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科 学 > 科学、科学研究

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 定价: ¥39
  • ISBN:978751582482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工商联
  • 页数:210页
  • 作者:李春蕾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解决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而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本书阐释了科学精神所包含的理性、崇实、探索、察微、质疑、进取、创新、奉献等精神,描述了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用行动不断丰富科学精神的“中国内涵”。进入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理当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内容提要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科学不再仅仅是看不懂的化学公式,也不再是玩不转的高科技,科学离我们不再遥远,它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无数科学家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感受到了无怨无悔奉献的忘我精神。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精神的真正内涵,为我们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李春蕾,女,法学硕士,旅英管理学硕士,深交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并购交易师,13年创业及公司管理经验,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吉林省立德联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立德讯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多家企业担任管理顾问。

目录

Chapter 1  理性精神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不盲信盲从,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
  时刻保持警戒,认清易从众的情形
  正确的孤独,胜于错误的喧嚣
  偏见源自无知,却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正确认识科学,摒弃对科学的误读
  尊重真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Chapter 2  崇实精神
  ——“一切推理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华生:让心理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
  科学的结论来自观察与实践
  秉持精确思维,杜绝“差不多”
  有效地使用精确化的符号工具
  理论与实践,两者要并肩而行
  打造行动力,让科学精神落地
  在实践中追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Chapter 3  探索精神
  ——“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真理”
  牛顿:夜以继日地思考,探索自然奥秘
  探索真理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科学就是不断提问,不断满足好奇心
  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异想天开”是科学探索的起点
  放心大胆地假设,小心谨慎地求证
  不要让认知闭合阻碍探索的脚步
  重建科学认知,勇敢面对不确定
  寻求科学真理,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
Chapter 4  察微精神
  ——“小事上轻率真理的人,大事上也不足为信”
  莫顿: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严谨的科学精神,蕴含于细节之中
  成败的分水岭,往往都在细微处
  避免小的失误,可以减少大的挫折
  小事上轻率真理,大事上也不足为信
  任何错误和隐患,都不能视而不见
  不急不浮不躁,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Chapter 5  质疑精神
  ——“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
  黄万里:正谬交给时间,精神值得敬畏
  尊重事实与真相,而不是尊重权威
  没有质疑精神,就没有科学发展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虚心地接受质疑,理性地回应质疑
  分清“怀疑病”与科学的质疑精神
  时移势迁,批判精神永不褪色
  批判是为寻求真理,而非发泄情绪
Chapter 6  进取精神
  ——“科学的永恒性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
  高伯龙:一生恋激光,矢志永不悔
  不畏惧失败,更不畏惧承认失败
  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
  用100%的热情去做1%的事
  提升学习力,才能提升竞争力
  持续的动力是找到做事的意义
Chapter 7  创新精神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刘先林:匠心六十年,不断追求创新
  走出思维的栅栏,培养创新精神
  不要被经验和常规扼杀了潜能
  拒绝慢动作,创新必须抢先一步
  见他人之所见,想他人之不想
  找到突破口,解开“高尔丁死结”
Chapter 8  奉献精神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林俊德:为报效祖国,甘愿隐姓埋名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以大局为重,舍得牺牲个人利益
  注重团结协作,杜绝单打独斗
  传承的是精神,不变的是情怀
参考文献

前言

  

    新时代需要科学精神
    回首过往,我们会发现,人类“科学观”的发展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并逐渐传人中国后,中国社会最初对它是俯视的态度,认为那都是“奇技淫巧”。待近代科学发展成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犯我中华时,国人才意识到自己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并开始仰视西学。不过,那个时期对科学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技”和“器”的层面。
    到了20世纪初,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依旧是浅显的,甚至分不清科学与技术、科学与魔术,对科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都是混乱的。直到《科学》一刊问世,才改变了这种现状。1916年1月,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在《科学》第2卷第l期上发表了《科学精神论》一文,这是“科学精神”首次在中文文献中得到系统论述。
    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界一切事物,崇尚理性,反对迷信和愚昧,认为只有具备“科学精神”,国人才能摆脱“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束缚。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它的精神气质。当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科学精神也有了它全新的使命。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培育的人才,也有其成就的事业,而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就是科技强国的使命。”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开创的未来,没有任何的参照系,完全要走自己的路,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向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但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繁花似锦相伴,也会有荆棘密布的阻挠,交织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智能时代,要解决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更是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历史不会给任何崛起图强的国家太多试错的机会,唯有对科学秉持审慎和敬畏之心,才能尽可能地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至少不犯颠覆性的错误。
    科学精神,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也是每一个新时代人要秉持的态度。于我们而言,科学精神就是对抗混沌世界的那一道光。有了这道光,即使暂时迷失,也总能找到方向;有了这道光,即使世界冰冷,也总能发出一点热。守护来之不易的科学精神,培养正在萌发的科学精神,是每个人要用毕生精力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