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8)

  • 定价: ¥58
  • ISBN:978720310764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山西人民
  • 页数:336页
  • 作者:编者:贺绍俊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1版
  • 2019-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所选小说虚构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众生相。写作手法的运用多种多样,情节起伏,转折出人意料,耐人寻味。阅读时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阅读本书,让读者领略中篇小说的魅力,打开一扇通往小说艺术世界的门。

内容提要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8)》由贺绍俊主编,本书精选了10篇2018年中国中篇小说中的佳作,其中包括迟子建等名家作品。公正客观地推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使读者能够集中全面地了解中篇小说的创作成果。

作者简介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主编。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从事当代小说研究和批评,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尊严》《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重构宏大叙述》《当代文学新空间》《文学批评学》《中国当代文学图志》《铁凝评传》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洛杉矶的蓝花楹  南翔
离地三千尺  吴君
逍遥游  班宇
嗥月  葛水平
白  陶丽群
躺在山上看星星  万宁
生还  田瑛
1/5040  曹寇
吉安的呼唤  孟小书

前言

  

    面对一年来发表的中篇小说,琳琅满目,读到好小说时自然会有不舍之情,但好小说太多,如何取舍,颇费思量。我希望这个选本不仅是好小说的集合,而且是多种风格的集合。就像我们在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时要精心搭配,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不会让满桌子丰盛的菜肴只有一种口味。
    迟子建的《候鸟的勇敢》无疑是2018年中篇小说的重要收获。这部小说以候乌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既写出了东北的落寞,也写出了东北的生机。迟子建的温暖和柔情,还有她对于生活的诗意表达,在这篇小说中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与她过去的小说相比,这篇小说的叙述不仅多了一层沉稳和厚实,而且还多了一层勇敢和力量。迟子建的小说很好读,一读就放不下来,因此相信读者们也不需要我对这篇小说再多置喙。我只想说,当我读到小说的结尾时,觉得有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将我紧紧包裹住。张黑脸和德秀师傅这对脱俗、纯洁的恋人在亲手埋葬了一对忠诚相恋的东方白鹳后,竞没有一处人间灯火为他们照亮前行的方向。我也理解,迟子建这是在告诫人们,现实中的恶人与恶行仍很嚣张,因此更需要人们以一种勇敢的姿态去应对!
    葛水平为我们提供了一篇野味十足的小说。小说《嗥月》最初采用狼的视角,津津有味地讲述了一头母狼的浪漫爱情。它多像人类中的一位移情别恋的已婚女子,当爱情之火燃烧起来时,竟然不顾一切危险,哪怕赴汤蹈火,也要赶去与心上人幽会,“为爱而偷情”。在葛水平的笔下,狼的浪漫丝毫不比人类差,甚至这只母狼的浪漫还掺进了狼的野性,显得更加疯狂。但是,葛水平在这篇小说中并非专门写一头品德优秀的母狼,而是要写母狼与猎人王泉的故事。好像是一个孤独的勇者,又像是一个灵魂未开窍的失败者。葛水平敢爱敢恨,率真爽快,她在写小说时从来不遮掩自己,因此当你阅读她的小说时就能明显触摸到她的体温。读她的小说仿佛就是在听她敞开心扉诉说,爱恨情仇全在她的文字里放射出来。这一回我们且看一下葛水平是如何处理母狼与人类的关系的吧。田瑛的《生还》则是另一种野味。小说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他写的是湘西神秘的“赶尸”。但与一些作家恨不得大肆渲染原始的神秘性相反,田瑛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赶尸者玩魔术般的真相。那么田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他是要告诉人们,要让死者的身体被赶尸鞭驱赶着像活人一样行走是不可能的,但是,死者的灵魂却可以在大善大勇的精神召唤下“生还”。向二是大善大勇之汉子,桃子则是大善勇之女子。
    中篇小说是与现实生活贴得最紧的小说样式。收在这本选集里的小说均以不同的方式直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万宁的《躺在山上看星星》,带我们去讨论了现实社会中最热门的政治话题——农村扶贫。小说的信息量特别大,虽然有些问题只是一笔带过,但我们会发现,农村扶贫并非像报纸和电视新闻上所报道的那样是一片阳光灿烂。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会理解小说主人公林岚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林岚原来是一位大学教师,因为评教授受挫,干脆去考了县处级干部,结果竞成了副县长。她不懂官场,在官场交际和应酬中表现得像一个无知天真的少女。林岚是一个难得的官员形象,在她的身上还存在着“诗与远方”,她才可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自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聚焦点,吴君可以说是深圳现实和精神的即时书写者,这一次,她在《离地三千尺》里把目光投注到工二代身上。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推动深圳改革开放进程的主力,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其中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不仅付出多,而且一直遭受不公和歧视。曾有一段时间,他们成为小说的重要人物。真是岁月如梭,“农民工”这一热门话题还没有冷去,现在他们的第二代又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吴君以其体恤的人文情怀,发现这一代年轻人尽管在城市长大,物质条件也远远优于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内心的创伤也许更厉害。陶丽群的《白》关注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类弱势者,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疾患而遭受人们异样的眼光,就像小说中的孩子上善,她是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她似乎要与整个世界相抵触,连她的妈妈都无可奈何。但上善并非天生就该如此。特教老师杨老太一眼就看出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作者陶丽群赋予杨老太一双慈爱的眼睛,是因为她自己就有一颗慈爱的心。南翔的《洛杉矾的蓝花楹》是一篇跨文化的题材,写一个中国的女老师与一位外国男子没有结果的爱情,他们之间本来没有什么障碍,年龄、外貌、性格、经济收入等,各个方面都很相配。但文化差异带来的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却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南翔是一位长于思考的作家,他的小说不仅有很生动的故事,而且也有很清晰明断的思想,他思考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随着国家的日益开放,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相信南翔的这篇小说能给我们提供现实性的启发。
    我要隆重推荐两位“80后”作家:一位是《吉安的呼唤》的作者孟小书,一位是《逍遥游》的作者班宇。两位年轻作者都有较强的叙述能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明显的现代气息。这是年轻一代作家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成长一般都伴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的浸润,对新鲜的东西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吉安的呼唤》写一个孩子成长为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前史,但作者不是在写成长小说或励志小说,而是将吉安的故事嵌入她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里。她的父母当年在国内混得并不坏,但以为外国是天堂,便想方设法移民到了美国,生存压力和文化差异加剧了两人之间的裂痕。毫无疑问,这对父母所包蕴的社会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从这篇小说里,可以探求一下年轻作家是怎么来弥合上一代人的感情裂痕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透露出作者接受过文学经典熏陶的秘密。这个小细节是,作者多次写到吉安的母亲坐在院子里读书,她读的是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也许这篇小说的构思便是作者对这部文学经典的解读。假如你也读过《包法利夫人》的话,是否会觉得福楼拜笔下那位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与孟小书笔下的吉安的母亲构成了微妙的互文性?《逍遥游》这个标题充满浪漫色彩,但当你读后便知道它完全是一篇直接沉入社会底层的小说。几个人物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无望,望着他们的身影便觉得凄凉。但我惊异于年纪轻轻的班宇竞有如此坚韧的心,并没有被如此沉重的生活所击倒,而是设法帮扶着那些无助的人在困扰中获得哪怕短暂的喘息,去安抚一下疲惫的身体。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年轻作家对文学的信仰。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要“借着些微光芒,复述或者创造一个世界,以区别于混沌、牢固的日常。”
    曹寇的《1/5040》带有明显的现代派特点。作者声称这篇小说没有固定的开头和顺序,七个篇章中任何一个篇章都可以作为开头,读者也可以随意地将其组合成前后次序。当然,这种文体上的叛逆性只是针对中国当代小说强大的写实传统而言的,在西方现代派小说中,反小说的观念大行其道,小说的习惯性文体早已面目全非。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读者的游戏并不鲜见。曹寇的小说对应了当今碎片化的时代特征。所谓碎片化,是指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体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的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碎片化带来的后果便是人们眼中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时间的延续性与空间的整体性也不复存在。曹寇选择的文体恰好非常贴切地应和了碎片化时空的特点。稍加梳理就会发现,这篇小说包含着一个时间序列非常清晰的故事母体,这是一个家族三代人传递薪火的故事。曹寇将一个分明相当完整的故事以碎片化的方式来讲述,我们阅读的时候自然是直接得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可以有多种阅读的方法,最传统的方法是将所有的碎片拼接为一个整体。正如我在前面所做的那样,尝试着拼接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碎片化是将思考的工作交给了读者,因此我们能够从中发现很多隐喻和反讽。我在揣摩这些隐喻和反讽时,再次感受到曹寇的叛逆性。他分明是对一切习成的观念持有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但他似乎不屑于正面驳斥之,于是他愿意以这种隐喻和反讽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也形成了他的小说风格。在这篇小说里,一个很严肃的关于传宗接代的故事被七零八落地肢解了。传宗接代的观念对中国人而言肯定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于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由自主地要用传宗接代去衡量。但曹寇将传宗接代狠狠地嘲弄了一番。人们会说,不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吗?鲁迅先生借九斤老太的嘴就嘲弄过。但曹寇这篇小说并不是简单地嘲弄一下“一代不如一代”。比如祖父自是生命力强大,但他是一个走丢的孩子,由此我们就要怀疑他的出身,他真有纯正的血统吗?他的出身有待考证。比如父亲,他因为阶级斗争的缘故不能与自己相爱的人结婚,于是便与爱人一起投河自杀。这意味着从父亲这一代起.爱情已经葬身大河,没有爱情的婚姻还能保证传宗接代的质量吗?至于“我”这一代,他对婚姻无所谓,在他眼里,姓氏、正宗嫡传之类的事情都不重要,还能指望他担当起传宗接代的重任吗?最要命的是,曹寇对传宗接代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嘲弄它完全是不靠谱的事情。为了证明其不靠谱,他竟然像一位科学家一样,通过各种数据和实验来进行论证。论证的结果令人沮丧:父亲和“我”在家族的进化链上没有任何价值,现在只能指望祖父重振雄风了。虽然科学的数据显示,老年人的精虫活动力明显降低,但这也不排除“我”的祖父会成为像拉姆吉特·拉吉哈夫一样的特例。当然,关于传宗接代,我们尽可以发挥联想,比方说,我们常常自诩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里藏着多少诡异的东西呢?当然,这只是我读小说后的一些联想,也许有悖曹寇的本意。但谁叫他采取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呢?关于《1/5040》这份甜点说得有些多,实在是因为尝起来不仅是甜,还有一点咸……总之,是一道特别的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