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选择

  • 定价: ¥65
  • ISBN:978730251647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清华大学
  • 页数:271页
  • 作者:(英)理查德·哈珀...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1版
  • 2019-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人们每天在做决定,各种各样的决定,但这些决定好像难以理解。我们解释不了别人,甚至自己的决定。当不能解释自己的决定时,我们认为它是不理性的,或是直觉的结果,当然有时它就是直觉。
    选择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选择的难以解释也是如此,为选择所惑是人类生存特点之一……
    本书便是致力于大众话题“选择”的研究书籍。

内容提要

  

    在这本书中,我们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解释为什么选择行为研究者有时会选择对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视而不见。在探讨过程中,我们想向读者表明,我们有证据证明人们选择的方式、原因、内容等背后的原因,我们的证据经得起严格、细致的审查。本书更适合在开始按部就班的学术研究之前使用,适用于能审视自己专业的理论前提、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是否可以获取新知的学者。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原来在我们开始谈论什么是选择,或者我们如何看待选择,甚至于根据我们的起点,如何学习做出更优的选择之前,我们就可以做出关于选择研究的选择。

目录

第1章  选择:21世纪的新科学?
  1.1  论题
  1.2  我们的目标:跨学科的视角
  1.3  这本书为谁而写?
第2章  起源:经济学中的选择
  2.1  经济学上的理性
  2.2  从开始前提到人
  2.3  通常意义的理性选择
  2.4  理性的特征
  2.5  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引擎”
  2.6  从经济学理性到社会学理性的转变
  2.7  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批评
  2.8  因果关系,理性选择和规则
  2.9  结论
第3章  一个实验选择
  3.1  人们推断拙劣: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例子
  3.2  方法说明什么
  3.3  环境的问题
  3.4  语言、理性、实验
  3.5  超越语言吗?
  3.6  助推选择
  3.7  通过助推统治
  3.8  经济学需要心理学吗?
  3.9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10  单词、说明、解释
  3.11  结论
第4章  环境中的选择
  4.1  有限理性
  4.2  原因的证据
  4.3  各种原因:委托、承诺
  4.4  理性行为的社会学
  4.5  行为的原因
  4.6  韦伯和理性行为理论
  4.7  当代社会学的原因类型
  4.8  训练理性
  4.9  社会资本和经济学
  4.10  将社会性与理性结合:承诺的事例
  4.11  结论
第5章  进化选择
  5.1  社会生物学
  5.2  社会生物学式进行选择
  5.3  从物种到心
  5.4  理智与性
  5.5  论证结构:解释和证据
  5.6  从进化到计算
  5.7  误解选择的语言:丹尼特
  5.8  结论
第6章  模型选择
  6.1  经济模式与囚徒困境
  6.2  行为和假设模型
  6.3  博弈论
  6.4  游戏类型与人类行为类型
  6.5  游戏与普通生活
  6.6  简化了的世界
  6.7  贝叶斯理论模型
  6.8  有可能被选中的人
  6.9  作为学习理论的贝叶斯视角
  6.10  结论
第7章  一个新的选择领域—互联网
  7.1  信息与人类本性
  7.2  选择与人类本性
  7.3  从只是声明变成确凿的证据
  7.4  从利他主义到人格的推测
  7.5  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出发
  7.6  形成个性的因果关系的评估
  7.7  选择那些可以做出选择的人
  7.8  在网络之内和网络之外的选择
  7.9  结论
第8章  行动的理由:从哲学到人类学角度下的选择
  8.1  各种类型的解释
  8.2  选择的哲学研究方法
  8.3  理由和选择
  8.4  文化角度下的不同理由
  8.5  物质根源的不同理由
  8.6  不同角度下的理由与选择
  8.7  选择的人类学
  8.8  经济推理—行动中的选择
  8.9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前言

  

    本书的创作得益于剑桥微软研究院提供的机会。理查德·哈珀和韦斯·沙罗克在剑桥休假时得到了用于研究理性行为模式在预测分析中作用的一些资金支持,戴夫·兰达尔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在此期间,微软研究院提供了各种帮助让理查德致力于大众话题“选择”的研究,此举是这部作品问世的主要原因。微软研究院是推动此类调查的一家卓越的机构。即使三位作者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了研究院的帮助,但却都对此充满感激。
    与此同时,曼彻斯特大学,尤其是学校的社会学系,一直都是韦斯·沙罗克的家。他对许多共事已久的同事表达感谢,同时也对那些在本书创作期间已经退休的同事们致谢。然而不幸的是,他最敬爱的一位同事泰德·卡夫在该书手稿的准备期间突然离世,曼彻斯特各大高校的许多同仁都会怀念泰德·卡夫,他的作品也将为整个世界铭记。戴夫·兰达尔是泰德非常亲近的朋友,他十分想念泰德。祸不单行,我们的另一位同事约翰·修斯也因病离世了。我们将会深切缅怀他们。
    戴夫·兰达尔想要对贝加莫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表示感谢,因为它促成了自己对可爱的贝加莫市的两次富有成效的访问,并在这里开始着手写书。同时,他非常感谢沃尔克·伍尔夫以及锡根大学的同事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参与。兰开斯特大学的马克·兰斯菲尔德也提供了一些比较温和的建议来帮助他平复心情,在此一并感谢。理查德·哈珀想要感谢他在人类经验与设计团队的亲密同事,在此书完成之际,是这些同事包涵了理查德的缺席。当然,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要感谢的朋友。最后,理查德想要向他的母亲,克里斯蒂娜·哈珀表达敬意,她和泰德一样,在本书手稿完成前因故离世,但也会被我们怀念。
    2018年6月

后记

  

    本书是英国政体出版社(Polity)2016年出版的哲学著作Choice一书的翻译本。自2017年6月7日任务启动至今历时一年九个月,可谓旷日持久。现在终于要收尾了,此时此刻,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好像有不尽的感慨要借此机会抒发出来。
    首先,我想表达的便是对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感谢以及敬仰之情。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合作的机会。记得2006年我夫人与同事合作翻译的数学专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我艳羡不已。随后,2007—2009年夫人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我们在清华园生活了两年,荷塘月色、水木清华、7-字厅和二校门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此次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译著虽是初次,却有故人相见、老友重逢的感觉。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严谨认真、勤奋敬业让我敬仰不已。在此,我也要感谢张志军、马小奔及韩梦等各位编辑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清华大学出版社几位编辑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让我永远难忘。
    其次,我庆幸自己拥有一个和谐温馨而又勇于探索的学术环境。本人师从张公瑾先生,2010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文化语言学方向博士学位。张先生虽然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专业,却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事业的拓荒者,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人曾翻译的“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哲学史”被收录在张先生主编的《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动态——国外相关研究译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作为第一篇内容。先生经常讲“多掌握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种交际能力,多一种文化体验,多一种观察事物的视角,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幸的是,2017年4月26日,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个多月后,我在悲痛之中开始了本书的翻译工作,聊表对恩师的怀念。
    郑侠老师是本书的具体负责人和合作译者。作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年轻有为的教师,她在做好日常英语教学的同时,一直笔耕不辍,坚持不懈地从事英语翻译工作,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对待稿件,她总是仔细审读、认真思考、大胆修改、精细校阅,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稿件经常被她密密麻麻地全页涂红,等同重译一遍,这使我深刻领会了精益求精的内涵。在两人意见不统一时,她总是耐心而又和气地解释自己观点和见解,并力求通过商议达成最好的翻译效果。郑老师译文功底扎实,表述到位,文字老道,颇有老先生的笔锋。图书出版的联系和沟通工作一直都是她负责,这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她总是不厌其烦,平心静气。跟这样文字功底深厚而待人谦和的年轻学者合作,让我总是感觉欣慰而又幸福。
    在此,我要感谢华北理工大学的段冉老师和唐山师范学院的冯剑军老师,他们对整本书进行了审读和校阅,并提出了许多令本书增色不少的修改意见。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冯剑军老师在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读研期间在书稿的翻译过程中也做了许多工作。
    同时,我也要感谢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裴亚君、崔立、马晓晨、白雨鑫、王文静和闫慧敏(排名不分先后)在书稿的初译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和积极努力。 我也十分感谢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出版基金(项目编号CB201703B)对此书的出版给予的慷慨资助与支持。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时工教授。他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方向,多年来一直从事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每当我有理论理解不透,术语或专有名词把握不准的时候,他总能指点迷津,而且不厌其烦,反馈迅速而又及时。更应该感谢的是,本书付梓之前,他仔细通读全文,并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正意见,同时,他对译文质量高度肯定。 记得中学时在同学家偶得韩树英先生的《通俗哲学》一书,书中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哲学。这使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益颇多,同时也是我决定翻译此书的动机之一。实践证明,翻译并非一件易事,哲学作品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本人从事外语教学及翻译实践近30年,对译文的遣词造句字斟句酌,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示书本的原貌,让读者们对书中的研究产生兴趣。在翻译风格上我也尽量忠实原著风格,语言朴实。但限于本人才疏学浅,译本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赐教。 是为记。 王显志 于华北理工大学 2011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