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小关风土录

  • 定价: ¥59
  • ISBN:978753479978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大象
  • 页数:360页
  • 作者:编者:王全营//郅...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近现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7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关原来的地貌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古建筑已经消失。
    本书每一位作者在回忆往昔时力争用白描的手法予以客观真实的记录,以求为后世留下一部曾经的小关的资料。

内容提要

  

    巩义市小关村,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明清时这里形成了一条长达500米、青石铺就的老街。这里曾有青砖灰瓦的门店、上铺八砖的厢房、飞椽斗拱的寺庙、雕粱画栋的戏楼;这里曾是巩义东部的商业重镇、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的东西娶道;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的集市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关老街以及诸多古建筑,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整理故实,心忆乡梓,为得是记住乡愁,为小关的后代留下历史的记忆和小关曾经的辉煌。
    本书作者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们从不同方面记述了记忆中的小关,主要记述了小关的古建筑、小关的民风民俗、小关的商业、小关的民俗等内容。通过这本书的编写,使小关几百年的历史呈现在人面前。这是一本记述乡愁的著作,对于今天特色小镇的建设很有价值。

目录

一、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整理故实  心忆桑梓  记住乡愁
  小关村的地理位置
  九曲河水清凌凌
  昔日水井今在否
  咏古槐
  绿荫匝地的古树
  软枣树、五通河、七星庙称谓的由来
  六千年前瓮棺葬
  岑彭沟考
  小关关帝庙
  南沟观音堂
  小关老君庙与龙王庙
  西沟牛王庙、马王庙
  小关凤山寨
  茶庵天爷庙
  赵寨老君庙
  后纸坊马鸣王庙
  记小关前阅张家祠堂“春晖堂”
  小关张氏六合堂
  小关前□(特殊字体)四合院
  前□(特殊字体)张氏及四合院
  前闲的三景点
  逃兵夜炸龙王庙
  小关村有两件宝
  民主选举丢豆子
  记忆中的孩童时代
  茶庵——古人的善举
  1942年凤山寨上的舍饭场
二、现尚存世的碑铭
  创立观音堂碑(明万历十八年)
  重修观音堂三仙殿白衣堂并拜殿山门萧墙碑记(乾隆三十八年)
  金妆神像并创立石基序(乾隆五十四年)
  重修观音堂玉仙殿白衣堂暨拜殿山门萧墙碑记(道光五年)
  金妆观音堂十大闫君暨白衣堂神像碑记(道光十四年)
  创建后土蚕姑花娘娘暨大圣祠碑记(道光二十年)
  重修观音堂白衣堂玉仙殿碑记(光绪三十四年)
  重修后土蚕姑花娘娘暨大圣祠碑记(宣统二年)
  买官地碑记(乾隆六十年)
  创修马王庙暨金妆神像碑记(嘉庆七年)
  牛王庙金妆神像石基碑(道光二十年)
  创修奎星阁记(光绪三十二年)  
  项岭茶庵纪善碑文(康熙三十九年)
  重修茶庵碑(乾隆十年)
  庵前建筑月台碑记(嘉庆四年)
  重修茶庵碑记(民国3年)
  龙王督工创建三官殿碑记(乾隆三十八年)
  张公星五暨德配郅孺人墓志铭(民国27年)
三、小关老街暨工商业经济
  小关明清一条街
  小关镇的贸易
  鳞次栉比的商铺
  我所知道的小关供销社
  小关古庙会上的商业活动
  小关集市及庙会
  概说小关古庙会
  今昔小关镇记
  繁荣的小关老街
  小关老街
  交通发展带来新气象
  小关郑氏染坊
  小关老街车马东大店
  已经消失的行业
  四大不中听
  小关名吃——蜀黍面咸食
  纺棉花、织布
  拾绳孩儿
  附录:小关庙会一览表
四、乡村教育和民间文化
  家乡回顾:我所知道的民国时期教育
  我所经历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小关小学
  我所知道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关教育
  在小关所见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版之图书
  小关镇的群众文化生活
  正月十六:小关人的狂欢节
  自娱自乐办剧团
  小关戏院的变迁
  孙寨的“故事”
  孙寨的“大水”
  功同良相  橘井流香一记小关聂氏中医世家
  记茂将沟牛氏中医世家
  小关地区中医药的发展
  简述小关的妇幼保健事业
  西医的传人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流行病的防治
  健康养生等歌谣
  小关方言
  小关谚语集锦
五、独具特色的民俗
  初一五更祭关爷
  婚姻习俗的变迁
  正月初七灯笼会
  赵寨老君庙的祭祀活动
  正月十五“烧秦桧”
  办理丧事的程序
  土葬习俗
六、茶余饭后的民间故事
  简述赵奎聚的逸闻趣事
  王莽撵刘秀
  关谷堆的传说
  岑彭沟的传说
  生吞活剥学精细
  后纸坊大槐树的伤心史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小关地区笑话集锦
附录
  作者简介
  口述人简介
  受采访人简介
后记

前言

  

    整理典故  传承传统文化(序一)
    郅公林
    巩义市小关镇小关村,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定居。这里有汉初文化的烙印。有青石铺路、长达五百多米的明清一条街,有一片青砖灰瓦四合院,有飞檐斗拱的庙宇、牌坊,有一年四季清澈见底的小河。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我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小关,我就是喝小关的水、吃小关的米长大的,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乡愁只会越来越浓而不会有丝毫淡忘。
    小关村有张、王、李、赵、郅、白等几十个姓氏。小关村却不以姓氏取名,说明这里的环境能吸引外地移民来此繁衍生息。经过小关人的共同努力,历经明清两朝数百年的建设,小关有了一条颇具规模的老街——鳞次栉比青砖灰瓦宽敞明亮的门面房、上铺八砖的厢房、木楼板木楼梯两层小楼的上房,使小关成为巩义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市、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民间文艺和老街戏楼上的大戏,这些场景常在我脑海出现。
    20世纪70年代后,改革开放使小关村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更宽,楼房更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我们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大变革的浪潮也使小关村的古建筑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古村落一样,基本上不复存在。文明与时代同步,我们并不苛求历史。虽然说昨日之日不可留,但是,今已逝去的明清一条街,我们亲身经历的那一段岁月,那些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寓意深刻的三雕文化元素,淳朴的民风民俗,美好的自然风光,我们有责任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知道小关村过去是个什么样子,小关先人曾经创造了什么样的辉煌。
    我愿意记录小关风土人情,除了深厚乡土情结外,还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20世纪70年代到法国购买设备,顺路在意大利考察了威尼斯水城和罗马,目睹了当地政府对古建筑的精心保护,细致到百年以上的普通民宅没有政府批准外观一律不准改建,连一根根锈蚀严重的窗户铁栏杆也不准换掉,甚至一片锈结都不准打磨掉,而是用最好的油漆刷上。罗马斗兽场因战乱破坏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及周围的古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所建的凯旋门、宫殿等都是原样保留。二是有一年随巩义市委、市政府考察团到江苏等地考察时,看到当地对古村落、古商业街的保护,很有感触。还有2011年到广西北海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界客属大会,除了知道客家人都是河洛人的后代,还参观北海市区各具特色的得到有效保护的古建筑,对我的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就像烙印一样至今仍不时在脑海中闪现。回想我们的祖先在社会动乱、交通十分不便的时代,就能把小关建成巩义东部最为繁荣昌盛的、文化浓重之镇,时逢太平盛世,我们就更应该把小关建设得更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提出在城镇建设中,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此我就萌生了把小关过去的青山绿水、明清时期修建的商业街等,通过回忆而留下文字资料的想法。在与几位老友交流时,没想到他们不但也有此想法,而且更有一种紧迫感。所以,共同的心愿、目标、思路,很快形成一种共识,经共同商量,将这本书定名为《小关风土录》。
    这本书的内容我们有个要求:篇幅长短皆可,但所有内容必须真实,要符合历史。大家都这样做了。这里要特别提到白俊爵、张桂月两位,他们都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身体也不是很好,但一听说整理小关过去的历史掌故,都十分积极,两人很快便写出了五篇文章。还有张光哲、孙云灿,也是年过八旬,都撰写了多篇文章。
    这本书的面世,若能给研究小关的历史、给我们的后代在历史认知上留下一些有用的资料,提供一些记住乡愁的思路,我们这些老人将不胜欣慰。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因为书中记录的明清一条街、庙宇等古建筑,大多不存,所搜集到的碑文因风雨剥蚀大多漫漶不清,加上多数知情人也已过世,故而书中若有不太准确之处,敬请指正。
    是为序。
    2017年8月

后记

  

    《小关风土录》历经四个寒暑,终于问世了。
    关于编纂此书的缘起,《整理故实  心忆桑梓  记住乡愁》一文中已有说明,这里不再啰嗦,仅就编纂过程做一简单回顾。
    《小关风土录》的编纂是郅公林等提议发起的。由王全营、郅公林设计大纲,确定了书稿撰写方案,撰写宗旨是:“社会、经济、文化、民俗,全面、翔实、准确、客观。”前八个字为撰写内容,后八个字为行文要求。除民间故事外,所有的文章要求做到“三实”——“真实、硬实、实打实”。小关同人主动参与,先后召开了五次座谈会,主动参加撰稿的人员不断增加。
    《小关风土录》是小关人写小关事,本书的作者积极性都很高,很努力,也很认真,他们都能严格遵照拟定的宗旨写作。但是由于参与者绝大多数没有发表过文章,甚至没有写过文章,拿出来的稿子难免体例不一,参差不齐。为了使全书的文风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做到既有真实性又通俗易懂,有一定的可读性,在保持作者原意的基础上,由王全营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架构到遣词、语句,进行了全面修改斟酌:既要紧扣主题,又要作适当解读;既要把事情说清楚,又不能过于松散,漫无边际;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过于口语化。其中有删除,也有不少增添。将修改后的稿子返给作者,由作者再修改。全部书稿先后修改、统编了四遍。
    小关现仍存世的碑刻,因为条件、技术所限,书中所附没有一幅属于拓片,全部是照相制版,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古碑大多由于年代久远,露天存放,受风雨剥蚀,已经漫漶不清;观音堂有两通碑虽然镶嵌在殿内,可惜前边被两通新立的高大石碑所遮挡,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狭窄,无法立足且光线暗淡。这致使书中所附碑文图片整体效果很不理想,每一篇碑文的过录,尽管都要经过反复辨认,仍然难免有失误之处。
    本书设定的时段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近现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7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关原来的地貌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古建筑已经消失。每一位作者在回忆往昔时力争用白描的手法予以客观真实的记录,以求为后世留下一部曾经的小关的资料,这是我们撰写本书的旨趣。我们想努力做到这一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为众人成书,与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希望能得到乡亲和读者谅解。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郑州枫林无纺科技有限公司予以了资金资助。因作者的初稿是手写稿,郑州枫林无纺科技有限公司张杏月做了录入,大象出版社郑强胜编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上述单位和个人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谨识
    201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