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比海更深(文学与艺术访谈录)

  • 定价: ¥58
  • ISBN:9787830130961
  • 开 本:32开 平装
  • 作者:罗拉拉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躁动不安的碎片化时代,仍有那么一群人,固守在文学与艺术的深海中孤独潜游,为我们呈现“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语)的范本。
    作家、资深媒体人、艺术与昆曲推广者罗拉拉,以她的敏锐与洞察力,透过重重迷雾与乱象,重现喧嚣之下文学与艺术z直击人心的光亮。由此,我们得遇自己的本来面目,心灵或可飞升,或可安放。
    解构语境下精神重塑之光,照亮你我平凡的日常。

内容提要

  

    纸媒从业二十多年来,作者罗拉拉采访了众多知名作家、画家、设计师等文艺界极具影响力的创作者,本书汇编罗拉拉多年采访文字及随笔集,涵盖昆界、画境、剧场、书中、路上等五个板块,展现文艺界人士如何在热爱的艺术领域孜孜以求,又如何与所爱艺术相处,传递艺术的生活与思考方式,启发读者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冬天的雷是白色的》:收录罗拉拉多年诗歌,并以二维码形式呈现有声诗集,由作者本人亲声朗读。

媒体推荐

    罗拉拉,资深记者,早年投身文艺工作,其采访既内行又客观。关键是她的热情和视野非同一般,值得信任。
    ——作家、诗人  韩东
    罗拉拉是我二十多年的老友,才华横溢,性情豪迈。她可以成为一个好诗人、好作家、好DJ,命运却选择她做了一个好记者。作为曾经的同事,我向至今还奔走在一线的她致敬。
    ——作家  毕飞宇
    艺术与俗世之间,罗拉拉神奇地达成了调和,这使得她的艺术家访谈录,总能在悲哀与暗哑处发现光泽。
    ——作家  鲁敏
    罗拉拉已自成一家,优异的禀赋令她的文字与各路豪杰同沉同浮,借以开示创作与人生的谜底。
    ——诗人、小说家  黄梵
    罗拉拉是一位颇有亲和力的媒体人,那是一种能让我愉快回答所有问题的亲和力,如春风一样清爽。
    ——画家  周京新
    她,质朴其外,灵巧其内。她的睿智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她以文为媒,作家、书画家、戏曲家……诸多文化圈子中的人物,都成了她的朋友并鲜活于她的笔下。
    ——学者、鉴赏家、书画家  萧平
    喜欢与罗拉拉聊天、做访谈,她的问题总能勾扯到自己都素未碰触的内心死角。这让我颇为惊诧。我想,这是一种作家的深厚素养。
    ——画家  秦修平
    她心中有山、海、树,她笔中还有她的厚度。
    ——画家  黄丹

作者简介

    罗拉拉,笔名肖林,知名媒体人、资深昆迷、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已出版随笔集《像蝶一样的碟》(江苏文艺出版社)、《旋转木马》(古吴轩出版社)与艺术文论《怕——柯军多元艺术探索》(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多部图书,担任过央视与江苏卫视合拍的大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荣获金鹰奖、星光奖等)的分集撰稿。

目录

昆界
  昆曲在南京是怎样成为国剧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
他们与昆曲共生
  荣念曾:我们要做未来的“昆”
  张继青与单雯:两代丽娘传雅韵
  昆曲名丑李鸿良:戏票笔记,讲述演出幕后故事
  龚隐雷:等待二十年后的绽放
  王嘉明:《南柯梦》是一个男人的忏情录
  施夏明:后台影像川流不息,我只有怀揣相机紧紧相随
画境
  画里画外之画室
    画室杂议
    周京新的高密度灵魂
    刘庆和:在画中温和地策动一场反叛
    常进:峰峦坡岗不会无故起伏
    朱道平:信步而行,一路道平
    对话罗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可能性
    秦修平:失重状态下的纠结之舞
    黄丹:云无心以出岫
  传承之两代画家
    周京新:女儿很有毅力  周尤:老爸状态舒畅
    萧平:人有深情才能做鉴藏  萧戈:最佩服父亲过目不忘
    赵治平:儿子很有想法  赵怡文:父亲善于表达
    吴元奎:儿子能沉下心来  吴静一:父亲爱画如痴
剧场
  仍在延续的赖声川传奇
  《蒋公的面子》因何而火
  孤傲的各爷
书中
  人是怎么成为他自己的?——张爱玲《爱憎表》之追问
  关于木心:因误解而抗拒,因理解而相近
  白先勇的“痴气”
  毕飞宇:路越走越宽,离人心越来越近
  鲁敏:传奇或纯真部分
  全慧文:一个被遮蔽的女人
路上
  黄永松: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守望者
  “先生回来”,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汤国:我对修复古建筑兴趣浓厚
  薛冰:片纸闲墨,温故而知新
  黄荭:杜拉斯于我就像命运的神秘印记
  钱晓征:在工作中体悟人生修炼
  熊斌故居:兵戎幻境,梦里梧桐
  在“猪栏”安置我们的乡愁
  我们爱着旧光阴
  胡村光景
  长芦寺,遇见“本来面目”
后记
  比海更深

后记

  

    比海更深
    今年夏天与女儿去日本,对这个国度居住空间的狭小与大海之辽阔印象深刻。日本文学与电影的平淡、压抑与澎湃忽然都找到了理由,是枝裕和的诞生也顺理成章。
    临行前看了好几部是枝裕和的影片,《比海更深》并非他的作品中我最喜爱的一部,却特别喜爱树木希林演的母亲。她寻常无奇的形象也在那个台风夜忽然灵动起来,抓住了你的心。你会忽然明白,她才是主角。
    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剧本的第一页写着:“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成年人。”片名来自邓丽君的歌词,歌里唱道:
    我舍得用我一生
    追随着你的漂泊
    比大海更深谈何容易
    比天空还蓝尽心尽力
    把我一切你都要珍惜
    除了你没人能代替
    …………
    这首歌也出现在电影里,歌声一往情深。然而在这里,要表述的道理却是相反的。尽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树木希林饰)想方设法将已经离异的儿子、媳妇与孙子聚在一起,祈求某种转机。但她又明白无误地告诉“废柴”儿子:“我这个人啊,都这把岁数了,却从来也不会爱一个人比海还深……普通人都不会有的啦,可大家都还是每天快活地过日子,不不,就是因为没有才能活下去,而且还那么开心。”
    记得二十来岁的时候,非常惧怕有那么一天到了五十岁,以为女人一旦告别爱情与青春就会枯萎,人生不复有光彩。殊不知当人生重新复原到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阶段,打破年龄感的狭隘之后,却可以走进更为深广与自由的领域,这才是真正的“比海更深”。
    我在1992年从教育行业转入媒体行业,这数十年来,一同入行的朋友渐渐地要不升职,要不转行,绝大部分都不在采访的一线了。这仿佛是一种挫折,却又是一种侥幸,我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当了二十五年的一线记者,且大部分时光都在采访文化艺术的领域。同时,也由于一种坚定的爱好,我对文学史、电影史、昆曲史、美术史有了更自觉的熟悉与了解。我在采访各类艺术家及接触他们所涉及的口述史时,能迅速领会他们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也看到他们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关系。
    差不多在入行二十年之后,2012年开始,我重新开始了教学与讲座等公共教育领域的尝试,期望将这些年采访生涯里知识储备的输出,做一次重新的回收、补充与结构再造。这也让此后的我关注点、兴趣点更加自觉自省。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好奇多变的人,我依旧保有固执不变的小爱好,比如画画,比如写诗。差不多始于1985年的写诗之旅转眼已持续三十二年了。感谢我的编辑洪素珍与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这次将我这几十年的诗歌写作也做了一次梳理,希望诗歌别册的出现不仅对于我自己,对读者也是一份小小的惊喜——没有完美的表达,却有独特的发现。诗歌的触觉让我保持细腻与犀利,也让我心怀感恩。 这是我的第七本书,也是我写后记最“难产”的一次,从确定书名到酝酿到写作,这篇简短的后记竟陆陆续续拖延了近四个月,除了工作繁忙,我也在一直等待着一种浩荡的情绪。似乎一篇文字也自有生命,也在等待更好的诞生时机。慢慢地我明白了,这本书最终完成还要等待另外一些相遇,不仅是对多年的采访经历的回顾总结,也不仅仅是是枝裕和与日本之行,还将遇到陈佩斯的《戏台》,遇到朱天心的《三十三年梦》…… 《戏台》中的人物总是处在焦虑之中,戏就变得很好看。戏中戏里的“霸王”总得向权势低头,却最终被文化保全。 在《三十三年梦》中,朱天心说了一些真话,惹来台湾文坛一堆麻烦。朱天心却不肯放弃说真话的权利。她说:“写作的时候,那把刀必须时时磨得很锋利。” 嗯,对文化的保全,对“标准”这把刀的保全才会让我们在所爱的领域不知疲倦探索追寻,等待崭新的相遇,永无止境,比海更深。 每本书都是一种告别。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与记者生涯的一场别离。 再见,那些对话的时光;再见,那些心灵的互访;再见,诗意降临的时刻;再见,年龄的屏障……我要去更深的地方潜泳了。 罗拉拉 2017年11月1日于南京尚书里 又及:非常高兴的是,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充分发挥该社优势,将我所有的诗歌都录制成音频——由我本人朗诵哦。扫描诗歌别册扉页或封底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罗拉拉的有声诗集《冬天的雷是白色》。文字之外再加上作者本人的声音传达,希望与读者近距离接触,可以达到真正的心灵共鸣。谢谢您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