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吹云记(精)

  • 定价: ¥48.5
  • ISBN:978755962930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52页
  • 作者:高军
  • 立即节省:
  • 2019-05-01 第1版
  • 2019-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推荐:高军把厚重的生活写出轻松幽默感,你甚至可以读一段给你的孩子,别以为他不懂,笑点和泪点没有太大年龄差别,这就是美的力量。
    极富人情味的文字与充满幽默感的风格,彰显小品文的轻松、睿智。
    一间屋子中,最能逗大家开心的人不是没有烦恼,而只是因为他们聪明。
    无论是正在埋头苦读的初中生,还是不堪重负的“社畜”,或许你正在遭遇人生的困境,甚至对未来感到困惑,这本书不能改变你的人生,但或许可以改变你看待人生的态度!

内容提要

  

    《吹云记》精选了作者的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收录了《橄榄成渣》中的经典篇目,以及近几年广受读者和编辑推崇的口碑新作。既有日常的热闹和人情世故,也有令人惊叹的奇闻逸事。风老师的文字豁达隽永,擅长将日常小事讲得吊人胃口,掰碎艰难的生活,把苦涩用幽默的方式说给你听。传统里有新意,亦正亦邪,《吹云记》是一场文字的狂欢,更是一次阅读盛宴。

媒体推荐

    风老师是典型的生活派,也文艺。但文艺青年的丧、文艺中年的油,一概没有。时不时写篇醒世恒言,借着身边的例子,劝诫文艺青年上岸谋生,鼓励文艺青年拿出生活的悍勇来。
    ——周纳《代序:我跟风行水上闲谈时都谈些什么》

作者简介

    高军,网名“风行水上”。画家、作家,现居合肥。已出版随笔集《世间的盐》《橄榄成渣》。是近十年来豆瓣网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
    读者亲切地称他“风老师”,说他乃奇人也,六十年代末生,高中未毕业,一路当过银行出纳,干过野外测量,做过小生意,卖过服装,做过装潢,摆过地摊,杂七杂八“捣鼓”过好几十种行当,唯一没有间断的就是画画、读书、写字。

目录

第一部分  橄榄成渣
  其实我想有个信仰
  乐不思蜀
  橄榄成渣
  老友记
  王展仙
  东北振兴先从喊人做起!
  鸡犬不宁
  “月娥别这样,要犯错误的呀……”
第二部分  异谭
  吹云记
  画水记
  性别阵线
  凤凰在此
  赶房人叶行一
  大市北的狐狸精
  盗墓世家
  关山密雪图
  马大山人的奇门遁甲
  谋代鬼
第三部分  人情世故
  恭喜发财
  炕上信主
  张家兄弟写春联
  富贵还乡
  你会后悔的
  菜地上空的飞行师
  人情世故
  江南老贼
第四部分  南边热,北边冷
  怀里抱茶杯
  成都茶馆老板为什么喜欢人来打架?
  八十年代,打架之前先来放几首邓丽君
  早恋的好处
  中年的串串
  我的奋斗
  南边热,北边冷
  茅匠
  逐臭
  又一手也
  做个自了汉
  涂鸦

前言

  

    我跟风行水上闲谈时都谈些什么
    风老师嘱我给新书《吹云记》写个序,我说你就不能找个有名的人吗,他说非你莫属,我说你这高帽戴的,行,我给你写个。
    照理说找作家前贤或流量大咖来写序,都比我写是那么回事。转了一圈想到我,大概是因为我跟他两口子比较熟吧。过去有老梗“我的朋友胡适之”,我也勉强可以讲“我的合肥朋友风行水上”。作为朋友勉强写几句。
    风老师爱热闹,好观察,以他为中心,可以发散到几个合肥本地奇人。比如非遗传承人、裱画大师老龙,书法家卢红星,写古体诗的嘘堂。刘青、老陈、老沈。有时候我怀疑他是借着周围的人名编排出一篇篇虚构的故事,回头见到他,他绘声绘色重讲了一遍,“老沈前阵子跟个年轻人打了一架,没打过”,你才知道,他写的是真人真事。也不知道老沈知不知道自己成了作家笔下的主角。
    自己写还没完,还鼓动大家都写。有一回风老师跟我说,周纳你把你家族那些亲戚写出来,应该蛮有趣的。我们家的人都有点罗曼蒂克,长辈们年轻时的恋爱故事一箩筐。我说不敢写,他们会弄死我。风老师说,作家就得天道无亲,你看张爱玲、契诃夫,把亲戚朋友都写得跟他们反目,还有诉诸公堂的。没关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拉黑契诃夫的画家过了多少年又找上门来和好。有张爱玲、契诃夫作为指路明灯,风老师更加天道无亲,且不说周围的朋友,他爸、他姐、他弟、他妹、他儿子,都让他写遍了,风师娘更是绝对主角,时时现身,捎带着连他们家的橘猫都忧愁地出场过。
    风老师是典型的生活派。也文艺。但文艺青年的丧、文艺中年的油,一概没有。时不时写篇醒世恒言,借着身边的例子,劝诫文艺青年上岸谋生,鼓励文艺青年拿出生活的悍勇来。有时候我觉得吧,虽然认识风老师,但又不是很了解风老师。不知道这人的好奇、乐观、激动都是打哪儿来的。一般来说,丧的时候,我是不跟他聊天的。永远在精精神神的时候、嘴边憋着笑的时候,跟风老师说说生活里的段子。
    2017年秋天,我在上海出差一个月,出差结束,放了几天假,就没直接回北京,去了合肥,和风老师夫妇、叶行一夫妇、陈小克聚首。两台车,六个人,到皖南转了一圈。逛老街的时候,路过一家豆腐坊,风老师说这家的香干子、北方叫作豆腐干的特别好。买了一百块钱的,回来分给大家。从豆腐坊出来,风老师就一路两手拎着两袋香干子,闷头走在老街上。那个场景特别有意思。你就会想,这么一个书卖得特别好的作家,他是这么生活化,跟其他作家一点都不一样。这香干子拿回北京,让我妈切芹菜炒了,确实好吃。
    但他也不是那种纯粹的市井作家,风老师是爱看点书的,古典的、外国的,都看一些。自己是个山水画家,偏好的是文人画,举目所见是千百年来安徽画家、新安画派画过的纤细的、淡远的江景。他的家是传统文人的布置,风师娘好清洁,家里收拾得干净。他的思维里有精致淡远的一脉。所以那些说书讲故事文章里穿插着《吹云记》这一类看上去构思很卡尔维诺,境界很文人画的作品。或者讲作家、画家掌故时,本来把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大师写得唠叨、生活化,忽然就让一匹黑猫穿过路灯昏黄的空巷跑过去了。或者才讲着一个风趣的高僧,两人谈着人间琐事,忽然说和尚云游,带着几笼伢狗,一路走,一路送人,中国画的主题就在眼前了。所以模仿风老师的年轻人不少,写得真像的几乎没有。既没有他讲故事时的层层递进、“大力出奇迹”,也没有文人画的清新淡远。风格这东西,到底是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和积累。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