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朝花夕拾

  • 定价: ¥39.8
  • ISBN:978751437655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现代
  • 页数:271页
  • 作者:鲁迅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本书,读懂真实的鲁迅。
    每个中国人一生至少要读三遍鲁迅的作品。
    少年时,读出斗志,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年时,读出锐气,重拾生活的力量。
    老年时,读出洞察与练达。
    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特邀著名民国风画家绘制封面图,勘校、装帧、用纸、印刷等全环节严格把控,阅读感受极佳。

内容提要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的年少往事,在淡淡的回忆氛围中夹杂着对旧人旧事的理性思考,为我们追根朔源地了解鲁迅的个性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鲁迅曾说:“我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在《野草》中,鲁迅舍弃了一贯的理性与旁观态度,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毫不遮掩的解剖,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鲁迅灵魂的高度与深度。
    阅读本书后半部分的鲁迅经典小说,我们很容易发觉,如今大众热议之社会怪象,宏大议题,早在百年前鲁迅的笔下已有了深刻解读及呈现。

媒体推荐

    鲁迅是(中国)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
    ——德国汉学家  顾彬
    鲁迅是中国最早用西式新体写小说的人,也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现代中国作家。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郁达夫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小说名篇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故乡
  阿Q正传
  社戏
  祝福

前言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竞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