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日语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作品选日汉对照精装有声版)(精)

  • 定价: ¥39.8
  • ISBN:9787562855095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
  • 页数:336页
  •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有“鬼才”之誉。他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三巨匠。一生虽短暂,却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竹林中》(改编为电影《罗生门》)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本书选取了芥川龙之介具有代表性的几篇小说,通过中日对照的形式,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感受。

内容提要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作品选日汉对照精装有声版)(精)》收录芥川龙之介不同时期的短篇代表作。芥龙之介的小说创作中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俳号我鬼,日本短篇小说巨擘,被评为“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鬼才作家”,是新思潮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有现实主义倾向。1922年发表《竹林中》(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原作)、《六宫小姐》,文坛地位达到高峰。1927年发表《河童》《某傻子的一生》等,留下遗言“对将来模糊的不安”后服安眠药自杀。
    1935年,好友菊池宽为了纪念这位文豪,设立“芥川赏”,现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年度文学奖项之一,并与“直木赏”齐名。代表作包括《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竹林中》《河童》《齿轮》等。

目录

译者导读芥川龙之介的生平及文学
罗生门
译者解读《罗生门》
蜘蛛之丝
译者解读《蜘蛛之丝》
杜子春
译者解读《杜子春》
魔术
译者解读《魔术》
烟草与魔鬼
译者解读《烟草与魔鬼》
山药粥
译者解读《山药粥》
矿车
译者解读《矿车》

译者解读《龙》
鼻子
译者解读《鼻子》
小白
译者解读《小白》
三件宝物
译者解读《三件宝物》

前言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生于东京市京桥区入船町。在芥川龙之介出生的当时,入船町一带是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在这条街上居住的日本人,加上芥川龙之介一家,总共只有三户人家。那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芥川龙之介只在这里生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后来的岁月里,芥川龙之介对自己的出生地念念不忘,充满了怀念之情。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中,贯穿了一种浓厚的对于异国情调的憧憬,这大概与他对出生地的眷念有很大的关系。
    芥川龙之介的生父名叫新原敏三,在外国人聚集的入船町一带经营乳业,并在郊外的新宿拥有牧场。芥川龙之介出生的那年,父亲43岁,母亲33岁,同为所谓的“大厄”  (大灾)之年。按照当时的风俗,在父母大灾之年出生的孩子,形式上是要将其丢弃的。将他“捡回来”的“父亲”则是生父的朋友松村浅二郎。也就是说,芥川龙之介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成了“弃儿”。这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似乎预示着芥川龙之介多舛的命运。就在芥川龙之介七个多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发狂。这件事对芥川龙之介的人生及文学思想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冲击。自己是狂人的孩子,这阴晦而近乎强迫的观念长久地压抑着芥川龙之介,他终生都未能摆脱这一巨大的压迫感。
    因为母亲突然犯病,芥川龙之介很快就被过继给了舅父芥川道章,成了芥川家的养子。芥川龙之介(后文统称为“芥川”)跟随着养父母生活在本所区的小泉町,一直到1910年芥川十八岁为止。该地位于两国车站附近,紧靠隅田川,是个有着浓厚江户遗风的地方。不用说,该地的风物对青少年时期的芥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芥川作品中独有的江户情趣,与他这一段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芥川家世代皆为武士,深受武家文化的熏陶。芥川的养父母及常年照顾他的姨母都喜欢文学、美术及歌舞伎等。受家庭氛围影响,少年时代的芥川酷爱读书看戏,喜欢听养父母讲古代的怪谈和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故事。这些早年的教养潜移默化,极大地丰富了芥川文学的趣味。
    1910年9月,芥川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高中,同级生中有后来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久米正雄、菊池宽、松冈让、井川恭、成濑正一等人,他们对芥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旧制高中,聚集了来自各地的精英,是一个锻炼人品和学问的好地方。东京“一高”素有学风自由、思想自由的传统。从小就爱读书的芥川在这里大开眼界,如饥似渴地学习。按照他在自传体作品《大导寺信辅的半身》和《一个傻子的一生》中所罗列的,在高中期间,芥川读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歌德、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莫泊桑、波德莱尔、易卜生、萧伯纳、魏尔伦、龚古尔兄弟、惠特曼、福楼拜等人的作品。他尤其偏爱西方世纪末的文学。所谓的世纪末流派是十九世纪末期以法国为开端,在欧洲诸国形成的一股充满颓废、享乐、唯美的怀疑主义的文学思潮。芥川之所以对这一流派的文学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他的青春期与明治末年相重叠,使他产生了一种淡淡的末日惶恐,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世纪末文学中所独有的怀疑主义精神与芥川与生俱来的怀疑主义的精神气质极大地吻合。这一时期经由西方世纪末文学所强化的怀疑主义精神,成为芥川文学思想的灵魂,历来为论者所瞩目。同样,在芥川文学的深处流淌着一股清新而甘冽的知性清流,这既与他在教养主义盛行时代的广泛的读书体验有关,也有其个人禀赋的因素影响。
    1913年9月,芥川从东京“一高”毕业,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其时,日本的耽美主义文学达到鼎盛时期,耽美派文学以杂志《昴星》为阵地,其代表者有北原白秋、高村光太郎、吉井勇等人。芥川对这一派的文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受到了其影响。
    1914年2月,第三次《新思潮》创刊。芥川作为同人参加,其他的成员主要是他高中时代的朋友,如久米正雄、菊池宽等人。第三次《新思潮》前后一共只出了八期。芥川先后在上面发表了几篇译作及处女作《老年》,但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不过,这段经历对芥川来说十分宝贵,不仅成为其走上专业作家之路的契机,也磨炼了他的写作能力。
    1925年正月,芥川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大道寺信辅的半生》。这是他第一部正视自我、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芥川想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来为自己打开新的局面。这篇作品成为划分芥川文学中期和后期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芥川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好转,但他还是发表了《海边》《泥提》和《死后》等作品,但都不是上乘之作。1926年1月,芥川相继在《中央公论》和《新潮》上发表了《湖南的扇子》《年终一日》。那之后,芥川几乎就停止了创作,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汤河源疗养。这一年,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除了肠胃病、痔疮之外,神经衰弱症也加剧了。就在这种痛苦的状态下,芥川创作了《点鬼簿》,发表在该年10月的《改造》上。这篇小说充满了鬼气,暗示了其直面死亡时的复杂心态。进入12月之后,芥川开始执笔《玄鹤山房》,连载于次年一、二月的《中央公论》上,这是他最后的力作。
    进入1927年之后,令芥川烦心的事更多了。芥川的姐夫西川丰涉为骗取巨额保险金而烧毁了自家的房子,并留下大量借款卧轨自杀。从这一年的新年开始,芥川就一直在为此事奔走,不但要照顾姐姐一家的生活,还要替姐夫还债。芥川完全被生活击倒,神经衰弱症极度恶化。这一年的5月,友人宇野浩二突然发狂,对孩提时代经历了母亲发狂并一直担心自己也会遗传这种精神疾病的芥川来说,这个打击实在太大,成了他自杀的诱因。据芥川的好友小穴隆一在《两幅画》一文中透露,这年夏天,芥川就写了遗书,托付了身后之事。总之,从种种迹象来推断,芥川在写《点鬼薄》时就已经在认真思考自杀一事了。当然,除了健康原因之外,创作力的下滑也同样是让他走上不归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晚年的芥川对基督教非常关心,在自杀之前相继写下了堪称绝笔的《西方的人》和《续西方的人》,但是宗教的力量也没能拯救他的生命。1927年7月24日凌晨一点左右,芥川吞下过量的安眠药,在床上读了一阵《圣经》后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