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学校管理

岛上学校

  • 定价: ¥68
  • ISBN:97875444909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教育
  • 页数:233页
  • 作者:李海林
  • 立即节省:
  • 2019-06-01 第1版
  • 2019-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一块地板、一个露台、一盏灯、一棵桂花树……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如何讲述自己与孩子的故事?
    大学教授、教育局局长、创始校长、校长伯伯……不同身份的转换,如何坚守不变的教育信念?
    创校难、生源荒、离职风波、车祸……如何将办学过程中的伤痕,变为教育之路上的碑铭?
    一所学校的成长纪实,一位校长的内心剖白。

内容提要

  

    这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在浩瀚的中国东海岸,有一座春暖花开的小岛——崇明岛。
    一提到“海岛”,人们很容易便联想到“自由”“浪漫”“优雅”这样的词语。是的,海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不禁让人身心愉悦。而这样的特征,正暗合了教育的特质:教育是优雅而缓慢的艺术。在中国上海的崇明岛上,就有着这样一所学校——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这所学校成立于2015年,可以说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新学校。然而作为一所崭新的民办学校,它内含的自由精神与浪漫气质,天然地与快速变化的新时代教育紧密融合。作为该校的初始校长,作者现身说法,讲述了创建这所岛上学校的细节、困难与启迪,并分析了中国民办教育体系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简介

    李海林,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创始校长。历任湖南省华容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等职。出版有《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言语教学论》《语文课程论稿》《李海林讲语文》《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 学校的DNA
  一切源于热爱
  我想干什么
  一所刚办了一年的学校有校史吗
  一所学校的DNA
  办学校要顺应人性
第二辑 走在我们的校园里
  我在为谁设计这所学校
  美是学校应有的样子
  一所鲜花烂漫的学校
  把学校还给学生
  空间感是摆出来的
第三辑 “月度微论坛”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不能说“偷”
  教师职业艰难在哪里
  孩子们为什么跟我们对着干
  关键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谁是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人
  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
第四辑 学校的伤痕
  从瑞安来的孩子
  倪文利同学
  外方校长离职风波
  我的伤痕
第五辑 圈内人密谈
  这一年我做了些什么——答林茶居问
  如果能不出来就不要出来——民办学校校长的生存境遇与生存选择
  你想要什么——谈民办学校投资方与管理方的关系
  我们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答褚清源问

前言

  

    创办一所新学校,尤其是创办一所民办国际学校,历程非常艰辛。我有一个习惯,每当自己受到莫大挫折,或者找不到出路,甚至陷入困境,总之是内心非常痛苦的时候,就会坐在电脑前敲下一个个字。有的时候是梳理自己混乱的思绪,有的时候是记录当时的具体情形,有的时候则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愤懑,总之就是随心所欲,尽兴而为。有意思的是,虽然每次总是乱糟糟、气呼呼地坐下,可写着写着,思绪就开始平静下来,慢慢感觉到自己刚才的一些想法是片面的、情绪是偏激的,慢慢看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老练、哪些地方做得已经失了火候。总之,一旦情绪平静下来,就开始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怪罪他人。慢慢地人也有点儿累了,就关机休息。这样,在我的电脑里,就留下了许多或长或短的文字。其内容常常不怎么清晰,逻辑也有些混乱,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当时的思考和心态。
    心情好的时候,我会随机打开一些看看。一来觉得有的写得还有点儿意思,二来觉得文字这么乱, 看着不舒服,就会随手整理整理,修改修改。往往是加一个开头,补一个结尾,分一下段落,改一些文字,当然,有些情绪失控时写下的东西也要做点儿调整。当时写的时候,也不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每次动笔,心里都会想象可能的读者对象——有的时候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时候是家长,有的时候是学校投资方的领导;有的时候我会假设有专家在听我说,有的时候则想象自己在对朋友倾诉。这是我的一种写作习惯,也是一种明确的“读者意识”。我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明确后,我才能写得出来东西。读者越明确,我的思绪越具体、越顺畅,文字也越有生气。
    所以本书其实是纪实。但重点不在记事实之实,而在记心态、思想之实。书中所写的每一个具体的情境、每一点儿想法、每一点儿困惑、每一点儿反思,都是真实的,甚至都带有当时、当地的原初气味,不矫揉造作,也不刻意遮蔽。至少,可以作为个案,供有兴趣的人来参照,以此见识到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面向。我想,这个意义似乎是有的。
    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整整35年。常有朋友说我太不安分,始终在变换着身份,在不同性质的工作之间切换,而且是反复切换。我要说,这并非都出自我的本意。我更愿意沉浸在某一种工作情境中,深耕细作,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点儿有价值的事来。但实话实说,若把我放到某一具体的情境中一段时间,我总会对自己的现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总想去尝试一下未知的东西,而且似乎越是未知的,对我来说越有吸引力。我总觉得,在那不熟悉的情境中,存在着自己尚不知晓但很奇妙的东西;在尚未尝试的领域里,可以获得别人尚未发觉的奥妙与尚未见识的精彩。人可能就是这样。但对我而言,这恐怕不是一种最好的人生状态。我曾反思过这种状态,认为这是自己定力不够的表现,我现在的感觉仍是如此。但俱往矣,假如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走这样一条路。
    可此时此刻,我的热情在民办教育上,因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至少有一部分在民办教育上。倒不是因为民办教育本身有什么神力,也不是因为民办教育现在搞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它有一种结构的力量,能够与公办教育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民办教育中的人,多在求生存的道路上苦苦挣扎,而以大任肩负于自身并奋勇前行的人,不多。
    我任校长的这所学校,坐落在上海市美丽的崇明岛上,所以林茶居兄建议我把这本创校纪实命名为《岛上学校》。我知道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很有名,当年在书店里一看到它腰封上写着的那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就毫不犹豫地买回来读。这本小说其实情节很平淡,但清晰地让我感受到了,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够将孤独、绝望的我们拯救。我在崇明岛上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它。每次可能只读一小节,下次读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接着读,而是随意翻到任一处读起来。我要的是那种感受。有了这种感受,那些平静而艰难的日子,就有了诗意。
    因为工作繁忙,创校工作需要全力投入,我平时都是住在岛上的,只在周末时才回到位于浦东的家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在校园里做最后一次巡视。学校地处崇明岛国际生态园区,空气中有着淡淡的清香。清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这是在城区学校里很少能看到的夜景,或者即使看到,也难有这么静谧的体验。这个时候,我对我们学校是一所岛上学校就有了很清晰的感受。最后我将书名定为《岛上学校》,是想把这种感受也传达给我的读者。
    谨以此书献给徐鸿女士和徐可道小朋友。为了这所岛上学校,我陪你们的时间太少。
    201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