因为人与人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不仅存在于尘封的档案之中,还铭刻在每个经历法国大革命的人的记忆中。麦克菲教授不仅聚焦法国大革命主要历史人物的历史,也用了大量笔墨描绘了普通人在大革命期间的命运沉浮。
    法国大革命戏剧性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大仲马的父亲托马一亚历山大·仲马1762年出生于圣多明各,他的父亲是法国贵族,母亲则是一名黑人奴隶。他生下来就是奴隶,在14岁那年被父亲以800里弗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法国军官,后来当他抵达法国时,父亲又赎回了他,给他自由身份并且将他送入军校。在24岁从军校毕业那年,他的其他同学都成了军官,而他只能注册成为一名普通士兵,他的父亲认为他使用达维·德拉·佩耶特里(Davy de la Pailleterie)的贵族姓氏有辱家门,他只好用了母亲的姓氏仲马(Dumas)。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27岁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年后自己会成为一名将军。他在意大利和埃及与拿破仑并肩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没有大革命,他很有可能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结束军旅生涯。类似大仲马父亲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人的命运转折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是大革命历史的缩影。
    对大革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麦克菲教授这本大革命史提供了很多大革命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大革命对环境的影响,在法国南部地区,贫瘠的山地丘陵更适合放牧而不是谷物的种植,但是为了交纳什一税和封建租税,大量的荒地被开垦种植谷物;大革命废除封建制度的《八月法令》颁布后,大量的贫苦农民开垦了原本用作放牧的共有土地、砍伐森林,导致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这些问题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对现在法国南部的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麦克菲教授将早年研究法国地方史、农村史的研究成果写入本书之中,我们不仅能在书中看到法国大革命发源地巴黎的政治变迁,也能目光向下,看到各个地方和乡村是如何欢迎、接纳和反对变革的,正如麦克菲教授所言,无论欢迎还是反对变革,都不能拒绝变革。正是这一互动过程为我们呈现了更加生动的大革命历史。
    当我把近三十万字的译稿交付时,内心如释重负的同时也隐隐不安。高兴的是自己独自翻译完成了这样一部大部头的著作,完成了自己最初学习法国史的一桩心愿;不安的是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能力有限,虽然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行修正,错误和疏漏恐怕也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指正。
    在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浙江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的支持,同时,本书是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研究青年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麦克菲教授非常支持我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我曾多次通过邮件向他请教问题,他都给了我积极的解答和回复,并且欣然应允为中国读者写下序言,在此,我向麦克菲教授表示真诚的感谢。最后,我还要向不辞劳苦编辑译稿的袁子奇编辑、一直关心并支持我的导师董小燕教授、吕一民教授以及张弛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磊 2018年秋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