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科 学 > 信息传播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信息文明研究

  • 定价: ¥68
  • ISBN:97875203423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页数:248页
  • 作者:王水兴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发达的信息生产力只有被全社会和广大劳动人民占有,先进的技术文明和先进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科学才能展现出文明的真正曙光。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创造的极致生产力,不断增强着资本主义存在的历史不合理性和共产主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信息文明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增强人们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大力加强信息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讲,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本质利益。

内容提要

  

    本书将“信息文明”作为标示性哲学范畴研究,贯彻唯物史观立场、方法,从整体上探讨信息文明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逻辑形态和社会制度形态,并力图揭示信息文明的哲学本质和重要意义。全书认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信息文明是社会主体交互性和互组织性发展过程与结果。信息文明实质是社会主体协同互利发展的共享文明。全书希望通过信息文明的研究,在全社会树立信息文明意识,确立信息文明方式,不断增强信息文明建构的自信和自觉。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信息化浪潮与信息文明兴起
    二  历史的镜鉴需要我们高位认识信息文明
    三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独特历史方位和时代境遇
    四  唯物史观视阈下信息文明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  总体思路
    二  各章思路
第一章  理论形态:信息文明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信息文明关联概念及其内涵的厘定
    一  信息的本质
    二  信息的基本特性
    三  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
    四  文明的内涵
    五  信息文明的内涵
  第二节  信息文明的基本结构
    一  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文明的基础
    二  信息化生产方式是信息文明的核心
    三  信息社会治理体系是信息文明的外在体现
  第三节  信息文明的基本社会功能
    一  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
    二  社会全面发展的“倍增器”
    三  人的存在再实现
  小结
第二章  实践形态:信息文明的要素衍化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内涵的嬗变
    一  工业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内涵
    二  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内涵
    三  “协同共享”生产力时代来临
  第二节  全球迈向信息社会
    一  信息社会是一种技术社会形态
    二  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  信息社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
    四  全球范围的信息社会化运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新内涵
    一  人民群众普遍的信息化
    二  人类历史上的蔚为壮观的大迁徙
    三  信息时代群众史观的新内涵
  小结
第三章  逻辑形态:信息文明的生发机理
  第一节  信息资源对劳动过程的全面塑造
    一  互联网的劳动资料属性
    二  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
    三  信息劳动者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第二节  共享经济确证信息文明在场
    一  共享经济的涌现
    二  共享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三  共享经济蕴含的新文明基因
  第三节  信息文明思维方式的演进
    一  信息思维
    二  互联网思维
    三  大数据思维
  小结
第四章  制度形态:信息文明的社会趋向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  信息资本化与资本信息化
    二  信息资本主义迈向信息帝国主义
    三  信息帝国主义的本质与基本特点
    四  信息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  全球信息化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创造了机遇
    二  全球信息化与社会主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三  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信息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的融通
    一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物质基础
    二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社会基础
    三  信息文明高度发展形成共产主义文明的思想基础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