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 定价: ¥36
  • ISBN:978710806371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页数:244页
  • 作者:(日)寿岳章子|译...
  • 立即节省:
  • 2019-04-01 第2版
  • 2019-04-01 第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娓娓道出说也说不完的京都故事。
    寿岳章子心思细密,笔调温柔婉约,行文间款款流泻对“生于京都、长于京都”的依恋之情;而笔下的日常琐事不只是寿岳家甜美的生活回忆,更处处勾勒出京都的人情风光,悠远丰厚,深扣人心。
    京都人多彩而又恬静的生活方式,散发着述说不尽的魅力。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居住在古刹南禅寺院内的童年,一家两代人与民间工艺大师们的深情厚谊,探访江户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店铺。寿岳章子年届古稀之时回首张望半个多世纪来平淡而又似友禅染般绚丽的街巷人生。处处透露出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句句洋溢着与父母亲朋的温暖回忆。这是京都人的心灵映像,如黑糖和果子般甘甜,亦如京都御所外东山的悠远绵长。
    画家泽田重隆随着着寿岳章子穿梭京都大街小巷的一系列素描,将书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更勾起对对古老京都的回味。

目录

序曲:继续漫步在京都  寿岳章子
1  我家的居住风隋
  我们深爱的向日町老家
  在八条通源町的租屋开始京都生活
  我的出生地——东山三条古川町
  充满怀旧情感的南座里旧家
  让我体验散步乐趣的南禅寺生活
  多姿多彩的南禅寺岁月
  与内藤扫帚店结缘
  清水寺官府御用的“叠三”榻榻米行
2  我家的服装故事
  提供我家服饰来源的四条通财神祭
  绉绸、绵绸、丝绸等五颜六色的绸缎
  母亲在春天的工作
  重新漂染、缝制外出和服
  最具京都风味的草鞋和木屐
3  我家的饮食生活
  我家的饮食经
  美味的豆腐渣、山药泥与什锦寿司盖饭
  不凝固的茶碗蒸和酸溜溜的甜酒
  享用京都蔬菜的幸福滋味
  美味绝伦的爱心便当
  享受外食之乐
  早餐不可或缺的味噌汤和腌酱瓜
  难忘“近清”的千层腌菜
  充满奥秘的京都和果子
  一般店家所透露出的京都实力
  支持京都人生活的大街
  充满活力的东寺弘法市集
  京都的街巷百态
4  我家的精神生活
  真切而实在的京都街巷
  令人心醉神驰的寺町通
  创造京都文化的居民生活百态
  河井宽次郎宅邸的民间工艺家们
  与我家渊源深厚的新村出教授
后记:取材日记  泽田重隆

前言

  

    继续漫步在京都
    总算是完成一本书了。松了一口气,我又回到熟悉的京都大街,再度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街道与住家,不禁又连连地赞叹。
    由于写作时的习惯使然,我常跟打算写进书里的店家闲聊,也因此往往会有“啊,这个也很不错”之类的惊喜新发现。
    突然很想买一把修剪枝叶用的剪刀,于是我出发前往位于繁华的河原町四条通正中央、那间老店中的老店——“常久”。“常久”是我念女校时的同学家里开的,以前就常听人提起,加上店铺所在位置又十分便捷,即使在其他地方也颇负盛名;我习惯到这里买东西。我们家里小自指甲刀,大至菜刀,举凡刀剪类的物品,都出自“常久”。
    我从眼前各式各样不胜枚举的枝叶剪中挑了一把,麻烦店家帮我包装好。结账时偶然瞧见柜台后的墙上,嵌着一个看起来颇有年代感的木制柜子,上面有许多扁扁的抽屉;与“键善”店里的柜子不太一样,和“千坂药铺”里的药柜也不甚相似。浅抽屉大约是为了方便收藏刀剪类的设计吧。
    就在我赞叹那个古色古香的柜子时,店里的人告诉我说:“这个柜子可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呢。只是抽屉实在太多,结果反而搞不清什么东西放在哪个抽屉;实际用起来没有想象中的方便,所以现在也就放着不用了。”不过,这个柜子后来却成为店里的一景。我被这个老旧的柜子挑起了好奇心,忍不住继续追问下去:“请问你们已经是第几代了?”“现在是第十六代了。”店家答得很顺。十六代的经营,这比有着许多抽屉的古老柜子更了不起。算一算这间店该是日本中古时代就存在了。想到这儿,我的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许多过去活跃于狂言世界的商人身影。
    沿着绳手通,我往北边疾行。不过,出于长年的习惯,我还是边走边东张西望。在这条林立着高级古董专卖店、摩登日本料理屋及咖啡厅等的时髦商店街上,有一间门庭宽广却未多加装饰的店家。对于这间平时不经意就会错过的“普通”店铺,突然有一种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心想反正手边的白色信封刚好也用完了,于是便横穿过马路走进那间店里。没有任何广告跟装饰,宽敞的店面跟我想象中的一样。有纸、信封(种类倒是不少,赠金袋、婚丧喜庆用的红白礼包,连过年时装饰筷子用的纸套都一应俱全),还有一些零星的文具。走进店里时,里面已经有一位女客人了,看上去似乎是住在附近,正在请店家帮她在红包袋上题些贺词;而那位应该是老板娘的太太,正从箱中拿出文房四宝准备帮她题字。环视四周,发现结账处虽然饱经岁月的洗礼,却仍不失堂皇;天井处的横梁亦不减豪华本色。于是,我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请问贵店经营到现在是第几代了?”“现在是第七代了。”老板回答道。“哇!那这间店从江户时代就开始经营了啊。”我一边请老板帮我把信封包起来,一边感叹着。老板还告诉我,这间店创于元禄时代,本来是做汇兑生意的商行:“从前招牌的门帘长得可以碰到地板,上面是一个里头有着方形小孔的圆形铜钱模样,中间则印染着一个‘新’字,而店名就叫作‘钱新’。后来也兼做和纸等其他生意,现在则以贩卖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纸类制品为主。”默默承袭、守护着自家的招牌门帘,这就是京都商人的传统。
    1987年,昭和六十二年的岁暮。12月6日午后,新村出基金会在京都大学的乐友会馆中举办了一个活动,并将1987年度的新村出奖以及研究奖助金交给几位优秀学者。仪式简单隆重,仅邀请少数相关人士参与;会后还举行了小小的庆祝会。就某个意义层面来说,与会的都是与新村出纪念基金会,或是与新村家有渊源的人士。
    其中一位来宾叫作“御仓屋”,是位性格独特的京都和果子师父。“御仓屋”先生本人十分幽默风趣,更创作过不少著名的和果子。他的作品颇受新村教授的喜爱,以前也时常出入新村家。其和果子作品之一“夕照”,就是由教授所命名的。麻薯外皮由淡淡的黄色到温暖微红的渐变,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经典作品。细心体贴的“御仓屋”先生也为当天每位出席者准备了一份叫“旅奴”的小点心,以和纸制的袋子细心盛装,是黑糖口味的另一名作。他开设在大德寺附近及紫野大门前的几间和果子铺,总让人以为是代代相传的老字号,很难想象他竟是创业的第一代。京都不愧是个人杰地灵的奇妙地方,不断孕育出拥有百年老店实力的新生代。
    这次有机会将个人在浅阅的人生中所见所闻的京都集结成册,内容尚不算丰富。然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仍不断在我心中累积,思绪也不断地涌现和膨胀。无论现在或是今后的每一天,我仍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京都、踩在京都的土地上。而京都悠久历史的强大力量,也始终能与那些受到现代潮流破坏的部分相抗衡,令我惊叹不已。我一直相信,京都是个越深入发掘就越有味道、拥有强韧生命力的都市。
    另外,要特别感谢的是背着相机与画材,努力将京都街市的神奇魅力呈现在画纸上的泽田重隆先生,以及不断督促鼓励着退休后又面对如此忙碌的写生生活、每天逼着我交出热腾腾原稿的草思社编辑北村正昭先生。跟两位一起信步前往实地搜集相关资料,也是相当愉快的经验。
    走在京都大街上,我们不禁感叹京都的街道实在是包罗万象,变幻莫测!好像不自觉地就踏在历史上。或者说,“过去”或许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我发现,对现代来说它却仍不断发挥着它的功能。换个角度来看,尽管京都被认为是历史与传统的象征,但它的生产力与竞争力却仍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历史洪流的一隅,我们的家族从大正末年延续至今。若是与京都悠长的历史相比,恐怕只是瞬间的光芒。一代是如此短暂,像我们家这种某一天,不,是迟早有一天会消逝的小家族,更是托京都之福才得以拥有如此丰富充实的人生。“真是谢谢你了,京都!”我暗自如此想着。
    这本书可算是我的人生侧写,借此机会,我也要再次向那些曾经站在京都这块土地的人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寿岳章子
    1987年末

后记

  

    取材日记
    为了绘制插图与地图,我亲身走访岁暮的京都,考察这些的确实地点。
    12月18日
    沿着三条通往西行,经过了乌丸丸太町走到乌丸通,这一许多明治时代颇具代表性的华美洋楼。京都在率先接受所谓文化之后,以一贯的积极进取态度将现代主义融合在沉稳的历史之中,丰富多变的样貌至今依然深刻而鲜明。
    说起我喜欢的建筑物,除了书中的插图以外,还有平安馆、平安女学院、圣依搦斯(St.Agnes)教会、ASUKA、第一银行京都支行以及北国银行等。
    还有西本愿寺传道院(西本愿寺前)、南禅寺的水路阁(桥)、京都净水场(蹴上地区)、京都饭店晚宴厅(河原町御长乐馆西餐厅(圆山公园)、京都国立博物馆(东山七条)等此之外,尚有许多数不尽的西式私人住宅和建筑。
    12月19日
    从御池町出发经过木屋町往南边走了走。这里东侧的人家背对鸭川,所以正面入口处大多有露天庭园。不过每家的建筑形式仍然不太一样。幕府末年以来,许多传说中寓所的旧址纷纷空了下来,如今多数已改建成沉稳静谧的日本料理店或旅馆了。
    诸如旅馆“几松”(桂小五郎寓所旧址)、料理旅馆“津四楼”(佐久间象山寓所旧址)、料亭“金茶寮”(武市半平太郎寓所旧址)、“丸木”(吉村寅太郎寓所旧址)等,都是如此演变而来。
    再看西侧,从御池通的北边起,过去加贺、长州、彦根、土佐各个藩属的屋合鳞次栉比,幕府时代末期更上演过无数的血腥事件,尽管如此,现在这一带俨然成为热闹的饮食街。
    从木屋町出发南行,经过松原桥往东前进。宫川通上的一切永远是如此引人入胜且充满惊喜。随着日光照射角度的不同,质感厚重的破风与纤细的窗棂格子在庭院中映出斑斓的光影。
    惠比寿神社里,各色贴纸的鲜艳色彩映入眼中,上面写着“十日惠比寿。八日、九日宵戎。十一、十二日残福。商贾繁昌、家内安全”等字眼。荞麦面店前贴着“年夜荞麦面接受预定”的广告;收费澡堂外也贴着“二十二日特别提供香柚浴”的告示。
    大和大道上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走出四条通,看到南座的招牌被装饰得格外鲜艳亮丽。真不愧是华丽京都的12月岁暮风情。
    12月20日
    从四条通出发,到绳手通、门前通、花见小路几条路逛了一圈,再从锦市场走到绫小路通,朝松原通往北野的方向前进。然后从北野天满宫继续信步前往上七轩、西阵、乌丸今出川一带。
    今年2月的节分会我也去祭拜过营原天神。前一天下的雪让一朵朵提前绽放的樱花被冰雪包围,在温暖的冬阳下显得晶莹剔透。其中我特别喜欢最早绽放的淡黄色樱花。当其他地方的樱花仍含苞待放时,这儿已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了。 京都的樱花处处皆美,难分轩轾,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沿着植物园而建,贺茂川长堤上一整排的枝垂樱;平安神宫神苑外的枝垂樱,以及同一个池畔唯一一株开着浅黄色花朵(不知道算不算是御衣黄的一种)的樱花树。仁和寺御室里那株开艳黄色花朵的樱树,颜色就与它有些接近,透着一股沉着而高贵的气质。不过最让人倾心的还是在那不为人知的山野中默默绽放的樱花吧。 至于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南禅寺境内北边草丛中盛开的一丛丛彼岸花。前几天在奈良的山边小径,看到了六地藏石像周围一片燃烧的花海,仿佛象征着那些不论来自何方,最后都将长伴佛祖身旁的世间万物。 12月21日 逛完东寺附近的大街小巷,最后走进南大门。这一天恰好是“终弘法市集”。看看周围汽车的车牌,发现很多都是由兵库、奈良、大阪、滋贺等邻近县市过来的。宽广的东寺境内挤满了摊贩与人潮。 这一带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店家,更奇怪的是他们竟都性质迥异。预防心肌梗死用的神奇棒(根据标签上的说明,垫在脖子下睡觉或是夹在两手间搓动,效果特别显著)、竹轮烧(用回转式的机器边转边烤)、标榜用大口锅加进花椒文火慢卤的佃煮店,论升拍卖的炒银杏、中国风筝(还实地表演,让那些布制的鸟、蝴蝶、金鱼、蜻蜓飞舞在空中)。还有少数将抹茶茶碗排放在红色地毯上的传统老店,卖专治香港脚的分指袜、护腕布(袖套)等杂货的店家,还有爱知县产的牵丝莲藕(新鲜得还沾着泥土),假发店(一群中年女士围在那儿忙着试戴),土佐的山菜,女性用的务农工作头巾、杆弟用的头巾、防空头巾,刀具(颇有气势的老板不知道为什么拿着菜刀,摆起架势凶狠地剁着厚厚的砧板),1月用的挂轴,贴身内衣堆起的小山(大大写着“女性衬裤”字样的吊挂广告牌,一点儿也不害臊地迎着阵阵骤然吹起的强风不停旋转着),天佑灵草大师艾(为了招揽来客而实地表演起艾灸疗法,想试灸的人还得排队),专门卖曲尺、鲸尺等丈量道具的,招财木(厚叶植物的一种)等。在店家与客人之间那种不输给漫才演员的高分贝讨价还价声中散步、闲逛、吃东西、买东西、偶尔走进寺中参拜神佛……今日之行让我见识到、也体验到传说中悠闲自得的京都生活,以及穿梭在文化古都中善男信女的众生态。 为了完成本书所做的京都之行在此要告一段落了。算起来我在京都也摸爬滚打了不少年。在参与此书而来京都考察的三年中,承蒙寿岳女士带着我走访大街小巷,并介绍了许多朋友给我认识,让我有机会一窥外人所不知的京都生活风貌。对我而言,京都人日常生活的内涵与形式真是魅力无穷,却也令人难以捉摸。 最后,衷心感谢接受我采访的人们,以及促成这本书出版的各位。 泽田重隆 1987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