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少年陈景润

  • 定价: ¥48
  • ISBN:978755963258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178页
  • 作者:宋凌//陈忠坤
  • 立即节省:
  • 2019-07-01 第1版
  • 2019-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陈景润外甥孙女宋凌、景润精神倾力推广者陈忠坤历时一年多,实地走访福州、三明、厦门等地,深入采访陈景润的亲友,广泛搜集少年陈景润的真实史料,几度增删,创作成书。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先生、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先生、陈景润夫人由昆女士高度好评,并倾情作序推荐。
    内文配有陈景润少年时期的真实照片与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学生插画,满足青少年图文结合的阅读需求。
    全彩印刷,装帧精美,随书附赠陈景润亲笔题词(印制版)的精美书签。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聚焦于少年陈景润的人生轨迹,真实反映了少年陈景润在福州、三明等地成长的故事。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景润是如何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克服种种苦难,最终踏入厦门大学的校门,实现了其研究数学的愿望。

媒体推荐

    《少年陈景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在动荡、颠沛的年代里生活、学习、成长的少年陈景润,还原了一个朴素、真实、有血有肉的少年陈景润,展示了一个热爱科学、探索未知、勇于追梦的少年陈景润。
    如果少年陈景润的故事能给青少年朋友带来某些启示,能激发青少年朋友培养热爱科学、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强烈兴趣,能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坚定志向,那将是对《少年陈景润》出版的最大馈礼,也是对陈景润先生最好的告慰。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袁启彤
    《少年陈景润》的成功,在于它坚守了历史传记的“实录”铁则,是在对陈景润在家里、在学校里的真实经历及诸多实料的调查、寻访、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下了一番去伪存真、捣虚落实的功夫才获至的。这本精练却周详的小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孩子勤苦力学的背影,看到了他从儿时开始几经断续,终于完整地留下了一串勤苦向学的坚实脚印。
    ——著名文艺评论家 曾镇南
    如今,细读《少年陈景润》,先生的形象在我面前再次鲜活起来,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倘若这些故事,也能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帮助,让青少年能够从小立志,并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也能引领青少年穿越时光隧道,与先生探寻抵达梦想终点的理由,并从中汲取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力量,那么,先生地下有知,一定深感欣慰。
    ——陈景润夫人 由昆

目录

序一:时代的召唤/袁启彤
序二:于平实中见奇崛/曾镇南
序三: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由昆
少年陈景润成长足迹
第一章  生于胪雷声如雷
第二章  普通人家瘦弱儿
第三章  爱书成癖意志坚
第四章  茶箱也是温暖床
第五章  三一小学读书郎
第六章  夜灯照亮求学路
第七章  邮政世家视野宽
第八章  成绩优异跳级生
第九章  烽火连天转三元
第十章  山城迎来轰鸣声
第十一章  高小毕业失了学
第十二章  三元县中始办校
第十三章  物以言志景传情
第十四章  庆祝胜利扎花灯
第十五章  数学启蒙有恩师
第十六章  全面发展不偏科
第十七章  返乡辗转回三一
第十八章  永别慈母泪别妹
第十九章  机缘巧合上英华
第二十章  英华公认陈布克
第二十一章  小小油灯显亲情
第二十二章  首谈猜想成梦想
第二十三章  高二苦读再失学
第二十四章  福州欢迎解放军
第二十五章  继母也是慈祥母
第二十六章  失学复学又失学
第二十七章  高等院校首统招
第二十八章  苦心备考天不负
后记
附录一  回忆我的中学时代/陈景润
附录二  我的心里话(节选)/陈景润

前言

  

    时代的召唤
    袁启彤
    四十年前,有两场永载史册的会议,长久地改变了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百废待举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拔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元年由此确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就此开启。
    时间再往前推进九个月,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此后又发展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做了题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典型发言,他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强调了“一个人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起远大理想和志气”。全国科学大会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为制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邓小平的倡导和直接推动下,全国迅速形成了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由此开启了科学发展的春天。
    这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至今已届四十周年了。回望这四十年的历史,中国就像一艘穿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航船,义无反顾地朝向既定目标前进。四十年风云激荡,四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让我们国家取得了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伟大成就。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毋庸讳言,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在某些方面,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正在被漠视,一些我们曾经为之热血沸腾的东西正在被淡忘,一些我们坚信过并且引以为傲的信念和精神正在流失。利益驱动与现实的诱惑让一些人丧失了理想、信念与精神的追求……舆论宣传的功利化与社会导向的庸俗化,助长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追逐眼前、放弃长远,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舍本求末,种种现象让人忧心。“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搞科研的不如搞娱乐的”;一些艺人一夕成名,一夜暴富;一些“网红”风靡一时,粉丝无数。追星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曾经激励了无数青少年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陈景润精神渐渐被遗忘了。
    而那些不忘初心的科研工作者与技术研发者在默默无闻中怀揣梦想,肩负使命,殚精竭虑,负重前行,用智慧、心血和生命铸造出国之重器,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尊重。当今世界,每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背后都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做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与科研成果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水平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历史一再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注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国家,必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少年强,则国强。”引导和培养青少年从小形成向往科学、热爱科学、乐于求知、勤于钻研、勇于追梦的兴趣和志向;培育和塑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的环境与氛围;构建一个能够吸引、激励一代青少年探索未知领域、勇闯科学秘境的有效机制,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一百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作为科学界杰出代表之一的陈景润被誉为“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肯定,也是人民的期许,更是时代的召唤。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这些楷模顺应了其所属时代的发展要求,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主流价值和引领方向,对当时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起到了重大的导向作用。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楷模,他的精神引领价值能够成为一种经得起时间检验、超越特定的时代、超越世俗和功利目的,而成为一种恒久的、普遍的,能够在一个国家、民族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起到一种支撑、引领作用的精神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经历时间检验的“陈景润精神”便是其中之一。
    《少年陈景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在动荡、颠沛的年代里生活、学习、成长的少年陈景润,还原了一个朴素、真实、有血有肉的少年陈景润,展示了一个热爱科学、探索未知、勇于追梦的少年陈景润。
    如果少年陈景润的故事能给青少年朋友带来某些启示,能激发青少年朋友培养热爱科学、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强烈兴趣,能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坚定志向,那将是对《少年陈景润》出版的最大馈礼,也是对陈景润先生最好的告慰。

后记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其中,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获得了“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的称号。这对于正在策划创作《少年陈景润》的我们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发表,2月17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同时转载,随后《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以及各省市报纸、电台争相转载转播,陈景润的事迹一时传遍天下、家喻户晓。陈景润这个名字一时成了科学的代名词,并影响了新中国整整一代人。如今,时过境迂,陈景润的先进事迹依然深入人心,其胸怀理想、勇于追梦、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图强、刻苦攻坚。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挖掘陈景润的精神内涵,我们特别期待策划一本既能真实反映少年陈景润成长的故事,又能聚焦少年陈景润人生轨迹的书,帮助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树立远大志向,激励青少年崇尚科学、追逐梦想、脚踏实地、发愤努力,有朝一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这才是“百年树人”的初衷与使命。
    然而,陈景润成名于中年以后,其少年时代的经历鲜有文字记录,这给我们的编写工作带来重重困难。自2018年5月伊始,我们辗转三明、福州、厦门等地,走访了陈景润的亲人、朋友、同学,才得以将少年陈景润的成长片段有序地串联起来。
    人们总以为天才的少年,其成长故事一定充满传奇色彩,但我们发现,陈景润的少年时代既不特别,也不出众,他和所有喝着闽江水长大的福州人没有任何区别。在那个战乱的时代,他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顶尖的数学家。正是这段平凡无奇的经历,正是这段厚重而沉闷的经历,真实地告诉我们: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经过时间、生活和灾难的磨炼,只有通过汗水与血泪的洗礼,才能获得通往成功的通行证。这才是青少年需要从少年陈景润身上获得的。
    文稿资料整理虽然烦琐复杂,但我们乐在其中。当然,书稿能最终完成,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与支持。在书稿即将付梓的此刻,我们内心充满感激,并借此对所有帮助与支持我们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先生、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陈景润夫人由昆女士倾情为本书作序推荐。
    感谢陈景润的妹妹陈景馨女士、陈景润幼时的伙伴姚逸仙女士、陈景润初中同班同学罗焕民先生为我们回忆了一段又一段令人感动又有趣的少年陈景润的故事。
    感谢邓友华先生,这位曾经以陈景润为精神偶像,如今致力于整理与弘扬陈景润精神的文化人士,是他任劳任怨、字斟句酌,为本书书稿做了大量的补充,使得本书的描述更符合历史事实。
    感谢宋力先生、庄永庆先生、程润江先生、李春萌先生、邓衍淼先生、池启长先生,他们不辞劳苦,为本书前期书稿整理做了大量工作,并对本书提出了大量有意义的建议。 感谢三元区教育局、三元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三明市档案局、三明市第一中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的老校长吕玉秀女士、新校长潘玲女士,以及全校师生,为本书的插画积极开展征集活动。这些出自小学生之手的插画,充满童真,为本书的版面设计增添了亲和力。 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策划与出版、热心弘扬陈景润精神的各界人士! 我们特别期待,通过阅读少年陈景润的这段成长历程,青少年们能够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在新中国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2019年5月