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皖系)

  • 定价: ¥42
  • ISBN:97872050956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辽宁人民
  • 页数:194页
  • 作者:胡杨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者是位编剧,书稿当剧本写。立意布局天马行空、行文措辞严谨有趣,画面感超强!
    撕破阶级伪装,揭底那个时代,将军阀的黑暗面和光明面融合呈现!
    高高在上的大军阀,也曾是伸着脖子往上爬的小菜鸟,面上有多辉煌,背后就有多落魄!
    奉系兵痞不怕事、皖系政客爱权谋、直系秀才会用兵,民国闹剧多,能把人看乐!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讲北洋军阀历史的社科类图书。
    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本书全面梳理皖系的起源、发展、变化、直至灭亡的过程;全程记录皖系在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趣事、蠢事,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好事和坏事;多角度总结皖系的特点、人员构成、势力范围;深层次分析皖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真实还原皖系主要人物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人的辉煌经历和最后命运。

作者简介

    胡杨,笔名胡取禾,作家、诗人、编剧、实验艺术家。河北怀来人,现居北京。200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歌》《精武风云·陈真》《一条鱼的美丽与哀愁》,历史随笔《锦衣卫》。有作品散见《书评》《青年文学》《青春》等报刊及选集,曾在《北京晨报》《男人装》等报刊开设专栏。

目录

一  武夫当国的时代
  序篇:从天津武备学堂开始
  一、虎啸深山:小站练兵奠定北洋地位
  二、陈兵江北:总统“北军”皖系开山
  三、一造共和:进京逼宫留名青史
  四、青云直上:“小扇子”规划皖系
  五、回绝袁氏:洪宪声中隐退西山
二  政客游戏
  序篇:蛰伏与喘息
  一、再造共和:逼袁退位大权在握
  二、皖系主国:手段迭出掌控北京政权
  三、府院之争:以退为进黎元洪就范
  四、掺和一战:向日借款对德绝交
  五、张勋进京:徐树铮围魏救赵
三  只手遮天
  序篇:再回内阁
  一、西原贷款:皖系背后的力量
  二、武力统一:傅良佐争夺湖南
  三、直皖恩怨:主战派逼宫
  四、组团进攻:瓦解直系合法倒冯
  五、皖奉联手:三次组阁驱逐冯国璋
四  裂变中的北洋
  序篇:安福俱乐部
  一、幕后操纵:皖系主掌实权
  二、天津会议:垂帘听政的参战督办
  三、皖系转折:巴黎和会上的迷失
  四、内部分裂:靳云鹏难安其位
  五、硝烟弥漫:直皖激战京郊
五  繁华散尽
  序篇:民国闹剧多
  一、固守一隅:卢永祥困兽犹斗
  二、临时执政:夹缝之中左右为难
  三、霸业难复:徐树铮命断廊坊
  四、六度倒台:逃奔天津十年梦醒
  五、英雄末路:黄昏浸没凄雨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

  

    “武力统一”
    ——多少往事多少梦
    提及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史方面的研究者通常将其统治时期划定为1912年到1928年间,也就是自民国元年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其中,袁世凯的统治期为四年(即1912年到1916年),皖系统治期为四年(即1916年到1920年),直系统治期为四年(即1920年到1924年),奉系统治期为四年(即1924年到1928年)。每一个前任者的衰亡,往往就伴随着继任者的崛起。
    直系、奉系当国的时候,其实北洋系已经四分五裂,他们说是在主持国政,其实都处于互相牵制的状态:直系在北京执政的时候,不能干涉东三省的军政事务;而张作霖在东三省执政的时候,直系的吴佩孚控制着两湖,孙传芳控制着东南。真正在袁世凯之后把持着中央政权,并且可以达到号令北洋的,其实只有皖系军阀的统治时期。在皖系主政时期,北洋系逐渐走向分裂,最终随着直皖战争的爆发而分崩离析。
    北洋军阀内的派系之别,其实是封建社会朋党政治的一种改良模式。朋党政治是古代政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历朝历代的皇帝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因此一旦发现必然轻饶不得,但越是打压,反而越是猖獗。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痛恨的就是结党,在位时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甚广,为的其实就是要根除党社。结果纵观有明一朝,朋党政治可以说达到了历史顶峰,明晚期除了出现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还有“浙党”、“秦党”“齐党”“楚党”“宣党”等。
    到清朝,朋党政治依然屡禁不止,只是不如明朝那么泛滥。这种光荣传统一直流传到了北洋时代,在清末,北洋军阀就已经形成了两大军阀体系:靠近段祺瑞的,被称为皖系;靠近冯国璋的,被称为直系。段祺瑞有两个优势,一是识时务,二是知进退。这两点对于混迹官场的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段祺瑞成长得很快,在袁世凯统治晚期,就已经逐渐替代袁氏成为北洋军阀真正的当家人。
    在段祺瑞壮大的同时,便有一群人开始围绕在他的身边,担任幕僚性的角色。重要的幕僚包括四位:徐树铮、曾毓隽、靳云鹏、傅良佐。这四个人可以说是能文又能武,其中徐树铮和曾毓隽,堪称皖系的两大护法。除此以外,当时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也竞相围绕到段祺瑞的身边,比如安徽督军倪嗣冲、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段芝贵、察哈尔都统田中玉,以及北洋将领吴光新、曲同丰、卢永祥等。在皖系的顶峰时,属直系的军阀曹锟和奉系的军阀张作霖,都是投向皖系的。
    所以,皖系之所以能够在袁世凯去世后迅速上位,是借由段祺瑞的个人能力,从而使皖系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形成了北洋军阀最早也是势力最为庞大的军阀派别。
    但是,在现实生活里,生长得过快往往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皖系军阀就是这样的情形。皖系的成长很快,看起来也是头脑不简单、四肢很发达,但其实因为发展过早、过快,有外强中干之嫌。
    首先,皖系军阀有太多的边缘角色,比如直系的曹锟、奉系的张作霖,以及资深“墙头草”田中玉、张怀芝等。其次,皖系军阀内部良莠不齐,除了曾戍边西北的徐树铮,其他的皖系将领大多言过其实,打起仗来临阵退缩者众,冲锋陷阵者寡。最后,皖系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徐树铮和靳云鹏明争暗斗,地方军阀之间也经常争抢地盘,内耗过甚也是皖系军阀很快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最为关键的是,段祺瑞给其他的北洋军阀留下了一个难题。古代的官兵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去打仗,辛亥革命的革命军为了革命去打仗,北洋军却不知道为什么去打仗。随着北洋系的偶像袁世凯、段祺瑞纷纷倒下,君权思想的崩溃,上承清朝王庭、下接国民政府的北洋军阀成了历史夹缝间的“特殊的一群”。在击倒了北洋偶像袁世凯之后,段祺瑞并未将自己重新树立为北洋偶像,段祺瑞不行,此后的曹锟、吴佩孚、张作霖更无法成功。
    在皖系军阀当国期间,段祺瑞提出了“武力统一”,希冀以“统一”作为驱动官兵舍生忘死的救命稻草。但是,先天营养不良、后天发育畸形的皖系军阀,根本无力推动战争机器的前进,“武力统一”没有帮助皖系军阀抵达顶峰,反而促成了它的过早衰败。以北洋军阀正统自居的皖系军阀,也在独断专行中走向了消亡。对皖系来说,打破了旧的秩序,却又想要利用旧的秩序维持新的面貌,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路线。"

后记

  

    只是几篇闲话
    写这本书源于一个“巧”字。编辑打来电话约稿时,我正在看张鸣先生的《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看得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正在蠢蠢欲动的时候,接到了电话,边也想试着写写。不过,有张鸣先生的珠玉在前,我只能算是东施效颦,一来我的阅读量有限,二来粗浅见地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好在这本书不是要写成史书专著,也不是要写成历史正剧,心上的压力和负担多少减了些,写起来也就轻松很多。关于皖系军阀,之前的书写到很多,以人物以故事都写尽了,这本书里还能写点儿什么呢?
    一来我不是研究者,写不出那长篇累牍的分析报告;二来我也不是说书人,讲不出那些王侯将相姹紫嫣红。说些不太谦虚的话,我只能算是一个有点儿感性、有点儿冲动的历史爱好者,更乐于去以那个时代的眼光打量那个时代的人,看他们如何纵横捭阖、如何义薄云天、如何儿女情长、如何扼腕长吁。所以,我的历史很小,都是以个人之情去写个人之史,只是把每个人的历史归结到一起,成了一群人的历史而已。所以,这里没有大场面,只是在大场面下降那些人物的特写一个一个摆放出来。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血肉之躯,所以我写出的当是一部包含着七情六欲的历史。
    最后要特别说明,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拜读张鸣先生的书,文中不乏用及先生的观点,虽不知先生是否能看到这本拙劣之作,但请先生雅谅。另外,文中一些历史资料因为收集匆忙,加上自身实非历史专家,不够校准之处烦请诸位读者谅解。有不足之处,望请广大读者不吝指出,在此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